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艺术家Theartists浅析水性材料在水彩画中的运用□金晓宇当今,艺术发展相互融合,艺术观念和媒介材料运用在画种间的清晰边界已不明显。在寻求绘画语言和情感表达状态中,水彩画的传统艺术语言也紧跟时代脚步,其语言表达和创作形式等方面在与水性材料运用相结合中得到一定的延伸。水性材料在水彩画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水性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使水彩画由单纯强调传统技法变为多种材料组合的绘画,由单一形式进入多元化发展,使水彩画发展更具活力、更具时代性。一、追溯水性材料的产生在西方,水性材料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洞窟壁画时期,在法国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中,绘制了动物图案及抽象符号。根据壁画可以判断出当时的绘画者已开始使用身边的天然材料并掌握了工具使用的技巧,寥寥数笔就将动物表现得栩栩如生。那时所产生的大部分颜料是水溶性的并且是完全从自然界获得的,如植物、动物、脂肪胶等,以及焚烧后的动物血、天然黏土和煤尘等。那时的绘画工具也取之于自然界,人们把枯草和羽毛当作工具来绘制各种动物。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图案的意义,或许是原始人的信仰,或许是施法术以便狩猎,洞窟壁画原始而直接的表达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这种形式语言在后来的绘画史上仍然具有高度的风格化和感染力。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水性材料也广泛运用在图像的绘制中,如在壁画和陶瓶图案的绘制过程中都使用了水性材料。文艺复兴时期,水性坦培拉是较早发展的绘画语言。到了18世纪,水彩画在英国成为独立画种,水彩颜料作为水溶性材料根据颜料中的胶粉比重不同又划分为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在19世纪末期,逐渐构建起系统的语言体系。在我国,最早的水性材料的使用是在新石器时期,当时的人们在陶瓶上绘制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帛画,在《人物御龙图》中作者也使用了水溶性材料。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大量洞窟壁画,在敦煌莫高窟中,壁画多采用水性材料作为绘画媒介,使用的颜料也是水溶性的矿物。古人选择的材料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画中,水性材料的运用更有浓墨重彩之处,绘画者把水性材料的应用与六法结合起来一一呈现,用水溶性材料作为媒介,展现了一批批传世经典。二、水性材料与水彩的结合从水彩向水性材料的演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由水彩向水性材料过渡,绝非名称概念简单更替或材料技法的表面延展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传统水彩所具有的某些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