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13
山地
形成
人教版
练案[13]第2讲 山地的形成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B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B )
A.1 B.2
C.3 D.4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第2题,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
(2023年·菏泽一模)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3~4题。
3.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C )
A.褶皱—沉积—断层 B.沉积—断层—褶皱
C.沉积—褶皱—断层 D.断层—褶皱—沉积
4.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B )
①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 ②岩层挤压拱起形成 ③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 ④岩浆喷发冷却成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3题,据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时代的岩层,说明该地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各时代岩层,再经褶皱形成山地;后又经历了断层过程。第4题,图中山地是岩层受水平挤压拱起形成;图中JT岩层间有断层发育,也可能是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中没有岩层的新老关系特征,不能判断是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造;没有岩浆活动现象。
(2023年·湖北省荆门市调考)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完成5~6题。
观测点海拔(米)
440
471
500
526
500
477
500
出露岩层
a
b
c
d
c
b
c
5.图中甲处是很好的( A )
A.储水构造 B.储油构造
C.铁矿带 D.储气构造
6.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C )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向斜岩层下凹,而水会往低处流,因此会流到向斜的凹槽构造,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透水,故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第6题,乙处是背斜,岩层上拱;海拔高度比两翼低,形成谷地。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一摸)陷落柱是岩层中岩溶空洞塌陷,上部地层下沉形成的堆积体。煤炭采掘时遇到陷落柱,可能遭遇矿难事故,并给煤炭生产造成很大困难。下图示意某煤层底面在地下的分布与起伏状况。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陷落柱的最大垂直高度可能为( C )
A.40米 B.80米
C.120米 D.160米
8.与图中陷落柱成因有关的表述是( A )
A.背斜顶部多裂隙 B.向斜槽部易积水
C.煤层结构较松软 D.煤炭采空致塌陷
9.在采掘工作面接近陷落柱时,下列现象属于前兆特征的是( B )
A.周围岩层逐渐致密 B.周围小断层逐渐增多
C.涌出水量逐渐减少 D.煤层顶板压力减小
[解析] 第7题,图中等深距是50米,结合等深线分布可知,陷落柱的最大深度范围是-100—-150米,最小深度范围是0—-50米,相对高差范围是50-150米;垂直高度可能为120米。第8题,读图可知,该地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多裂隙,易陷落。第9题,周围小断层逐渐增多,说明岩层断裂,不完整,易发生陷落。
下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单位:米)简图,计划在甲、乙间修建一条公路。读图,回答10~11题。
10.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0题,据图中四条线路所经过的河流与等高线进行判断。①②线路需要架两座桥梁,而不需要修隧道,A、B错;③线路两次经过河流且穿越丘陵,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C对;④线未经过河流,D错。第11题,对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后,②线路路程较短且不经过河流,地形相对平坦,工程量小,B正确。①线路长且穿过河流,③穿过丘陵,工程量大,④线路路程长且工程量大。
12.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为背斜成谷。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 (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3)绘图略。
(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三十二届泰山国际登山节于2018年9月6日举行。自1987年举办第一届泰山国际登山节以来,泰山国际登山节每年举办一次,每届登山节都吸引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健儿和游客,有力地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泰山大约形成于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现每年以0.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
材料二:“泰山景观图”和“山区盘山公路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泰山所属的山地类型及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中十八盘图片,分析山区交通线路选址的原则。
(3)简述材料二中盘山公路的特点和意义,并分析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的原因。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一的描述可知,泰山在最初形成的泰山群属于褶皱山,后形成的山体属于断块山。第(2)题,材料二中的十八盘处于山间的山谷地带,其形成符合线路选址的基本原则。第(3)题,材料二中的盘山公路呈“之”字形,为迂回前进的线路,减小了行进的坡度,便于行进。山区建设公路成本相对较低、难度较小。
[答案] (1)新生代中期的泰山是由于地壳的褶皱隆起形成的褶皱山,后来的泰山是由于地壳的断裂位移后,形成的断块山。
(2)在山区,通常把线路选择在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之”字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 公路建设成本低。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