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幼儿身心协同适应的幼小衔接实践策略.pdf
下载文档

ID:3630236

大小:1.4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幼儿 身心 协同 适应 幼小 衔接 实践 策略
028比较借鉴基于幼儿身心协同适应的幼小衔接实践策略张静(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福建莆田351146)【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旨在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并实现无缝衔接。为促进幼儿实现真正的身心协同适应衔接,教师要采取有效育人策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园本课程衔接,激发幼儿快乐向上的心态;户外运动衔接,增强儿童体能体魄;建构游戏衔接,提高幼儿创造实践能力;多元聚力衔接,培养幼儿乐于入学的心态。【关键词】身心协同;幼小衔接;衔接策略;多元聚力【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4-0028-03【DOI】10.16550/ki.issn.2095-9214.2024.04.0102021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此文件的出台与实施既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和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提供了依据,也为学前教育开展幼小衔接实践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在新时期学前教育环境下,教师应以促进幼儿身心协同适应小学环境为导向,以培养和发展幼儿思维品质为驱动,协同各方可用力量,开展有质量、有内涵且充满趣味性的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一、园本课程衔接,激发幼儿快乐向上的心态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领导及教师要为幼儿后期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结合小学的课堂时间、生活环境、行为习惯等制订一套严谨科学的园本课程体系,使幼儿的生活作息、行为习惯等逐步适应小学生活,以免后期出现幼儿因不适应小学环境而厌学逃学的情况。第一,园本课程向小学靠拢。首先,园本课程的时间安排可以适度延长,更贴合小学课程的时间分配,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后期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其次,围绕小学教材,为幼儿提供针对性绘本,增进幼儿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降低幼儿后期入学学习难度。最后,在园本课程体系中,适当地增加实践性探究活动、开放类益智活动以及交流类活动的比例,为学生拓展思维、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提供重要机会,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第二,行为习惯向小学靠拢。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需要独立学习、独立处理个人卫生上的事务,这就对其自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促进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教师应注重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纪律意识和自理能力,在班级内制订一套幼儿能够理解且可以做到的规则条例,比如上厕所排队、便后洗手、饭前洗手、独立整理个人物品及区域公共服务等,增强幼儿的自律意识,使其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其次,教师在开展美术、描线等活动时,注意纠正幼儿的坐姿、握笔姿势等,为其后期进入小学学习知识做好准备。二、户外运动衔接,增强儿童体能体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特别强调了户029比较借鉴外运动锻炼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为促进幼儿每日得到充足的运动锻炼并增强他们的体魄,改善幼儿身体机能,使其以积极的精神面貌进入小学,教师应加强户外运动锻炼,合理控制幼儿的运动量,并丰富幼儿的运动项目,促进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灵活能力、忍耐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均能够得到不断提升,为幼儿后期身心健康发展夯实重要基础。第一,组织多样化趣味锻炼活动。对于幼儿而言,丰富多样的活动更能够激发他们参与运动锻炼的兴趣。为避免幼儿对单一、重复类的运动锻炼项目失去兴趣,教师可积极开展趣味化游戏活动,比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特种兵比赛”等,也可以开展集体操、舞蹈、健美操等运动,并且在此过程中加入音乐元素,使活动更具趣味性。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第二,开展户外自由探索活动。幼儿园为了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开辟了种植区、花园区、沙坑区,甚至有的幼儿园还增设了小溪区,为幼儿观察植物、动物提供了重要条件。教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在室外进行自由探索活动,增进对植物、水源、土壤等自然元素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既能够让幼儿亲近自然,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意识,也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个人认知和社交能力综合发展。三、建构游戏衔接,提高幼儿创造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在学前教育中,特别是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儿童探索创造思维,提升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和组织探索类建构游戏的方式,为幼儿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安全的环境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同时在个人认知的引导下,参与游戏活动,实现探索创造思维的激发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对心智发育程度相对较高且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开展学前教育活动时,教师可组织儿童开展“我创造,我骄傲”之类的建构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散思维,并通过自主动手实践的方式将想象力“落地”。以“吸管变成球”为例,在正式开展游戏活动之前,教师先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幼儿展示什么是圆形物体,什么是球体;然后通过将软吸管折弯的方式,向幼儿展示直线物体变为圆形物体的过程及方法;最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用牙签、木棒、橡胶管制作球体的方法及过程,为儿童即将参与的“吸管变成球”游戏活动提供指导和启示。完成以上导入及教学活动之后,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吸管、胶棒、彩绳等道具材料,向幼儿阐明游戏规则:在 40 分钟内,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不限尺寸的球体,哪一组用时短且制作的球体规范完整,哪一组获胜。在游戏过程中,为了增强游戏体验,激发儿童的创作意识和动手主动性,教师鼓励幼儿认真思考游戏规则与要求,鼓励他们讲出如何用材料构建球体,以便了解幼儿是否掌握了吸管变成球的方法要领。在游戏过程中,为促进各组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游戏任务,教师可在尊重各组幼儿意识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将创造意识演化为实物,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动性,使其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动作的灵敏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四、多元聚力衔接,培养幼儿乐于入学的心态幼儿园教育高度依赖家庭及社会的配合,幼小衔接亦是如此。幼儿园在致力于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幼儿的心智发育特点、小学环境设计园本课程,另一方面要增进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深化与周边社区的互动,通过家长、社区双方可用资源,形成家园共育、社区共育的良好局面,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并且尽量消除幼儿对小学环境的恐惧,引导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小学学习和生活。第一,家园共育,携手帮助幼儿平稳度过幼小衔030比较借鉴接。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并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在幼小衔接这个阶段,家园共育尤为重要。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增进交流、加强合作,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好的过渡条件,有利于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首先,家园之间应做好定期交流工作,彼此分享幼儿在家庭、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情况,为双方了解幼儿的想法、需求并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教育提供依据。其次,幼儿园与家长强化沟通,结合幼小衔接要求,共同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及活动安排,便于幼儿在家中通过亲子阅读、数字游戏活动等方式初步接触小学知识,保证幼小衔接真正地有助于幼儿后期适应小学生活。如果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了紧张和焦虑情绪,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并提供必要的安慰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家长、教师对自己的理解与关心,进而消除对小学的紧张感与恐惧感,逐步形成快乐向上的心态。第二,专家参与,提供实用性建议和指导。有些家长由于缺乏对现行学前教育政策的认知,难以理解幼小衔接的含义,也不懂得如何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甚至有些家长陷入了疯狂向幼儿灌输小学知识的误区,既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也不利于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鉴于此,幼儿园应借助举办家长会或者亲子活动等时机,通过专家讲座等方式,对当前学前教育政策进行通俗化、重点化解读,阐明幼小衔接的目标与要求,帮助家长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并鼓励家长以幼儿喜爱或者可以接受的方式开展深层次交流,准确把握幼儿的态度与要求,帮助幼儿解决幼小衔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引导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小学及未来生活。第三,联系当地小学,组织幼儿实地参观体验。幼儿园可以与当地小学进行联系和协调,在合适的时机,由教师和家长协同带领幼儿前往小学进行实地参观,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和环境,提高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和参与度。幼儿有秩序地参观小学的教室、图书馆、礼堂、操场、运动场、餐厅等,直观感受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不同。同时,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课堂,观察小学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并且安排幼儿与小学生互动,如共同参加某个游戏活动,增进幼儿对小学生身份的感知与了解。回到幼儿园后,教师可以组织交流分享会活动,鼓励幼儿讲述参观小学的过程及感受,之后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和优化幼小衔接学习计划与活动安排,助力幼小衔接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一切教学活动、教学行为立足于对儿童的尊重、关注与爱护之上,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关爱儿童为先决条件,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驱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思维品质为导向,利用各种安全有趣的教学方法开展活动,让幼儿在安全快乐的环境中探索世界、感知事物,逐步发展独立思考、感知理解、探索创造等思维,为其未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周方.身心协同适应衔接 多元聚力夯实服务西安高新第一幼儿园“名校+”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Z1):123-124.2 吴海云.基于儿童入学身心适应调查做好身心准备教育 J.福建教育,2022(08):10-12.3 陈国丽.关注细节,走“进”小班新生幼儿 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49-50.4 汤雅黎.和谐视角观照下的幼儿适应行为 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9):6-9.5 杨伟.做好幼小衔接,让幼儿快乐成长 J.学周刊,2018(35):179-180.【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年度幼小衔接专项课题“基于儿童 身心适应 双向奔赴的幼小衔接实践研究”(课题编号:PTJYKT22355)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静(1981.09),女,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