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管建华
高等
音乐教育
思想
探究
234文艺教研1 高等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1 主体性缺失20 世纪,西方音乐的传入对我国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西方理性主义的到来,限制了我国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使其沦为“西方音乐”的素材音乐,成为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的“附属”内容。管建华提到,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课程依然以西方课程体系为主要课程,以“工业文明时代的音乐话语体系为主要话语体系”1。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主体性的缺失,造成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现代性危机。反观很多东方国家在西方教学体系与本国音乐教育之间的融合中坚持自身音乐教育主体建设,如印度卡拉希特艺术学院和马德拉斯大学音乐系都是本土或长期外聘的印度传统音乐家口传心授的教学2,其本土音乐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极高,不存在主体身份的缺失。在 2004 年召开的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中3,主席格雷麦克菲尔森教授指出在当下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在不同国家应有各自国家的特点。管建华提到,“根据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原则,西方艺术音乐传统中的音乐应该作为学校教授音乐之中的一种。但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西方音乐模式,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应该是音乐课程的基础”4。以西方音乐知识体系作为音乐课程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中国传统音乐自身的认知方式。用一种音乐文化体系翻译并直接取代另一种文化体系,导致音乐的后殖民问题,使本国音乐被其他音乐文化操控,主体性严重缺失。1.2 音乐文化缺失目前,我国高校乃至中小学音乐教育以西方工业化音乐教育体系开发范式的技术理性课程为基础。管建华提到,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主客观认识的审美、科学实验心理学的“乐音音高”的视唱练耳以及音高形式逻辑实体的音乐分析主宰了人们的音乐思维、行为和评价方式。显然,西方理性的音乐分析方式并不适用于分析东方音乐心与声源交融互动的双向生成的音乐5。与西方音乐的“无生命”相比,东方音乐与我国音乐有相似之处,即其以演奏者为中心,根据当时当下的音乐情境形成音乐。管建华提到东方音乐如阿拉伯玛卡姆、中国曲牌和木卡姆、印度的拉格都讲究音乐的过程及音乐产生当时当下的情景6,“物动心感”而随心即兴。西方音乐体系中音乐作品的演绎源于精密计算下的孤立的、理性的、固定的音高,不讲究情境下的身心感知,追求技术的华管建华高等音乐教育思想探究张欢(扬州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摘要:目的:管建华是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家、音乐人类学家,是我国音乐教育研究领域极具前瞻性的学者,为我国音乐理论研究作出卓越的贡献。他的许多文章如21 世纪的抉择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的三个“缺失”问题谈起 中国音乐人类学主体性的反思与建构中均论述了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看法,但较少有学者单独探讨其高等音乐教育思想。文章深入探究并归纳管建华的高等音乐教育思想,以期促进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方法: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文献归纳法,通过分析管建华文章中高等音乐教育的相关内容,从问题、原因、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结果:通过对管建华文章内容的分析归纳,探析其所论述的高等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体性缺失、音乐文化缺失、前瞻性缺失的问题。管建华的文章除了论述高等音乐教育的问题之外,还从政治经济、我国自身音乐教育体系等方面剖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主体性反思与中国音乐话语体系的主体建构、后现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转型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复兴、建构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等具有前瞻性的对策。结论:管建华的高等音乐教育思想具有极强的前瞻性,符合我国当下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关键词:管建华;高等音乐教育思想;问题;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3-0234-03235第 37 卷第 3 期 2024 年 2 月Vol.37 No.3February 2024艺术科技丽而非文化的多样。当音乐以传播技术或基础的乐理知识为目的,音乐教育就失去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密切联系,导致音乐文化缺失。1.3 音乐前瞻性缺失音乐教育的前瞻性思考是当下我国音乐教育对未来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以西方音乐话语体系为主、我国音乐“主体性”身份缺失、缺少对自身音乐文化的理解等问题都会影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在全球化音乐教育体系中思考当代及未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管建华提到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长期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一直以来在西方音乐知识体系框架内修补,急需进行彻底的改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交流,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深受影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依然以西方理论知识为核心,音乐的创作与分析也遵循西方标准化的逻辑结构。这种“旧的”音乐教育模式急需转变,管建华提到我国大多数音乐家和学者仍然使用现代性音乐思维方式去应对我国音乐的未来以及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变化和新的问题7。但是现代思维方式无法应对后现代音乐教育所面对的问题,我国作为音乐教育的大国不能缺失对本国音乐教育的前瞻性思考,应不断思考建构适应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教育模式,尊重世界音乐文化,重建我国音乐主体性话语体系,立足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语境,复兴我国传统音乐。2 高等音乐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受工业社会的发展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影响的西方音乐,作为数学原理的集合存在着计算与精准的单一标准。“西方工业社会”的“先进”是社会性质统一标注的判定,延续到对其音乐文化的判定,使许多国家认为西方音乐也是本国音乐通往“高级”的必经之路,于是西方音乐制度便成为普遍效仿的音乐制度,而第三世界传统社会的音乐制度“顺其自然”地成为“落后”音乐制度。由此可见,音乐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就是西方音乐知识体系作为工业文明的音乐话语体系成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主要体系的原因之一。我国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迅猛进步的工业化阶段,西方音乐话语体系深深影响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加上我国许多高层次人才认为西方音乐是“高级”的。因此,西方音乐知识体系及课程设置成为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建华提到,从文明与文化的历史来看,我国自身缺乏纯粹理论的探究,这种情况也出现在我国音乐教育实践中,极其缺乏我国音乐教育实践的哲学和伦理学研究。在社会功能的划分中,也没有建构以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为内核的音乐与音乐教育综合理论体系,无法面对社会发展的挑战8。因此,在西方“严密”的音乐文化体制的冲击之下,我国音乐文化主体性瞬间被替代。这也是西方音乐知识体系作为“主体”,而我国本土音乐知识体系作为“客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今人类社会从现代经济生产方式转向后现代经济生产方式,受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局限性也被发现,现代经济制度下,多品种生产同步的多元文化音乐生产体制及音乐知识、人才、人际关系和音乐文化身份的生产,都是人类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思考。3 高等音乐教育问题解决对策3.1 主体性反思与中国音乐话语体系的主体建构管建华提到,当下人们最应反思的问题是西方音乐体系在我国的音乐研究中处于“主体”地位,我国传统音乐反而处于“客体”地位9。最能反映上述观点的例子是“曲式”与“曲牌”的对译,将西方音乐结构分析生搬硬套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试图形成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形态学,用西方理性思维下形成的固定音高的逻辑形式去分析中国感性思维衍生的音乐声腔是不恰当的。由此可见,我国高等音乐教育需要进行主体性反思。从 20 世纪西方音乐的传入,到其成为我国音乐教育的主体,再到中国音乐主体性的反思,是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国音乐话语体系的“移位”和主体音乐话语的“回归”。“高等”的西方音乐知识体系作为“主体”时,中国传统音乐长期处于“客体”地位,但如今要建立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体的属于中国的独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并不是排斥西方音乐话语体系,而是希望建立“交往范式”,互为主体,平等对话,在展开主体性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建构以中国音乐话语体系为主体的多种音乐文化互为“主体”,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音乐教育。236文艺教研3.2后现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转型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复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方式与政治制度发生转变,维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理念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西方国家所传播的先进的现代化工业标准与生态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矛盾。音乐制度也从现代工业化音乐制度转向后现代音乐生态制度。良好的音乐生态有利于我国传统音乐的全面复兴,我国传统音乐有自己成长的土壤,用西方音乐学概念来分析我国传统音乐十分不恰当,二者产生的语境有很大的区别,即使是同为东方音乐的中国音乐与印度音乐,其本质也并不相同,这是因为不同民族现实生活中的音乐与各自特定的生活形式或实践的目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想要全面复兴我国传统音乐,就要在后现代音乐生态制度的基础下,立足本国语境,在自身的文化中学习理解我国传统音乐。东西方音乐有各自不同的风格,二者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发展。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当然可以包括西方音乐知识体系,但不等于要将自身的传统音乐体系融入西方音乐体系中。我国高等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以适应当下的政治经济环境,进一步将现代工业化音乐制度转向后现代生态文明的音乐制度,不断立足自身文化语境理解我国传统音乐,只有这样,我国传统音乐才能在改革中逐渐“回归”主体地位。3.3 建构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音乐教育学会认为世界各国家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平等的交流对话提供了必要条件。摒弃“音乐等级论”,平等看待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主张多元文化音乐论,尊重差异性而避免趋同化。多样性、平等性、差异性已成为当今国际音乐教育的重要话语。这是中国音乐制度的过渡时期,现代性音乐思维方式向后现代音乐思维方式的转变可以适应中国音乐教育在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变化和新的问题。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方式也需要转向后现代生态文明体系,提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确定我国音乐文化在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人们需要学习了解自身文化,同时学习理解他国文化,认识“他者”有利于认识自身,保持自身文化独立的“主体性”则有利于在多元文化中平等地与“他者”沟通。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也要“摒除”西方音乐知识体系的“一家独大”,尊重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在学习“他者”音乐文化的同时立足自身文化语境认识自身音乐文化,建构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多元文化高等音乐教育。4 结语当今人类社会从现代经济生产方式转向后现代经济生产方式,高等音乐教育受政治经济的影响需要改革。通过对管建华文章的分析,探析其高等音乐教育思想,总结归纳出高等音乐教育存在的主体性缺失、音乐文化缺失、前瞻性缺失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与西方及我国自身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21 世纪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离不开主体性反思,在反思中进行中国音乐话语主体建构、全面复兴中国传统音乐、建构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多元音乐教育。管建华的高等音乐教育思想具有极强的前瞻性,符合我国当下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 管建华.21 世纪的抉择: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的三个“缺失”问题谈起 J.人民音乐,2015(1):74-78.2 杨静,管建华.印度学校音乐教育之旅J.中国音乐,2014(2):85-94.3 管建华.21 世纪主潮: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4 管建华.音乐话语体系转型的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8(1):15-25.5 管建华.东方音乐美学、心理学与哲学基础:从印度音乐拉斯美学谈起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7(2):12-19,7.6 管建华.礼俗仪式音乐价值的文化认知:从波斯阿拉伯玛卡姆的起源“集会”仪式谈起J.中国音乐学,2017(2):5-11.7 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 2020 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2001(4):29-35.8 管建华.生态社会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文明归复:礼乐文明实践哲学与希腊文明实践哲学的返本开新J.中国音乐学,2015(1):33.9 管建华.中国音乐人类学主体性的反思与建构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2):29-37.作者简介:张欢(1998),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