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英语阅读是对母语阅读的重要补充,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实践途径,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全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王蔷、敖娜仁图雅2017)。《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念,深化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融合,推动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教育部2022)。因此,基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发挥多模态手段、平台与空间的信息化优势,探索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全面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提升,引导他们乐学、善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与教师开始关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然而,在聆听专家讲座、参加教研活动、梳理相关文献等过程中发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一)“普适性”教学目标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教师在表述语言能力目标时都具体、适切,但在表述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品格等目标时,往往会用“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高阶思维、树立文化自信”等普适性表述,缺乏精准性。(二)“低阶式”教学设计部分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过于注重低阶的文本内容梳理和呈现,以及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训练,忽视了其高阶思维发展。在阅读素材方面,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阅读材料,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维发展。(三)“后置式”教学评价部分教师人为地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割裂,造成“评—教”分离、“评—学”分离、先教后评、先学后评等,为评而评,评价流于形式,忽视课堂生成,弥补和校正滞后,学习结果的测评标准缺乏合理性。另外,目前关于“双线”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和高职教育领域,而在中小学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网络辅助、导学和反馈系统尚待进一步完善。二、核心概念的内涵(一)逆向设计威金斯(Wiggins)和麦克泰格(McTiger)于1998年提出了“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该设计模式要求教师首先明确预期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证据,最后设计相应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方案。在此过程中,评估任务被置于教学活动设计之前,紧随目标设计之后,倡导教师“像评估员一样思考”。这种设计的核心思想是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同时在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和促进教学效果,从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