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哲学
视域
高职
课程
建设
分析
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33期期 讲政治 作者简介 郭菊林,山西省石楼县职业中学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教育哲学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分析 郭菊林 摘摘 要要 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开展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学校所有员工的职责。本文主要对教育哲学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思路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教育哲学理念的应用,使思政课程建设能够回归到本质,通过教育哲学理论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进行反思,并做好优化重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以此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关关键键词词 教育哲学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教育部印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指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原则、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需要高职院校从教育哲学角度来分析当前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各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只有从教育哲学角度出发来分析当前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系统且完整的教育哲学理论体系。一、教育哲学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分析 教育哲学理论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提出了不同要求。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部分高职院校对于课程思政认知程度较低,针对课程思政信息渗透率较少,无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其教育成效无法得到进一步体现。将教育哲学理论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后,其价值逻辑得到了根本性体现。正是在这种价值逻辑层面的引导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价值逻辑应用方面,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基础,针对当前发展社会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型人才,进一步彰显出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发展。二、教学哲学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改革方向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主要改革方向是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就要求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导向、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实现对改革过程的正确引领1。在教育哲学理论影响下,高职课程思政改革需要向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重视对理论信息的研究,改变传统的改革思路,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具有全面性特点,构建完善的教育哲学思想观念,结合哲学思想对高职思政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思政教育理念能够得到广泛性传播,实现与高职院校其他学科的有效结合,表现出课程思政本身所具备的教育效果。除了对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外,还需要从思维意识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取向改革进行完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49郭菊林/教育哲学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分析义思想作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与课程思政内容融合,实现对学生思维意识的深化,产生大格局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之后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作为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积极处理好课程思政中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平衡,使学生集体意识能够得到提升,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最终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向。三、教育哲学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分析(一)强化实践与认知在现代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已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及改革方向。从目前实践教学应用的特点来看,尽管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得到提升,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实践过程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学校比较看重实践结果,对实践过程比较忽视。一些学校实践教学开展不够合理,直接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从教育哲学角度来看,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导致建设效果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教育哲学来讲,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实际就是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过程,也就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因此,需要重视对实践与认知之间的把控2。通过认知的掌握,可保证体系内各个思政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知,重视课程思政理论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结合起来。充分加强对实践以及认识的重视后,可从理论教学角度出发,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完成对实践教学的开展。正确把握好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创新拓展,进行不断融合后组建成更加丰富的课程思政理论教学体系。另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重新梳理后,可转变高职院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减少传统思维观念存在的束缚,在维持理论教学作用的基础上,对于实践教学作用进一步提升,提高其地位,保证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开展起来。因此,通过对实践与认知的强化,使课程思政建设更加符合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能够从教育哲学角度出发,将社会劳动理念与社会实践理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机会接触实践,能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意识,将知识理论逐渐转化成综合素质,保证课程思政建设更加具有实际性以及生动性,不断吸引学生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二)明确教学目标在教育哲学理论引导下,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观念明确好协同育人目标,实现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办学质量,同时积极改变高职院校存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脱节的现象,为强化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完美融合,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以此达到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教学效果。在以课程思政为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树立整体教育观念,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完成对专业课程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出课程思政所包含的思政内容,做好价值引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重视文化方面的渗透,重视对道德理念方面的培养,保证专业课程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对道德素养的提升,保障其教育质量。学校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更加完善的全员育人机制,使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出育人的作用,能够发挥出自身工作职能,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积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3。(三)积极拓展课程思政育人平台在教育哲学视角下,要想保证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更加顺利,就需要重视对课程思政育人平台的搭建,结合学校办学特点,从多元化角度出发,丰富课程思政平台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对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利用现代教学理念将专业课程的思政信息充分挖掘出来,保证专业课程思政信息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对于思政信息了解的需求。另外,教师在进行59郭菊林/教育哲学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分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课程思政平台内容进一步丰富,拓宽建设途径,保证教育哲学理念得到全面性推广,能够积极落实下去。或者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在校内搭建互联网平台,将教育哲学理论融入平台中,同时将各个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课程内容相融合,以平台为基础,完成对课程思政内容的丰富,保证学生在获得更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保证教育目的能够达成4。(四)进行分类建设课程思政对于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不能笼统地应用在所有的学科上。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不同课程的内容,进行分类建设,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程思政在各类工程中的教育功能,以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并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对于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中人文素质的体现,发挥素质教育课程中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可以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素养以及科学素养,并积极建设体育,美术等劳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应将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并对不同专业的教育目标进行优化。同时将专业课程中体现的思想精神与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相结合,进而将专业课程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后是对于实践课程的建设。可以将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统一为目标,对于专业的实践课程要强化学生的学和做,使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深入推进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将其中体现的思政元素进行提炼,使其他相关的教育元素一同组成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形成有针对性的课程建设方案。首先针对理工学类的专业课程,要强调对学科专业性的学习,并将其中的有关专业的发展、技术以及精神文化内容作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基础,使学生掌握工程伦理知识,使其形成专业的素养精神。其次对于文学类专业课程,要将重点放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内容上,也可以推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促进学生德育与美育素养的综合发展。最后对于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程,要重点让学生可以用马克思主义视角看待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形成德法兼备的专业素质。(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课程思政素质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也要积极推进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增强教师的育人能力。首先可以设置完善的培训机制。在教师上岗前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同时对于在职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师德培训。其次可以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的机制。积极鼓励教师对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使其可以创新应用混合式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而开展课程思政的示范教学。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教育哲学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分析研究。教育哲学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对课程思政建设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从以教为本到以学为本的转变,从而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课程设计中。通过对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根据高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关键作用,充分挖掘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参 考 文 献】1 常维先,王磊,张矛.地方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时代汽车,2 0 2 3(7).2 李京梅.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3(1).3 唐浪琼.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区教学,2 0 2 3(3).4 高艳艳.“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J.成才之路,2 0 2 3(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