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FICATIONANDAPPRECIATIONTOCULTURAL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近日在阅读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系列丛书《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时发现,章丘焦家遗址2016—2017年发掘资料中陶罐M13∶2底部有刻划符号①(图1)。回顾历年来大汶口文化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可以看出,大汶口、陵阳河、尉迟寺等中心聚落遗址都曾经发现陶器上有刻划符号,特别是陵阳河、尉迟寺遗址的部分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被认为是陶文,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前期学者们主要关注器表刻划符号或陶文的研究解读,对于陶器底部刻划符号的关注不多。近年来,焦家遗址发现部分陶器底部存在刻划符号,有学者认为其中陶罐M13∶2底部为叶脉纹,应为木板或石板上垫有树叶形成的②。本文通过对刻划符号背景因素、制作过程和刻划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对陶罐M13∶2底部刻划符号的命名提出不同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1焦家遗址、大汶口遗址、野店遗址陶器底部刻划符号概况从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看,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刻划符号或印记是不多见的,底部有刻划符号或印记的更是少见。选择的载体器形主要有大口尊、罐、壶、鼎、杯等陶器。下面以焦家遗址、大汶口遗址、野店遗址陶器为例进行初步分析。1.1焦家遗址陶器底部刻划符号章丘市博物馆登记有2件陶器底部有刻划纹。一是陶罐ZJ∶689,红褐陶,口径11.7厘米,底径7.9厘米,高14.2厘米。颈部有篦纹,折腹处有刀刻小三角纹一周,外底部有交叉刀刻纹。二是陶罐ZJ∶716,【作者简介】张淑常,男,山东泰安人,本科,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考古、地方史志研究等。焦家遗址树木形刻划符号的命名刍议摘要:2016—2017年,在章丘焦家遗址部分出土器物底部发现叶脉纹或印纹,以陶罐M13∶2为例,有学者认为其是木板或石板上垫有树叶形成的。文章通过对基础资料整理、陶器刻划符号制作、相似刻划符号比对分析,提出不同看法。文章指出部分器物底部出现叶脉纹或印纹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偶然性因素导致的,另一种是主观性因素导致的。通过对比分析双墩、大汶口、焦家、野店、陵阳河等遗址陶器刻划符号或陶文,文章认为陶罐M13∶2底部刻划符号不是叶脉纹,应是制作者在陶器未干时或陶坯晾干后刻划的一幅描述树木枝干形象的作品,应为树木形刻划符号,简称为“树形刻符”。关键词:双墩遗址;焦家遗址;大汶口遗址;刻划符号;大汶口文化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9.034张淑常(泰安市岱岳区文物保护中心,山东…泰安…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