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继承与发展.pdf
下载文档

ID:3630399

大小:3.28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唐宋八大家类选 唐宋八大家文钞 论储欣 唐宋八大家 继承 发展
66Jan.2024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2024年1月Vol.46,No.1第4 6 卷宜春学院学报第1期论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继承与发展刘玲(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1)摘要:作为首部广泛流传的八大家选本,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自刊刻以来,对文人学者在唐宋文接受及唐宋文选本编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储欣就是其中之一。储欣编选唐宋八大家类选,在选篇、体例、思想上继承茅坤文钞。但因受明末清初意识形态、文体流变等因素的影响,承中又有变化,体现了文学观念、学术思想流变对古文选本的影响。关键词: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类选;文体流变;接受与变革中图分类号:12 0 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1-38 0 X(2 0 2 4)0 1-0 0 6 6-0 5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U Xins Selected Works of the Eight Great Writers of the Tang andSong Dynasties from MAO Kuns Notes of the Eight Great Writer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LIU Ling(Faculty of Humanities,Shaan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l,China)Abstract:As the first widely circulated anthology of the Eight Great Writer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MaoKuns Notes of the Eight Great Writer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have had a certain impact on scholarsacceptance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the compilation of anthologie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since itspublication.Chu Xin was one of them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Chu Xin compiled the Selected Works of theEight Great Writer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inheriting Mao Kuns“Wen Chao”in the selection,styleand thought.However,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stylistic changes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dynasties,the inheritance of“Lei Xuan to“Wen Chao”has changed again.Key words:Notes of the Eight Great Writer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Selected Works of the EightGreat Writer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stylistic changes;acceptance and change明清唐宋八大家古文选本盛行,刻于万历七年的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简称文钞)是第一部以“唐宋八大家”命名的古文选本,对其后古文家编选唐宋文影响深远,清初宜兴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简称类选)便是其中之一。储欣推崇唐宋大家文,类选之外,还编选唐宋十大家全集录等。类选以文钞为蓝本,但因所处时代以及各自编选理念、目的不同,二者在篇目、体例编排、思想方面承中有变,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体学发展与学术思想流变面貌。一、选篇上的继承与新变储欣深谱文钞,不仅自幼熟读,更是在自己的选本中多次提到文钞,表达自己对茅坤的崇敬之情:序日:唐宋大家之录,因也非创也。余成童时,读诗书春秋四传及先秦、两汉之文,颇成诵。先君子因授以八大家文,名日文钞,归安茅鹿门先生所撰次也。循序渐进,至十八,驳驳遍诸家。口诵心维,遇所得意,轭舞蹈不自制,叹日:“茅先生表章收稿日期:2 0 2 3-0 3-30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研究”(项目编号:RWXYCX2306)。作者简介:刘玲(19 9 6 一),女,四川巴中人,陕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67第4 6 卷第1期刘玲:论储欣欠唐宋八大家类选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继承与发展前哲,以开导后学,述者之功,岂在作者下哉!2 1(P37)在文钞影响下,储欣编选了唐宋十大家全集录,而根据编选时间及内容来看,其“实由类选增广而来”。3(P93)类选成书于康熙三十八年,初刻于雍正元年。从选篇上看,类选进行了精简,又根据自己的选文目的,调整了部分篇目。文钞共一百六十四卷,选文137 6 篇;类选全书共十四卷,选文247篇。类选所选文章大部分与文钞相同,现将二书的选文情况列表如下:表1类选与文钞选文对比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询苏轼 苏辙选篇(篇)(篇)(篇)(篇)(篇)(篇)(篇)(篇)文钞1901322798721160251166类选77253311294813重合篇目76253210294412类选新增篇目1101041由上表可知,类选选文以茅坤文钞为蓝本,但又有变化,主要表现在所选篇目数量和八大家选篇占比两个方面。(一)类选精简篇目,以平易为目的茅坤文钞共有选文一千三百多篇,储欣类选的选文数量不及文钞五分之一,在选文数量上大幅减少。此外,类选全书选文除2 39 篇与茅坤文钞完全一致外,还有8 篇为文钞未选的新增篇目。二者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它们的编选标准、编选目的不同。首先,类选为初学而编,力求精简。据吴振乾唐宋八大家类选序:“先生启迪后学、开示来兹,尤在类选一书。4(卷首)又据付琼所见,此书其他版本前吴振乾序还有:“独有八家类选系先生壮盛时聚徒讲学所手批而口授者,故择之也务简,取之也务精,其间篇法段落、波澜意度表白之也务详务显。允哉,举业之准绳,初学之津梁也。E3(F3)可知,其一,类选的编选与“举业”密切相关;其二,此书是为“启迪后学”,为储欣教授后学所编选的古文启蒙书籍,因此在选编内容上注重精、简。这里的“精”是指八大家文最精华的部分,“简”指选文内容简单易懂。通观类选选文,储欣选取了文钞所选的2 39 篇,均为广为人知的文学名篇,且全书仅2 4 7 篇,体制短小,无疑是八大家文精选。如此,类选作为初学者教材,同时满足了篇目适量、内容质量高的要求。其次,类选选文以平易为主,在文钞所选内容基础上新增8 篇八大家其他值得初学者学习的简短易学篇目。新增的文章分别为韩愈的五、柳宗元的送邂序、苏轼的到黄州谢表谢量移汝州表乞常州居住表厉法禁、苏辙的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与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这几篇文章对于初学古文者来说易于理解,也便于初学者掌握古文的行文特点。所以类选虽为举业而编,但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初学者需要,这就有别于茅坤文钞的编选目的。虽然茅坤文钞亦“大抵亦为举业而设”,5(P2)四库馆臣也指出其“所选录尚得繁简之中,集中评语,虽所见未深,而亦足为初学之门径”。5(P13)但茅坤主要是为当时制举业的士子们提供一个通过学习古文作时文的路径,便于大家改变传统作文的思路,从而提高科举八股文的水平(二)类选八家排序变化,崇韩倾向明显文钞选八家文章数前三家为欧阳修、苏轼、王安石,且八家中有六家为宋代作家,足见茅坤选文更偏向于宋代;而类选选八家文章数最多的是韩愈,韩文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可见储欣十分推崇韩愈。对于这一点,储欣在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序中也有所说明:或日:“先生之文何所本?”余日:“本诸天。”或骇然变乎色。余日:“固也。吾将言之:昔者周公、孔子既没,及处士横而七篇作,书籍炉而史记兴。自魏晋已降,柔筋脆骨,嫣然弄姿,雅道塞绝。而韩文奋发,皆天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先生生于大历,卒于长庆,是日中唐。由中唐而来千有余岁,此千岁中聪明才知豪杰之士思立言,自见者靡不师先生。犹夫百川学海,不舍昼夜而靳至之。2 1(P25)储欣认为韩文扭转了魏晋以来的柔靡文风,而韩愈又在后世影响深远,被历代人所效法,其功不可没。其在对韩文的评语中也多次表示对韩文“气盛”“雅健”等特点的赞赏,甚至有“公极用意文字,汉惟司马子长笔力相抗,其次相如、子云或可几此,匡、刘不能为也。E4((卷一)的评价。而在清初唐宋八大家选本中,储欣类选并不是首部具有崇韩倾向的。卢元昌唐宋八大家文选、孙琮山晓阁选唐宋八大家全集选篇量均以68第4 6 卷宜春学院学报第1期韩文为最。这与清初的时代背景有关,易代之际,统治者为了社会稳定,强调大一统,对儒家强调伦理纲常等有利于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思想大力弘扬。二、体例上的继承与创新在文体分类上,类选继承文钞,同时又结合文体流变情况,兼取前代古文选本优点,将唐宋八大家文分为六大类,每一大类下又分设若干小类,从而达到了选本内容的精简化与体例的规范化相统一的效果。(一)类选体例编排方法的创新文钞全书按作家及他们文章的文体依次编排,全部作者的文体共包含表、状等34 种;类选全书按文体大类编排,共六大类。每一文体下依次罗列各家文章,共涉及文体2 9 种。文钞文体种类包含了类选中的2 7 种,几乎涵盖了类选选文的全部文体。类选在对文钞内容进行精简化的过程中,删除了文钞中柳宗元的“墓版、碣、谏”及苏的“制策”与“庐陵史抄”5种,新增了苏轼“四六表”与韩愈“”2 种,也进一步揭示了储欣选文“精”的宗旨。在体例编排上,文钞文体主要是根据文章标题简单罗列,对于内容繁多的唐宋八大家文章来说,文体种类繁多,又因为每位作家的文章风格各异,不免显得有些杂乱。而类选通过对文体分类方法的改进,在体例编排上弥补了文钞的这一不足,对于初学古文者来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这也正是类选的创新之处。对于这一点,储氏后学吴振乾在唐宋八大家类选序中也有说明:在陆先生别八家之类而分之,复比八家之类而合之。其分之者,使人由不类中以求其类,而悟行文之体之所以同;其合之者并使人由类中思其不类,而见古人之文之所以异。是则先生之志也。4 1(卷首)类选打破了传统的以作家为顺序的编排方式,不仅使书中内容更加清晰明了,而且便于习古文者掌握古文的文体特征,同时又可清楚同类文体八家各自人选篇目的多少,进一步分析八家各自擅长的文体,有史的脉络。其实这种模式并非储欣首创,在他之前,明代孙慎行精选唐宋八大家文抄与汪应魁唐宋八大家选已分别将八大家文按“序、记、碑铭、杂文”四类及“论、议、辩、策”等32 类的方法分类,而不以作家为序。31(P9)但这些分法,要么太简略,要么太繁琐。因此,储欣广泛借鉴前人经验,创造出了较合理的文体分类方式。在储欣之后,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王兆芳文章释会等均呈现出类似文体分类的特点。6(二)类选与文钞文体分类的异同在相同选文的文体分类上,二者大部分文章一致,但个别文章略有差异,具体表现在韩愈、柳宗元等5位作家的13篇文章6 类文体上,详见下表:表2类选与文钞差异篇目文体对比作家篇目文钞类选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读苟子守戒释言杂著论著柳州罗池庙碑碑铭传志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记词章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论论序记王安石读孔子世家读孟尝君传杂类论著苏询上韩枢密书上田枢密书上富丞相书上韩昭文论山陵书上书书状二者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明清两代对文体的判定标准不同。明代辩体之风盛行,文体力求细分,产生了很多文体学专著,与茅坤同时期的就有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从中可以梳理出以上6 类文体在明晚期的情况:(论)列为八品:一日理论,二日政论,三日经论,四日史论(有评议、述赞二体),五日文论,六日讽论,七日寓论,八日设论,而各录文于其下,使学者有所取法焉。其题或日某论,或日论某,则各随作者命之,无异义也。7(P131)杂著者,词人所著之杂文也,以其随事命名,不落体格,故谓之杂著。然称名虽杂,而其本乎义理,发乎性情,则自有致一之道焉。7(P137-138)(记)其文以叙事为主,后人不知其体,顾以议论杂之。至其题或日某记,或日记某,则惟作者之所命焉。此外又有墓砖记坟、记塔、记则,皆附于墓志之条,兹不复列。7)(P4-145)故碑实铭器,铭实碑文。其序则传,其文则铭,此碑之体也。7 (P144)编内既以人臣进御之书为上书,往来之书为书。而此类(论说文)复称书者,则别以议论别之而为书也。7 (P138)可见,晚明时对每一类文体的判定都有严格的标准。但到了清初,储欣将八大家具有相似特征的69第4 6 卷玲:论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白的继承与发展第1期刘文体归为一类,并不是按照每一文体自身的特征,而是注重其共性。如“论著”一类,储欣的阐释是:“此诸君子所汲汲立言,以求为法天下而不朽乎?后世者列第二,或日:策论科举之文,可谓立言乎?”余日:言以适用也。科举文如苏氏,譬则稻梁之于口,丝纹之于体,针艾方药之于疾,其不谓之适用软?苟适用,奚其朽 4 (卷首)储欣以“立言”作为判定“论著”类文体的标准。除“奏疏”“书状”“序记”这三类明确的实用文之外,储欣对“传志”类的判定标准是有“史学”特征,“词章”类是“有韵之文,词奥旨深”。第二,部分文章本身具有多种文体的特征,其在流传过程中题目发生变化导致其文体分类改变,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此文本是新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但因其精彩的论述,后世多单篇流传,自宋到清此文题目为五代史伶官传论的记录共出现9 次。清初吴士玉的词汇类书驻字类编始将五代史伶官传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共同收录其中。综上所述,储欣的类选大体上继承了文钞文章的文体分类,但在体例编排上又吸取了前人按体分类的方式,又根据时代文体流变情况对部分篇目进行了调整,使其选本体例更加科学合理。三、思想上的继承与变革在唐宋八大家文钞总序中,茅坤通过梳理古文从先秦至唐宋间的发展脉络,以孔子“六艺”为最高艺术标准,提出“文以道相盛衰”的观点,确立了文钞“尊六艺之旨”与“文道合一”的基本思想,但结合茅坤所生活的时代与他受阳明心学的影响来看,他所谓的“道”已经不是传统的儒家之道,而是带有明显的心学倾向,这一点在他对八大家文章的评点中有所体现。然而清初,储欣对儒道的阐释上呈现了当时程朱理学思想的特点。明中期由于宦官专权导致的“土木之变”惨败、忠臣于谦被奸所害等一系列恶劣政治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而程朱理学思想对人们的人品和行为都要求甚严,到明中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逐渐呈现出难以为继的趋势,这使“阳明心学在众多理学思想相互角逐的过程中脱颖而出,成为嘉靖乃至万历前期士人的理想精神归宿”,F8(36)茅坤对王阳明更是推崇备至,在唐宋八大家文钞论例中有这样一段话:八大家而下,予于本朝独爱王文成公论学诸书,及记学记尊经阁等文,程、朱所欲为而不能者。江西辞爵及抚田州等疏,唐陆宣公、宋李忠定公所不速也。乎!公固百世殊绝人物,区区文章之工与否,不暇论。予特附揭于此,以见我本朝一代之人豪,而后世之品文者,当自有定议云。5(P5)从中可以看出,八大家之外茅坤尤为强调的就是王阳明,可见其在茅坤心中的地位之高。而茅坤早年在灌园室记中论及学习情况,提到所读之书“峰山石鼓、篆分隶,及仙传树书、释经道言、骚人史氏之遗文若干卷”,,9(4 8 9)可见其所学范围颇广,这也导致他的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就受到多家思想的侵染。茅坤充分肯定了王阳明于传“道”上的重要作用及历史地位:孔子以其道教授诸弟子邹鲁之间,身通六艺者七十余人,四方之士,辐轶而至焉。及其没而百年后,犹相与排阙里,世其皮、豆、大射、乡射之学,而登堂诵礼者不缺也。正德间,阳明先生提戈其地,首揭良知之学,而邹司成公守益、聂司马公豹、欧阳宗伯公德、罗司谏公洪先,及他名贤,稍稍振起。于是时海内之士,雾查飚集,而至斯文之旨,焕若日星。9 (P489)阳明心学主张“三教一道”,即圣人之道本为一源,只是儒“道”较之其他二家之“道”更能体现心与理的统一,因此儒释道三家之“道”并不对等,而是各家之见不一,这样的道学思想与茅坤的思想追求遥相呼应。如茅坤评苏轼庄子祠堂记:“长公好读庄子,而得其髓,故能设为奇瑰之论如此。51(Pa75庄子祠堂记是苏轼评述庄子的一篇议论文,文中对庄子思想及老庄与孔子的关系,认为庄子思想是源于老子学说,同时庄子对孔子“尊之致也”。对于苏轼的看法,茅坤认为他对庄子思想是“得其髓”,可见茅坤是很认可苏轼的论点的。相反,如果文中关于三教阐释不准确的,茅坤也会提出批评。如他评韩愈的原道:“退之一生辟佛老在此篇,然到底是说得老子而已,一字不人佛氏域。盖退之原不知佛氏之学,故佛骨表亦只以福田上立说。5(P107)个他认为韩愈论道志在辟佛老,但却不知佛学,更别说佛学之“道”了。因此韩愈的道学思想就只是文字功夫,而不是真正通过对“道”的了解而得出的结论。而这正是由于在茅坤心中,不同的“道”所指含义是有所区别的。以清圣祖为主的清政府以儒学作为指导思想,将其与国家治理联系起来,并提出道统治统合一的理论,颁布“圣谕十六条”,将程朱理学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定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宗程朱理学风气浓厚。储欣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储氏家族素来有儒学传统,加之储欣一生“实与之试,十进70第4 6 卷第1期宜春学院学报十黜于有司,所以然者,似有定命 10(P405),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使他对儒家经典与当时的文化政策都烂熟于心。因此,储欣因“上崇儒重道、化成天下意”,古文亦追求文辞并重、尊经重道。后来他所选编的唐宋十大家全集录被乾隆皇帝作为御选唐宋文醇的蓝本,这也证明他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意识形态的一致性,表明他所追求的“道”呈现出对程朱理学思想复归的特点。在储欣看来,维护儒家正统思想,以儒为尊,积极捍卫儒道是其毕生追求。他在周楚芹遗稿序中说到:“非圣贤之书勿视,非其行勿由,不幸有过必面责改之,然后止。”10 7(P485)这这样的思想贯穿其一生,因此他对八大家文对儒家之道的阐释也格外重视。如他在韩愈原道后评到:天具二曜五星,三垣列宿,及众星之繁然者,太史公天官一书,综而举之;地具高山大川、周域、土壤,与其生植之物,禹贡一书,综而举之;人具帝王师相、周公、孔子,所相生养经训之里,原道一书,综而举之,词少义该,盖三才之隐括。4 1(卷一)他将韩愈的原道与天官尚书相比较,将韩愈与周公、孔子相提并论,充分肯定了韩愈在传“道”上的成就。储欣还注重对文章中符合儒家核心理论的忠君思想与道德修养的揭示。如他评韩文与华州李尚书书:“易内贞外悔,大臣处外,忠君远害之道具见于此。2(P344“忠君远害之道”是指韩愈对李尚书的劝戒,时任华州刺史的李尚书不久前被罢相,韩愈劝告李尚书不要因此认为自己被疏远了而远离朝廷,要“为国自爱”;对待俗人不轻易发表意见,以免遭到嫉妒。可见韩愈忠君爱国、处世低调的品格,储评与清朝注重政教的思想相得益彰。再有,苏轼日喻后储评:“今之取科第而不识威烈王为何代人者,盖有之矣。倪亦求道而不务学使然软?道可致,而不可求片言彻扎。2 (P142对于当时一味求取科举而不务实读书的现象,储欣是强烈反对的。“道可致,而不可求片言彻扎”即表明储欣主张求“道”追求务实的主张,这正是源于儒家所提倡的寓道于内的思想,此外,御选唐宋文醇作为朝廷统一文坛文风的官方选本,其目的在于树立“崇儒重道”的理念。且乾隆帝“精研易春秋、戴氏礼、宋儒性理诸书”,11(P120)于选本中多提倡义理,阐发其“明理载道”的程朱理学思想。其“乃取欣所选本,其狠杂,补其遗漏,12(P247)对储欣选本给予了充分肯定,也证明储欣的道学思想是符合统治者需要的。由上可知,虽然茅坤与储欣都注重文章所表现的道统思想,但由于所处时代与他们思想的差异,导致二人对“道”的认识并不一致。从茅坤道统思想的心学特征到储欣道统思想的理学倾向,也反映了明中期到清初时期文学观念与政治思想由心学转向理学的变化过程。从茅坤的文钞到储欣的类选,反映出随着时代的变迁,明末辩体之风在清初的减弱导致的文体流变,以及清初由官方引导的崇儒重道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作用,导致文人的文学观念由重文趋向重道,从而促使以韩愈为首的提倡“文以载道”的古文家地位上涨,改变了清初古文选本的内容及思想倾向。注释:此文文钞著录为五代史伶官传论,类选著录为五代史伶官传序。参考文献:1付琼合法性与冠名权:明清时期关于“唐宋八大家”名称之争 J.北方论丛,2 0 12,(5):2 1-2 6.2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 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 0 4 册济南:齐鲁书社,19 9 7.3付琼清代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考录 M.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6.4 清储欣光绪九年重刊八家选 M.刊本,莱州府:静远堂藏版,18 8 3(光绪九年).5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9 3.6常恒畅,储欣及其唐宋八大家类选 J学术研究,2013,(4):150-154.7明 吴讷,徐师曾文章辩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 9 8.8孙伟宋明理学视域下的唐宋派定位研究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19.9 明茅坤。茅坤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12.10清储欣.在陆草堂文集 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 59 册济南:齐鲁书社,19 9 7.11清蒋溥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M.清纪昀,永,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30 0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 0 0 5.12清乾隆,选编御选唐宋文醇 M.清纪昀,永,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4 4 7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 0 0 5.(责任编辑:周雅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