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及驱动因素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3630198

大小:1.23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江苏省 文化 旅游 产业 融合 效率 驱动 因素 研究
第4 0卷第6期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4 0N o.62 0 2 3年1 1月J o u r n a l o fS u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N o v.2 0 2 3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及驱动因素研究*杨 昀,蒋笑影(苏州科技大学 商学院,江苏 苏州2 1 5 0 0 9)摘 要:基于2 0 1 42 0 2 1年江苏省1 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D E A-B C C模型测算文旅产业融合效率,运用随机效应T o b i t回归模型探析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 0 1 42 0 1 9年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处于稳定上升趋势,并于2 0 1 8年达到最佳状态,2 0 2 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规模效率降低,融合效率降为0.8 8 0;2 0 1 42 0 2 1年,江苏省有6个地级市处于融合效率最佳状态,文旅产业规模较小、资源浪费、投入不足是阻碍其他7市文旅产业融合效率最优化的主要原因。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驱动因素差异性较大,交通条件对文旅产业融合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关键词:文旅产业融合;融合效率;驱动因素;江苏省中图分类号:F 5 9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6-3 2 6 2(2 0 2 3)0 6-0 0 3 2-0 8 随着2 0 1 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文旅融合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热点议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巩固和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文化铸魂,旅游为民”,两者的结合为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面临着需求演化和供给创新的多重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高水平高效率融合发展?融合效率受到哪些影响因素驱动?这些问题亟待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入探讨。一、文献综述学界对文旅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一定方法对文旅产业融合效率进行评价和测算。李相银等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测度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促进了文旅产业 融 合。3苏 振 等 使 用D E A-S BM模 型、M a l m q u i s t指数等测算中国3 1个省(区、市)2 0 1 02 0 1 6年文旅产业的技术效率,发现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技术效率表现更好,有赶超发达地区的机会。4南宇等使用L o t k a-V o l t e r r a模型评价甘南藏族自治州2 0 0 12 0 1 4年文旅产业的融合度,指出需依托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旅产业。5古冰运用投入产出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1 9 9 52 0 1 2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度进行分析,发现政策导向对两产业融合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促使文化旅游新业态产生。6二是分析文旅产业融合的时空演化特征。董文静等利用2 0 0 92 0 1 9年中23*收稿日期:2 0 2 2-1 1-2 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旅游地发展过程中治理模式的分异路径与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阳朔的历时性解释”(4 1 7 0 1 1 4 8);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作者简介:杨 昀,女,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旅产业规划管理研究;蒋笑影,女,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旅产业管理研究。国3 1个省(区、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 S D A)、A r c G I S和G e o D a软件对两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时空分析,发现两产业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处于良性耦合状态,空间上呈西低东高、北降南升特征。7郑陈柔雨等运用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对内蒙古1 2个盟市文旅产业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其文旅产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资源禀赋构成文旅融合的基础。8三是探讨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及效果。麻学锋等指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主要有资源、技术、市场和功能融合四种路径,融合过程需遵循摸清市场、找到“融点”、善于创新三个步骤。9孟茂倩提出文旅产业融合的动力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其融合路径。1 0邹芸从文化和农业旅游产业的功能、内涵出发,认为需从明确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品创新及强化市场营销四个方面促进文旅产业融合。1 1易魁等提出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三种模式为城市会展模式、旅游驱动模式和特色融合模式,融合策略包括政府主导、建立服务平台、合理规划和定位、展示文化价值以及资金支持。1 2对文旅融合驱动因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构建驱动因素的测量指标。陈红玲等从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交通条件、地区城市发展水平、信息科技发展水平、创新能力、政府政策支持等七个维度构建驱动因素测量指标,运用T o b i t回归模型进行检验,指出科技发展水平、政府政策支持和创新能力对两产业融合有较大的驱动作用。1 3朱媛媛等在对长江中游城市文旅融合水平空间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产业融合的六种驱动力分别为资源禀赋、居民消费、基础设施、规模效益、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1 4梁慧超等以数字技术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市场化水平为调节变量,消费需求、政府财政自主权、教育投入为控制变量,探析数字技术推动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指出数字技术对融合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1 5二是采用计量模型对文旅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展开测算。李丽等以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各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发现人力资本、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各区域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有显著影响。1 6根据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回归检验,唐睿发现市场规模、文旅产业资源、基础设施及行政效率显著影响文旅产业融合效率。1 7综上,已有成果对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测算、时空演化、驱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对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测算方法有待多尺度实证案例的检验;二是已有研究多从省级以上空间尺度进行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分析,难以科学评价中小尺度城市文旅融合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的差异,后者对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更有针对性指导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使用江苏省1 3个地级市2 0 1 42 0 2 1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D E A-B C C模型测算其文旅产业融合效率,根据两产业特性及江苏省地域特点,构建驱动因素测量指标,通过随机效应T o b i t回归模型分析其驱动因素,以期为提高江苏省以及其他地区文旅产业融合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二、研究方法、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一)D E A模型D E A模型包括规模报酬不变的C C R模型和规模报酬可变的B C C模型。其中,B C C模型在C C R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凸性假设nj=1j=1,不仅可以测算每个决策单元的整体效率,还可以测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综合考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特点,笔者选取D E A-B C C模型测算2 0 1 42 0 2 1年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公式表示为s.t.m i nnj=1Xjj+s-=X0nj=1Yjj-s+Y0nj=1j=1j0,j=1,n,s+0,s-0其中为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的技术效率,Xj和Yj分别是投入和产出变量,s+为松弛变量,33s-为剩余变量。本研究将江苏省1 3个地级市作为实际决策单元,分析每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比率,并综合评价各决策单元的有效性。在B C C模型中,综合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乘以规模效率。如果江苏省某一地级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1,那么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均为1,该地级市处于效率前沿面。(二)回归模型为探究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驱动机理,笔者采用T o b i t回归模型分析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值与其他因素的因果关系。使用D E A-B C C模型计算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得出的数据结果介于(0,1,融合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在1处被截断。为使结果更加精确,本研究使用随机效应T o b i t模型进行估计。(三)指标选取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取是正确测算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确保结果的有效性,笔者根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其融合机理,依据数据可获得性原则,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选取1 0个指标构建了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投入指标是指江苏省各地级市为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所做的各方资源投入。笔者选取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数,以及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馆、文化馆和文化站数量作为文化产业投入指标;以景区数量、旅行社数量和星级饭店数量作为旅游产业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是江苏省各地级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表现效果。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产出指标可使用文化产业增加值表示。1 4江苏省2 0 1 42 0 1 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是按照国家统计局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 0 1 2)进行分类测算,自2 0 1 8年起文化产业增加值按照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 0 1 8)标准测算。由于统计标准不一致,不适宜历时对比,因此笔者选取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参观人次,以及文化馆和文化站提供服务次数作为文化产业产出指标。此外,选取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作为旅游产业产出指标。表1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评价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投入指标文化产业投入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数/个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馆、文化馆和文化站数量/个旅游产业投入景区数量/个旅行社数量/个星级饭店数量/个产出指标文化产业产出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参观人次/万人文化馆和文化站提供服务次数/次旅游产业产出国内旅游人次/万人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四)数据周期及来源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 0 1 43 1号)提出“创新文化旅游产品”,2 0 1 6年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正式提出“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2 0 1 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加快了各地文旅融合实践的探索。考虑到2 0 2 2年以来部分统计数据尚未正式发布,2 0 1 4年之前的部分指标数据无法获取,因此笔者选取2 0 1 42 0 2 1年江苏省1 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周期,用以测算文旅产业融合效率及其驱动机理。相关数据来源于 江苏省统计年鉴、2 0 1 42 0 2 1年度江苏省文化发展相关统计报表,以及江苏省1 3个地级市2 0 1 52 0 2 2年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官方相关网络数据。经上述途径未查询到的部分年度缺失数据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联系各地统计局获取。43三、实证结果与分析(一)江苏省文旅融合效率实证分析1.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总体特征本研究使用d e a p4.1测算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规模报酬不变的C C R模型测算结果显示,2 0 1 42 0 2 1年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分别为0.9 3 7、0.9 4 6、0.9 5 8、0.9 7 6、1.0 0 0、1.0 0 0、0.8 8 0和1.0 0 0,均值约为0.9 6 2。规模报酬可变的B C C模型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T E代表综合技术效率,是指对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总体评价;P T E代表纯技术效率,表示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即投入要素是否被有效使用;S E代表规模效率,表示资源配置水平,即文化和旅游资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两个模型所测的综合技术效率结果相同,但B C C模型将其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使得分析结果更加优化。因此,本研究使用规模报酬可变的B C C模型测算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效率。从总体特征来看,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均值为0.9 6 2,融合水平较高。其中,2 0 1 42 0 1 9年融合效率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并于2 0 1 8年达到最佳状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2 0 2 0年江苏省文 旅 产 业 融 合 效 率 降 为0.8 8 0,存 在1 2%的资源浪费。这是因为2 0 2 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和旅游产业涉及面更广、流动性更大、关联性更强,因此受疫情冲击更大。2 0 2 0年,江苏省旅游收入、旅游人次、各文化机构参观人次都大幅下降,导致其文旅产业融合效率值比2 0 1 9年下降了0.1 2。为此,江苏省政府及各市政府围绕税费减免、补贴补助、惠普金融等方面出台了系列纾困帮扶政策,助力文旅产业提振信心、恢复发展和转型升级;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减免景区门票等惠民措施促进文旅消费市场复苏。得益于政府合理有效的政策,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于2 0 2 1年恢复最佳状态。表2 规模报酬可变下2 0 1 42 0 2 1年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2 0 1 42 0 1 52 0 1 62 0 1 72 0 1 82 0 1 92 0 2 02 0 2 1均值T E0.9 3 70.9 4 60.9 5 80.9 7 61.0 0 01.0 0 00.8 8 01.0 0 00.9 6 2P T E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S E0.9 3 70.9 4 60.9 5 80.9 7 61.0 0 01.0 0 00.8 8 01.0 0 00.9 6 2 2.江苏省各地级市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分析表3是2 0 1 42 0 2 1年江苏省1 3个地级市文旅产业融合综合技术效率的测算结果。其中,括号内如果为S E,说明综合技术效率低的原因是规模效率低;括号内如果是P T E,表明决策单元无效是由纯技术效率低造成的;如果同时出现P T E和S E,则表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导致决策单元融合效率低。首先,从投入产出效率值来看,2 0 1 42 0 2 1年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扬州、镇江6市的文旅产业融合效率值均为1,说明这些地级市没有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问题,资源利用效果较好,融合效率已达到效率前沿面。这6个地级市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是江苏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片区。它们均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是我国旅游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基于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通过先进的旅游设施和优质服务建设国家智慧旅游城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旅产业融合效率。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如淮扬文化、金陵文化和吴文化等,围绕特色地域文化打造出系列独具辨识度和吸引力的文旅品牌,如南京的“遇见夜金陵”文艺演出品牌、苏州的数字赋能沉浸式园林夜游项目“拙政问雅”、扬州的京华城数字文旅综合体等。南京作为江苏省会,文化产业水平指数居全省首位,2 0 1 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2 0 2 0年升级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通过推动建成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等文旅融合消费片区,不断开发新业态新场景,带动市民文化消费升级,有效提升其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效率。位于大运河文化带沿岸的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和镇江,高度重视运河文化的挖掘开发、保护传承与活化利53用,积极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通过文旅产业创新集群有力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其次,从规模报酬来看,除了上述处于效率前沿面的地级市,其余7个城市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说明这些地级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投入不足,导致总体的融合效率偏低。因此,这些地级市需要扩大文旅产业投入以促进融合效率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1 3个地级市中,南通市2 0 1 42 0 2 1年文旅产业融合效率最低,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7 2 9,存在2 7.1%的提升空间。从数值中可以看出,纯技术效率对南通市文旅产业融合效率值影响较大,说明南通市文化和旅游资源存在浪费现象。事实上,南通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方面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文旅产品同质化、营销力度弱等问题,尚未形成特色文旅品牌。因此,南通市应借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大力挖掘江海文化、张謇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内涵,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创新I P营销策略,合理利用资源以提升文旅融合效率。(二)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驱动因素分析1.数据处理文旅产业融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选取以下6个因素构建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驱动因素的测量指标:一是居民消费水平,它是助推文旅产业融合的关键,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1 8;二是交通条件,它是提升文旅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以人均道路面积来表示1 9;三是城市化水平,它可以为文旅产业融合提供载体,以城镇化率来表示2 0;四是科技信息水平,它是驱动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重要因素,以城市邮电业表3 2 0 1 42 0 2 1年江苏省1 3个地级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综合技术效率2 0 1 42 0 1 52 0 1 62 0 1 72 0 1 82 0 1 92 0 2 02 0 2 1规模报酬南京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不变无锡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不变徐州1.0 0 01.0 0 00.9 8 4(S E)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递增常州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不变苏州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不变南通0.7 1 4(P T E,S E)0.7 5 6(P T E,S E)0.8 6 3(P T E,S E)0.6 8 0(P T E,S E)0.7 1 5(P T E,S E)0.7 2 8(P T E,S E)0.6 3 8(P T E,S E)0.7 3 4(P T E,S E)递增连云港0.8 4 1(S E)0.8 1 1(S E)0.8 5 9(S E)0.9 0 8(S E)1.0 0 01.0 0 01.0 0 01.0 0 0递增淮安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0.9 7 2(S E)1.0 0 0递增盐城0.9 5 5(P T E,S E)0.7 8 5(P T E,S E)0.8 6 4(S E)0.9 8 1(S E)0.9 2 8(P T E,S E)0.6 9 7(P T E,S E)0.7 1 3(P T E,S E)0.7 8 5(P T E,S E)递增扬州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不变镇江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1.0 0 0不变泰州1.0 0 00.6 4 7(P T E,S E)0.9 1 3(S E)1.0 0 01.0 0 00.9 7 3(S E)0.7 3 2(P T E,S E)0.6 4 7(P T E,S E)递增宿迁1.0 0 01.0 0 01.0 0 00.9 8 5(S E)1.0 0 01.0 0 01.0 0 01.0 0 0递增63务总量占区域邮电业务总量的比重来表示2 1;五是创新水平,它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以专利授权数量来表示2 2;六是自然环境,鉴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特殊性,自然环境对两者融合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以人均 公 园 绿 地 面 积 来 表 示1 9。搜 集2 0 1 42 0 2 1年江苏省1 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为了消除量纲对结果的影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结果中(见表4),N为样本量;平均值为每个变量中的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样本中的最小和最大观察值;标准差衡量样本观察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的值越大表示观察值的分布越分散。以江苏省1 3个地级市文旅产业融合效率为因变量,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道路面积、城镇化率、城市邮电业务总量占区域比重、专利授权数量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自变量,使用s t a t a1 6.1进行实证检验。由于所使用的数据地区数大于年份,根据面板数据平稳性的共识,即短面板数据可以不进行单位根检验2 3,因此本研究可以不进行平稳性检验。使用H a u s m a n检验确定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益模型,结果显示,各地区p值均大于0.0 5,适宜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表4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N=1 0 4)变量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回归结果产业融合效率0.9 5 30.6 3 810.0 9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4 6 4010.3 1 10.0 7 3(0.1 9 2)人均道路面积0.4 1 6010.3 0 2-0.1 2 4*(0.0 7 0)城镇化率0.4 3 1010.3 1 30.0 0 3(0.0 8 6)城市邮电业务总量占区域比重0.2 2 4010.2 7 70.0 1 1(0.2 4 0)专利授权数量0.2 4 6010.2 6 80.1 2 7(0.2 4 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0.4 9 3010.2 9 10.0 7 1(0.0 7 5 3)注:*表示在1 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2.回归结果分析从居民消费水平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促成文化和旅游消费动机的客观因素之一。当城镇居民有“钱”有“闲”后,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愿意增加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而消费需求有效释放将进一步带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中该指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原因可能是,江苏省城市内部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较大,个别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并没有带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显著增长,导致居民消费水平对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影响效应较弱。从交通条件看,人均道路面积对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产生负向影响,且通过1 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一方面,交通条件的提升对各个地区存在“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与其他省份相比,江苏省区位优势明显,拥有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网,再提升交通水平对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驱动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负向驱动。另一方面,提升交通条件能够拉动周边省份的客源,但也会使居民流向周边省份城市。一旦“扩散”的游客量大于从其他地区“吸纳”的游客量,就会降低文化和旅游消费,从而对文旅融合效率产生负向驱动。从城市化水平看,江苏省的城镇化率对文旅产业融合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城镇化率的提升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的虹吸效应为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劳动力,打通人口流动,吸引人才集聚,带动文旅消费;同时也为两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2 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显著,农文旅融合正成为拉动市场消费、促进乡村振兴的新亮点。江苏省提高城镇化率反而会侵蚀部分乡村旅游资源,因此对文旅产业融合效率产生的正向驱动作用不大。从科技信息水平看,江苏省邮电业务总量占比对文旅产业融合效率起到正向影响,但未73通过显著性检验。因区位、资源、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江苏省科技信息水平相对较高,已经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黏合剂”作用,再发展科技信息水平对促进两产业融合效率影响不明显,“黏合剂”效应弱化。2 4从创新水平看,江苏省专利授权数量对文旅产业融合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江苏省拥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可以通过增加创新资源要素投入助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完善创新体系,实现文旅供给升级优化,进一步扩大文旅消费,增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动力。从自然环境看,江苏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对文旅产业融合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城市公园绿地具有“绿磁效应”和“需求效应”,可以通过优美舒适的自然条件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娱乐,吸引企业和居民投资入驻,带动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2 5近年来,随着文旅消费市场的变化,居民出游呈现高频次、近距离、休闲化等特点,户外游憩、乡村微度假等成为文旅新业态热点。同时,江苏各地积极推进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建设,增加文旅消费场景,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四、结论与建议本研究使用D E A-B C C模型测算江苏省2 0 1 42 0 2 1年文旅产业融合效率,使用随机效应T o b i t回归模型分析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2 0 1 42 0 2 1年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值总体较高,但2 0 2 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规模效率下降,全省文旅产业未达到融合效率最佳状态;第二,江苏省有6个地级市处于效率前沿面,其余7市未达到最佳状态的主要原因是文旅产业规模偏小、资源浪费与投入不足;第三,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效率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性,其中交通条件对文旅产业融合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基于此,笔者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江苏省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第一,目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江苏省政府及各市政府应统筹推进文旅数字化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优化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发挥文旅产业创新集群效应,促进文旅产业高水平、深层次融合发展。第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协同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长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资源的省份,江苏省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发挥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段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挖掘整合、传承创新大运河和长江沿岸所蕴含的地域文化资源,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扬子江创意城市群,推动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第三,增加文旅产业投入规模的同时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扩展新媒体营销渠道。徐州、连云港、淮安等城市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鉴于此,这些城市可以通过政策福利吸引并留住人才,为文旅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可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资源投入;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多层次、多渠道营销,优化文旅形象,提升城市综合吸引力。第四,针对驱动因素的差异性,识别重要驱动因素。江苏省应积极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大外引内育文旅行业创新型人才,塑造特色文旅品牌,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应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着力点,加速数字赋能,优化乡村文旅供给,凸显融合发展的路径创新。参考文献:1 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创新,共绘时代画卷N.中国文化报,2 0 2 2-1 0-1 2(1).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4 5.3L IXY,L I AN GXP,YUT,e t a l.R e s e a r c ho nt h e i n t e-g r a t i o no f c u l t u r a l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d r i v e nb yd i g i t a l e c o n o-m y i nt h ec o n t e x to fC OV I D-1 9:b a s e do nt h ed a t ao f3 1C h i n e s ep r o v i n c e sJ/O L.F r o n t i e r si n p u b l i ch e a l t h,2 0 2 2(1 0)2 0 2 2-1 1-1 0.h t t p s:w w w.f r o n t i e r s i n.o r g/a r-t i c l e s/1 0.3 3 8 9/f p u b h.2 0 2 2.7 8 0 4 7 6/f u l l.4S UZ,AA R ONJR,MC D OWE L L W C,e ta l.S u s t a i n-83a b l e s y n e r g i e sb e t w e e n t h e c u l t u r a l a n d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i e s:a ne f f i c i e n c ye v a l u a t i o n p e r s p e c t i v eJ.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2 0 1 9,1 1(2 3):6 6 0 7.5 南宇,孙建飞,张萍.丝绸之路背景下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问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 0 1 7(3):2 0 3-2 0 8.6 古冰.基于投入产出法及ANN模型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 0 1 7(1 8):1 7 0-1 7 3.7 董文静,王昌森,张震.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化及空间关联格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2 2(3):2 3-3 3.8 郑陈柔雨,杨存栋,任雯星.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 0 2 2(3):6 1 3-6 2 3.9 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 0 1 0(4):6 7 8-6 8 1.1 0 孟茂倩.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J.中州学刊,2 0 1 7(1 1):3 7-4 0.1 1 邹芸.四川省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 0 1 8(1):6 8-7 0.1 2Y IK,Z HAN GD,Z HAN GLG,e t a l.P a t h s a n d s t r a t e-g i e s t od r i v eM I C Ei n t ot o u r i s mb a s e do ng r a v i t ym o d e la n dW i l s o n m o d e l:ac a s es t u d yo f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i nC h i n aJ/O L.A r a b i a nj o u r n a lo fg e o s c i e n c e s,2 0 2 0,1 3(2 3)2 0 2 2-1 1-0 8.h t t p s:l i n k.s p r i n g e r.c o m/a r t i c l e/1 0.1 0 0 7/s 1 2 5 1 7-0 2 0-0 6 2 1 5-8.1 3 陈红玲,郑馨,赵赞.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的时空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 理 J.资 源 开 发 与 市 场,2 0 2 2(1):9 9-1 0 6.1 4 朱媛媛,周笑琦,顾江,等.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及驱动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 0 2 2(5):7 8 5-7 9 6.1 5 梁慧超,任俐璇.数字技术推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财贸研究,2 0 2 2(6):1 2-2 5.1 6 李丽,徐佳.中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 0 2 0(2 0):4 9-5 2.1 7 唐睿.我国文旅产业融合效率评价及动因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 0 2 2(2):2 3-3 3.1 8 史桂芬,李真.人口流动助推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 0 2 0(6):1 0-1 8.1 9 郝金磊,尹萌.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 0 1 7(4):4 9 4-4 9 7.2 0 刘佳,陆菊,刘宁.基于D E A-M a l m q u i s t模型的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效率时空演化、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J.资源科学,2 0 1 5(1 2):2 3 8 1-2 3 9 3.2 1 王坤,黄震方,曹芳东,等.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绩效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 0 1 6(7):1 1 4 9-1 1 6 3.2 2 苏屹,安晓丽,雷家骕.基于耦合度门限回归分析的区域创新系统R&D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系统管理学报,2 0 1 8(4):7 2 9-7 3 8.2 3 刘军,岳梦婷.区域旅游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旅游流动性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 0 2 1(7):3 7-4 8.2 4 石燕,詹国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指数建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以江苏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 0 2 1(7):1 6 5-1 7 2.2 5 吕蕊汐,吕忠全,王惜凡,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 0 2 1(3):3 6-4 0.(责任编辑:周继红)93J O U R N A LO FS U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AS t u d yo nM a r x s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T h e o r yo fL i f eP o l i t i c sT h o u g h t sQ I UJ i n g w e n(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S u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S u z h o uJ i a n g s u2 1 5 0 0 9)A b s t r a c t:S t a r t i n gf r o mt h e l i f e i nr e a l i t ya n db a s e do n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d e t e r m i n i n gt h e r i g h t sa n d i n t e r e s t so f l i f e f r o mt h em o d eo fm a t e r i a lp r o d u c t i o n,M a r xp r o f o u n d l yc r i t i c i z e da n dn e g a t e dt h ec a p i t a l l o g i cl e a d i n gt oaw i d e s p r e a dd e p r i v a t i o n,a l i e n a t i o na n d i n f i n i t ep u r s u i t o f s u r p l u sv a l u eo f t h ew o r k i n gc l a s s,a n d f u r t h e re l a b o r a t e do nt h es c i e n t i f i cp a t ho f 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