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砀山唢呐制作工艺及非遗艺术保护研究%28下%29.pdf
下载文档

ID:3593755

大小:1.3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砀山 唢呐 制作 工艺 艺术 保护 研究 28 29
M发张关地制琴作坊Instru砀山唢呐制作工艺及非遗艺术保护研究(下)文/高海翔(接上期)三、砀山唢呐艺术的非遗传承现状及困境分析砀山唢呐艺术在2 0 1 1 年6 月9 日,由安徽省宿州市申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砀山唢呐艺术的形成砀山唢呐艺术的最显著特征便是它的流派传承十分明确,由四位具有代表性的老一辈唢呐艺人:张连生、王朝臣、刘须延、陈玉兰,创立了如今砀山唢呐的四大唢呐流派,即张系、王系、刘系、陈系。张系以擅长吹奏明朗欢快的曲调,当地乡里乡亲每逢婚嫁节庆,多请张系唢呐艺人进行演出助兴:刘系演奏风格沉稳,较为擅长悲?的曲调,当地多请他们为白事奏哀乐;王系则擅长在表演中夹杂“吃火”“吐彩纸”之类的民间百戏,丰富了唢呐艺术的表演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陈系在传统唢呐曲牌中杂进一些地方戏曲唱腔的音乐风格,使唢呐音乐的舞台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张系唢呐的领军人物张连生,是将砀山唢呐艺术真正推广至全国的唢呐艺人。张连生擅长将传统的唢呐曲牌子与地方戏曲、民间小调相互融合,比如对贵妃醉酒白毛女等不同的戏曲曲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对百鸟朝凤等家喻户晓的民族音乐精品进行了改编,创造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唢呐艺术形式。1 9 53 年,张连生携徒弟陈玉兰、胡志军参加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当地政府、群众进行演出,并受到了周恩-28-Musical Instrument Magazine来、彭德怀、刘伯承、陈毅等领导人的接见,张连生也因此有了“喇叭状元”的艺名。张连生不受家族传承的束缚,广收门徒,最终造就了砀山人人皆知唢呐的现状。(二)砀山唢呐艺术的民间生态笔者就目前砀山唢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以及发展等问题,对山唢呐艺术省级传承人张团结进行了采访。目前砀山县从事唢呐演出的团体有1 50 余家,唢呐艺人多达万人,他们中部分以唢呐演出为主业,也有部分是兼职进行唢呐演出。目前,砀山县及其周边地区的文艺演出基本都是夹杂了器乐、声乐、杂耍、舞蹈、戏曲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综合性演出。民间的唢呐艺术多作为文艺表演的一环出现,唢呐独奏较少出现在民间演出的场景中,多为与其他乐器合奏,常见的有小合奏与大合奏两种。小合奏多为四人进行,其中两人吹笙、一人吹唢呐、一人打子或小镶,常表演的曲目有开门子叫句子哭黄天接桌子苦二八板凡字调慢三凡调等,小合奏是唢呐表演最常见的形式,多是以唢呐作为主旋律乐器,笙作为伴奏乐器,板子和小擦作为节奏乐器,适用于红白喜事等场合。大合奏则是指五人及以上的合奏,会根据乐曲的需要,添加二胡、扬琴、电子琴、锣、鼓等乐器,常表演的曲目有喜事开门抬花轿快板笛绞,新编曲目庆丰收正月十五闹元宵梨乡情等。小合奏是民间唢呐表演最常见的形式,小合奏既可以“坐台吹”,也可以“站台吹”,比较适用于当地的民间活动。大合奏多是“搭台制琴作坊技术关地magazinetical吹”,与小合奏相比大合奏往往曲目篇幅更大,音乐表演属性更强。(三)砀山唢呐艺术传承的困境分析从对张团结老师的采访中,可以看出砀山县以及其周边地区对于唢呐艺术的接纳程度是非常高的。但我们也可以从民间唢呐表演的内容及形式上看出,砀山唢呐艺术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传承人数量的缺少,而是对于砀山唢呐本身艺术内容与风格的保留和传承,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1.“器”的缺失任何一种器乐艺术的诠释都离不开乐器,砀山唢呐艺术也离不开砀山本地的唢呐。砀山本地的传统唢呐如上文所述,是一种不定调唢呐,又叫借音唢呐。这种唢呐的制作在校音工序上非常繁复且只能手工制作,制作者需要反复调节音孔与哨子,才能使之达到砀山唢呐“借音”的演奏需求。但随着唢呐生产的工业化,唢呐的产能增加,传统手工制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手工制作的制作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导致手工唢呐的售价相较于工厂生产的唢呐来说相对较高,这也致使除了专业级的演奏者或相关研究者,几乎没有人会选择购买手工制作的唢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唢呐制作匠人选择另谋生路,只有极少一部分匠人还在坚持手工唢呐的制作,但这部分匠人也只是在兼职制作唢呐。2.“乐”的缺失目前砀山地区常见的唢呐曲主要分为三部分,即传统曲目、特有曲目与标准曲目。传统曲目指的是当地唢呐艺人历代传承下来的唢呐曲,譬如开门子接桌子等曲。这一类曲目大都由老艺人口传心授给徒弟,各个流派对于相同曲目的处理与表达也存在不同。特有曲目指的是当地唢呐艺人依照戏曲、流行乐、红歌或其他器乐曲等音乐,将其改变成为砀山唢呐的曲目,也有一部分由砀山唢呐艺人自已作曲的新曲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曲目则是焗锅百鸟音梨乡情等。标准曲目指的是由国家牵头汇编的系列唢呐乐曲,比如百鸟朝凤金蛇狂舞庆丰收等。其大都被收录在唢呐考级教材中,被砀山当地的学校、琴行以及唢呐学校等培训单位当做标准教材使用。目前普及程度最高的是标准曲目;传统曲目大多流行在民间,在民间艺人之间流传;特有曲目因演奏难度较大,部分甚至已经失传。3.“人”的缺失砀山会演奏唢呐的人不在少数,但其中大部分的艺人都将唢呐表演当做了谋生的手段,只有少数几人担负起了将砀山唢呐传承的重任。笔者所采访的张团结老师,在砀山当地开办了专门的唢呐学校,致力于少儿的培训,志在将砀山唢呐的本真形式传承下去。王新领老师致力于收集整理砀山地区唢呐音乐的历史材料,许多老曲目比如百鸟音焗锅等,便是由王新领老师首先发现并整理保护的。综上所述,砀山唢呐艺术所面临的困境是切实存在的,但是砀山唢呐艺术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对其的重视程度很高,并且其在民间一直有活态的传承,这也为砀山唢呐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基础。四、砀山唢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砀山县在2 0 1 3 年被授予“中国唢呐之乡”荣誉称号,2 0 1 4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在砀山地区,唢呐艺术广受当地居民喜爱,是当地人民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业余休闲的常见选择。针对上文分析的砀山唢呐艺术传承所面临的困境,笔者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对策。(一)砀山唢呐制作工艺的传承砀山唢呐的制作工艺及制作标准,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唢呐来说还是存在一定不同的。但因其制作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且市场需求量较小,其传承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笔者认为,可以由政府牵头,设立砀山唢呐制作工坊。工坊可以网罗当地的唢呐制作匠人,为其提供工作场地与制作材料。还可以向砀山本地的唢呐班社免费提供由工坊制作出的唢呐,借由班社的演出或比赛将砀山本地的唢呐推广出去。同时,可以规范砀山唢呐的制作标准,编写一套具有指导作用的建议性标准,为砀山唢呐制作工艺的教学、推广等方面提供资料支持。但还需注意,要允乐器杂志一2 9-M发光关地制琴作坊Instru许制作者进行创新与改良,只有这样才能让砀山唢呐焕发出新的生机。(二)砀山唢呐乐曲的传承砀山唢呐的特色乐曲主要在民间流传,主要为师徒制的传承模式,采用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这也就导致在传承的过程中,有部分曲目已经难以寻找到其本来样貌。所以,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砀山唢呐的传统曲目与特有曲目进行梳理,将可以找到的曲目整理汇编。在山地区已经有许多正在进行唢呐教学活动的单位,其中大部分单位的教学都在使用由各大音乐学院出版的唢呐考级教材,其中收录的大都为标准曲目。这也就导致了砀山本地曲目在新一代学习者中并未有很好的传播,所以才待需要把砀山的传统曲目与特有曲目整理成乐谱进行传播。(三)砀山唢呐的推广策略砀山唢呐艺术的推广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1演出活动:组织定期的山唢呐音乐会或表演,吸引观众参与。联合当地文化活动,如庙会或传统节日,增加曝光度。2全媒体宣传:制作专业的宣传视频和音频,分享在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以及地方文化网站。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增加互动性。3合作交流:与其他文化团体、音乐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唢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4学校项目:向中小学提出将唢呐艺术纳入音乐教育课程的建议,组织学校内的演出和比赛,鼓励学生参与。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开设讲座与短期培训。5社区参与:利用社区活动、市集等机会展示唢呐演奏,与居民互动,传递独特的文化价值。6文化旅游:将唢呐艺术纳入地方文化旅游路线,吸引游客。与旅游机构合作,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五、结语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整体成果来看,砀山唢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较为成功的,其主要归功于砀山唢呐在当地有持续性的传播,为砀山唢呐艺术的发展培植了丰厚的土壤。“乐”离不开“器”,“器”也离不开“乐”。对砀山唢呐艺术来说,“乐”与“器”是最应当被重视与传承的。包括对砀山本地唢呐制作匠人的保护以及对砀山本地唢呐音乐的收集整理,都需要做更进一步的工作。M参考文献:1田耀农.皖西锣鼓研究 M.安徽文艺出版社,2 0 0 2.2周颖.砀山唢呐的艺术特征探析 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 0 1 9,3 6(0 3):1 53-1 56.D01:10.13450/ki.jzknu.2019.03.333王倩,张浩.试论砀山唢呐的传承与发展 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9,40(0 1):1 3 7-1 40.DOl:10.13398/ki.issn1673-2596.2019.01.034【4 郭强.皖北唢呐班社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研究一一以砀山唢呐班社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8,3 9(S1):85-90.(全文完)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 0 2 3 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安徽砀山唢呐制作工艺及传承保护研究”(编号:SJCX23_1123)-30-Musical Instrument Magazin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