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时政新闻转型融媒体发展的创新策略.pdf
下载文档

ID:3595876

大小:1.23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电视 时政 新闻 转型 媒体 发展 创新 策略
118新闻文化建设 2024.3 下广电传媒作者简介:房兴亮,男,汉族,山东临沂人,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本科,新闻客户端、新媒体传播、电视新闻。电视时政新闻转型融媒体发展的创新策略房兴亮摘要:广播电视媒体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传递最有价值的社会新闻,营造良好的传播氛围,提高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知晓度。但是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和娱乐化思维对传播领域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娱乐属性备受关注,甚至个别广播电视媒体主打“娱乐”,进一步影响了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新闻采编是广电媒体的根本所在,是媒体发展的“根”和“魂”,更是主流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依托。本文以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融媒体转型发展为例,探索如何借助新媒体渠道、短视频新闻形式来提升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影响力,重塑广电主流媒体的核心引导力。关键词:电视时政新闻;新媒体;短视频传播;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在近百年的电视新闻传播中,新闻的类型和采编手段并非一成不变,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符合发展规律的变革,是延续新闻生命力的重要基础。在多样化的电视新闻中,电视时政新闻因其重要性突出而备受关注,这为主流媒体带来了核心竞争力和公信力,也让电视媒体获得了“权威媒体”的称谓。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媒体影响力渐弱,电视时政新闻应该何去何从,是新闻采编人员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毫无疑问,短视频新闻是电视时政新闻转型的重要方向,以多样化采编、多渠道传播、全人群覆盖的策略,重新塑造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维护信息网络环境中的新闻传播秩序。一、时政新闻传播的基本理念在新闻的类型分类中,时政新闻是一个综合概念,并不以专属领域的新闻内容作为界限,而是由新闻属性决定的,并列的概念还包括社会新闻、民生新闻等,其特点是能够涵盖多种行业领域和单位,缺少行业领域的界限。相比之下,以行业领域为划分标准,则可以将新闻类型划分为经济新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政法新闻、教育新闻等。1从新闻实践的角度来看,时政新闻传播更倾向于官方发布、重大事件和政策实施,也让时政新闻成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政府单位及下属机构,在社会各领域的新闻传播中具有统领性的价值。在教育、交通、卫生、经济等新闻传播领域中,特色的行业新闻必然具有其特殊的属性,但具有行业引领价值的新闻信息,则也被认为是时政新闻。时政新闻传播转型短视频,是当前广播电视媒体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短视频平台通过其便捷、快速、直观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也是当前新闻传播的主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媒体转型过程中,短视频新闻传播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种方式。然而,在转型过程中,电视时政新闻却面临着一些核心问题,导致此类型新闻在融媒体时代缺乏足够的影响力。二、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面临的挑战(一)电视时政新闻语言不接地气电视时政新闻的语言过于正式,是导致其缺乏吸引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传统的电视新闻中,记者和主持人往往使用正式、官方的语言风格,严肃而庄重,这固然是时政新闻严肃性和公信力的一种表现,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闻的表达方式多样化,导致新闻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种不接地气的新闻语言,与短视频新闻的灵活性相比,暴露出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过于严肃正式的语言风格导致新闻缺乏亲和力。在电视时政新闻中,记者和主持人通常使用严谨的措辞,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这种正式的语言风格往往让观众产生距离感,难以与新闻内容产生共鸣。观众更喜欢亲切、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电视时政新闻应该更119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广电传媒加注重与受众的沟通,采用更加亲切、易懂的语言,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闻内容2;另一方面,过于正式的语言风格导致新闻缺乏趣味性。电视时政新闻往往以严肃的态度报道重大政治事件和时政议题,语言表达上过于正式,缺乏趣味和娱乐性。观众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愉悦体验,而正式的语言风格难以提供这样的体验。因此,电视时政新闻应该更加注重增加新闻传播的时度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增加一些幽默的元素,吸引观众的兴趣。(二)电视新闻缺乏新媒体传播力电视时政新闻的信息密度较低,电视栏目线性的传播方式不适应快节奏的新媒体传播氛围。由于电视节目的时长限制,电视时政新闻在传递信息时往往需要经过筛选和压缩,这就导致了新闻内容的简化和粗略化,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和深度分析,最重要的是,传统媒体对新闻重要性与否的评判标准往往忽略内容的丰富水平,而是从新闻涉及的部门、新闻人物等因素来判断其重要性。相比之下,短视频传播可以通过多次更新和多角度呈现的方式,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更深入的解读,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电视时政新闻往往采用较为复杂的语言结构和长句式,语言表达上过于冗长,难以让观众理解和吸收。观众在观看新闻时,通常希望能够迅速获取信息,而正式的语言风格往往使得信息传播效率降低,尤其在短视频平台,受众更偏好轻松的播报方式。因此,电视时政新闻应该更加注重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采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和句式,提高新闻的可读性,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闻内容。(三)电视时政新闻缺乏互动性与新媒体传播相比,电视时政新闻的互动性受到即时性、空间和平台的限制,观众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受到了影响。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需要更加注重互动性,提供更多的互动渠道和平台,与观众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和互动。面对新媒体传播的新特征,电视时政新闻缺乏互动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缺乏即时性的互动。由于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需要一定的时间,时政新闻对观众的反馈和互动是有一定的延迟的。观众无法实时地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和讨论,无法与节目主持人或嘉宾进行互动交流,无法及时地了解其他观众的观点和意见。这导致电视时政新闻的交互性受到限制,观众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受到了影响。第二,新闻互动受到明显的空间限制。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决定了观众只能通过观看和收听来了解新闻内容,无法通过文字和图片等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表达。对于一些复杂和有争议性的时政问题,观众往往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观点来进行判断和思考。然而,电视时政新闻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导致观众无法得到更全面的信息和观点,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3第三,新闻互动受到传播平台限制。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决定了观众只能通过电视机这一媒介收听、观看,无法通过其他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而如今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渠道。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其他受众、节目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然而,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无法提供这样的互动方式,新闻采编人员也受限于此,使观众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受到了限制。三、电视新闻转型融媒体发展的创新策略(一)将短视频新闻传播作为核心转型方向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观看习惯的变化,电视时政新闻在如何适应互联网传播的转型策略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媒体发展趋势,电视时政新闻应将长视频作品以“切片”的方式转化为短视频新闻,主动融入新的传播渠道。在短视频传播转型中,新闻采编人员需要谨慎研究、大胆探索,以用户导向开展短视频新闻的创作转型。第一,全面推动短视频新闻的创作和传播。目前,短视频新闻已经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和个人娱乐的最重要方式,生活节奏加快已经让电视、报纸、杂志等载体失去了原本的传播地位。将电视时政新闻进行切片,提取出新闻的核心要素,将最突出的重要看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第二,电视新闻转型短视频传播需要多平台传播和用户参与。传统电视新闻只能通过电视台的频道进行传播,而融媒体发展则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时政新闻短视频可以通过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进行发布,以覆盖更广阔的用户群体。同时,电视新闻还可以通过用户参与的方式增加互动性。4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实时直播、发起话题讨论、征求观众意见等,以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交互体验。需要注意的是,时政类电视新闻需要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支持,同时平台也需要有价值的时政新闻来提高平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电视时政新闻与短视频传播平台之间是互相促进、彼此成就的关系。第三,时政新闻短视频需要开展内容和技术创新。电视时政新闻作为一种风格固定的新闻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优化内容和报道方式,也能体现出民生、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征。例如,在短视频时政新闻采编中,增加人物专访、深度报道、实地采访等元素,可以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新闻内容。技术创新是指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提升电视新闻的制作和传播效果。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供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或利用AI 技术进行新闻内容的自动化生成和推荐。120新闻文化建设 2024.3 下广电传媒(二)时政类短视频新闻应体现民生属性在电视新闻转型融媒体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创新策略是从民生服务的角度重新思考和呈现时政新闻。时政新闻突出的是新闻的重要性,但大多也兼具民生新闻的服务性特征,在切片成短视频新闻时,时政新闻要突出民生服务属性,体现出新媒体传播渠道中对新闻受众的适应性,以更加直观和精练的方式传达新闻要素,让新闻变得更有价值。一方面,短视频新闻要突破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之间的屏障。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调门”,时政新闻起调一般较高,内容往往涉及国家大事、地方政策等,但其中也包括一系列政府发布的经济、教育、民生服务信息等,这是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交叉区域,从低且小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具有民生属性的时政新闻,站在读者受益和感兴趣的角度去创作传播,那么时政新闻就可以秒变民生新闻。5例如,在青岛自贸片区打造城市大脑平台,实现智慧园区转型的报道中,2023 年 11 月 4 日,青岛广播电视台青岛新闻栏目发布的新闻题目为青岛自贸片区:打造“城市大脑”平台 创建智慧园区样板,但在短视频新闻的发布中,采编模式则突出的是企业辅助城市开展“数智化”的黑科技,让有趣的新闻与受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突出民生属性。截然不同的两篇新闻实际上报道的是同一件事情,从时政和民生两个不同角度体现“数智化”转型为企业经营、城市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将电视新闻切片为短视频新闻,以满足观众对于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以及提升新闻的可视化,是电视新闻转型融媒体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其中不仅包括内容的转变,还包括多媒体技术和个性化推荐的应用。通过结合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短视频新闻能够更加全面地呈现新闻要素,使观众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新闻事件。此外,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观众的兴趣和偏好,个性化推荐适合他们的短视频新闻。(三)借助技术设备提高短视频新闻质量在短视频新闻和新媒体技术创新的发展下,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级广播电视媒体每周都会推出多个航拍主题的新闻作品,将航拍与电视新闻、短视频新闻做深度融合,已经是新闻传播领域的共识。尤其在电视时政新闻中,通过利用无人机的高空俯瞰和低空跟随,航拍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真实的视角,提高新闻的观赏性和信息传递效果,增强新闻报道的观赏性和信息传递效果。第一,运用航拍为新闻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往往受限于摄像机的位置和角度,无法全面展示事件现场的情况。而无人机航拍技术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拍摄到更广阔的区域,将整个事件现场更全面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例如,在大规模灾难现场,无人机可以飞越高楼大厦,拍摄到被困者的真实情况,为观众提供更直观、真实的信息。第二,为短视频新闻转型提供更加生动的画面。通过无人机的高空俯瞰,可以展示出地面上的整体布局和变化,使观众对事件的整体情况有更直观的了解。无人机在低空飞行时,可以跟随行进的人群或车辆,捕捉到更加直观、动态的画面。例如,在大型会议或庆典活动中,无人机可以跟随人群的行进,通过航拍的视角拍摄人群和现场,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现场的氛围,突出新闻的现场感。此外,无人机航拍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加安全的报道方式。在一些危险或难以进入的地区,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面临困难和风险。而无人机可以代替记者进入这些危险区域,进行拍摄和报道,不仅保护了记者的安全,也能够及时传递信息给观众。电视新闻媒体可以组建专门的无人机航拍团队,培养记者和摄影师掌握无人机航拍技术,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机会,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无人机的操作和拍摄技巧,为电视新闻媒体转型短视频传播提供更优质的素材。四、结束语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因电视传播渠道单一,受众数量减少,导致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逐渐下降。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同样的新闻在“大屏”和“小屏”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短视频时政新闻的发展,不仅需要采编人员树立互联网思维,更需要广电媒体在平台技术、管理机制、传播方式中不断创新,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树立主流媒体的形象。参考文献:1 王杰.客户端时政新闻传播面临的困境及创新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3(4):77-79.2 于欣冉.融媒体“爆款”传播作品创新研究:以青岛媒体打造气象奇观“海浩”传播为例 J.中国报业,2023(13):60-61.3 梁超.新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信息传播策略分析J.中国地市报人,2022(4):36-37.4 郭清鉴,章立莎.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创新与发展策略 J.中国报业,2023(10):32-33.5 陈珂.国企党建工作要与外宣工作深度融合 J.奋斗,2017(6):49+3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