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协调发展: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协调发展: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二级教授,兼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督学、民盟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代表性著作有《现代人才学》《走向人才社会》《外国人才研究史纲》《现代教师学导论》等,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7项。钟祖荣一、理论逻辑统筹发展理论逻辑的先后顺序是教育、人才、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教育是培养人才(创造性)的活动;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其本质特征是创造性;科技创新是人才在科技领域的创造性发挥;高质量发展是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价值实现。人才工作包含很多方面和环节,如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等。教育、科技、人才之间要统筹,彼此之间要相互适应和协调。此外,教育、科技、人才还要同高质量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是导向和指挥棒。就人才培养而言,要跟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结构相适应。当前,人才工作存在脱节的问题,现有教育方式难以培养出杰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脱离,尤其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往往存在滞后性。此外,人才使用管理不完善,人才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所以尽管我国人才规模很大,但是效能不理想。二、历史逻辑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和我国学者赵红洲分别提出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从历史上看,科学中心从意大利到英国,再到法国、德国,最后到美国。科学中心是通过科学成果和科学人才的占比(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衡量的,某种意义上也指人才中心。另有专家对教育中心进行研究,如1999年姜国钧利用《中外教育名人辞典》,统计各时期(1400—1940年)各国教育家人数,将教育家超过世界总数20%的国家定义为教育中心,由此发现教育中心存在转移现象,其转移路线也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教育兴隆期平均为130年,且教育中心的出现早于科学中心。这再次证明教育是基础,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再促进科学创新,科学中心往往伴随着教育中心的出现而产生。三、实践逻辑教育、科技、人才不仅需要统筹,还需要协调,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Educ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andTalents专题: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7彼此衔接。三者之间具有统筹性、协调性、互动性、耦合性的特性。做好三者的统筹,需要多互动、多沟通。第一,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