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恩施
物质文化
遗产
翻译
研究
2023 年第 27 期皮蕊(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工作有助于传播恩施州少数民族文化,展现民族特色,提升恩施州的对外形象。本文对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为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工作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翻译现状;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959(2023)27-0028-03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基金项目: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编号:MYK2023049)2023 年湖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作者简介:皮蕊(1990-),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西南地区,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土家文化的诞生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原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截至 2021 年,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国家级 16 项、省级 66 项、州级 149 项和县市级 589 项,文化资源丰富且多样。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恩施州的文化传播和发展,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工作。一、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重视不够恩施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聚集地,但真正意义上的非遗保护工作始于 2006 年。当年,国务院批准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恩施州没有项目入选。2006 年底,恩施州巴东县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开始引起重视。经过走访调查,项目组了解到,在过去几十年里,恩施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关注较少。恩施州于 2009 年出版了 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锦。在此基础上,2020 年,恩施州又出版了 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新增了许多新的非遗项目。通过阅读 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地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特点、传承地区和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和保护意识。虽然恩施州出版了一系列书籍,但市面上仍没有相应的英文译本。与此同时,恩施州各县市都设立了专门的宣传推广科,主要依靠电视、报纸、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旅游方面,当地非遗的宣传只占很小一部分。此外,当地的官方网站上也只有中文简介,缺乏相应的英文网页,这样无法让外国友人了解恩施州的非遗,也不符合国家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二)外宣翻译人才非常匮乏项目组走访了恩施州文化馆、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以及恩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发现多数宣传资料没有相应的外宣译文。参与翻译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临时聘请的,虽然具备丰富的翻译知识和经验,但对非遗的理解不够深入,从而无法通过翻译表达非遗的深层内涵,导致非遗文化传播效果不佳。28再者,恩施州博物馆虽展出了大量的非遗展品,也配备了专业的讲解员。但据了解,展品并没有对应的英语翻译,馆内也没有配备英语讲解员,如果有外国友人来访,根本无法深入了解恩施州的非遗文化。此外,作为培养各类人才的主要渠道,高校的翻译专业要么没有开设非遗翻译课程,要么把相关内容作为选修课的一小部分,这导致相关翻译人才非常匮乏。二、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的对策及建议(一)政府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重要性要在全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工作,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市面上虽然有一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翻译资料,但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译文缺乏说服力。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重要性,并在资金、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组织专家团队对恩施州的非遗文化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专有名词或土家方言等,应进行实地调研,积极拜访相关的非遗传承人,深入细致地了解非遗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并采取与之相符的翻译策略,力争以高质量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工作。此外,恩施州还应积极与其他省市进行交流,学习其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恩施州的民族文化特色,制定一套翻译标准。这将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使其更贴近原文的含义,凸显文化内涵。(二)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眼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密切,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外宣传翻译可以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传统文化。因此,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恩施州地处少数民族聚集地,当地高校翻译专业应开设少数民族文化课程,让学生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的特征,在学习翻译知识的同时,加深对非遗文化的了解,逐步成长为专业的翻译人才。(三)利用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坐在家里便可一览全球大事,同时可以更加便捷地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传播媒介,推动非遗文化的宣传工作。例如,政府可以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官方网站上提供多语种翻译,以扩大受众群体。同时,政府可以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软件上发布展现恩施州非遗文化特色的歌舞短视频或手工制作短视频,并配上多语种字幕或配音,让外国友人能直观地了解和欣赏恩施州独特的非遗文化。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如利用 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和 MR(混合现实)技术,打造一个非遗虚拟文化馆,全方位展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配备一个 AI 机器人,根据目标群体的语言对展品进行讲解,使外国友人能够切身感受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恩施州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三、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选择恩施州不少非遗项目的内容涉及土家方言,这使得外宣翻译工作面临重重困难。因此,在翻译非遗文本时,译者需要运用一些翻译技巧和策略。(一)非遗项目名称的翻译1.直译对非遗项目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采用直译法,如“傩面具制作工艺”可以翻译为“Nuo Mask Art”,“油茶汤制作技艺”可以翻译为“Oil Tea Soup”等,都是采用直译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译文要尽可能符合目标语言的规范。通常,译者会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而将其他修饰词和状语等放在后面。例如,“土家族摆手舞”可以译为“Hand-Waving Dance in TujiaEthnic Minorities”,这里将中心词“摆手舞”放在前面,而将其他修饰词放在后面。还需要强调的是,在采用直译法时,译者要确保译文准确、流畅,尽管译文会有一定变化,但要尽量保持原文的含义和特色,使其更加容易被译语读者接受。2.音译加解释有些非遗项目如果采用直译法,可能让译语读者无法理解其内涵。因此,在翻译这类非遗项目的名称时,译者应尽量采用音译加上适度解释的方式。例如,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族撒叶儿嗬”是在湖北清江流域土家族流行的一种祭祀歌舞,如果仅用直译法,译为“Sayeer he”,译语读者可能无法理解其含义。因此,译者可以考虑采用音译加上相应解释的方式。例如,可以将其改译为“Sayeer he:FuneralSong&Dance of the Tujia People”。这样可以更好新研究292023 年第 27 期地解释非遗项目的名称,使其更易于被译语读者接受,帮助译语读者理解非遗项目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对外传播。(二)非遗项目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过程中,涉及许多文化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物品名、艺术形式、朝代、民俗、典籍等。译者在处理这些文化专有名词时,可以采取文内解释或音译加文内解释。例如,“肉连响”是利川土家族流行的一种体育和舞蹈相结合的娱乐形式,其源自早期的乞讨艺术“泥神道”。在旧时,乞讨者为引起人们的关注,将稀泥涂在裸露的身体上,双手拍打,沿街乞讨,俗称“泥神道”。因此,译者可以用音译加文内解释的方式翻译为“Ni Shen Dao,the penniless and hungry personwho smeared them with mud begged on the streets,making owners send them away with food before lib-eration of 1949”。通过音译保留“泥神道”这一文化专有名词,并通过解释或附加说明让译语读者了解其内涵,从而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另外,“月半节”指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也被称为“中元节”,用于纪念祖先和已故的亲人。在翻译时,译者除了音译,还需要通过标注的方式解释其文化内涵,可以将其翻译为“Yueban,the 15th dayof the seven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festival toSacrifice to the dead”。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保留了“月半节”这一文化专有名词的音译,同时通过解释让译语读者理解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三)非遗项目中的篇章翻译在对非遗介绍性文字进行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结构上的差异,进行合理断句,并在适当的地方添加主语和连词以实现从意合到形合的转换。同时,译者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文化背景,在以异化为主要翻译取向的基础上,辅以其他翻译方法,以实现传播和沟通的目标。例如,对于“土家族撒叶儿嗬”,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婚丧嫁娶俗称为“红白喜事”,“红”指结婚、做寿,“白”指丧事。现代汉语词典 也解释说:“男女结婚是喜事,高寿的人病逝的丧事叫喜丧,统称红白喜事。有时也说红白事,泛指婚丧。”因此,结合解释,译者不能将“红白喜事”翻译为“red and white events”,而应该译为“local weddings and funerals”。“红事请,白事戳”是当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指的是当地有人办喜事,要大办酒席邀请宾客参与。假如有人去世了,即便主人家没有叫你,你也应该主动去帮忙,这也是人情味的体现。所以,译者可以译为“In line withlocal customs,weddings require invitations to be sentout,whilefuneralsrelyonthesupportofvolun-teers”。中文善用四字成语,如“左邻右舍”,翻译时不必拘泥原文将每个字都译出,只需要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可以译为“neighborslivingnearby”。因此,最后的译文如下:Hongbaixishi,also known as local weddings andfunerals,areconsideredsignificantoccasions.Inlinewith local customs,weddings require invitations to besent out,while funerals rely on the support of volun-teers.When someone passes away,neighbors livingnearby come together to offer their assistance.Severalpeople are assigned to play funeral drums,while oth-ersperformvarioustasks.Throughoutthenight,infront of the deceaseds coffin,men sing and dance tothe rhythmic beat of the drums.It is a poignant wayto honor and remember the departed.四、结语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工作成为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笔者经过调研发现,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外宣翻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并根据非遗介绍性文本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借此希望各级部门能够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工作,利用多种资源建立平台,推动更多的专业翻译人才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从而传播和弘扬恩施州少数民族文化。参考文献1陈芳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2011(02)2黄友义.发展翻译事业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繁荣J.中国翻译,2008(04).3张洁.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9(04).(责任编辑魏乐周津晶)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