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股-电子:富士康代工巨头话语权在提升——优塾指数★★★.pdf
下载文档

ID:3616166

大小:2.18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电子 富士 代工 巨头 话语权 提升 指数
首页点击查看:富士康-相关研报各位亲,你们不是一直讨厌我们吗,觉得我们老研究采矿、养猪、养鱼、小吃这类领域,没啥前途。在你们心里,总是觉得研究这些领域,才能算真正的投资:比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云计算、机器人啥的。今天,要么就不做,要做做全套。我们一次把这些概念全都给你弄齐了:集以上所有概念于一身!它的名字,叫:富士康,Foxconn。业绩体量,直接刺瞎你双眼:20152017年营收2728亿元、2727亿元、3545亿元,归母净利润143.50亿元、143.66亿元、158.68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85.79亿元、209亿元、85亿元。这个业绩,是啥感觉?这个3545亿营收,比腾讯2016年收入的2倍还多。这个158亿净利润,若以2016年年报来排名,整个A股3491家上市公司,可以排名第26位,贵州茅台排在和它差不多的位置。这个利润体量,分分钟秒杀A股95%的上市公司。不仅如此,它还有员工近27万人,2016年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的3.6%,营业额占全球营业额占全球电信设备制造总产值20%,2017年位居财富全球500强第27位。它的客户,也清一色为Amazon、Apple、Dell、华为、联想、Nokia、nVidia等全球知名的电子科技公司。如果它能顺利在A股上市,按照目前的每股收益、电子设备行业的市盈率,它的总市值,很可能超过5000亿,瞬间秒杀海康威视及刚借壳的360,成为A股科技领域新龙头。同时,富士康本次拟募集资金272亿元,如果上市成功,会成为2016年来A股最大的IPO项目。而且,所有的募集资金,都准备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等,俨然准备从代工厂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科技公司。这体量,这概念,这华丽的客户名单,无可挑剔,对吗?几大高精尖概念加持,上市后,那不得分分钟涨到万亿市值。且慢,估计读完以上信息,你已经开始疑惑:优塾君,你妹的,这难道是一篇软文啊你错了。关于它的好,已经有各路英雄分析过,不缺我们一个。关于它的不好,也有不少好汉分析过,也不缺我们一个。它身上的重大风险,比如无实控人、同业竞争、关联交易、拟上市主体成立不满三年、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等等,已经无须我们多费口舌。并购优塾进店逛逛相关频道优塾核心产品一:专业版报告库,估值,才是价投已更新283期电子&通信行业已更新27期优塾核心产品二:科创板及科技概念板块,报告合已更新130期精品推荐医药行业|行业研究和估值报告合集(业版估值报告库中包¥1058优塾核心产品一:专业版报告库,估值才是价投之魂!¥204899人次阅读2018-12-1219:27:30A股|电子:富士康,代工巨头话语权在提升优塾指数图文详情评论这些问题,每一个单独拎出来,按照以往的审核口径,都是铁定被否的硬伤。可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和以上所有都无关,而是其他的事:富士康VS苹果。没错,就是苹果,必须把两家公司放在一起思考。如果你单独研究富士康,而不去分析苹果,那么恕我直言,这样的研究,价值有限。如果你只看富士康的业绩、体量、各种眼花缭乱的概念,那么,一定会被蒙蔽双眼。今天这篇报告,我们只关心一件事: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上,究竟在发生什么,以及未来会发生什么。它,将是一篇极其枯燥、乏味、深涩的报告,如果你能耐心读完,思考一下富士康的上下游都是谁,或许,能有一些不一样的收获。优塾原创01 三次转折都与苹果公司有关富士康,主营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及销售,产品主要有机顶盒、路由器、交换机、手机结构件等。富士康的前身为福匠科技,2015年2月成立,控股股东为中坚公司,鸿海精密间接持有中坚公司100%的权益,无实控人。虽然富士康认定自己并没有实际控制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富士康的灵魂人物,是它的创始人台湾首富郭台铭。1974年,24岁的郭台铭在台湾创立了鸿海塑料,主要生产电视机调频旋钮。不过,不久以后,台湾家电势头渐衰,鸿海的业绩也大受打击。这是鸿海的第一次重大转折。此时,郭台铭了解到电子游戏机及计算机是未来的成长主流,计算机连接器很需求很大,又做起了计算机连接器,并且以“量大、低价”为策略,迅速占领市场,扩张规模。你看,江湖上有各种武功,但郭台铭这一派,从上世纪70年代,就擅长于“低毛利、大规模”的功夫。1982年,鸿海塑料正式更名为鸿海精密。1985年入选台湾制造业1000大公司。同年,郭台铭创立了富士康品牌。1991年,鸿海精密在台上市。1988年,富士康迎来第二个转折点,郭台铭前往大陆投资建厂。这是富士康在内地能迅猛发展的开端。为什么要来大陆?因为人口红利,还是那个核心:节省毛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青年(生产性人口)大于老年(消费性人口),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中国大陆,在19651970年间,“人口红利”已显现。红利一直持续到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进入90年代中期,富士康迎来第三个重大转折点,成为苹果供应商,为Mac电脑提供框架。此后,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精密的营收就一路猛涨。2004年,鸿海成为全球第一大3C代工厂。2005年跻身财富全球500强,居第371位,同时鸿海子公司富智康集团(02038.HK)在港交所上市,主要为手机企业代工。2007年,富士康迎来第四个转折点生产第一代iPhone。此后,由于苹果手机业务的高速扩张,富士康迎来飞速发展。2014年,富士康全球总收入1420亿美元,仅苹果公司一家的就占比54%。2018年2月9日,富士康在大陆的资产,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的名号,悄然发布排队公告,正式开启A股IPO之路。02代工行业进化历程从进料加工到来料加工再到B/S模式提起富士康,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代工厂。提起代工厂,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低端。不过,富士康的做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端来料加工,而是“类代工”模式,它生产所用的原材料,都需要自己掏腰包采购。20152017年,富士康的主营业务成本2439亿元、2431亿元、3177亿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82.02%、83.21%、86.51%,为主要成本。(单位:千元)对这些直接材料,富士康的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向供应商直接采购。采取这种采购模式的原材料主要为不锈钢、塑胶粒等低附加值材料。二是,Buy and Sell(简称B/S)模式。Buy and Sell,是一种牛逼的模式,浓缩了人类发展的工业智慧精华,和会计智慧精华。由于代工厂比较复杂,之前我们分析过。这次,我们从最简单的模式开始,再来温习一下。以优塾吃瓜店为例,产业链上有上游原材料、中游代工厂、下游终端三家公司,分别对应瓜农A、优塾榨汁代工厂B、果汁店C三家公司。最早的代工模式,是“进料加工”模式果汁店C公司下订单,代工厂B公司接到订单,向瓜农A公司采购西瓜,然后榨汁,加工完成后,运输给果汁店C公司。接着,开始出现“来料加工”模式果汁店C公司,向原材料瓜农A公司采购西瓜,然后运输给榨汁代工厂B,B加工完成后,运输给果汁店C公司,模式图如下:也许此处稍一动脑,你会问:为啥要由“进料加工”,进化为“来料加工”?答案:C直接向A公司买原材料,比B直接向A买原材料,更便宜。这种情况,我们之前分析过,当产业链上有多个代工厂B1、B2、B3在竞争,而只有一家大客户C时,C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极强。此时,果汁店C公司跳过代工厂B公司,直接向瓜农A公司卖瓜,由于比B公司直接向A公司采购的需求量更大,则能获得更强话语权,以更低价格拿下。这样的情况,在商业逻辑上,是合理的。但是,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资源,都向C公司倾斜。可是,人类智慧不会停步,接下来,商业模式有了更新的进化:从来料加工,进化为Buy and Sell。这类模式,全球领衔的,就是富士康。Buy and Sell,也就是说,下游C公司,向上游A公司购买原材料后,再卖给富士康,富士康加工成成品后,再卖给下游C公司。在富士康的产业链上,C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苹果。03苹果和富士康的商业模式对财务数据有何影响苹果和富士康之间,有多个核心原材料采用这种模式:苹果买进来,卖给富士康,富士康组装完,再卖回给苹果。包括主芯片、印制电路板、中央处理器、内存、手机前盖板触摸屏等高附加值原材料。目前,Buy and Sell是国际知名大型品牌厂商普遍采用的商业模式。分析到这里,三个足以影响IPO审核结果的重大问题出现了:1)大客户和大供应商重叠。2)上下游采购、销售价格,容易发生不公允。2)营业收入存在调节风险。举个例子,辅助大家感受:优塾榨汁代工厂对外提供西瓜榨汁代工服务,在来料加工模式下,客户C把瓜运来,榨完汁运回去,加工一个瓜收加工费:2块钱。但年底,优塾吃瓜店决定转换更加高端的Buy and Sell商业模式,找客户先把瓜花10块钱买来,然后榨完之再卖果汁给它,这样,一个瓜能收12块钱。比起上述的“来料加工”模式,在Buy and Sell模式下,只是图中一条虚线的差别,西瓜还是那些西瓜,果汁还是那些果汁,但是,榨汁代工厂,营业收入会暴涨。增加幅度有多大,今年第一例IPO否决案例龙旗科技,能告诉你。龙旗科技的客户,也鼎鼎大名,有联想、华为、小米,年营收达83亿。2015年起,龙旗科技与大客户联想的业务,开始从客供料模式转换为B/S模式,效果立竿见影。2014年-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8.94亿、81.57亿、83.45亿、34.84亿,扣非归母净利润0.03亿、1.19亿、1.26亿、0.14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52亿、4.74亿、-0.07亿、-5.34亿。看完这个,你可能会说:我擦,有调节利润空间,这不是必死?04代工行业最大的财务密码高应收、高应付上下游话语权博弈可是,其实未必。Buy and Sell模式的出现,其实有它的合理性,是手机等产业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极致的商业模式。有一个问题埋得很深,不知你心里有没有想到:这种模式的出现,难道仅仅是为了让代工厂做出更好看的营业收入、做财务调节用的?如果是只是为了调节收入,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全行业都在推行、成为国际知名大型品牌厂商普遍采用的商业模式?这问题真他妈难,有一段时间,我们也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思来想去,发现还是得回过头来,复习一下上面的商业模式图:这张图,和上面的图几乎一样,只是重点标注了产业链上话语权最强的C公司,它在采购、销售上的资金流。分析到这里,逻辑的死结才终于解开。不知你有没有看懂,如果没明白,可以多看几遍。核心秘密,在于:账期。如果C公司对原材料厂商A、代工厂B,付款的时候都拖长账期,而对从B公司收回资金时,压缩账期,那么,当你的规模足够大、话语权足够强时,仅仅是通过这样的模式,玩“供应链”,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真正牛逼的财务高手,其实玩的不是报表,而是商业模式和供应链。这就是发生在苹果(APPL)身上的故事。之所以Buy and Sell模式大范围推行,其实未必是代工厂自己愿意这样,而是,被下游拥有更强悍话语权的C公司,推着大范围施行这种模式。这,应该是人类产业进化史上最浓重的一笔。读懂了这一笔,以及它的前后发展脉络,才能看懂富士康和苹果之间,乃至代工厂商和消费电子终端厂商之间、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到这里,你才能进入富士康财报的最核心,是: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同时高企。20152017年,富士康总资产1097亿元、1357亿元、1486亿元,其中应收账款高达470亿元、546亿元、785亿元,占比42.85%、40.2%、52.8%,远超货币资金、存货等。同样地,富士康的总负债501亿元、582亿元、1204亿元,其中应付账款347亿元、430亿元、768亿元,占总资产比重69.2%、73.9%、63.8%。这种特殊的财务特征,和前述商业逻辑完全对应:下游,在占用富士康的资源,逼着富士康,不得不占用上游的资源。这,实际上已经不是单个公司的财务分析,而是整个产业链压力传导、上下游博弈的过程。而当富士康的大客户和大供应商重叠,都是苹果的时候,实际上,这种博弈,已经成为富士康和苹果两家公司之间的博弈。如果富士康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地位开始进化,变得更强势(也许由于制造水平极高,苹果找不到其他人代工,或者,由于其他消费电子公司蜂拥来找富士康,它不愁客户),那么,它的财务报表,应该会发生这样的变动:应收账款逐年减少,应付账款逐年增多,进而传导至营收和毛利,促使营收增长、毛利增加。很多人看到富士康的体量,以及5G、物联网、工业机器人概念,一定会心花乱坠:它,或许值得长期关注?可是,有一个问题你必须思考:如果你想投它,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投苹果?思考完这个问题之后,如果你还是觉得富士康未来前景大好,那么,最需要关注的数据变动,就是以上两个:应收,以及应付。05代工产业链财务密码:行业话语权的转移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变化很重要顺着上面的逻辑,我们用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对“类代工”模式下,生产商的行业地位做个梳理,这里需要假设生产商的毛利率保持稳定(也就是说生产商未牺牲话语权来提高毛利)。还是你熟悉的四象限:1)正常增长营收增长同时,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同步增长,说明,此时的生产商业绩增长正常。2)生产商强势如果营收增长,应收账款下滑、应付账款增长,说明:此时的生产商可以占用上游更多资金,而下游客户又无法占用它更多资源,它的行业地位变强。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是一家代工厂,下游C公司的产品,找遍全世界,只有代工厂B能生产出来,而上游的原材料,又极易获得。这个情况下,下游C公司想采购,只能尽快付款(缩短账期),甚至预付款(提前付款),从而导致富士康应收账款减少。3)两头受气如果营收增长,应收账款增长,但应付账款减少,说明:上游供应商不愿被占用资金,而下游客户又占用了更多资金,此时的代工厂,产业链上两头受气,经营环境恶化,危机重重。4)上游强势如果营收增长,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都在减少,说明此时的资金,正在向上游转移,供应商拥有整个产业链更强的话语权。比如稀有金属、钛白粉等,如果价格上升,则可能会出现产业链中代工厂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同步下降,但营收却能增加的情形。这个情形下,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产业链上游。当然,即使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没有出现明显的背离,通过它们的增速差异,也可看出这家代工厂在产业链上的地位变化。顺着这个模型,其实还可以把营业收入的变动纳入考量,构建更深入的模型。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本报告篇幅有限,后续的模型,你可以自己尝试画一下。06电子设备产业链哪些节点最值得关注?分析完商业逻辑和财务报表,还得分析整个产业链,才能算完。2015年、2016 年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收入分别约为4129亿美元和4266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可达到约5260亿美元,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4%。排名前十位的电子制造服务企业的营业收入约3176.47亿美元,占行业总收入的76.93%。其中,富士康的间接控股股东鸿海精密营收1344.63美元,占行业总收入31.52%,排名第一。不过,虽然行业集中度很高,排名靠前的巨头们动辄上千亿美元的营收,但总体毛利率很低,平均只有6.92%。就连本案主角富士康,毛利率也只有10%,净利率更是不足5%。所以,大家对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印象,大多为薄利多销的“血汗工厂”。我们把电子设备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五个细分子行业:1)上游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包括芯片、电路板、电源模组、被动元件连接器等产品,这类厂商,主要获取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开发及制造环节利润。2)中游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服务商(ODM)主要提供设计服务,获取开发设计环节利润。3)中游产品生产制造外包服务商(EMS)主要提供生产服务,获取生产制造环节利润。这个产业,总体毛利率10%左右。4)下游电子产品品牌商。将设计、制造、配送等业务外包,获取品牌销售环节利润。5)下游经销商、零售商提供分销渠道,获取流通环节利润。接下来,以电子设备行业成长最快、占比最大的手机行业为例,来分析一下这个产业链上,哪些环节最赚钱。(图片来源:东方证券)上游电子元器件在手机产业链上,上游的电子元器件,包括芯片和零部件两类。其中芯片又包括基带芯片、应用处理器、触控芯片等,毛利率30%左右。代表上市公司有士兰微(传感器芯片),以及美股的高通(QCOM)等。零部件包括内存、面板、电池等。毛利率20%左右。代表上市公司有兆易创新(内存)、京东方A(面板)、欧菲科技(触控面板)、信维通信(天线)、德赛电池、歌尔股份(电声原件)、长盈精密(机壳)、超声电子(PCB)、丹邦科技(软板)等等。综合来看,手机产业链上游的电子元器件,总体毛利率大约为20%40%左右。中游设计与制造手机产业链的中游,分为有设计能力的ODM厂商和单纯加工生产的代工厂。其中,有设计能力的厂商,毛利率较高,比如IPO被否的瑞芯微,毛利率约为39%。而没有独立设计能力的厂商,只能通过单纯代工来盈利,毛利率很低。比如闻泰科技、卓翼科技,以及刚刚被否的龙旗科技,毛利率仅有6%10%。下游品牌商及渠道商手机产业链的下游,包括品牌商和经销商、零售商等渠道商。品牌商的毛利率差异很大,根据美林证券发布的报告,20152017年,苹果手机的毛利率约为40%、三星的手机业务约为10%15%、华为小米约为10%,摩托罗拉、黑莓、索尼等则亏损。如果画出一个手机或者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全景图,那么值得长期跟踪的细分产业领域,是核心配件、核心工艺、以及强势整机几个赛道。这些赛道上,有港股的舜宇光学(摄像头)、建滔积层板(覆铜面板),A股的大族激光(切割、打标、焊接),以及美股的苹果(强势整机)。而代工厂这个赛道,值不值得关注,你可以自行判断。07IPO之路还有很多坎要过虽然体量惊人,在世界范围内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行业巨无霸,但富士康本次在A股寻求IPO,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1)成立不满三年:富士康的前身,是福匠科技,成立于2015年3月6日,直到目前,成立时间仍不满三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但经最高层机构批准的除外。富士康的解决办法,就是申请豁免。不过从A股的历史情况看,成立不满三年但能获得豁免批准的,大多是国资控股企业,比如2007年上市的太平洋证券。而富士康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能否获得批准,还需要拭目以待。2)无实控人认定:根据优塾投研团队的分析,在第17届大发审委审核过的公司中,认定为无实控人的公司,过会率目前仍为0。对富士康而言,虽然众所周知郭台铭是鸿海精密、富士康的创始人、缔造者,但富士康仍认定自己无实际控制人。给出的理由是:控股股东中坚公司为投资控股型公司,由鸿海精密间接持有100%的权益,因为鸿海精密不存在实际控制人,所以富士康没有实际控制人。3)同业竞争:鸿海精密除控股富士康外,还拥有另外一家港股上市子公司富智康集团(02038),不过,这个富智康,主营业务也是手机高精密金属机构件。报告期内,富智康存在为富士康提供“美国知名品牌手机”高精密金属机构件的代工服务,也就是说,富士康为苹果生产的产品,有一部分是由兄弟公司富智康代工的。而富士康认为富智康是为自己代工,且并未以自身名义为苹果直接开展业务,所以不属于同业竞争。最后,鸿海精密还不忘承诺:将促使富智康逐步消除这类代工服务,并促使富智康将来不直接或间接从事可能产生实质性竞争的业务。不过,这种“以代工之名,行同业竞争之实”的做法,能不能获得认可,鸿海精密的“促使”有没有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最后,补充一个声明,本研究报告所涉案例,仅做学术交流,均不构成任何建议,韭菜们,市场有风险,风险需注意。千万不要一把梭。此外,报告中所涉会计处理案例,均合情、合理、合法、合规,我们默认经过审计机构审计的所有财务数据真实可信。另,版权所有,严禁拷贝、翻版、复制、摘编,违者必究。Copyright2015-2019深圳小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AllRightsReserved.粤ICP备15020529号小鹅通提供技术支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