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鲁教版.doc
下载文档

ID:35981

大小:1,014.50KB

页数: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课后 限时 集训 地球 公转 及其 意义 鲁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对应学生用书第315页) (2023年·成都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2.下列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较清明的夜更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一样 1.A 2.C [第1题,根据二十四节气图可知,惊蛰是春分之前的一个节气,进入春季,“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与之相符;“麦熟一晌”反映的是夏季麦子成熟的季节;“东风不倒,雨下不小”反映的是夏季多雨的现象;“有霜有霜,晚稻受伤”反映的是秋季。第2题,寒露在秋分之后,寒露时济南昼短夜长,清明在春分之后,清明时济南昼长夜短;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晚;立春与立冬刚好对称分布在冬至日的两侧,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所以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由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地球公转速度不同,故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不一样。] (2023年·云南大理模拟)2019年11月8日,甲、乙两城市同时看到日落。甲市夜长14小时,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据此回答3~4题。 3.甲市在乙市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4.这一天,甲市的日出地方时为(  ) A.6时 B.5时 C.8时 D.7时 3.B 4.D [第3题,2019年11月8日,甲、乙两市同时看到日落,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昏线上。甲市夜长14小时,则昼长为10小时,昼短夜长。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即13小时20分钟,昼长为10小时40分钟,昼短夜长。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北半球。11月8日正值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由此推断,昏线呈西北—东南向,且甲市的纬度较乙市高,甲市位于乙市的西北方向。故选B。第4题,这一天,甲市夜长14小时,则昼长10小时,根据日出时间=12-1/2昼长,可计算出该日甲市的日出时间为7时。] 我国某公司职员于2019年9月28日10:00赶到公司办公楼前,准备参加长约4个小时的生产工作会议。下图为此时公司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太阳光照状况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公司办公楼可能位于(  ) A.辽宁沈阳 B.山东青岛 C.四川成都 D.新疆喀什 6.若此时只剩下4个停车位(如图),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最理想的车位是(  ) A.①车位 B.②车位 C.③车位 D.④车位 5.C 6.A [第5题,由材料可知此时为9月28日,我国日出应为地方时6:00左右,影子大约按顺时针方向每小时转动15°,图中影子朝向距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约有45°,所以此时刻该地地方时为9:00左右,而北京时间为10:00,故该地经度约为105°E,再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的经纬度进行选择。第6题,北半球太阳在天空中顺时针运行,影子也顺时针转动,大约每小时转动15°,会议进行3小时后,②③④车位都会处在太阳照射中。]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左图实线所示为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在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完成7~8题。 7.“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 A.渭河平原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珠江三角洲 8.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P点由b移向c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P点由b移向c期间,大庆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C.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的节气最可能是寒露 D.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昼长夜短,且昼在逐渐变长 7.A 8.C [第7题,谚语说明该地区既种植小麦,又种植棉花,应位于我国的北方,最可能是渭河平原。第8题,P点由b移向c期间,时间是从冬至到春分,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大庆市的太阳从东南方升起;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的节气刚过秋分,最可能是寒露,此时大庆昼短夜长,且昼在逐渐变短。] 1月是恩克斯堡岛上最适于开展科考作业的时间。2019年1月6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船时隔一年再次到达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建)进行作业和考察。罗斯海新站位于恩克斯堡岛,恩克斯堡岛又称难言岛,素以难以言表的大风著称,该区域最大风速可达43.4米/秒。据此完成9~11题。 9.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在此期间我国的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 A.太阳均为东南升西南落 B.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C.太阳顺时针绕考察站转 D.昼夜长短差别先变大后变小 10.若在恩克斯堡岛刚出现极昼现象时观察太阳,则观察时间(当地时间)与太阳所在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 A.3:00 东北方 B.8:00 西南方 C.15:00 西北方 D.19:00 东南方 11.恩克斯堡岛上1月最适于开展科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此时该地(  ) ①地面冰层最稳定 ②气温较高 ③大风天少 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照时间最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D 10.C 11.B [第9题,我国的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11月至次年3月多数时间太阳东南升西南落,但极昼时则是正南升正南落(长城站除外),3月21日正东升正西落,之后东北升西北落;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太阳逆时针绕考察站转;昼夜长短差别最大的时间是冬至日,在此期间昼夜长短差别先变大后变小。第10题,南极地区太阳逆时针转,根据刚出现极昼现象时恩克斯堡岛大致的太阳运行轨迹图,即可得出当地时间某时刻太阳所在方向,3:00太阳位于东南方,8:00太阳位于东北方,15:00太阳位于西北方,19:00太阳位于西南方。 第11题,1月是南极地区的夏季,气温较高,会导致冰层不稳定;该地风大是考察的障碍,最适于开展科考说明此时大风天少;南极7月份地面冰层最稳定;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12月22日前后。] 王先生酷爱旅游,他在图中所示P城旅游时,拍摄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与日出同步)。王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北京时间为5时。读图,完成12~13题。 12.王先生拍摄照片时,P城的当地时间为(  ) A.3:00 B.7:00 C.11:00 D.13:00 13.这一天青岛(36°N)的夜长约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12.B 13.A [第12题,王先生拍摄照片时,北京时间是5:00,这是东八区的区时。P城经度为150°E,当地时间即150°E的地方时,为7:00。第13题,这一天P地日出地方时是7:00,可以计算出P地昼长约10小时。P地纬度数值与青岛相近,南半球某纬度昼长与北半球相同纬度夜长相等,所以P地昼长与青岛夜长大致相等,即青岛夜长约10小时。本题若忽略“升国旗与日出同步”,就很难找到昼长计算的切入点。] 某地理小组野外考察日志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00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落时为北京时间19:15,晚上观北极星的仰角为40°,次日白昼开始变短,北极星的仰角变大。据此完成14~15题。 14.研究小组的行进方向是(  ) A.向西北 B.向东北 C.向西南 D.向东南 15.又经过15天,地理小组到达新露营地,小组成员推测的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升起 B.北半球的昼与夜比值变小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 D.新露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 14.A 15.B [第14题,太阳从正东方升起,应当是春、秋分日,这是解题关键,是同学们容易忽视的地方;春、秋分日日出地方时为6:00,而北京时间为7:00,则该地经度约105°E。再根据北极星仰角为40°,判断该地纬度为40°N;次日北极星仰角变大,说明向北行进;春、秋分日日落时间应为18:00(北京时间19:00),但实际为19:15,说明队员在向西行进。第15题,据前面分析该日为春、秋分日,第二日昼长变短,说明为秋分日,经过15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此时太阳开始从东南方向升起,A错;北半球昼变短且小于12小时,夜变长且大于12小时,则昼/夜的值变小,B对;北极圈内并无极昼,且开始出现极夜,C错;开始时露营地为40°N,且为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由于向西北移动,纬度升高,且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度会小于50°,D错。] (2023年·济南模拟)下图为北半球四地在夏至日当天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据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地平面上表示正西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合理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甲、丙 18.夏至日当天,对于分别站立在O1、O2、O3、O4四点的四个人来讲,其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B 17.D 18.C [第16题,由材料可知,图中四地均位于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时均位于③位置,说明③为南方,相反方向的①地为正北方向,②地为正西方。第17题,读图可知,四地均位于北半球,乙和丁出现极昼现象,且丁全天太阳高度不变,应位于北极点上,纬度最高;乙出现极昼,位于北极圈与北极点之间。丙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应位于北回归线,甲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且太阳位于南方,应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故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依次为丁、乙、甲、丙。第18题,身影旋转角度越小,说明昼长越短。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丙纬度最低,昼长最短,所以身影在地面旋转的角度最小。] 漏刻是我国古代应用最广的计时仪器。“漏”指漏壶,是仪器的泄水部分;“刻”指受水壶中的刻箭,是仪器的受水部分。漏刻计时必须经常与天文测时比对,以确定计时的起点和时间单位,白天对日晷表影位置、夜晚观测恒星位置来校正漏刻的准确度。日晷也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计时工具。最常见的日晷是赤道式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晷针指向北极星,通过晷针日影移动来计时。下图分别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曾经使用的漏刻和赤道式日晷。据此回答19~21题。 漏刻         赤道式日晷 19.漏刻采用多级漏壶滴水的目的是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原因是这种方式能(  ) A.减少夏季蒸发量 B.预防冬季结冰 C.保持漏壶水位稳定 D.保证受水壶匀速受水 20.随着白昼时间的推移,晷针日影移动的方向是(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D.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21.图示时间太阳位于当地的(  ) A.西北方天空 B.西南方天空 C.东北方天空 D.东南方天空 19.D 20.A 21.D [第19题,多级漏壶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最后一级漏壶不会因时间推移而出现水位降低(水位降低,压力减小,漏水量会减小)现象,从而保证其漏水量的稳定,这样受水壶匀速受水,计时浮标匀速上升,计时准确性得到保证。第20题,晷针指向北极星,由此可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午日影位于偏西方(图中右侧),正午日影位于正北方(图中正下方),下午日影位于偏东方(图中左侧),所以晷针日影呈顺时针方向移动。第2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日影位于西北方向,所以太阳应该位于当地的东南方天空。]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