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传统
园林
生态
美学
城市
空间
营造
研究
传媒论道77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城市扩张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例如城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绿化面积减少、地表硬化阻碍雨水下渗等。这一系列问题展示了传统生态思想逐渐淡漠、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发疏离的状态,导致城市空间生态失衡。如何营造生态平衡的现代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此情境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规划和协调城市的发展,并不断追求生态化的空间设计理念。此时,我国传统园林平衡生态的作用凸显在人们眼前。传统园林生态美学崇尚自然,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在城市空间营造中引入传统园林生态美学的理念能为城市空间营造提供宝贵的参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天人合一”的传统园林生态美学与现代城市设计中国传统园林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融合了儒、道、佛等各家学说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主要追求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周易里就讲述了“生生为易”和“中和之美”的生态智慧,歌颂了生命健康之美,追求着美好生活和诗意家园;老庄哲学则认为人类和宇宙都来自“道”,提出人类与万物同源,道是“天地万物之母”、“道为万物之本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遵循自然的规律;佛家代表性的生态思想是众生平等,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讲究在自我观照中达到人与自然万物的统一。在儒家、道家和佛学的影响下,传统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认为人作为万物的一员,应该顺应自然的要求且保护自然,并认为当人的索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失去“天人合一”的美与初衷。因此中国传统园林在营造中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齐一”的境界,使园林艺术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美学境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支柱,“天”指自然万物,“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天人合一”思想引入现代城市设计中,指出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现代城市宏观规划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现代城市空间的营造也是造园的一种,追寻传统园林中的生态美学、向传统园林学习其中的设计方法,是现代城市空间营造的有效手段。我国古代的城市设计中早基于传统园林生态美学下的城市空间营造研究胡国梁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刘思琦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摘 要城市空间营造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构建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探讨传统园林中蕴含的生态美学,对现代城市空间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传统园林生态美学为基础,探讨了在城市空间营造中应用传统园林生态美学的可行性,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探讨传统园林生态美学在城市空间营造中的应用,为城市空间生态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对中国城市的和谐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城市规划;空间组团;传统园林;空间细节传媒论道78已运用了生态美学,譬如,唐代长安城的园林,整齐划一的街道、中轴线的建筑布局、山与水、城市与郊苑、人工与自然景观,都遵循着生态美学之道。在城市宏观规划层面,应用传统园林生态美学可以实现城市空间营造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这种方法能更好地进行未来的空间规划布局的调整,从而更有利于构建美丽、宜居和环保的城市空间。中国传统园林有无山无水不成园的说法,贯彻运用生态美学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是城市宏观营造层面上的首要因素,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天人合一”理念贯穿于整个传统园林发展的历程中,古人在城市营造中格外注意对城市周边自然山水的考察,试图找出环境与城市的契合之处来确定城市选址的最佳位置。例如,地形要相对比较平坦;城市既要距离水源较近方便取水,又要防范洪水的危害远离危险等。古长沙城最初便是在河东一块平坦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历史演变进程中,大量城市搬迁或位置发生变化,但长沙从七千多年前先人在此定居建城后,历经沧桑变化,城市位置始终未变,古时更是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可见长沙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优越性。而形成这一城市优越性的正是自古以来的建设者在长沙城市宏观规划阶段就顺应周边地形地貌特征、因地制宜、注重对城市整体布局把握的结果。长沙独特的地理条件塑造了其城市的空间形态(见图 1)。长沙地处华中腹地,自然风貌独特,位于湘江与浏阳河汇合处的河谷,周围围绕着高山,西有岳麓山为屏障,南有金盆岭、豹子岭围绕。湘江将长沙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被称为“荆豫唇齿,黔粤咽喉”。长沙山岳连绵、河湖密布,汇山、川、湖、岛于一身,形成了“山、水、洲、城”的城市风貌,完美体现了城市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符合“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长沙城市规划注重“生态城市”的构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将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相融合,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城市”,加强对岳麓山、湘江风光带、橘子洲湿地公园等多处的建设规划。湘江风光带宛如一条银练,将岳麓山和橘子洲这两颗“明珠”串在一起,也将各自的生态和景观不断延伸,形成多元融合的生态景观体系,共同构建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循环系统。在城市营造中,要充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塑造独特的城市景观来展现城市的整体风貌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不应当只是生硬地模仿大自然或仅仅大量使用生态工程技术,而是需要建设者们对当地自然环境进行内在的深入研究和充分理解,并充分考虑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居民与城市空间及社会需求的关系等。只有从空间结构上考虑城市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将传统园林中的艺术元素和传统文化以及园林哲学贯穿其中,才能使城市空间的生态系统与所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融为一体。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城市空间组团设计传统园林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美学具现,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来看,我国古代传统园林主要有以下特征:追求自然美。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的园冶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五代十国时期王仁裕所作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闲地。”以笔记小说的形式描绘了当时长安城林木繁茂、游人如织,上从皇帝下到百姓都追求着山水之间的自然之趣、追求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追求意境美。传统园林中,建造者们擅长利用山石、湖泊和植物营造“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意境。例如在窗外种几根修竹展现主人虚怀若谷的品格,在一汪碧水中养一片莲花展现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境界。史记中记载“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故中国传统园林多会构筑这一意象,比如苏州留园中部水池的岛屿“小传媒论道79蓬莱”就是这一意象的完美展现。凡此种种,营造园林的意境,表达抒发居住者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感追求,让参观者感同身受,触动人的心境,获得思想与景观的统一,达到人与环境的高度融合。追求生态美。人类仰仗于所处的自然生态,在向自然生态不断索取的同时,必须保持对大自然运转规则的敬畏之心,使居住空间设计顺应生态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生生不息的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尊重自然、崇尚生态平衡、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生态美学观念,随着人们对宜居城市环境的追求,如何在城市空间组团设计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经成为设计者们的重要课题。城市空间组团设计主要是对城市中观层面大小的空间营造,要求注重自然和意境的融合,通过在公园、绿地、广场、建筑等空间引入传统园林生态美学,创造既有生态功能又具有美学价值的城市空间。因此,我们将从城市空间组团中自然美的营造、意境美的营造和生态循环的构建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1.城市空间组团中自然美的营造首先,城市空间组团中自然美的营造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古人造园崇尚自然,融于自然,传统园林讲究“师法自然”的观念和创作手法,认为城市空间应具有生态功能,并且要尽可能地还原自然环境,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在现代城市空间组团设计营造中,需要注重自然元素的使用,同时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创造具有自然美的城市空间。在城市空间组团中,城市公园、绿地作为钢筋铁林中的绿意,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缓解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关键手段,自然美的营造可以通过在城市空间组团中引入自然元素来实现,例如保留自然景观和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绿色植被、水系和景观等。长沙湘江风光带就是个成功的景观绿地案例(见图 2)。它位于湘江河畔,是政府为了根治湘江决堤,在湘江东西两岸沿着江边 100 米范围内修建的城市景观带。设计者利用其临河的地理位置与起伏的地形,因地制宜、依势而为,引入自然景观元素,使城市空间环境具有自然美感和生态价值,提升了湘江的生态环境,与原本的自然地形与人文景观和谐地融入在一起,体现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展现出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自然美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可或缺的生态基础,在城市空间组团设计中应遵循自然规律,打造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空间。2.城市空间组团中意境美的营造其次,城市空间组团中意境美的营造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哲学体现在中国图1 长沙地形地貌图3 长沙城市空间与传统园林空间构成要素对比图2 长沙湘江风光带传媒论道80传统园林中的各个方面,园林意境的营造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物与我、情与景融为一体,这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园林寄托了园主的情感诉求与精神境界,与园林中客观的景物相呼应、相契合,园林的意境要求观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自行感悟,感受超出园林本身具体景物之外的更深层次的美学意蕴和精神世界。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小轩亭取名为“与谁同坐轩”,源自苏轼 点绛唇 中的一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正是一种意境的营造与园主情感的表达。体现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自然、生态、文化、艺术相融合的园林理念。人间词话中说:“意境是意与象的统一,情与景的统一”,好的园林会让观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感受到园林的意境之美和园主想要传递的情感,并引起自身的感悟情绪,因此城市空间组团应当具有一定的意境,即通过艺术手法、艺术元素的运用,创造出一种具有情感共鸣的城市空间,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创造更具有人性美的空间。在城市空间组团设计中,可以通过运用色彩、材料、照明等手段,融入文化、历史等元素,创造出具有意境美的城市空间。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广场就是一个典范。卢浮宫广场是著名的城市广场之一,广场中心是一座拱形的大理石喷泉,周围是一些古典建筑,如卢浮宫、图卢兹塔等。巴黎市政府注重情境氛围打造,将广场打造成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场各处精准设计的照明灯将充满年代感的建筑、雕塑和开阔的空间烘托得十分美丽,营造出一个浪漫而充满文艺气息的情境。这个空间不仅成为巴黎市民和游客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是巴黎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寻的美学境界,我们应该注重城市空间组团设计中意境美的营造,创造特定的意境氛围,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3.城市空间组团中生态循环的构建生态循环的构建在城市空间组团设计中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60008000年以前中国人的生态学观念和生态学思想就已产生”“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和谐生态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人、肯定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求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天人合一这种理想状态作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中国古典园林生态循环的构建更多地体现在园林与自然环境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因此,城市空间组团设计应注重生态循环,推动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生态循环的构建可以通过在城市空间组团中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技术来实现,例如绿色建筑、再生能源、垃圾分类等。在城市空间组团的设计中,应该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能源的节约,同时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拦海大坝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拦海大坝是一座大型的水利工程,可以防止海水侵入阿姆斯特丹城区,并将洪水排放到海外。建造拦海大坝采用了多项环保技术,如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利用等,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拦海大坝上还种植了大量精选的植物,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实现了城市生态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综上所述,城市空间组团的设计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在空间组团设计营造中,需要各要素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只有将自然美、意境美和生态循环相互结合,才能实现城市空间组团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空间。三、传统园林生态意蕴下的城市空间细节营造传统园林的生态意蕴可以在城市空间的细节营造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城市空间细部上应用传统园林生态美学可以提升城市空间的细节和品质。例如,将传统园林美学运用在城市小品设计中。如精心挑选地面铺砖材料、引入水体和花卉草本等,打造出精致的小品。在城市空间细节中应用传统园林生态美学的元素,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空间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为城市居民提传媒论道81供美好的生活体验。传统园林空间营造主要包括建筑、山石、植物和水体四种元素,追求这四种元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园林空间中的细节非常丰富,不论溪池、建筑,还是山石、花草,都从微观上塑造园林的空间。古典园林追求移步换景,这就要求一花一木都要精细把控,斟酌比较,以构建不同的诗情画意般的空间效果。但城市空间营造相比园林的空间营造会有所不同,城市的主体是人,人在该空间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城市空间营造中需要充分考虑人与建筑、山石、植物和水体的关系与发展,同时由于两者的性质不同,侧重点又会有所差别,根据以上对两种空间生态构成要素的分析(见图 3),最终总结出影响空间生态化的美学要素:1.建筑在城市细部空间中的营造传统园林的建筑不仅是装饰性的,更是与自然环境相互关联的。例如,园林建筑的水槽、石台、栏杆等不仅具有装饰性,也可以用于收集雨水、疏导污水、引导风向等,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在城市空间中占有最大的面积,因此建筑的发展也逐渐被重视,如今所提倡的绿色建筑就是生态化的一种体现。绿色建筑追求节约资源,提倡建筑材料的环保性,并且它的建造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以及根据当地的文化等特点进行设计,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筑是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建筑的材料、形式和结构都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在现代城市空间细节营造中,可以借鉴传统园林的建筑理念,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打造具有生态性能的建筑。例如,以太阳能板为材料的屋顶和立面设计,通过利用太阳能,建筑物可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降低能耗,同时节约自然资源。2.植物在城市细部空间中的营造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它在生态化空间营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园林十分重视植物的栽培搭配,要求达到植物造型、色彩、品格与环境的融合。园冶中认为,园林应注重人与自然花木情感交流,将人的情感与传统文化融入植物景观中,使景观深蕴精神层次的情感。因此,传统园林在植物的配置上往往会选择有着特殊寓意的草本花木,拙政园的听雨轩,借雨滴声渲染雨景,营造了一种雨打芭蕉的意境氛围。长沙湘江风光带的植物配置上也遵循了这一点。傲雪寒冬的梅花、清纯脱俗的荷花、端庄温馨的紫葳等,让景观更具有情感价值。同时,在现代城市空间细节营造中,可以采用具有生态性能的植物,创造出绿色的城市空间。例如,利用植物墙和屋顶花园等设计手法,可以将城市中的建筑和绿化相结合,形成生态廊道,同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设计师们需要对其区域的气候、水土以及当地植物进行研究,营造出符合当地的植物配置,在城市中合理运用绿植,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城市空气,同时也能提升城市景观的美感和品质。3.水体在城市细部空间中的营造水和植物一样是生存空间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在园林中水的运用讲究其灵动与自然,在生态化空间营造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空间的细部营造必然是离不开与水相关的考虑,我们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水的流通与净化,不能使之成为死水,否则就违背了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如苏州园林中的水体,可调节园林内部的温度、湿度,净化园林内部的空气,是水体运用的典范。在现代城市空间细节营造中,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出具有生态功能的水体景观。在城市公园、小区中设置水池、喷泉和小溪等水体景观,可以形成自然流动的水系,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同时,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水资源,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传媒论道82城市空间是由许多小空间组成,只有充分考虑水与植物的关系,才能使小空间达到微循环,从而促进各个小空间与整体环境大空间的协调统一,使整个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4.山石、铺装在城市细部空间中的营造在园林的空间营造中,山石的运用主要讲究观赏和生态功能。如苏州园林中的假山就可以用于控制水流,使水流缓慢流动,防止水流过大冲垮园林。随着城市生态的恶化,铺装在城市空间营造中的作用更为重要,海绵城市就是通过改变地表的铺装来实现水的下渗与净化,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长沙湘江风光带中的地面选材以生态,环保,吸水性、透水性强的环保砖为主。遵循生态原理,路面采用大理石、卵石、改性沥青混凝土、透水性沥青混凝土等材料,起到降低噪声、增强路面渗水性的作用,同时涵养了土壤、保持了养分。根据以上表格在城市细部空间生态化的分析,设计师们需要避开现代化的硬性设计,将重点放在功能性以及生态性方面,多融入自然的植物与水体元素来软化现代城市的阳刚之气。总之,传统园林生态意蕴在城市空间细节营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建筑、山石、植物和水体等方面的细节营造,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使城市空间更具有生态美感。结论传统园林中展现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提醒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首先,城市设计需要将宏观塑造城市、把握城市的整体布局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以保持城市的协调发展。其次,传统园林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观念提醒我们,在城市组团设计中应当注重自然美与意境美的营造,构建生态循环,创造一个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空间。最后,传统园林中的生态美学意蕴还提醒我们,要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同样要注重空间细节的营造,应当注重人与自然相互的联系,注重在城市中保留和营造建筑、植被、水系等元素,以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传统园林生态美学在城市空间营造中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应用,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具有广阔前景,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传统园林生态美学的应用和发展。(责任编辑:刘小红)参考文献:1吴余青,朱奕苇.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内涵解析J.湖南包装,2022(06).2庄子.齐物论(节选)J.学语文文丛,2004(02).3计成,李世葵,刘金鹏.园冶M.北京:中华书局,2011.4姚琳.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之人与自然和谐交融D.东北林业大学,2011.5阮宇翔.长沙城市空间营造研究D.武汉大学,2010.6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7王晓俊.园林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8王国维.人间词话J.化工高等教育,1988(01).9张正春.中国生态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10罗顺元.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1殷绪顺,曾增,杨科.古典园林艺术观照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以长沙市湘江风光带为参照J.艺海,2007(02).12林丽君.城市景观道路生态设计的应用研究以长沙湘江风光带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08(02).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研究成果,编号:19BG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