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摘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种文本概念和话语表达,既是历史沉淀的结晶,也是未来笃行的方向。“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理论逻辑上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历史逻辑上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创成果,实践逻辑上回答21世纪时代之问。“人类文明新形态”解剖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价值表达:本质特征上坚持“人民中心论”思维逻辑,内容特征上关照共建共享时代要义,形式特征上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联结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桥梁,传递中国声音、播撒中国智慧,在世界各国及其人民之中引起巨大回响。【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文本建构;话语表达践履致远:“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表达与桥梁三重功能探赜冯张青玉(南开大学天津300350)理论前沿南方论刊·2023年第9期2021年,“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理论成果首次被提及。时隔不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20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时落点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百年奋斗实践凝结出的重大理论成果,已引起社会各界与学界的热烈反响。从词源结构入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由来、要义和特征得以剖析;切入传播视角,中国叙事话语体系的感染力不断深化;而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相结合,从二者互动过程中考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远影响,仍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纵观世界与中国的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笔者将从“人类文明新形态”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联系与贡献两个方面进行学习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与表达仰赖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同时也沟通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一、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以理论、历史与实践的三层架构开创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发展的新境界。承源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人类文明新形态”浇灌出深厚的理论根基;追随历史进程的脚步,“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时代结出马克思中国化最新成果;面对“何去何从”时代之问,“人类文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