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虔诚
初民
社会
精神
瓜亚基
印第安人
编年史
法律
人类学
思考
张宇翔:虔诚:初民社会法的精神019虔诚:初民社会法的精神对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的法律人类学思考张宇翔(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1972 年在法国出版的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是一部以瓜亚基印第安人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著作。作者皮埃尔克拉斯特以精确的观察记录并描绘了瓜亚基人的习俗、语言、仪式、规则。本文对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挖掘出其中法律人类学方面的内容。本文认为,这部作品从写作方式、作品内容到田野调查方式等方面均可为我国法律人类学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规则;法律人类学;田野调查;初民社会基金项目: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2022 年度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律师方向立项课题“L 镇司法所纠纷多元化解效能调查研究”(2022LYB002)。作者简介:张宇翔,男,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法国人类学家皮埃尔克拉斯特(Pierre Clastres)于 1972 年出版的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Chronique des indiens Guayaki)是一部以巴拉圭瓜亚基印第安人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作品,2021 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引入国内出版发行。它以丰富、精确的田野调查资料,展现了瓜亚基人的习俗、语言、仪式和思想,分析总结了瓜亚基部落的规则。笔者通过梳理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研究方法,挖掘其中法律人类学方面的内容,探究瓜亚基部落规则强制力的来源,以期为当前法律人类学领域研究提供借鉴。020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学术与实践一、克拉斯特与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皮埃尔克拉斯特 1934 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56 年之后正式从事人类学研究。在此之前,他已经获得文学和哲学学位。作为著名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梅特罗(Alfred Mtraux)和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vi-Strauss)的学生,他深受两位老师思想的影响。克拉斯特的作品虽主要立足于政治人类学的理论,但实际上法律相关内容一直是其研究对象。因此,将其作品以法律人类学的视角做专题分析,可充分挖掘其在法律人类学领域作出的贡献,为法律人类学研究提供新的参考资料。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是克拉斯特的第一本著作,最初由 Plon 出版社于 1972年在法国出版。由于当时巴拉圭政府的独裁统治,瓜亚基人生活在被限制的领土之内,对其开展的研究少之又少。这恰恰激起了克拉斯特的研究兴趣。1963 年,克拉斯特进入了这个部落,与部落人一起生活,对他们生活的细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在书中,作者着重描述了瓜亚基人“每天为生存而挣扎”的文化。他描述了瓜亚基人关于生育、成人礼、婚姻、狩猎、战争、死亡等各方面的习俗,以及他们与非印第安人和自然的关系。克拉斯特并未用传统人类学民族志目录的方式为这部作品的目录命名,而是将其分为诞生、两份和平条约、回溯、成年人、农村、女人蜂蜜战争、杀戮、一个男同性恋的生与死、食人族、尾声等九章,具有文学意味。每章中,克拉斯特都用文学性的写作方式,还原了其观察到的瓜亚基人各方面生活场景。仪式、权利、程序、秩序、交换、禁忌、纠纷解决等法律人类学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这九章中反复出现。这是将这部人类学著作以法律人类学的视角进行分析的前提条件。二、田野调查方法一辆笨重的牛车拉着我们的行李。几公里后,我们下了一个缓坡,下面是一块空地:这就是白溪。克拉斯特182瓜亚基印第安人也称亚契印第安人(Ach Indians),本来分布在乌拉圭东部广阔的地区,在 20 世纪 50 年代巴拉圭政府对其进行密集的殖民化运动后,瓜亚基人的生存范围逐渐被限制在六个定居点内,白溪便是其中之一。克拉斯特的研究就在白溪展开。1963 年 2 月,在瑞典-阿根廷人类学张宇翔:虔诚:初民社会法的精神021家阿尔弗雷德梅特罗(Alfred Mtraux)的帮助下,克拉斯特抵达了位于白溪的森林,开启了瓜亚基印第安部落之旅。在这八个月里,克拉斯特是如何开展田野调查的呢?针对异文化的田野调查,语言总是第一难关。克拉斯特在初入瓜亚基部落之前就做足了准备。动身之前,他每天花数小时通过磁带学习瓜亚基语,学习他们的发音与词汇。克拉斯特并没有将前往瓜亚基部落视为一次短期的探险,而是做足了语言上的准备。在初步具备与印第安人交流的能力后,才真正开始调查。对瓜亚基语言的充分学习,无疑为他接下来的调查奠定了基础。克拉斯特花费了 8 个月的时间在瓜亚基部落进行田野调查。在这期间,克拉斯特与瓜亚基人同吃同住,共同经历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他的资料来源于对瓜亚基人的观察,以及在现场与瓜亚基人进行的交流。他认为,无论提出的问题多么精确,知情人的回答多么精准,都无法代替现场观察。正是由于克拉斯特对现场观察方式的充分运用,他总能捕捉到事件背后的意义,而他便是以这一方式完成了在瓜亚基部落的田野调查,并以其作为资料完成了这本著作。三、初民社会有没有法?一切不守规矩的举动都有其代价,鲁莽之徒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克拉斯特1314法的概念问题一度引起法学界、人类学界的持续讨论,诸多法学、人类学学者尝试对法下一个或明确或模糊的定义。不同的定义实际上影响了法的包含范围。规范法学界对法的定义大多围绕国家与法来展开,而西方法律人类学界基于田野观察,对法所下的定义则完全不同。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认为,由于习俗的力量、对传统的敬畏等原因,法律规则不过是习俗的一个明确种类235;格拉克曼(Gluckman)将“法律”和“法律的”进行区分,认为法律是一套无所不包的规则体系3;巴斯比西(Pospisil)认为法具有权威性,以普遍适用为目的,具有义务属性、包含制裁属性,从而将部落首领做出的所有规则和裁判都视为法4。卢埃林(Llewellyn)虽不主张对法律进行概念界定,但其通过法律要素来描述法律所包含的各种结构,他认为法律要素是可以被感知且与法律事务有关的法律现象,而这些现象在任何文化中都存在5。这些研究与定义无一不证明初民社会即有法的存在。022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学术与实践而克拉斯特的作品,将研究的田野扩展到南美巴拉圭印第安部落,用不同于传统人类学民族志的语言,记录了瓜亚基印第安部落的法。瓜亚基部落的法律规则散落于这本书不同章节之中,将这部作品中涉及规矩的部分提取后,便可窥见瓜亚基部落的法。(一)交换及分配食物的规矩分配食物的规矩现在看来似乎无足轻重,无法与法律规则相提并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始部落,获取食物与分配食物的规矩直接影响部落人的生存。因此,这一规矩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克拉斯特这样描述:“事实上,男人从来不吃自己打到的猎物:这是亚契人分配食物的规则这被称作 pepy,交换。”1313这里所说的交换规则,与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的互惠规则表现形式上存在明显不同。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每个人都有永久的贸易伙伴,只在彼此之间交易”212。而克拉斯特发现的交换虽然有由近及远的分配顺序,但“分配的过程中,没有人会被落下”1313。从本质来讲,交换与互惠都构成了各自不同社会存续的基础,从经济层面为部落人设定了权利与义务。(二)婚姻无效情形的规矩瓜亚基人原则上可以和任何人结婚,但仍然有一定禁忌。如成年男性不可与涉及重大禁忌的女人结婚,包括母亲、姐妹、女儿,还有教母和教女。由此可知,初民社会的婚姻并非是“原始性乱行为”,也并非是完全无限制的“群婚”。在瓜亚基印第安部落,婚姻的禁忌即使由于人口减少而有所减少,但仍然有所限制,并非随意而为。(三)纠纷化解原则瓜亚基人化解纠纷的原则在于阻止恶化、保持平衡。克拉斯特描述了一起婚姻纠纷的化解:“当一个单身汉成为一个已婚男人的竞争对手时,在公众意见的推动下,人们会决定让地下情人成为他所追求的女人正式的第二丈夫,而不是让事态在半遮半掩的情况下恶化下去。”1226可见,在处理婚姻纠纷时,瓜亚基人并非针对纠纷本身进行是非对错的判断,而倾向于尽快化解纠纷、阻止纠纷恶化。实际上,其他类型的纠纷化解原则也是如此。例如,在杀人相关纠纷中,“杀人者与牺牲者之间形成了奇异的纽带,它创造出一个秘密空间,让双方在其中冰释前嫌。同时,它也保证在部落中,受到同一个不张宇翔:虔诚:初民社会法的精神023幸事件牵连的两个家庭不会因此结下夙怨。”1272(四)失序、违反规则的后果:诅咒在原始部落,一旦违反相关规则,就会受到制裁与惩罚。克拉斯特这样描述违反婚姻规则的男性会遭受的后果:“乱伦的男人灭绝了自己的人性,违背了身而为人最重要的原则。他弃绝了自身,自绝于自己的文化,重新堕入自然之中他变成了动物。没有人可以在世界混乱后依然逍遥法外。构成世界上的各个层面各安其位,自然与动物在此,文化与人类在彼。彼此之间,无路可通。”1252可见,瓜亚基原始部落认为违背了共同遵守的规则后,人会变回动物,与人类世界隔离开来。除此之外,违反规则的人还会“打猎时厄运缠身”,“如果现在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那么将来他就无法完成自己必须做的事情。”1106四、虔诚:初民社会规则的强制力来源但事情还是要有章法,没有人会用一己私欲取代群体的法则,后者永远占上风,因为从不会有人违背它。克拉斯特1233我们习惯从是否有法律实施机构、是否有强制力执行者的角度来判断是否存在法律或是否存在强制力,而这些都是国家法出现之后产生的概念。若直接以此为标准,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初民社会没有法律、初民社会的规则被自发遵守。但这无疑是我们立足国家法视野产生的偏见,只有基于实际的田野调查才能掌握事实,打破偏见。原始部落人一旦违反相关规则,就会受到制裁与惩罚。在这样的情况下,瓜亚基人不是简单基于对惩罚的恐惧而遵守规则,更不是自发遵守规则。那么,瓜亚基人遵守规则的强制力从何而来?(一)复仇方面“在瓜亚基人的想法中,复仇就是事物间的相互制约,它重新建立起被临时扰乱的平衡,并确保世间的秩序不会发生变化人与物都必须遵守规则;一切越轨事物的边界都必须被划清,或是被揭露;世界偶起波澜的表面必须保持合一,波澜不惊。”1238(二)打猎方面“涉及动物时,某些礼仪必须被遵守。猎人在猎杀动物时必须对它们致敬,他回到营地,猎物倒挂在他那光荣地沾满血迹024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学术与实践的肩头,然后他放下猎物,为之吟唱你对这些动物有所亏欠,只有语言才能让你杀死的动物起死回生,这份亏欠才能被偿还猎人的吟唱在人类与动物的秘密契约上盖了章。男孩还学到,想要生活在林中,你就必须戒绝杀伐过滥,尊奉万物一体之道,以确保自然继续它大方的馈赠。”1169(三)婚姻家庭方面“但只要丝线还完好无损,他就不能近女色。不然,他将会遭遇对男人而言最糟糕的命运:打猎时厄运缠身。如果现在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那么将来他就无法完成自己必须做的事情。”1109克拉斯特关于瓜亚基人打猎、婚姻、复仇、食人等方面的描述,还原了他们在处理问题时的仪式和态度,实际上也透露出瓜亚基人必须遵守相关规则的原因。第一,不遵守规则造成失序,破坏日常生活。瓜亚基人认为,自然秩序与人类秩序都应当处于平衡之中,任何对规则的破坏将会造成社会失序,而失序会影响到瓜亚基人正常的生活。瓜亚基人进行复仇并不是为了进行对等的惩罚,而是为了恢复平静的秩序。若不进行复仇,他们的生活将永远处在失序之中,无法回归平静。同样,瓜亚基人食人、杀婴等血腥的行为也是其试图重塑社会平衡的方式。第二,不守规则造成“打猎时永远厄运缠身”。瓜亚基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虔诚导致他们对平衡的追求,而这种追求贯穿于他们生活的每个方面。他们认为,猎杀动物会使动物数量减少,造成人类和社会之间的失序,而猎杀后通过吟唱等仪式可使之起死回生,从而重塑平衡。他们认为,若不遵守这一规则,则意味着破坏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契约”,此后将不会得到自然的馈赠,面临无猎物可打的局面。总之,瓜亚基人对规则的遵守是在一种独有的社会强制力或者说心理强制力的存在之下发生的。他们相信万事万物处于平衡的状态之中,而任何不遵守规则抑或是破坏规则的行为都会造成失序,从而影响他们以打猎为主的正常生活。这和如今的守法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克拉斯特将这一切概括为虔诚。他们相信后果会发生,他们惧怕后果会发生。于是,虔诚地为猎物吟唱,虔诚地举行仪式,虔诚地维护着社会的一切规则。五、评价与借鉴首先,从写作方式来看,克拉斯特在整本书中以第一人称写作,凭借他的文学功底与小说家的技巧,充满人情味地描述张宇翔:虔诚:初民社会法的精神025了瓜亚基印第安人部落的生活。这完全突破了人们对人类学家冷漠、客观写作风格的预期,他以小说般的叙述风格,将瓜亚基部落的件件大事与自己的解读完美契合,同时又有力地传达了自己的观点。其次,从作品内容来看,他的作品为法律人类学界研究初民社会的法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是一部政治人类学著作,克拉斯特并非法律人类学领域学者,但在这部作品生动全面的描述中,处处可见瓜亚基部落规则的踪迹。最后,从田野调查方法来看,克拉斯特的田野调查极具质量,值得参考。语言是调查异文化的第一关。克拉斯特在前往瓜亚基部落的前几个月里,每天都听数小时瓜亚基部落语言的磁带,学习瓜亚基语的词汇。因此,在他进入田野的最开始,就成功理解了瓜亚基人的问候,这为他进入田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他以现场观察为主的调查方式,为他拨开了无数“乌云”,帮助他识破谎言,看到事件背后的真实意义。即使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现场观察的价值仍然不应被忽视,这恰恰是合格的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研究的保障。参考文献:1皮埃尔克拉斯特.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M.陆归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2马林诺夫斯基.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M.原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3刘顺峰.法律人类学知识传统的建构格拉克曼对法律概念与术语本体论问题的探究J.民族研究,2017(1):47-58+124-125.4LEOPOLD J P.Anthropology of LawM.New York:Haper and Row,1971:80.5郭婧.“夏安之路”:卢埃林的法律人类学思想J.民间法,2021,28(4):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