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后负担明显降低,而且有了更多充足的时间用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课后体育作业的设计应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以家庭作业为主要形式,充分调动家长、学生的运动意愿,实现体育运动和学生身体素质双发展的效果。一、课后体育作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1.课后体育作业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课后体育作业的布置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也为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提供了途径。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双减”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在课后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以作业助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体育为学生体育运动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专项训练,如在课堂篮球运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以篮球为主的体育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篮球专项训练,在体育项目技能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个人的运动能力。2.课后体育作业提高了学生自主发展意识。体育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体育自主发展得到了培养,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首先,教师提供的课后体育作业并不是单一作业形式,而是多层次、多内容、多类别的作业,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为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灵活选择多种体育作业项目,从而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意愿;其次,课后体育作业布置逐步从最初的教师督促、家长监督转为学生自主、主动运动,从而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二、课后体育作业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思路1.体育作业分层布置。课后体育作业应坚持分层布置的理念,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入手,根据学生成长制订个性化的方案,通过层次化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具体作业分层中,教师要结合体育运动、学生情况、运动分级灵活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情况合理参与其中。以跳远为例,一些学生身体素质、柔韧性比较差,跳远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可以明确学生课后跳远作业分为1.2~1.5米、1.5米以上两个级别,明确达到1.5米以上跳远成绩的学生可以不参与课后跳远作业;1.2~1.5米跳远成绩的学生需要加强姿势调整,包括手臂姿势调整、下肢动作调整,通过训练提升成绩,使其争取在1.5米以上;1.2米或以下跳远成绩的学生需要认真完成课后跳远作业,提升训练的频次,同时需要锻炼下肢力量和运动的姿势,增加体育运动的内容。此外,考虑到学生体育运动自我管理不足和体育运动持久性的不足,课后作业布置后教师应定期通过考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