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城湖关系的昆明翠湖景观演变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3594518

大小:4.46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关系 昆明 翠湖 景观 演变 研究
园林,2 0 2 4,41(0 4):114-12 1.基于城湖关系的昆明翠湖景观演变研究Research on the Landscape Evolution of Green Lake in Kunming Based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Lake杨奥魏雯谢梓豪YANGAo WEIWenXIEZihao(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6 50 50 0)(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Yunnan,China,650500)文章编号:10 0 0-0 2 8 3(2 0 2 4)0 4-0 114-0 8DOI:10.12193/j laing.2024.04.0114.014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 0 2 3-12-0 9修回日期:2 0 2 4-0 2-2 1杨奥1999年生女/云南普洱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魏雯1982年生/女/甘肃兰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谢梓豪1999年生男陕西汉中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通信作者(Authorforcorrespondence)E-mail:摘要翠湖是昆明市沧桑变化的缩影,其形成过程漫长而曲折。采用历史资料推演法和历史地图解译法,按照元代以前、元代、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时间线,通过推演、复原出近千年来翠湖文化景观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1)昆明一翠湖的城湖关系在历史上呈现出“相邻、相隔、相融”的空间特征,翠湖相应完成了“临城水湾”一“城郊水湾”一“城市内湖”的转变;(2)明代以来城湖空间的相融促使城湖关系演变为“命运共同体”,并使得人与自然在翠湖产生了持续的相互发展状态,这一阶段是翠湖文化景观建设史的重要开端;(3)翠湖及其周边的城市用地可归类为衙署园林,其文化景观自清代起发展迅速,呈现出“私家园林一寺观园林一公共园林”的转变,并融合为文化、公共景观、城市生活空间的复合体。研究结果可为翠湖片区景观的保护更新、昆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规划与城市更新、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历史图像;文化景观;演变;翠湖;城市发展AbstractGreen Lake epitomizes the vicissitudes of change in Kunming City,and its formation process is long and tortuous.The thesisadopts the historical data deduction method and historical map interpretation method,according to the timeline of the pre-YuanDynasty,Yuan Dynasty,Ming Dynasty,Qing Dynasty,Republic of China,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throughdedu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Green Lakes cultural and water landscape evolution in the past thousand years.The results showthat:(1)the city-lake relationship of Kunming-Green Lake historically present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neighboring,separated,and integrated,and Green Lake has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water bay near the city to a“suburbanwater bay to“Inner City Lake;(2)Since the Ming Dynasty,the integration of the city lake space has contributed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lake as a community of destiny,and make people and nature in Green Lake pro-duced a sustained state of mutual development,this phase is an essential beginning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landscape buildingin Green Lake;(3)Green Lake and its surrounding urban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as a government office garden,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the Qing Dynasty,show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ivate garden-temple garden-public garden,and integrating into a cultural,public landscape and urban living spac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reference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the Green Lake Area,the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urban renewal of Kunmingshistorical landscape,and the urban te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Keywordshistorical image;culture landscape;evolution;Green Lake;urban development湖泊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演变会对特定时期的区域生态、经济等方面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滇池流域水岸带景观演变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编号:518 6 8 0 2 8)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多城市出现了文脉割裂、历史风貌消退、传统水系消亡等一系列问题。知古方能鉴今,复原湖泊景观历史风貌,无论是对城市历史114 I 国林基于城湖关系的昆明翠湖景观演变研究1杨奥,等园林2 0 2 4年/第41卷/第0 4期研究,还是城市保护及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南诏大理元明期间昆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城市建城史漫长而曲折,尤其(7641658)昆明建城沿革意图表现在“南诏一明代”时期(图1)。同时昆明也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水城”,外濒滇池,内含翠湖,塑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与景观格局。翠湖是瑰丽的自然遗产,近千年来不断在复杂和动态的城湖大环境中发展与演进,并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间人与自然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驱动下,产生了持续的交互影响,创造出延续性的关联状态,文化景观即是这一状态的表征与载体。本研究中因循对翠湖城湖关联、景观格局演变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文N黄土汁W纯(地)津地金(河元通享人道进大化景观这一概念,并以发展历程、背后动力与渐进的开放化进程表征城市图例为主线研究翠湖城湖关系之间的演变。目前,国内学者对各地湖泊景拓东城和部闸城(南诏大理国时期)观演变的研究日益增多:西部有基于历史地图解译的巴蜀地区衙署园中庆城(元代)林水系演变研究6-,东部有钱塘江下游三大湖泊的景观演变与城市化云南府城(明代)1进程之间的研究、杭州西湖湖上园林的变迁等研究,有对于“城图1南诏至明代期间昆明城市变迁图19市一陂湖”之间的城市空间发展关系的研究,也有对于杭州西湖文Fig.1 Changes of Kunming City between Nanzhao and Ming Dynasty化景观构成要素与城湖空间特征的研究。西南地区的翠湖,在既往1.2研究方法的发展中聚焦于旅游开发12 13、空间优化1415、生态保护16 17 和景观提(1)历史资料推演法。该方法是根据历史资料和相关学者的研升等方面,在拥有良好人文基底的情况下尚缺乏翠湖文化景观变迁究,对特定时期研究区域的景观空间布局进行推演和还原。的系统性研究,因此承接上述研究成果进行翠湖地区城湖关系之间的(2)历史地图解译法。通过提取各时期横向时空关联“共时性”研究,通过历史地图解译法和历史资料推演法,探究城湖关系之间融及纵向时空关联“历时性”的信息点,建立历史要素空间分布数据合的趋势与关系,以期推演得出城市发展的逻辑,对昆明的城市更新库,并根据古今叠合点建立参考系,校正要素点位,转绘后得到基与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起到一定帮助。于现代地图不同历史时期的翠湖景观复原图,并根据相关记载对其进历史地图能够反映特定时期的景观风貌,是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客行误差校正2 4。观表达,也是对城市发展轨迹进行剖析并得出科学规划的一种方法。研究采用1946 年昆明市街道详图清末昆明街道图两幅历本文综合采用历史地图解译法和历史资料推演法,在探究城湖关系变史地图。昆明市街道详图出版于民国35年(1946 年)2 月,由中国迁的基础上,从共时性和历时性层面对翠湖水体景观、园林建筑、空史地图表编撰社编撰,亚光舆地学社出版,比例尺1:8 6 40,中英双间等位置关系的变化进行挖掘,并揭示其发展逻辑。以此为翠湖周语版彩色地图;清末昆明街道图为根据清代方志舆图改绘的宣统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年间昆明城市详细市街地图。由于欠缺清代以前的昆明地图资料,参考云南府志昆明园林志昆明古城与滇池翠湖史话及其1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他史料记载交叉引证,共得到最后对比分析元代以前至现代的6 幅推1.1研究区域概况演、解译图,并对比分析、总结翠湖水文化景观与城市相耦合的演变翠湖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南螺峰山下,占地面积2 2.1hm,水体面历程及特点,探索其内在的发展动力。积15 hm20。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为“翠湖”,又被誉为“城中碧玉”。“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2 1,翠湖见证了昆明的沧桑变迁。同时,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历史遗迹也使得翠湖成为昆明历史的缩影5。2历史上城湖关系的演变2.1元代之前一一城湖相邻古代城邦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水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命脉。翠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1115园林空间ILANDSCAPESPACE翠湖湾M山格泉水图2 元代之前城湖相邻2 5Fig.2 Prior to the Yuan Dynasty:The city and lake we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图3元代一一城湖相隔2 51Fig.3Yuan Dynasty:City lake separation五华山10151926四吉维双水光华街东口山城半珠市部济桥岛江螺山水城示惑图南证游州城示忠图汉穿翠湖湾长春招口营大理东京形势图N人Tai1910五华楼汉各闲王宫营手工工场区消业区翠湖湾愉忠等金文庙止馨坊梁王营清真寺翠湖湾利城坊3G通济桥东西东湾2元中庆城形势图N至正桥1894盘0高堆1891庆德桥龙江1893河金白塔寺吴井桥尔1901朵地藏寺3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之前的螺山、南诏、大理时期,当时翠湖也被称为“菜海、翠湖湾”,“昆明池水三百里,菜海与之为一体”,翠湖水湾是滇池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自然崇拜,加之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较低,城市发展受限于紧绕的滇池,城湖关系尚处于耦合协调度较低的水平,就如元史元良合台传所记载的“城际滇池,三面皆水”。这一阶段,城市均呈现“背山面水”的空间格局,城一湖的空间关系自然呈现出“相邻”的状态(图2)。翠湖湾作为城市西北部弹性空间的“临城水湾”,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缓解了水患的压力。2.2元代一一城湖相隔元代,中庆城仍沿用之前的山水格局模式。元史张立道传载:“夏濠暴至,必冒城郭”,且“水及城市,大田废弃”,水患仍然困扰城市的发展。此时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改造滇池,主动通过水利工程来降池水位,以减少洪水的侵扰,也使得滇池湖岸线收缩,翠湖逐渐从滇池母体中剥离,成为城市空间之外单独的“郊外”空间,并被赋予了城市军事用地的功能,作为城市的城防屏障。这一时期昆明一翠湖关系的耦合协调程度有所增强,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翠湖,但还未涉及改造活动。此外,元代的翠湖作为“城郊水湾”,与中庆城在空间上呈“相隔”状态(图3)。2.3明代至民国一一城湖相融明洪武年间,沐英将军邀请著名的堪舆师汪湛海负责昆明城建设的总体规划工作。在深入考察之后,汪湛海提出将昆明构筑为“龟蛇相交,产生帝王之气”的城池。故明洪武十五年(138 2 年)开始将城市发展与翠湖相结合,翠湖(翠湖湾)由此从“城防水湾”转变为“城市内湖”。其与螺峰山、五华山、祖遍山互为呼应,正合中国传统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山水布局模式。山水景观变迁能够反映地方人地关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翠湖入城”后,翠湖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功能互渗、空间互达,与城区连接成为一个空间整体(图4)。除了距离上的缩进之外,翠湖与昆明城的联系也增强了。虽然明清的城池规模较小,但翠湖因为城市建设的完善而迎来跨越式发展。此外,从明代至民国,翠湖也随着城市的衰、荣变化而产生相应改变。历经几百年的磨合,翠湖与昆明成为“荣辱与共”、共生共荣的湖城“命运共同体”。3城湖关系变迁下翠湖文化景观的演进3.1从“城湖相邻”到“城湖相隔”:翠湖的自然出翠湖湾本是螺山半岛西侧凹陷形成的湖湾2 5(图5),这一阶段,翠湖的发展遵循着自然规律,与滇池融合发展。随着滇池湖岸线的收缩,至元时,翠湖沼泽化为“泻湖”,并逐渐自然出,成为独立湖泊(图6),但仍与潘家湾等水系在地理位置上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元代翠湖的独立是其发展的一个节点,是形成园林文化景观营造的前提,该阶段的翠湖景观没有经过人工的修饰,呈现出最原始的自然景观形态,与周边的水系在功能上均表现出较大116 I林基于城湖关系的昆明翠湖景观演变研究1杨奥,等园林2 0 2 4年/第41卷/第0 4期N清木翠明街道图翠湖MAPOFKUNMING圆鲜道街市明泉翠湖45螺山半岛翠湖湾180m图例元代以前翠湖大概范围复原翠湖湾湖体54590180408060翠湖湾九龙池柳营潘家湾图例元代翠湖大概范围复原翠湖湾湖体6图4明代至民国一一城湖相融图6 元代复原图Fig.4 Ming Dynasty to Republic of China:City and lake blendingFig.6Yuan Dynasty restorationmap图5元代以前复原图图7 明初复原图Fig.5Pre-Yuan Dynasty restorationmapFig.7Restoration of the early Ming Dynasty的相似性。情趣,而湖中景观的营建停滞不前,视觉感受仍空旷单调。明代私家别业的建设是翠湖3.2城湖相融:四个时期的景观建设景观的萌芽,是翠湖文化景观建设历史的重3.2.1明代一翠湖景观营建的萌芽要开端。此后,云南贡院产生,使得翠湖周明代翠湖因“九泉所出,汇而成池”,被边逐渐成为了昆明的文化中心,其周边集聚称为九龙池。九龙池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的文化设施也日渐增多。映成趣,“荷塘、柳堤四面环绕,殊有城市明代,翠湖及其周边出现了触媒现山林之妙”,还有湖边最早的景观建筑象一一即以人文的影响带动翠湖周边景观的柳营(图7)。沐氏别业“池边三十五亭台,产生与人工化,这一过程是翠湖城湖格局演个个朱窗向水开”,亭台楼阁、水榭等扩增的变的基础。如果说沐英的宅邸和柳营洗马是建筑空间,与池中植物、湖体互为借景。滨开始对翠湖及其周边景观原始基底的认可,水空间因私家园林的建设而增添了几分人工这一阶段受限于军营的紧闭性和宅邸的私人图例明代翠湖大概范围复原九龙池湖体二“柳营”大概范围明代部分城墙性无法使得公众智慧能够映射到翠湖之中。那么贡院的产生是城湖关系得以促进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得翠湖周边军事性、私人性逐渐成为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标志。3.2.2清代一一翠湖景观格局的初步形成明末清初,气候和归属性质的变化是促成翠湖发展的动力。首先,气候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翠湖文化景观的演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极大可能是引起景观演变的主要因素。明代处于小冰期的前半段。特殊的气候变化使得中国湖泊整体经历了从急剧扩张向迅速7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1117园林空间ILANDSCAPESPACE萎缩的过程2 7 2。同时,气候的改变使得明后期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逐渐尖锐,故围湖造田行为盛行,这造成翠湖面积的萎缩。清代处于寒冷的气侯阶段17 2。且洪灾和干旱交替发生,造成翠湖水体出现干旱和淤积,这也诱发了民众进行大规模的屯田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翠湖的萎缩。在归属性质上则是由于明末清初“宅邸一一寺庙”的转变带动了翠湖及其周边的发展。清初“吴三桂之乱”的平定,揭开了翠湖内部景观建设的序幕。三藩之乱后,滇中地区逐渐稳定,一些官宦开始了对昆明风景要素的整理,并以此作为展现地方风华、增添政绩的必要途径。翠湖作为昆明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致的集中体现,在这段时间内景致得以发展。云南府志卷四载:“碧漪亭,在菜海子中,楼与亭具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于康熙三十一年(16 94年)同建。”例如,在清代开放化进程中翠湖最早建立的碧漪亭、海心亭等景观建筑,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吟咏创作,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但当时的翠湖景观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只注重“修建”而不顾“修”,清康熙四十二年(17 0 5年)涂写下“旧宫盘郁在沙汀西湖未构短长亭”,可感受到单独仁立于湖心的碧漪亭,给游人带来苍?、孤寂的景观空间视觉和心理感受。嘉庆年间国内掀起了园林建设的热潮,昆明当地官宦随流对翠湖进行了大规模的园林修工作。嘉庆元年(17 96 年)“填砌西南地基二丈许”,扩充建设湖心岛。受到当地士大夫阶层的资助,嘉庆二十一年(18 16 年)落成莲华禅寺建筑群,翠湖园林融入宗教色彩,造园活动开始倾向于寺观园林。此外,云贵总督阮元于道光十五年(18 35年)完成“濠上观鱼”的园林化修建,并效仿西湖“白苏二堤”建设了贯穿翠湖南北的阮堤,大幅增强翠湖内部景观空间的游赏性和可达性。正如阮公堤中所写:“两端堤畔,遍植垂柳,湖中多种荷花,鱼歌互答”,这些“风景建筑”与自然山水环境相融合,园林的艺术性提高,并逐渐世俗化。通过古今对比,发现湖心亭(碧漪亭)位置未发生改变,三间舟屋是俗称的观鱼楼。故以湖心亭为叠合点、现状为参考,标注出莲华禅院、三间舟屋、海心亭、阮堤等位置。“翠湖中间,近莲花寺对面,为水月轩”,由莲华寺位置可推测水月轩的点位,从而得到完整的清末文化景观平面图。景观构筑沿着阮堤两侧进行修建,形成了“一堤两岛七景”的景观格局(图8)。与以上各阶段有所不同的是,清代翠湖文化景观摆脱了私家园林的限制,并由寺观园林向世俗化的方向发展。3.2.3民国翠湖公园的曲折与稳固民国,随着新思想、新思潮涌入滇中,翠湖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完全实现了向公共园林的转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内部景观构筑物的增添,也体现在周边服务设施与公共建筑的兴建对翠湖地区的功能进行了完整性上的补充。在翠湖内部,唐继尧效仿先贤,于民国八年(1919年)主持修建了自东向西的唐堤,并对阮堤进行修。民国十年(192 1年)翠湖转变为城市公园,后因时局动荡、城市衰败,翠湖公园受到了一定的波及但整体格局得以保留。经过十多年的曲折发展,翠湖重焕生机,形成“两堤四岛八景”的景观空间格局(图9)。并以湖心亭为主轴,沿着唐阮堤路组织景观空间序列。与此同时,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张和功能的需求,大量学校与公共建筑落户翠湖周边,为翠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奠定了翠湖既有文化得以延续的同时融入了近现代发展新需求的基础。如清民交接之际,宣统元年(190 9年)陆军讲武堂开办于翠湖西南隅沐英练兵旧址上;民国十一年(192 2 年),东陆大学(现云南大学)创建于翠湖以北昆明贡院的旧址之上。多种使用群体类型的融入使得翠湖文化在保护与发展兼容的同时未曾断代。3.2.4现代一翠湖景观的稳定和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原有景观布局的基础上,翠湖的功能空间进一步丰富、景致也随之提升,最终形成了现代翠湖“两堤六岛多景”的景观空间格局(图10),并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较于上一阶段,得益于滇中稳定的环境,翠湖在完成了开放化的基础上与昆明城湖关系在既已形成的格局中不断完善。这一过程使得翠湖延续了自清末以来形成的街区与历史建筑,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借助了其近千年以来人文与自然所结合的底蕴,不断地改善与提升了周边地区景观性、功能性。3.3翠湖景观的演变历程总结近千年的发展史,使翠湖由最初滇池的湖湾转变为城市内湖,并逐步发展成为城市公园乃至整个昆明市的文化核心区。通过梳理,得出翠湖文化景观演变历程表(表1)和主要景观发展脉络图(图11),可知翠湖文化景观虽然一直在变化,但在清代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4结论与讨论4.1翠湖文化景观与城市变迁的适应性发展4.1.1翠湖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及影响(1)元代之前的翠湖是城郊水运码头,118 I林基于城湖关系的昆明翠湖景观演变研究1杨奥,等园林2 0 2 4年/第41卷/第0 4期菜海子莲华禅院三间舟屋碧菏亭水月轩陆军讲武堂图例洗马河清代翠湖大概范围复原菜海子湖体陆军讲武堂范围N040801608翠湖公园翠湖饭店唐堤碧漪亭市党部阮堤陆军讲武堂洗马河4080160m图例民国翠湖大概范围复原翠湖公园水体陆军讲武堂范围9建筑物/构筑物名称翠湖公园海心亭观鱼楼莲华禅院唐堤陆军讲武碧水月轩堂旧址阮堤图8 清末改绘图Fig.8 Changing the drawing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图9民国三十五年改绘图Fig.9Redrawn in the 35th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后随着水体面积的缩减和园林的转型,该功能逐渐消失;明末清初,昆明由“水城”形象转变为以翠湖周边农业为主的水乡景观。清代,翠湖文化景观快速发展,湖泊优美的环境吸引了文人墨客,湖城相融,构成了古时翠湖富有诗意的人居空间。现代的翠湖,赋予了春城“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含蓄婉约而又妩媚幽邃的城市风韵。(2)为了维护城市稳定,翠湖西岸的军事功能一脉相承。城防水湾为开端,由明代的柳营到清初的洪化府及清末的讲武堂,再04080160m图例现代翠湖大概范围复原翠湖公园水体园内建筑图10 现状图Fig.10 Status chart图11主要景观发展脉络Fig.11 Key landscape development vectors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昆明步兵学校,无不闪耀着军事教育的光辉。(3)自元代以来昆明文脉于翠湖北岸映射扎根,经历了明清的沉淀,至民国时期大放异彩。纵观其历史发展,随着每一次时代更迭,翠湖及其周边的城市由于不同程度的开放化促成了城湖关系的相融,这不仅是城市扩张与发展的需求,也是人文思想从萌芽到发展的具象体现。近代翠湖地区人文荟萃、翰墨生辉。西南联合大学旧址、革命旧址、名人旧居等,展示了翠湖博大精深的千柳营别业明:138 6 年前后建碧亨清:16 93年建海心享清:16 93年建莲华禅院清:18 16 年建阮堤清:18 2 1年建“濠上观鱼”清:18 35年建水月轩清:190 4年建市党部水月轩唐堤民国:1919年建0140010洪化府(部分)陆军讲武堂陆军讲武堂旧址(湖心享)翠湖饭店莲华禅院15001600年文化底蕴,也构成了昆明城市的文化符号(图12)。从古至今翠湖大体呈现了从交通、军事等城市职能向城市旅游、文化功能的转变,城湖互动的正向反馈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同时,在新的时代诉求语境下,肃清翠湖与城市之间的发展逻辑能够辅助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重视周边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发展重拾城市“小三山”的历史符号,在全域空间格局及景观风貌上彰显昆明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1700180019001949年之后11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1119园林空间ILANDSCAPESPACE表1翠湖文化景观演变历程表Tab.1 The evolutio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Green Lake时间Time元代以前从今东风西路至小西门,沿翠湖南路、翠湖东路和翠湖北路,元代经仓园巷、染布巷、昆师路至昆一中校园,往北直到黄土坡西抵染布坊和小西门之间的城墙,环绕翠湖南路、翠湖东路明代水体被田地包围,面积萎缩;根据清末昆明街道图得到大清代致范围,北抵清代图书馆民国时期参考民国1946 年昆明市街道详图得到大概范围新中国成立后北起翠湖北路,东达翠湖东路,南抵翠湖南路,西至翠湖西路水体范围The extent of the waters环绕翠湖南路、翠湖东路和翠湖北路,独自向西开,与滇池相连和翠湖北路主要新增建筑物/构筑物Majornew buildings/structures无无柳营别业、云南贡院洪化府湖心亭海心亭莲华禅院“濠上观鱼”景观:放生池、三间舟屋阮堤水月轩唐堤无位置Location无无今昆明市科技馆、云南陆军讲武堂一带;云南大学一带东达翠湖西路,西达东风西路,北起仓园巷、染布巷,南达翠湖南路翠湖中央,与今位置同翠湖西北岸,与今位置同湖心亭东北侧,与今位置大概不变莲华禅院西侧,今观鱼楼“水上园林”横穿翠湖南北,与今位置大概不变莲华禅寺对面横穿东西,与今位置大概不变无或县治所在地或在其城郊,多因水而建2。翠湖地区经历代州府仕人王九龄故居董泽故居周钟岳旧居袁嘉谷旧居闻一多故居中国远征军纪念碑讲武堂旧址图12 翠湖周边人文景观复原图Fig.12 Recovery map of human landscape around Green Lake4.1.2城市需求下翠湖景观空间的公共性转型因循翠湖其周边的发展轨迹,而将其归属为衙署园林。衙署园林相关的概念,凡由地方官署或中央机关职能部门牵头兴建的园林,都应属于衙署园林的范畴。其位置除了常位于衙署内、官府邸宅之后,并与之毗邻外(即官衙癖署所附属的内部花园),还常位于府、州修凿经营,文人骚客营构题咏,贬官谪客留迹遗贤,成为官民共赏、N半自然半人工的园林类型。翠湖的产生依托于城市不断发展的需求,并在州府当局不断地兴修水利和营造空间的背景下发展,故本文将翠80160卢汉公馆朱德旧居赵公桐云南解放纪念馆黄公祠旧址石屏会馆湖园林归类于衙署园林。从翠湖园林功能发展时间线来讲,翠湖的开放化发展历史映射着人们思想的渐进进步,翠湖从最初的水运码头发展成为城防水湾,再从私家园林向寺观园林转变,并在民国时期变为公共园林,最终在现代演化成为能够体现城市历史风貌的文化名园,逐渐从城市政治区域过渡为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翠湖园林类型的转变,园林中较多的私人空间、半公共空间被改造、转型为公共空间,12游憩空间丰富。翠湖也由单一园林发展成为了文化、公共景观、城市生活空间的复合体。4.1.3翠湖园林景观的演变是“城一湖”关系不断耦合协同的结果昆明和翠湖的关系由相邻、相隔发展为相融。湖泊构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城市赋予湖泊多重功能。自明代翠湖文化景观被纳入昆明城内开始,在形态上经历了“建一毁一建”的曲折历程,在归属上从私人化到完全开放地不断转变,整体表现出适应性的智慧以及背后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与觉醒。随着城市的发展,翠湖的景观格局进一120 I国林基于城湖关系的昆明翠湖景观演变研究1杨奥,等:园林2 0 2 4年/第41卷/第0 4期步得到丰富。并在现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成为昆明市内颇具历史氛围和滇派园林特色的城市公园。4.2构建稳定、可持续的城湖关系和谐的山一湖一城格局以及城湖相融的关系,促进了昆明和翠湖的发展。对于现代翠湖片区的保护更新,在考虑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的同时,应充分尊重原有的山水基底,确保翠湖山水景观空间的连通。挖掘历史文化、传承翠湖文脉,联系文化空间与实体空间。在城市规划中也要思考对翠湖景观视线廊道的保护以及景观轴线的利用。此外,要重视翠湖作为城市弹性蓄水空间的功能3,并促进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保证翠湖风貌、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5结语翠湖是昆明市沧桑变化的缩影,是城一湖协同共生的结果。通过研究梳理,城湖关系在历史上呈现出“相邻、相隔、相融”的空间变化特征,翠湖在经历了“临城水湾”一“城郊水湾”一“城市内湖”的转变后,这一衙署园林也相应地表现出“私家园林一寺观园林一公共园林”的类型转换,并经历了“萌芽一发展一兴盛一损毁一重建”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动态理景艺术效果,究其根本,在于城市与自然优良基底之间不断相互融揉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即为从私人化到开放的现象不断演进。城市湖泊的变迁,本质上是社会与自然系统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协同演进,生态城市的空间形态应体现水体在不同历史时段的文化价值。研究为与水域功能相适应的翠湖区域土地使用政策提供参考。同时,翠湖作为昆明市重要的历史景观,兼具生态、历史、人文、艺术等多维价值,今后应充分发挥其在城市水系廊道体系建设、历史文脉连接、国土空间规划及传统特色格局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注:图1改绘自参考文献19;图2、图3改绘自参考文献2 5;图4底图源于宣统年间清末昆明街道图和民国1946 年昆明市街道详图;图8 解译自宣统年间清末昆明街道图;图9解译自民国1946 年昆明市街道详图;其余图表均由作者绘制。参考文献李建,董卫,古代城市地图转译的历史空间整合方法一一以杭州市古代城市地图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 0 0 8(0 2):93-98.2罗皓,张崴,刘磊。基于历史地图解译的崇州番画池水系演变研究.中国园林,2 0 19,35(0 2):133-138.3王向荣,林箐,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一水一田一城体系.风景园林,2 0 18,2 5(0 9):10-2 0.4都铭,张云,陈进勇.园林、风景与城市:近代城湖关系变迁下西湖湖上园林的演进与转型.中国园林,2019,35(04):52-57.5单雾翔.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探索南方文物,2 0 10(0 1):1-12.6罗皓,蔡俐,李奕成,等.新都桂湖水系演变及特点研究.风景园林,2 0 18,2 5(11):7 8-8 3.7颜文涛,贵体进,赵敏华,等.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变迁:适应性智慧及启示现代城市研究,2 0 18(0 7):14-19.8刘磊,罗皓,凌源媛。成都新都区新繁东湖水系演变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18,40(0 9)162-170.9郑曦。鉴湖、西湖、湘湖一钱塘江下游地区三大著名湖泊的景观演变与城市化发展启示.中国园林,2 0 14,30(11):6 9-7 3.10】王晞月,王向荣,赵晶,中国古代“城市一陂湖”系统的空间范式类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 0 2 0,27(10):78-86.11】张炜,马军山,韩林,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景观价值要素分析.中国城市林业,2 0 11,9(0 6):2 9-31.12张天洁,张玉琦.天然山水与田园真趣:昆明近代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风景园林,2 0 19,2 6(0 1):10 1-105.13蔡杨杰.昆明翠湖片区博物馆群落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 0 2 0.14邓林森,马珂.昆明老城核心区翠湖的整治提升方法探寻CJ/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 0 2 0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 2 城市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2 1:12 31-12 47.15冯高尚,张尚武.公共价值导向的城市重点地区整体更新规划策略一以昆明翠湖周边地区整治与提升规划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 0 19(S1):150-157.16梁良,李正玲,范怀华,等.昆明翠湖越冬红嘴鸥日间行为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四川动物,2 0 2 0,39(04):408-416.17马永明,郭红兵,陈荣.再生水补给下城市景观水体沉积物氮污染特征与评价.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 0 17,2 9(0 1):30-34.18林军,魏雯.基于SD法的昆明翠湖公园冬季景观评价.广东园林,2 0 19,41(0 3):8 4-8 7.19李孝友.昆明风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20 皆文莉,张培森,宋钰红,翠湖公园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与健康效益评估关系研究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 0 2 2,6(0 1):10 0-10 6.2桂云剑.翠湖史话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 0 11.22唐晓岚,范智翔,宋天锐。基于历史环境保护的江南城山空间叙事模式研究以清代史志为中心园林,2 0 2 2,39(12):6 5-7 2.23谭瑛,张涛,杨俊宴.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历史地图空间解译方法研究.城市规划,2 0 16,40(0 6):8 2-8 8.24 杨奥,魏雯,王亚萍.清代以来(17 0 8-2 0 2 2 年)滇池景观演变与城湖关系研究.园林,2 0 2 3,40(10):98-105.25朱惠荣,昆明古城与滇池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17.26刘祎绯,梁静宜,黄子薇,等.浙江诸葛村山水意象的转译与变迁研究.中国园林,2 0 2 0,36(0 8):6 3-6 7.27】张文木.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M.北京:海洋出版社,2 0 16.28葛全胜,等中国历朝气候变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0.29赵鸣,张洁.试论我国古代的衔署园林中国园林,2003(04):73-76.30于佳宁.颍州西湖历史风貌与城湖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 0 2 0.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112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