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中规院-2023-WN9.pdf
下载文档

ID:3614278

大小:4.20MB

页数:41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主要 城市 充电 基础设施 监测 报告 中规院 WN9
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ANNUAL REPORT O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IN MAJOR CHINESE CITIES2023 年 8 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National Big Data Alliance of New Energy Vehicles群内每日免费分享5份+最新资料 群内每日免费分享5份+最新资料 300T网盘资源+4040万份行业报告为您的创业、职场、商业、投资、亲子、网赚、艺术、健身、心理、个人成长 全面赋能!添加微信,备注“入群”立刻免费领取 立刻免费领取 200套知识地图+最新研报收钱文案、增长黑客、产品运营、品牌企划、营销战略、办公软件、会计财务、广告设计、摄影修图、视频剪辑、直播带货、电商运营、投资理财、汽车房产、餐饮烹饪、职场经验、演讲口才、风水命理、心理思维、恋爱情趣、美妆护肤、健身瘦身、格斗搏击、漫画手绘、声乐训练、自媒体打造、效率软件工具、游戏影音扫码先加好友,以备不时之需扫码先加好友,以备不时之需行业报告/思维导图/电子书/资讯情报行业报告/思维导图/电子书/资讯情报致终身学习者社群致终身学习者社群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料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料我们力争通过大数据分析,客观、系统呈现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的主要特征。因数据覆盖面、推算方法等原因,相关指标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所载全部内容仅供参考。影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使用状况的因素众多,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的评价与诊断还需持续深入研究。未来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挖掘数据价值,提高我国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献策出力。声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研究团队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赵一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规院副总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伍速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助理冉江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报告负责人王 森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廖璟瑒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张凌波助理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分院王 慧项目经理程 呈数据产品经理刘小雄数据产品经理赵 奎技术工程师崔文斌技术工程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王震坡教授 秘书长刘 鹏副教授副秘书长李 阳高级工程师执行秘书长康医飞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樊春艳 高级工程师研究员邵来鹤助理工程师研究员 康彦霞助理工程师研究员专题: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特征解析目 录C o n t e n t s编制说明31中心城区解析241.11.21.31.42.12.22.32.42.54.14.24.3编制背景数据来源城市选取对象及指标说明规模 7 布局10 快充服务12 服务效能14 综合评估18月总体需求特征 23充电需求时空分布特征25保有端充电便利性分析2923455对策建议城际解析3.13.23.3规模及结构 20沿线布局 20服务效能 215.15.25.3规划管控 32分类引导33平台建设3411.1 编制背景22022年,中国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保有量从2021年的261.7万台增加到2022年的521万台,同比增幅超过99%。其中,私人充电桩的增量高达194.2万台,是公共充电桩增量的3倍,私人充电桩总体占比也从2021年的56.2%增加到2022年的65.5%。同时,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渗透率超过25%,提前三年完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提出的20%目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21年的784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1310万辆,同比增幅达到67.1%。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35万辆,与上年相比增加240万辆,增长81.48%。“车桩齐飞”的发展节奏加快延续,车桩比由2021年的3.0进一步下降至2022年的2.4。国家层面继续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明确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扩大覆盖范围方面,国家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要求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便捷区域出行方面,相关部委重点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沿线等区域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细化明确了相关要求。探索新技术方面,大功率超充桩、智能有序充电、V2G等技术从研发逐步走向应用,部分省市和地区加快了综合能源站的规划布局,国家和地方共同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向集约、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表1-1 国家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发布情况(部分)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在去年报告的框架基础上,更新补充了部分样例城市,并以北京市为案例深化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特征。希望从实证案例出发,归纳提炼充电基础设施在空间发展与运营效能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提高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充电基础设施的管控能力与治理水平提供必要支撑。编制说明I n t r o d u c t i o n1时间时间发布主体发布主体名称名称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下乡等。2022年5月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逐步实现所有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电桩(站)建设。2022年7月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7部门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积极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设施建设,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2022年8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明确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的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原则上不低于小型客车停车位的10%,重大节假日期间适当投放移动充电基础设施,满足高峰时段充电需求;对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鼓励在重点旅游景区周边等大流量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沿线停车场等场所,探索建设或者改造充电基础设施。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快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快速换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应用,加快“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优化中心城区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布局,加强公路沿线、郊区乡镇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际快充网络建设;推进充电运营平台互联互通,鼓励内部充电桩对外开放。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线运行国家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服务平台,提高充电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报告所用的充电基础设施数据主要来自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维图新”)。截至2022年12月底,四维图新的充电基础设施平台共有121万台公共充电桩,其中公共开放桩(即“公用桩”)约98万台,与充电联盟平台的公共开放桩整体规模相对接近,因此本次报告将主要以公用桩为分析对象。报告所用的大城市中心城区电动汽车保有量及北京市不同类型纯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统计指标主要由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提供。充电设施静态数据充电站属性:名称,空间,所属类别,直流桩和交流桩数量。所属类别:中心城区范围标识,对外开放标识,服务用地类型标识。其中,对外开放标识均通过四维图新外业现场调查予以核实;服务用地类型标识主要综合外业验证、POI信息提取及名称分词等技术,划分为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三种。数据时间:截至2022年12月底。充电设施动态指标设施使用率,车均充电时长,充电服务车辆数:以实际提供充电服务为准进行指标提取。特征日选择:中心城区解析选取2022年10月1日和10月4日(国庆节)、10月10日-23日(常规周)。城际解析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国庆节)。电动汽车相关统计指标电动汽车保有量:截至2022年12月底,以2022年10月-12月间车辆夜间常停放地点为车辆归属点做统计提取。月总体需求特征指标:取2022年10月为特征月,以纯电动汽车为对象,分车型统计车辆在该月的行驶里程、充电次数、充电电量和充电时长等。充电便利性指标:取2022年10月为特征月,以纯电动汽车为对象,统计车辆在夜间常停放地点一定半径范围内的充电次数占特征月总充电次数的比例,以及在夜间常停放地点一定半径范围内有(无)充电行为的车辆比例。半径选取500米、1公里、2公里、5公里及10公里,其中以500米作为评价车辆保有端充电便利性的核心指标。平均充电功率:车辆单位时间(小时)充电电量,反映车辆充电过程的平均功率。次均充电时长:车辆月充电时长与月充电次数的比值,反映车辆平均单次充电所耗费的时长。充电小时系数:将全天划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充电车次数与当天充电总车次的比值。1.2 数据来源3编制说明I n t r o d u c t i o n1横向比较:聚焦36座城市静态指标筛选条件:四维图新平台记录的充电桩规模大于1000台的城市。动态指标筛选条件:(1)中心城区动态公用桩占比超过20%,动态公用桩点位数超过30个;(2)中心城区动态公用桩900米半径覆盖率超过20%。选取36座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南京市、天津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西安市、郑州市、重庆市、青岛市、东莞市、厦门市、大连市、太原市、常州市、无锡市、昆明市、济南市、温州市、苏州市、长沙市、南昌市、宁波市、泉州市、海口市、烟台市、石家庄市、福州市、贵阳市、合肥市、兰州市、南宁市、莆田市纵向对比:选取32座城市结合两年报告,以2021年充电桩相关统计指标作为基础,对比报告期2022年同等指标数据,分析两年间充电基础设施的变化趋势。选取32座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南京市、天津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西安市、郑州市、重庆市、青岛市、东莞市、厦门市、大连市、太原市、常州市、无锡市、昆明市、济南市、温州市、苏州市、长沙市、南昌市、宁波市、泉州市、海口市、烟台市、石家庄市、福州市、贵阳市城市分类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更新城市分类,将36座城市划分为7座超大城市、11座特大城市、12座型大城市和6座型大城市。以“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为标准,将36座城市划分为25座南方城市和11座北方城市。北京市域分区说明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其他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郊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延庆区1.3 城市选取4编制说明I n t r o d u c t i o n11.4 对象及指标说明编制说明I n t r o d u c t i o n1公共桩公用桩直流桩交流桩专用桩市域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建成区分析对象中心城区解析:面向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的公用桩城际解析:面向城市群一定区域内主要高速公路沿线的公用桩。本次报告提取上海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代表,提取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作为珠三角区域的代表。相关名词及指标解释公共桩:建设安装在相对开放的区域,为所有社会车辆或特定集团内部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服务车种包括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等。直流桩: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将交流电转换为可调直流电,为电动汽车充电。由于输出功率较大,能够实现快速充电,即为“快充桩”。交流桩: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需要通过车载充电机,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电动汽车充电。受车载充电机的限制,交流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较小,充电时间较长,即为“慢充桩”。公用桩:对社会车辆开放的公共充电桩。专用桩:仅供特定车辆群体使用的公共充电桩。公用桩密度:中心城区范围内为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的公用桩数量,城市群范围为单位城际高速公路长度经过的沿线公用桩数量,数量以终端数为准。车公桩比:在各类新能源汽车中,四类乘用车(包括私人、出租、公务、租赁)是公用桩使用的主要车型,其余如公交客车、环卫车、物流车等更多使用专用桩进行充电。本次报告以中心城区的四类乘用车为对象,统计四类电动乘用车总数与公用桩桩数的比值。公用桩覆盖率:中心城区范围内以公用桩900米半径覆盖的建设用地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城市群范围以公用桩30、50公里间距覆盖的高速公路长度与城际高速总长度之比。平均桩数利用率:充电站内提供充电服务的桩数与公用桩总量的比值。平均时间利用率:充电站内所有公用桩的充电工作时长与一天内可提供服务总时长的比值。平均周转率:充电站全日实际服务的车辆总数与公用桩总数的比值。平均充电时长:充电站所有公用桩的充电工作时长与实际服务车辆数的比值。图1-1 城市空间范围示意图图1-2 充电桩研究类型56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深圳市上海市广州市海口市南京市长沙市郑州市西安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杭州市厦门市合肥市北京市重庆市太原市昆明市青岛市福州市东莞市宁波市石家庄市苏州市南昌市济南市贵阳市兰州市南宁市无锡市温州市泉州市常州市莆田市大连市烟台市2.1 规模中心城区解析C e n t r a l-c i t yA n a l y s i s2城市间公用桩规模差距显著,南方城市整体高于北方城市空间密度指标统计结果表明,36座主要城市中心城区的公用桩密度平均为26.5台/平方公里。深圳、上海、广州、海口排名靠前,中心城区的公用桩密度超过40台/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市的公用桩密度最高,达到154.9台/平方公里。公用桩密度低于10台/平方公里的城市有5座,分别为泉州、常州、莆田、大连以及烟台,其中烟台市的公用桩密度最低,仅为4.8台/平方公里,与同为型大城市的海口市相比密度不足其1/9,与深圳、上海等城市相比密度差距更加明显。按地域统计,25座南方城市的平均公用桩密度为29.2台/平方公里,高于11座北方城市的均值20.5台/平方公里。规模密度排在前六位的均是南方城市,泉州、常州、莆田等在南方城市中排名靠后的城市,其公用桩密度仍然高于大连、烟台等北方城市。图2-1 36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密度分布(单位:台/平方公里)均值:26.57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郑州市西安市天津市北京市太原市青岛市石家庄市济南市兰州市大连市烟台市深圳市上海市广州市海口市南京市长沙市武汉市成都市杭州市厦门市合肥市重庆市昆明市福州市东莞市宁波市苏州市南昌市贵阳市南宁市无锡市温州市泉州市常州市莆田市北方南方图2-2 南北方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密度对比(单位:台/平方公里)82.1 规模中心城区解析C e n t r a l-c i t yA n a l y s i s2中心城区保有车型以四类乘用车为主,其中私人乘用车占比最高中心城区四类乘用车的占比平均为87%,其中私人乘用车占比平均达到53%,为最主力车型。36座城市中心城区四类乘用车与新能源汽车整体保有量占比排序中,杭州、青岛、上海超过95%,占据前三;其中,私人乘用车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中占比处于33.5%至76.5%区间,南宁、北京、上海、温州、天津等城市私人乘用车占比位居前五位。图2-3 36座城市中心城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车型构成图图2-4 36座城市中心城区车公桩比(单位:辆/台)杭州、天津、南宁、温州等城市车公桩比指标滞后较多36座主要城市中心城区内的车公桩比均值为7.03。其中杭州、天津、南宁、温州等4座城市的车公桩比大于12,中心城区公用桩的供给显著滞后于电动的发展进程,与同规模城市的公用桩密度指标相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须适度加快公用桩的配置规模。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南京市太原市合肥市深圳市泉州市武汉市大连市兰州市长沙市昆明市苏州市南昌市海口市常州市厦门市无锡市烟台市重庆市西安市宁波市福州市郑州市青岛市济南市贵阳市东莞市石家庄市成都市广州市莆田市上海市北京市杭州市天津市南宁市温州市均值:7.030%10%20%30%40%50%60%70%80%90%100%南宁市北京市上海市温州市天津市莆田市南昌市石家庄市海口市青岛市合肥市杭州市东莞市烟台市常州市宁波市大连市贵阳市郑州市无锡市武汉市南京市重庆市苏州市太原市泉州市深圳市西安市昆明市广州市长沙市济南市福州市厦门市成都市兰州市私人乘用车出租乘用车公务乘用车租赁乘用车其他乘用车占比(%)私人乘用车占比(%)注:今年报告中该指标中的车辆为四类乘用车之和南方城市的公用桩密度增长幅度相对显著从公用桩密度绝对增长值上看,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平均分别增长6.0台/平方公里和6.8台/平方公里,其中增幅超过5台/平方公里的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分别有6座和14座,南方城市的公用桩建设力度相对更强。2.1 规模:年度变化中心城区公用桩密度大幅提高,城市间差距进一步拉开与2021年相比,32座城市公用桩密度均值由21.5台/平方公里增加至28台/平方公里,相对增长率超过30%。郑州、成都、重庆等8座城市的公用桩密度相对增长率超过50%,其中郑州市公用桩密度的相对增长率接近80%。深圳、海口、郑州和成都等4座城市的公用桩密度增幅超过10台/平方公里,深圳市的公桩密度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与去年相比,烟台市与深圳市的公用桩密度差值由125.8台/平方公里增加至150.1台/平方公里,大连市与上海市的公用桩密度差值由45.5台/平方公里增加至50.8台/平方公里。总体来看,2022年度排名靠后的城市,公用桩密度增幅更小,需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表2-1 32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密度年度变化(单位:台/平方公里)9图2-5 南北方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密度年度变化量比较(单位:台/平方公里)051015202530郑州市天津市西安市青岛市济南市北京市太原市石家庄市烟台市大连市深圳市成都市海口市重庆市武汉市南京市昆明市广州市上海市宁波市苏州市杭州市长沙市福州市温州市厦门市无锡市贵阳市南昌市泉州市东莞市常州市北方南方中心城区解析C e n t r a l-c i t yA n a l y s i s2城市名称排名2022年度2021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相对增长率深圳市1154.9129.025.9020%上海市256.749.96.8014%广州市345.037.47.6020%海口市444.130.513.6+145%南京市539.231.37.9025%长沙市638.032.06.0-119%郑州市736.820.516.3079%西安市835.527.67.9-129%武汉市935.026.48.6-132%成都市1033.719.014.7+177%天津市1131.321.49.9046%杭州市1229.323.26.1-126%厦门市1328.124.53.6-115%北京市1424.519.45.1-126%重庆市1524.014.39.7+168%太原市1623.318.74.6-124%城市名称排名2022年度2021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相对增长率昆明市1722.814.97.9053%青岛市1820.214.35.9+141%福州市1918.012.35.7+146%东莞市2017.816.41.4-18%宁波市2117.210.76.5+161%石家庄市2217.014.62.4-116%苏州市2315.18.86.3+172%南昌市2413.712.01.7-114%济南市2513.38.15.2+164%贵阳市2613.311.51.8-115%无锡市2711.89.22.6-128%温州市2810.97.13.8+153%泉州市298.26.61.6+125%常州市307.97.20.7-110%大连市315.94.41.5035%烟台市324.83.21.6048%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天津市上海市成都市深圳市广州市北京市重庆市西安市长沙市杭州市郑州市武汉市南京市昆明市东莞市青岛市济南市大连市石家庄市苏州市厦门市南宁市合肥市南昌市贵阳市福州市宁波市无锡市太原市常州市海口市兰州市温州市烟台市莆田市泉州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型大城市超大和特大城市的公用桩覆盖较广,型大城市总体偏低从地理区位看,南北方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平均值分别为76.8%和77.2%,北方城市的覆盖率首次小幅反超南方城市。而在城市规模分类方面,公用桩的覆盖率差别体现得更加明显。其中,超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覆盖率最高为90.0%,特大城市次之为83.5%,显著高于型大城市和型大城市。然而,超大城市中的重庆和特大城市中的大连,公用桩覆盖率分别仅有73.3%和58.4%,远低于同规模城市。型大城市中的烟台、莆田、泉州等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显著低于其它城市。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天津市上海市西安市长沙市成都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郑州市武汉市北京市石家庄市南京市海口市昆明市苏州市厦门市南宁市东莞市合肥市青岛市济南市重庆市南昌市贵阳市兰州市福州市宁波市温州市无锡市太原市常州市大连市烟台市莆田市泉州市2.2 布局10注: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90.0%83.5%72.1%59.6%图2-6 36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覆盖率分布图2-7 不同规模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覆盖率比较城市公用桩覆盖率均值达到77%,烟台、莆田、泉州等城市排名靠后36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的平均覆盖率为77.0%。其中,公用桩覆盖率超过80%的有天津、上海、西安等17座城市,天津、上海、西安、长沙、成都、深圳等9座城市覆盖率超过90%。常州、大连、烟台、莆田和泉州等5座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小于60%,在公用桩密度和公用桩覆盖率城市排序中均处于末端五位,其中泉州市的公用桩覆盖率最低,仅为42.8%。均值:77.0%中心城区解析C e n t r a l-c i t yA n a l y s i s20.0%2.0%4.0%6.0%8.0%10.0%12.0%济南市郑州市烟台市大连市青岛市太原市天津市北京市西安市石家庄市重庆市苏州市温州市常州市昆明市贵阳市东莞市厦门市海口市无锡市泉州市成都市福州市长沙市南昌市宁波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北方南方南北方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差距逐步缩小与2021年相比,10座北方城市和22座南方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均值分别提高5.1%和4.7%,达到78.1%和78.2%。其中,北方增幅较大的城市以济南、郑州、烟台、大连为代表,南方以重庆、苏州、温州为代表。2.2 布局:年度变化11图2-8 南北方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覆盖率年度变化比较公用桩覆盖率继续稳步提升,重庆、苏州、济南等城市公用桩覆盖率增幅显著32座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均值从2021年的73.3%增长至2022年的78.1%,绝对值提高4.8%,相对变化率仍然远小于公用桩密度,体现出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覆盖率不易增长的特点。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所有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均呈现增量变化,其中重庆(11.3%)、苏州(9.5%)、济南(9.2%)、温州(8.2%)、烟台(7.3%)、郑州(7.3%)中心城区公用桩覆盖率提升显著。总体上,2022年公用桩覆盖率排名相对靠后的城市,年度增幅相对较大。表2-2 32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覆盖率年度变化中心城区解析C e n t r a l-c i t yA n a l y s i s2城市名称排名2022年度2021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天津市195.1%91.9%3.2%+3上海市294.7%93.3%1.4%-1西安市394.7%92.0%2.7%0长沙市494.1%90.7%3.4%+2成都市593.3%88.3%5.0%+3深圳市692.7%92.1%0.6%-4广州市791.9%90.7%1.2%-2杭州市891.7%88.7%3.0%-1郑州市991.1%83.8%7.3%+4武汉市1089.7%87.4%2.3%-1北京市1189.0%86.1%2.9%0石家庄市1288.4%86.4%2.0%-2南京市1386.9%84.6%2.3%-1海口市1483.5%78.2%5.3%0昆明市1582.8%76.7%6.1%0苏州市1682.0%72.5%9.5%+1城市名称排名2022年度2021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厦门市1781.9%76.3%5.6%-1东莞市1877.7%72.1%5.6%0青岛市1975.6%71.1%4.5%0济南市2075.4%66.2%9.2%+1重庆市2173.3%62.0%11.3%+3南昌市2272.9%69.6%3.3%-2贵阳市2369.7%63.8%5.9%-1福州市2466.5%62.0%4.5%-1宁波市2564.8%61.8%3.0%0温州市2664.0%55.8%8.2%+2无锡市2763.9%58.7%5.2%-1太原市2861.3%56.9%4.4%-1常州市2958.5%52.3%6.2%0大连市3058.4%51.2%7.2%0烟台市3152.4%45.1%7.3%0泉州市3242.8%37.7%5.1%0直流公用桩夯实主体地位,大功率快充在广州、重庆、长沙等超大特大城市崭露头角36座城市中心城区的直流公用桩占比均值约达到61.8%,其中2/3的城市直流公用桩占比超过60%,30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占比超过50%,直流快充在公用桩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厦门市的直流公用桩比例仍然位居所有城市之首,上海、深圳仍然排在末位。广州、重庆、长沙、青岛、天津、西安、武汉和郑州等超大特大城市中,120KW以上充电桩数(平台可识别)均超过2000台,规模远超其他城市。超级充电桩、大功率快充桩的发展可满足极速补电需求,降低用户的充电焦虑,已逐步成为支撑充电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3 快充服务 超大特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覆盖范围更广,深圳、济南、南宁等城市直流桩布局优化空间大36座城市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均值达到71.2%,覆盖范围较广。从城市规模分类看,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平均覆盖率接近85%,远高于其它规模城市。其中,天津市直流公用桩覆盖率最大,为89.7%。特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均值仅次于超大城市,达到78.1%。型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均值最低,仅为55.6%。与所有公用桩覆盖率相比,深圳、济南、南宁和合肥等4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与所有公用桩覆盖率差值大于10%,直流桩的空间布局可进一步优化完善。图2-10 不同规模城市中心城区直流公用桩覆盖率比较12中心城区解析C e n t r a l-c i t yA n a l y s i s2图2-9 36座城市中心城区直流公用桩规模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天津市上海市成都市深圳市广州市北京市重庆市西安市长沙市杭州市郑州市武汉市南京市昆明市东莞市青岛市济南市大连市石家庄市苏州市厦门市南宁市合肥市南昌市贵阳市福州市宁波市无锡市太原市常州市海口市兰州市温州市烟台市莆田市泉州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型大城市所有公用桩覆盖率-直流覆盖率差值直流桩公用桩覆盖率84.1%78.1%65.1%55.6%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厦门市泉州市莆田市西安市兰州市郑州市昆明市济南市重庆市成都市温州市广州市杭州市烟台市贵阳市青岛市南昌市福州市东莞市大连市苏州市长沙市宁波市石家庄市常州市天津市太原市无锡市武汉市南京市北京市海口市南宁市合肥市上海市深圳市直流公用桩占比120KW以上平台可识别桩数120KW以上充电桩数 2.3 快充服务:年度变化13直流公用桩占比和覆盖率同步增长,多数城市直流桩覆盖率增幅更显著32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占比均值从2021年的57.3%增加至2022年的61.9%,总体增幅达到4.6%。其中,29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占比均呈现增长趋势,仅泉州、福州和东莞的直流公用桩占比下降,青岛、长沙、无锡等3座城市的占比增幅超过10%。直流公用桩覆盖率方面,32座城市均值总体增长7.2%,其中31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增幅高于公用桩整体覆盖率增幅。郑州、济南、重庆、成都、苏州、常州等6座城市直流公用桩覆盖率较2021年度增加超过10%,西安、广州、宁波、武汉、南京、北京和深圳等7座城市的增幅不超过5%。与直流公用桩占比变化相比,多数城市的直流桩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对更高。32座城市中75%的城市直流桩覆盖率的变化幅度大于其占比的变化幅度,其中苏州市的直流桩覆盖率相对于占比变化最明显。表2-3 32座城市中心城区直流公用桩占比及覆盖率年度变化中心城区解析C e n t r a l-c i t yA n a l y s i s2占比排名2022年度2021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覆盖排名2022年度2021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厦门市185.9%84.0%1.9%01678.2%71.5%6.7%-1泉州市280.7%83.8%-3.1%03242.3%37.0%5.3%0西安市377.2%74.7%2.5%0190.9%87.1%3.8%0郑州市476.2%67.4%8.8%+3887.3%75.6%11.7%+4昆明市575.2%69.8%5.4%-11379.2%70.3%8.9%+3济南市674.6%65.6%9.0%+52461.2%47.2%14.0%+4重庆市772.6%63.3%9.3%+62070.3%57.5%12.8%+1成都市871.0%68.1%2.9%-2488.4%78.4%10.0%+5温州市970.1%67.4%2.7%-22659.2%50.1%9.1%+1广州市1069.9%69.6%0.3%-5687.7%86.8%0.9%-4杭州市1169.2%64.8%4.4%+1488.4%83.3%5.1%-1烟台市1267.0%60.2%6.8%+33149.0%41.7%7.3%-1贵阳市1366.6%56.8%9.8%+42265.3%57.2%8.1%0青岛市1466.3%55.0%11.3%+51973.0%67.3%5.7%-1南昌市1563.6%54.7%8.9%+52166.7%61.4%5.3%-1福州市1662.8%66.3%-3.5%-62362.3%55.0%7.3%+1东莞市1762.7%66.4%-3.7%-81873.4%67.7%5.7%-1大连市1861.9%55.4%6.5%02951.7%43.8%7.9%0苏州市1961.6%60.5%1.1%-51776.4%62.4%14.0%+2长沙市2061.2%51.1%10.1%+2290.2%82.7%7.5%+2宁波市2160.3%51.1%9.2%+12560.7%56.4%4.3%-2石家庄市2260.1%59.2%0.9%-61579.0%72.6%6.4%-2常州市2354.9%47.6%7.3%+33049.8%38.0%11.8%+1天津市2454.9%52.3%2.6%-3389.7%81.5%8.2%+2太原市2553.8%46.1%7.7%+22855.9%50.3%5.6%-2无锡市2653.3%43.0%10.3%+42758.2%51.1%7.1%-2武汉市2753.2%48.8%4.4%-21280.4%75.7%4.7%-1南京市2850.7%44.4%6.3%01083.6%79.5%4.1%-2北京市2950.0%49.8%0.2%-5984.5%81.5%3.0%-4海口市3046.9%44.1%2.8%-11479.1%72.2%6.9%0上海市3130.5%27.3%3.2%0787.5%80.7%6.8%0深圳市3215.1%14.9%0.2%01180.9%77.5%3.4%-1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城市名称直流公用桩占比整体效能偏低,北京、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亟待提升36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桩数利用率和平均周转率分别为11.3%、51.8%和3.2,平均充电时长为52.8分钟。其中,平均时间利用率不足10%的城市有15座,平均桩数利用率不足50%的城市有14座,平均周转率不足3.0的城市有17座。超大城市中,深圳、北京、上海等的平均时间利用率不足8%,平均桩数利用率均不足40%,平均周转率不足2.0,在所有城市中服务效能排名倒数。特大城市中的郑州、型大城市中的南昌、型大城市中的海口等服务效能指标也整体偏低。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泉州市太原市无锡市兰州市厦门市温州市济南市莆田市长沙市广州市重庆市杭州市东莞市福州市常州市青岛市南宁市大连市烟台市西安市苏州市成都市昆明市天津市石家庄市宁波市郑州市武汉市南昌市合肥市南京市贵阳市上海市海口市北京市深圳市均值:51.8%图2-12 36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平均桩数利用率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厦门市莆田市广州市泉州市福州市东莞市温州市太原市无锡市南宁市杭州市成都市兰州市长沙市大连市济南市苏州市重庆市常州市西安市青岛市烟台市石家庄市宁波市天津市昆明市合肥市贵阳市武汉市南京市海口市上海市南昌市北京市郑州市深圳市均值:11.3%图2-11 36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平均时间利用率142.4 服务效能中心城区解析C e n t r a l-c i t yA n a l y s i s20.01.02.03.04.05.06.07.0厦门市福州市广州市莆田市温州市泉州市成都市东莞市无锡市长沙市杭州市重庆市济南市太原市苏州市南宁市西安市兰州市常州市大连市宁波市青岛市武汉市石家庄市合肥市昆明市天津市贵阳市南昌市烟台市南京市海口市上海市北京市郑州市深圳市均值:3.2图2-13 36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平均周转率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深圳市烟台市海口市太原市大连市上海市北京市南宁市兰州市天津市青岛市郑州市石家庄市昆明市贵阳市常州市苏州市合肥市南京市杭州市无锡市济南市泉州市宁波市莆田市东莞市西安市重庆市广州市南昌市长沙市温州市武汉市福州市成都市厦门市15图2-14 36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平均充电时长分布(单位:分钟)均值:52.82.4 服务效能中心城区解析C e n t r a l-c i t yA n a l y s i s2表2-4 36座城市中心城区直流及交流公用桩整体服务效能指标对比直流公用桩的服务效能显著高于交流公用桩将36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和交流公用桩进行效能指标比较,可以发现直流公用桩在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周转率等三项服务效能指标上均显著高于交流公用桩。交流公用桩的平均充电时长约为169分钟,是直流公用桩平均充电时长的3.6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吸引力。表2-5 36座城市中心城区分业态类型的公用桩整体服务效能指标对比公建类建筑周边配置的公用桩服务效能相对最高,单位类、居住类次之按公用桩服务的周边业态统计,公建类建筑周边配置的公用桩在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周转率上最高,单位类建筑其次,居住类建筑最低。平均充电时长则呈现出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的递减特征,与公建类建筑、单位类建筑中直流桩配置比例较高有关。服务效能指标直流公用桩交流公用桩平均时间利用率14.0%5.2%平均桩数利用率65.1%21.0%平均周转率4.30.5平均充电时长(分钟)47.3169.0服务效能指标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平均时间利用率9.1%9.9%11.7%平均桩数利用率40.7%46.2%55.2%平均周转率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