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论语》俄译本中“仁”的翻译——以贝列罗莫夫译本为例.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论语 功能 主义 目的论 视角 译本 翻译 贝列罗莫夫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2024,12(1),200-205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4 in Hans.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ml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1031 文章引用文章引用:王瑞.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论语俄译本中“仁”的翻译J.现代语言学,2024,12(1):200-205.DOI:10.12677/ml.2024.121031 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论语俄译本中“仁”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论语俄译本中“仁”的翻译的翻译 以贝列罗莫夫译本为例以贝列罗莫夫译本为例 王王 瑞瑞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收稿日期:2023年11月22日;录用日期:2024年1月5日;发布日期:2024年1月16日 摘摘 要要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仁”作为论语的核心要义,翻译家们为了能将其含义完整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仁”作为论语的核心要义,翻译家们为了能将其含义完整传达做了许多尝试。本文选用贝列罗莫夫版的 论语 俄译本为参照,以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为切入点,传达做了许多尝试。本文选用贝列罗莫夫版的 论语 俄译本为参照,以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为切入点,对其中“仁”的翻译进行解读。同时,笔者基于功能主义目的论,在贝列罗莫夫译本上对“仁”的翻译对其中“仁”的翻译进行解读。同时,笔者基于功能主义目的论,在贝列罗莫夫译本上对“仁”的翻译进行了改译,希望能为后来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进行了改译,希望能为后来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关键词 论语,论语,“仁”“仁”,功能主义目的论,贝列罗莫夫,功能主义目的论,贝列罗莫夫 The Translation of“Ren”in the Russian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Taking Perelomovs Translation as an Example Rui Wang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Received:Nov.22nd,2023;accepted:Jan.5th,2024;published:Jan.16th,2024 王瑞 DOI:10.12677/ml.2024.121031 201 现代语言学 Abstract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lassics of Chinese culture,and“Ren”,as the core meaning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any attempts by translators in order to convey its meaning completely.In this paper,the author chooses the Russian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by Perelomov as a reference,and explains the translation of“Re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At the same time,based on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the author has re-translated the translation of“Ren”in Perelomovs translation,hoping that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later translators.Keyword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Ren”,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Perelomov Copyright 2024 by author(s)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1.引言引言 论语,是中国最重要的经典古籍,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言行,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基石。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而即使在我们推进“中华民伟大复兴”的今天,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负载,其依然拥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当下,在疫情后时代,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愈发亲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也不断深入。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对其俄译本的探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仁”作为论语中的核心概念,在整部论语中出现了 103 处1,其作为儒家精神的重要负载几乎内化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中。遍翻论语可发现,孔子事实上并没有对“仁”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相反,孔子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仁”做出了不同的解读。在历史上,论语的翻译经历了俄国(17921917)、苏联(19171991)和俄罗斯(1991至今)三个时期2。在这三个时期里,俄罗斯出现了多个论语的俄译本,而在不同的俄译本中,“仁”的翻译也多有不同。本文选取了当代俄罗斯时期的论语代表译本,即贝列罗莫夫译本作为“仁”这一概念俄译的参照。由于尚未有中国人自己翻译的论语俄译本,因此对于“仁”一字在俄语中对译词的选择,多是出于俄罗斯翻译家自己对于“仁”字的理解。如波波夫即在其译本中明确表示,由于对中国文化的不甚理解,他只能放弃对于一些词和句子的翻译。这种情况不是个例,甚者像谢缅年科,更是在其两个不同版本的论语俄译本中将“仁”进行了不同的翻译。目前,国内关于论语中“仁”字俄译的研究文献极少。其中,王灵芝在其论语核心概念“仁”的俄译概况中制作了俄语中“仁”字对译词的对照表并做了分析;赵欣欣在其论“仁”在论语俄译本中的诠释中分别对比了波波夫、谢缅年科、贝列罗莫夫三人俄译本中“仁”字的翻译。这些学者最终得出的结论均认为,当下论语俄译本中“仁”字的对译词无法将其含义完整地传达给译入语读者。2.功能主义目的论功能主义目的论 功能主义目的论诞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其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以译文的交际目的为目标,对原Open AccessOpen Access王瑞 DOI:10.12677/ml.2024.121031 202 现代语言学 文本进行符合翻译目标的翻译。功能主义目的论可以用三个法则来概括,即“目的性法则”、“忠实性法则”和“连贯性法则”。赖斯与弗米尔在翻译理论基本原理中分别就这三个法则做出了定义。关于“目的性法则”,他们解释道:“最重要的准则就是目的性法则,目的决定了翻译方法。”对于“忠实性法则”,他们解释道:“忠实性法则指的是目标文本与原文本之间的语际连贯,也就是说,应该保证原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语际连贯,目标文本应该忠实于原文本。”最后关于“连贯性法则”,他们解释道:“连贯性法则,作为语内连贯而被熟知,意味着译文要满足语内连贯的标准。”3 究其具体而言,“目的性法则”要求译者的整个翻译实践过程以译文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为基础;“忠实性法则”要求译者的译文要满足“语际连贯”的要求,不能偏离原文;“连贯性法则”要求译者的译文要满足“语内连贯”的要求,要能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这三个法则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忠实性法则”和“连贯性法则”从属于“目的性法则”,即译者可以在他认为必要时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3.贝列罗莫夫介绍及其论语俄译本中“仁”的翻译贝列罗莫夫介绍及其论语俄译本中“仁”的翻译 3.1.贝列罗莫夫介绍贝列罗莫夫介绍 贝列罗莫夫,1928 年出生于俄罗斯海参崴,其母亲,是俄罗斯人,其父亲是中国人嵇直,有自己的汉语名字嵇辽拉。中俄两国血统的融合塑造了贝列罗莫夫独特的社会身份,后期也对其翻译儒学典籍的动机产生了影响4。贝列罗莫夫精通汉语,毕生钻研儒学,而论语作为儒学的代表典籍也深受他的青睐,这也是作者选择贝列罗莫夫译本作为“仁”在俄语中翻译的重要原因。3.2.贝列罗莫夫版论语俄译本中“仁”的翻译贝列罗莫夫版论语俄译本中“仁”的翻译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仁的解释分别为:(1)仁爱;仁慈。(2)仁道;仁政。(3)果仁;果壳中受外壳保护的部分5。值得一提的是,在字典中,就“仁爱;仁慈”这一意思举了论语中泰伯篇的例子:“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由此可见,在论语中,部分“仁”的意思就是“仁爱;仁慈”。在贝列罗莫夫的译本中,贝列罗莫夫将其译文交际目的描述为:“向那些将与亚太地区人民产生联系的俄罗斯一代人介绍儒家精神文明”6。贝列罗莫夫将“仁”的对译词选择为 及以其为词根的形容词、副词等。作者在由俄罗斯联邦数字发展、通信和大众传媒部支持下的字典网站上查证,意为“对人类的热爱;准备帮助他人;人道”7,该词语具有一定的基督教色彩。3.2.1.译例分析译例分析 为辨析贝列罗莫夫对“仁”的翻译的优点与不足,作者以下列例子为举证:例 1: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俄译::,!分析:在本句中,“仁”意为“仁爱、仁心”,即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帮助他人的品质。贝列罗莫夫将本句中的“仁”译为“”,两者意思相近,都具有帮助他人、热爱他人之意,能够让译入语读者理解本句中“仁”的含义,此外贝列罗莫夫译文行文顺畅,可以认为满足了“目的性法则”与“连贯性法则”。但同时,由于 一词具有基督教色彩,这与中国儒家风格有所出入,王瑞 DOI:10.12677/ml.2024.121031 203 现代语言学 因此并不能认为其符合“忠实性法则”的要求。例 2: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俄译::,.,-.分析:在本句中,“仁”意为“具有仁爱之心的人”。贝列罗莫夫将本句中的“仁”译为,,即“那些拥有热爱他人、帮助他人之心的人”,与原句中的“仁”意思相近,能够让译入语读者对本处“仁”的意思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且贝列罗莫夫译文行文顺畅,符合“目的性法则”和“连贯性法则”。但同样的,出于 的基督教色彩,不能认为其符合“忠实性法则”的要求。例 3: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俄译:-:,.,.,-.分析:在本句中,“仁”是“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意思,仅用“”来翻译“仁”是不恰当的。为避免译入语读者的误解,贝列罗莫夫对本句进行注解,阐述了“孝”与“弟”的含义,进一步将“仁”的含义传达给译入语读者,以达到其译文的交际目的。因此,可以认为本句译文符合功能主义目的论的三个法则。例 4: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俄译::!?!?分析:在本句中,“仁”意为“仁爱之心”,孔子通过“仁”来进一步解释了“礼”与“乐”这两个儒家一直推行的道德规范。贝列罗莫夫仅用“”来试图传达“仁”的含义很难达到其译文的交际目的,一方面受限于其宗教色彩,另一方面,本句中“仁”与“礼”和“乐”的关系也并不只是一句译文就能阐述清楚的。因此,不能认为本句译文符合“目的性法则”与“忠实性法则”。例 5: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王瑞 DOI:10.12677/ml.2024.121031 204 现代语言学 俄译::-.分析:在本句中,“仁”并不是只有“仁爱、仁心”的意思,在本处“仁”还具有哲学上“真理”的含义,即只有真正拥有“仁”这种真理的人才能够去爱人,去厌恶那些不仁的人。的含义在本句中“仁”的含义面前显得非常苍白,贝列罗莫夫本句译文并没有传达出“仁”在本句话中的真正含义,没有达到译文的交际目的,因此不能认为其符合“目的性法则”与“忠诚性法则”。3.2.2.对贝列罗莫夫译文的反思对贝列罗莫夫译文的反思 贝列罗莫夫使用 作为“仁”的对译词,在“仁”仅有“仁爱、仁心”之意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将“仁”的含义传达给译入语读者。但要明确的是,作为一个存在基督教色彩的词,会给译入语读者带来误解:儒家的“仁”是否与基督教中上帝对人的“爱”以及基督徒之间的“爱”是一致的,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更不符合功能主义目的论最基本的要求,即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作者在对贝列罗莫夫的论语俄译本中“仁”字的翻译进行辨析时也在思考,是否存在一种译文可以将“仁”字的含义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入语读者。作者同时翻阅了数本其他译者的论语俄译本,在结合字典后,作者发现,无论这些译者是用“”、“”、“”还是“”,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基督教的色彩,这是由于独特的国家历史文化所造成的。那么,仍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是否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将“仁”音译成“”置于各译文中。当下,已有学者做出该方面的探究,更有论文明确指出:“音译的异化方式或可成为力图准确,避免误解的有效途径”8。借助于中国国力的不断增长,许多富含中国文化的词语已经不再采取“以西译中”的方式,如对于中国“龙”一字的英译:从原本西方归化翻译的 dragon 开始逐渐异化翻译为 loong。而当作者以“”为关键词在俄罗斯搜索引擎 搜索时,直接得到了“仁”作为儒家思想核心观念的解释,这恰恰证明音译“仁”是可行的,将“”放在译文中并不会破坏“连贯性法则”。在实际的翻译中,译者可以将“仁”音译,并通过加注释的方式对不同的译句中的“仁”进行不同的解释,作者抛砖引玉,仍以 3.2.1.中五个例子为例:改译 1::,*!*,.改译 2::,*.,-.*,.改译 3:-:,.,.王瑞 DOI:10.12677/ml.2024.121031 205 现代语言学 .,-.*.改译 4::-!?*!?*,-,.改译 5::,*-.*,.通过这种翻译方式,作者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仁”的含义传达给译入语读者,充分践行“目的性法则”与“忠实性法则”,实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4.结束语结束语 当下,世界上还并不存在中国人自己翻译的论语俄译本,本文通过以贝列罗莫夫的论语俄译本为参照,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探索一个全新的翻译切入角度:中国文化核心概念的音译化与注释化。这种翻译方式可以为后来者提供新的论语翻译可行性,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对于中国政府的外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冯璐,吕耀军.试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儒家路径从 论语 中的“仁”说起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44(8):12-17.2 赵欣欣.论“仁”在论语俄译本中的诠释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3 Reiss,K.and Vermeer,H.J.(1984)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4 靳铭吉,许雁.论译者的汉学家身份对典籍翻译的影响以俄罗斯汉学家列谢贝列罗莫夫译 论语 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46(3):129-136.5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古代汉语词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9.6 .:.(1998).7./.EB/OL.http:/gramota.ru/,2023-11-07.8 李小龙,周晓洁.试论论语中“仁”字音译的可能性C/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11).2022:4.https:/doi.org/10.26914/kihy.2022.00288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