分享
激越的时代精神 瑰丽的生命光辉——本语文名家纪念文集的价值取向与审美特征.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激越的时代精神 瑰丽的生命光辉本语文名家纪念文集的价值取向与审美特征 激越 时代精神 瑰丽 生命 光辉 语文 名家 纪念 文集 价值 取向 审美 特征
026/2024/05/语文教学与研究/聚焦与思考/激越的时代精神瑰丽的生命光辉一一本语文名家纪念文集的价值取向与审美特征李爽李爽,四川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四川大学美学博士。摘要:1 9 7 0 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尤其是1 9 8 6 年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实施以后,涌现出一批“新生代”语文教材建设的重要人物,时光莅,如今他们正在渐次离世。同仁、朋友、亲人等纷纷撰文,深切怀念,阐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提倡、鼓励和推动相关作品的创作、出版与传播,促进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和教材高质量发展的愿望出发,分析一个幸福的语文人一一深切怀念周正逵先生一书的价值取向与审美特征,即以讴歌主人公锐意改革和奋斗不息等精神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以赞颂主人公重亲情和厚仁爱的品格煊染社会伦常价值,呈现出奋斗美和人性美的审美特征。关键词:怀念;周正;价值取向;奋斗美;人性美19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尤其是1 9 8 6年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实施以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较长时期呈现出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局面。这期间产生了一批新时代语文教材建设的代表人物,在推动我国语文教材改革方面,他们功劳卓著。“审定制”时期如日中天的一批教材大家们,现在不可避免地陆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2 0 2 0 年7 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主编陶本一先生撒手人寰。2 0 2 1 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主编周正先生与世长辞。2 0 2 3 年3 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洪宗礼先生然而逝。同仁们、朋友们、亲人们,怀念之情涌澎湃,绵延不绝。他们纷纷形诸笔墨,为我国语文教育尤其是语文教材建设积累了极为特殊的、多姿多彩的宝贵资源,必将对未来语文教材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怀念作品,被作者们深切怀念并超越怀念的境界所感动、所启示。试以阅读周正逵逝世两周年纪念文集一个幸福的语文人一一深切怀念周正逵先生(以下简称“语文人”。李凤仙等著,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会为例,窥斑见豹。一、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以奋斗美感染读者(一)倡导锐意改革的风尚每一位中小学教材主编都必须具备甘于奉献和脚踏实地的优秀品质。但是不难理解,如果主编仅止于此,最多只能够编写出一套合格的教材,要编写出深受追捧、长盛不衰的教材,一定离不开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只有主编具有这样一种特质,教材才能够避免同质化,做到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为此,语文人中的怀念文章不惜笔墨,大肆/聚焦与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5/0 2 7彰显了锐意改革的时代主流价值。刻画主人公的改革气质。郭戈在他把心献给了语文教育改革事业中深情赞叹道:“周正逵自称是语文教育改革的“探索者,他的探索足迹充满着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研究味道,散发着教育改革家的魅力。I王君在探索探索者的足迹中讲述阅读周正逵专著的感受:“借助于这些文字,我奇迹般地重新回到了那波云的时代,看到了语文的先驱者们弹精竭虑于语文改革的诸多细节,我感受到了老一辈语文人的热血和心跳。”2 揭示主人公的改革内涵。刘占泉与邱道学合写的周正逵语文教育思想要义初探紧紧围绕“改革”二字,从三个方面梳理探究了周先生语文教育思想要义,对其重要的学术主张都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归纳与阐释。这三个方面是:汉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一一科学性与民族性统一,达成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远大目标;以教材改革为中心,依据语文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特点规划教学蓝图;语文教育思想在教改实验中诞生、验证和升华,具有真实的指导价值和持续发展的开阔空间。更为可贵的是该文对这些学术思想厘清了其诞生与发展概况、探究了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展望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开阔空间。勾勒主人公的改革历程。周正逵先生开展以教材改革为重点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长达6 0 余年时间。作者们公认的是周先生的教材改革之旅有三个重要阶段。一是1960年代在景山学校作为语文教学改革骨干力量阶段。敢峰在追忆周正逵老友中说:“那时景山学校初创,他在北师大以志愿者的名义,实际是景山人的身份和心,加人了语文教学改革试验的队伍,一干就是六年。”3 二是1 9 8 0 年代至本世纪初,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高中语文实验教材阶段。唐小平在个人的渺小与伟大中写道:“他接过叶圣陶、张志公等前辈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接力棒,深入研究1 9 5 0 年代汉语文学分科实验和1 9 6 0 年代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成功完成了多维分科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套我国百年语文教材分科编制探索的集大成之作。4 三是本世纪初退休以后。这期间他仍然受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教育出版部门的特聘,参与制定义教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主持编写多套中小学语文教材。(二)歌颂奋斗不息的精神人们常说,“职业观”和“事业观”是对待工作的两种态度。依笔者观察,即使是“事业观”也有真假强弱之分。检视真假强弱“事业观”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办法,就是看一个人在他退休之后,没有职称和职务压力,在健康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是否还一如既往,甚至自知来日无多而更加紧迫地专注于他的“事业”,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无疑,语文人的作者们具有这样的视角。彰显主人公退而不休、老而弥坚的精神。郭戈在文章中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周正逵先生退休之后“没有躺在过去的荣誉和功劳簿上,而是在毫之年不顾年老体衰,仍然执着地探求语文教育和教材新体系,就像一位还在爬坡上坎的创业者、正在冲锋陷阵的老战士一样,不断追寻着他的教材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5 。时任领导对一位优秀的退休老专家的关注、赞扬与景仰,溢于言表。郭戈还动情地说:“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我退休后的影子。”6 由此可见,周先生永不停息的精神感人至深。退休后的二十来年028/2024/05/语文教学与研究/聚焦与思考/时间,他的的确确是退而不休。他主观上把这段时间设想成探索中小学语文教材整体改革的黄金时期,,所以他雄心勃勃,一刻也没有停息地把自已的余生完全献给了他所钟情的事业。揭示主人公栽培青年、扶持后学的品格。作者多以自身受教事例证明,为了语文教材改革事业后继有人,主人公晚年特别重视对中青年学者的培养,注重语文教材改革精神、思想和技能的师徒传承。周正逵利用中华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修订的机会,对全体编写人员做了分主题的系统培训。周颖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中写道:“2 0 1 1 年的那个秋季,对我们编写组来说,真是一个收获满满的金色秋季!周先生如同一位博士生导师,给我们编写组的几位成员进行小班教学。如此全面、系统、深刻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教材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在当今无论哪所大学的语文教育的相关课程中,都是没有教授能够开设,也没有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我们是何其幸运!我经常郑重而庆幸地说,我们是周先生所带的关门弟子。7 记述主人公领衔课题、著书立说的事迹。与时间赛跑,加强学术研究,争取把毕生所思所想用严谨的学术活动和文字形式传诸后世,泽被后人,这也是怀念文章的一个关注点。2 0 1 4 年,年近八旬的周老还挑起了领衔人民教育出版社“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小学语文教材体系整体改革研究”的重担。怀念文章记录了退休之前一贯“述而不作”的周先生,于2 0 1 3 年和2 0 1 5 年分别出版了语文教育改革纵横谈和探索者的足迹一一周正逵语文教育论集两部专著。年过八旬之后,周老还接连发表了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大发展的创新之路从“去中国化”谈语文教材改革“邯郸学步”的故事不应该重演了一一漫议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之路等不少文章。老人争分夺秒、奋笔疾书的事迹通过系列怀念文章必将得到广泛传播和弘扬,必将激励广大语文人为了语文事业奋斗终身的雄心壮志。(三)以奋斗美感染读者锐意改革、奋斗不息,正是我们时代所倡导的主流价值,怀念作品充分揭示了教材改革家们的这些精神,使其始终蕴含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如果对这些精神加以进一步概括的话,那就是“奋斗”二字,一个人的奋斗精神洋溢着一种人生奋斗之美。语文人告诉我们,语文教材大家周正逵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的奋斗演绎出一种勇往直前、永放光辉的美感。笔者把这种美感凝练为“奋斗美”。此种美感揭示出一个平凡人如何通过自已的奋发努力,由小渐大,由低向高,直至抵达语文圣境的超凡领域。中国哲学倡导整个宇宙由一以贯之的生命之流触类旁通,生命之流本来就是无限的延伸,面对“无限”,有限的生命又得以绵延续,所有生命在大化之中不断变化发展,生生不息,滚滚向前。以周正逵为代表的语文改革家们看似短暂的肉体生命,因为其无止无息的益然生意、蓬勃力量,让我们感受到这种生命不息的奋斗之美,已化作一股新的生命力,与生者同体,与大地同在,与宇宙同光。二、染社会伦常价值,以人性美感动读者(一)赞颂血浓于水的亲情观念染夫妻情。周正逵先生和老伴4 8 年相以沫,伉俪情深。李凤仙在永久的思念中写道:“那些年,老周为他热爱的语文教育改革事业,不遗余力地研究、探索和实践,我/聚焦与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5/0 2 9为自己喜欢的教书育人工作默默耕耘。他编书,我教书;他设计,我实践。往往我是他文章的第一个读者,他是我语文课堂上的第一个听者。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讨论不完的问题。”8 将周先生与老伴举案齐眉、夫唱妻和的生活状态彰显而出。“他不喝酒,不抽烟,不庆生日,但他却记着家人的生日,特别是我的生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每节都有礼物相送,或衣物,或首饰。东西总是最好的,价钱也是最贵的。”9 这些生活细节充分展露了周先生对人生伴侣柔情浪漫的一面。染父子情。无论是为人子还是为人父,周正逵先生都堪称楷模。周正平在深切缅怀我的大哥周正先生中写出了周老师坚持替父母分担家庭责任:“每个月都会有邮递员在我家楼下大声呼叫“有挂号信,拿图章来”,我知道这是他给家里汇款来了。每当邮递员呼叫的时候,都会引起周边邻居羡慕和赞叹的目光。”1 0 周立回忆我的父亲:“父亲和母亲仍旧过得很据,但是在允许的范围内,父亲还是尽可能为我们购置了很多当时略显奢侈的东西,满足孩子们的虚荣心:弟弟看到同学家的任天堂游戏机很羡慕,父亲就因他考试成绩优异买了一台;我刚刚学会骑自行车,父亲就买了一辆新的上海飞鸽2 6 送给我。”染兄弟情。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初二的弟弟周正平随父母亲下放农村,生活、学习、思想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周正先生专程从北京赶到天津农村,为他卸下思想包,帮他制定学习规划。周正平的文章写道:“为了让我尽快从灰暗的精神世界走出来,为了让我开心快乐起来,他千方百计从北京给我买了一辆上海永久牌自行车。”1 2 他是弟弟人生至暗时刻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弟弟前行的道路,唤醒了弟弟对生活的希望。周正逵对弟弟的这份情谊,可谓亦兄亦父般深厚!(二)褒扬仁者爱人的人际关系褒扬同学情。龚肇兰老逵,一路走好!:“2 0 1 7 年秋,我老伴脑梗,老逵得知消息后来家探视;今春我又住院,出院后老逵又要来看望。3 李凤仙在文章中记述了北师大百年校庆时,周先生热情招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为他们安排生活,除参加学校的庆祝活动之外,还组织座谈和参观。”1 4 还在牡丹饭店宴请大家,并为老同学唐家斌庆贺生日。临别之前,他又特别邀请大家到我们家做客。”1 5 若非视同学如亲人,怎会6 0 载寒来暑往情谊不减,还更加醇厚!褒扬师生情。刘占泉一代名宿之宿命关于“先生送我学师范”“先生教我编教材”“先生助我教大学”“先生领我尽余热”等故事的记述,让我们深刻地领悟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另外一层含义。周先生对自己的一位学生从其初中开始直至古稀之年,从不间断地倾注了自己宝贵的心血。这样的故事,简直就是高尚师德师风的不朽传奇!尚玉建在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说:“自己的孩子自己管,周老师容不得本班学生在外受委屈。”1 6 并例举了周老师“护犊子 的故事,情深到了不问是非的地步,煞是可爱!褒扬同情心。周先生的感情除了在亲人、同学和学生身上展露无遗之外,也体现在对没有任何血缘或学习、工作等关系的一般人尤其是弱者身上。李凤仙回忆道:“我们居住的楼内开电梯的小姑娘,冬天老周给她们送毛毯,夏天给她们送饮料,生病了给她们送药。有一年春天,回不了家过年,我们就请她们到自已家,和我们一起过年,并且还030/2024/05/语文教学与研究/聚焦与思考/送给她们零食和玩具。这些女孩子特别高兴,非常喜欢这个慈祥、善良的老大爷。1 7 他还经常派儿子给家附近的一位孤寡老人送水果、蔬菜、饺子、点心、饮料等吃食,过年了就送年夜饭,直到这位老人离世。对弱者的制度设计、行为准则,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对弱者是否给予同情与帮助,也应该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文明人的重要标志。周正逵先生的那一份宅心仁厚,那份言传身教,将永远影响读者不断挣脱小“我”的束缚,融人人间的大爱之中。(三)以人性美感动读者纪念文集取名“一个幸福的语文人”,由是观之,周正逵先生的幸福人生首先来自于他内心的那一份“爱”。人的“爱”固然有多重义项,而最本源、最基础因而也最重要的是基于人性的爱。在语文人中,作者们用最平实的文笔,叙述了他对父亲的爱、对母亲的爱、对兄弟的爱、对妻子的爱、对儿子的爱,以及对同学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电梯工和孤寡老人的爱,为我们还原了他永远纯洁、平静、像天使般慈悲的“人性美”的形象。“人性美”中的核心要素是“爱”。周正逵先生生活言行之中闪动着圣洁的人性美,这种人性的优美常常温暖着读者,感动着读者,净化着读者。人性之爱,是温柔的,是优美的,也是强悍的,是崇高的。李斯托威尔在近代美学史评述中说道“爱是这样的一种冲动,它驱使我们永恒向前,去实现人类高尚的命运;它不断地把真正人性的东西,从我们天性中的那些粗野的世俗的东西中拯救出来 1 8 周先生对亲人乃至外人的“爱”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展示出崇高的精神之美,这种爱,包含着生命的牺牲和风险,造就了生命的崇高。语文人中周正先生显示出的“人性美”,展现了精神美、灵魂美,让我们体会到他对亲人、对同类浓浓的爱意。正是因为爱,拯救了我们粗野的秉性,驱使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把精神上的完满追求绵绵不断地延续下去,这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净化和升华,使我们能继续周先生未竟之事业,完成他未能完成的心愿。三、结语周有光先生在怀念张志公先生的文章中说:“真是,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我们这一辈的人属于语法学上所说的过去时态了。可是中国语文和语文研究应当永远属于未来时态。1 9 1 怀念不是目的,逝者对于生者的启迪才是我们最应该探究和吸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大量的怀念文章,为人们纪念、学习和研究教育界先贤尤其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策后的教材改革先驱者,提供了颇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方法论、价值观和审美观。一个幸福的语文人一一深切怀念周正先生所彰显的这些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值得创作、出版与传播者关注与吸取,从而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总结经验、长善救失,续血脉、守正创新发挥积极的作用。注释:1234 5 6 7 89 101112 13 14 15 1617李凤仙等.一个幸福的语文人深切怀念周正逵先生 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 0 2 3:5 2,3 2 2,3 9,1 9 7-1 9 8,44,54,272,8,31,26,35,60,19,19,115,16.18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0:2 3 7-2 3 8.19周有光.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5:5 3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