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第28卷第1期DOI:10.19411/j.cnki.1007-7030.2024.01.009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gzhou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Jan.2024Vol.28No.1地方文献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方志资料为例王旭(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摘要:方志乃一方之志书,具有内容丰富、时间连贯及书写地方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可以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方志资料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之耦合关系可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设目的、实施重点、方式、功能四个方面解析。就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方志资料可以在运河古市镇、水利工程、建筑、碑刻等文化资源的挖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方志资料可以在诗文、地名、“八景文化”、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上发挥重要作用。关键词:地方文献;方志;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运河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G122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提出国家文化公园要“通过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2021年8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持续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一方案和相关文件出台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多维度解构和多角度思考,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类型、特征、建设、管理等进行了深人研究,这大大丰富了其内涵价值。无论是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7030(2024)01-0118-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宋代县域空间关系研究”(20FZSB028);江苏省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江河交汇处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以瓜洲为中心”(2023111170348)作者简介:王旭,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①代表性成果较多,如王健、王明德、孙煜:《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42一52页;孙华:《国家文化公园初论一概念、类型、特征与建设》,《中国文化遗产》2021年第5期,第4一14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