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2期2024年4月西安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Vol37No2Apr.2024收稿日期:2023-03-2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秦汉身份秩序与社会结构研究”(21AZS006)作者简介:朱韬(1982-),男,浙江嘉兴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秦汉史.①今文«尚书盘庚»«大诰»«康诰»«召诰»«洛诰»«多士»«多方»等篇(顾颉刚考为商周时成文)均见“天命”之辞.如«盘庚»云“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大诰»云“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诗»亦有«小雅十月之交»«小宛»«大雅文王»«下武»«周颂桓»«商颂玄鸟»«殷武»等篇见“天命”之辞,反映西周人所理解并记录之商周“天命”观念.如«文王»云:“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参见王世舜、王翠叶:«尚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02、168、176、177、184、224、226、235、247、248、283页;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十二«小雅十月之交»«小宛»,卷十六«大雅文王»«下武»,卷十九«周颂桓»,卷二十«商颂玄鸟»«殷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53、870、1126、1127、1228、1614、1700、1721、1723页.秦人天命的构建及其“正统性”审视朱韬(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春秋以来,秦人的天命观念在意识与仪式两个层面完成构建,其信仰格局由“天”“祖先”的二元上位神崇拜发展到“天”与“皇帝”合体的人格上位神崇拜,最终取代周人天命的超验上位神崇拜.在意识层面,秦人通过分享原属周人的天命,藉“周秦一体”与“五德终始说”改造“天”的性质;在仪式层面,秦人通过设置“畤祭”来体现“天”“祖先”合体的二元上位神崇拜,先后置西畤、鄜畤、密畤、上畤、下畤、畦畤,祭祀以白帝少皞、青帝太皞、黄帝、炎帝面目对应的“上帝(天)”,并发展到以封禅祭“上帝(天)”、以雍四畤祭“四色帝”、以祠祭祖先的信仰格局.秦人的天命观念包含三方面的特质:在早期功利性色彩下对“德政”的回避;在周秦嬗代过程中与“德运(五德)”的挂钩与脱钩;在大一统信仰格局下“天”与“皇帝”的合体,其最终形态存在无法自洽的内在矛盾.取而代之的汉人通过对秦人天命的“正统性”审视,从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