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医科背景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病理学技术课程创新实践.pdf
下载文档

ID:3591365

大小:2.44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医科 背景 岗位 胜任 导向 病理学 技术 课程 创新 实践
右江医学 2 0 2 4 年第 52 卷第 4 期 Chinese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24,Vol.52 No.4.381:新医科背景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病理学技术课程创新实践陆海善”,徐启江,陆飞燕”,曹德民,龙喜带”,朱晓莹(右江民族医学院a.临床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b.检验学院,广西百色53 3 0 0 0)【关键词】新医科;岗位胜任力;病理学技术;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0;G648.4文献标志码:BD0I:10.3969/j.issn.1003-1383.2024.04.015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集中部署和系统谋划,为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新的奋斗方向。医学教育是保障“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石,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深化“医教产科”协同,推动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病理学技术课程是医学实验技术(病理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为临床病理诊断培养具有精湛病理技术、良好人文素养和岗位胜任力的技术人才。在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团队按照新的国家标准、行业需求,结合专业定位和学生发展目标,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病理学技术人才。1基于新医科的病理学技术课程新理念和新模式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发展理念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促进为中心,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对医学教育理念也提出新要求、新理念。通过对病理学技术课程教学理念进行重新审视、优化调整;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应掌握病理学技术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并能开展创新研究,是精医术懂人文和良好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X复合型人才 2 。在基金项目:2 0 2 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 0 2 1JGB303);2 0 2 2 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JGY2022274)第一作者简介:陆海善,男,讲师,主管技师,医学学士,研究方向:病理学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通信作者:朱晓莹。E-mail:【本文引用格式 陆海善,徐启江,陆飞燕,等.新医科背景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病理学技术课程创新实践 J.右江医学,2 0 2 4,52(4):3 8 1-3 8 4.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把临床疾病的问题、医学基础知识、人文艺术和病理学技术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科交叉,知识融汇,才能培养学生既有良好专业技能,又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2基于新医科的病理学技术课程实施路径2.1铸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既有专业资格证又有教师资格证,同时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均较强的教师,是教育品质发展和内涵建设的重要核心 3 。在新医科背景下,为适应新医科发展的教学需求,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1)内部培训:依托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项目”“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等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 4。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等方式,让全体教师学习现代医学教育的新理念、内涵、模式、技术、方法等。让教师体会教育教学服务于学习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学生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通过学术会议增加教师职业敏锐性,紧跟行业技术前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打造“教学+实践+科研 复合型教师。(2)校企合作培训: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到校指导教学实践、双师同堂、兼职授课等方式;学校教师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积极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等活动,推动双元有机融合,让教师在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上双提升,并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固化已有成果,不断自我完善,从382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职业发展和创新发展。2.2?传承红色基因,打好课程底色我校所处的广西百色市,是红色革命老区。19 2 9 年12 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革命先辈组织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它所形成的“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起义精神在新时代成为我们激励青年大学生挥洒青春、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指引和价值引领 5。教学团队在充分吸取百色起义精神养分的基础上,深人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磨好课程红色底蕴。例如以邓小平等革命先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对革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把革命过程中困难都当成磨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百折不挠精神,激励学生积极克服课程学习中的挫折,努力提高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又如,以邓小平等革命先辈不畏艰辛,扛起解放民众,国家统一的大旗。这种胸怀天下、奉献拼搏与医学担当教育不谋而合,也是赋予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土壤。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之上,课程教学团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如基因测序章节,以2 0 18 年美国对我国发动的大豆贸易战为例,讲述“大豆回家”基因组测序计划让我国大豆选育获得快速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主导、养成、感染、延伸和导向教育”等教育方法,推动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引导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自信、求真务实、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同时努力聚合校内、校外思政教育资源,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维有效协同,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育人。2.3构建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病理学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以社会发展、行业产业升级对病理学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以学习成果为目标的知识结构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产教融合,医教协同,整活课堂,以提升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医学人文素质,培养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病理学技术人才。2.3.1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病理学技术已成为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分析历年国家病理技术职业考试大纲,并结合对全国7 0 多所三甲医院病理学专家对病理技师岗位需求的问卷分析,完成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确认。结合人卫版病理学技术教材,编写课程教学计划、大纲,完成配套实验教材的编写、学生学右江医学2 0 2 4年第52 卷第4期月Chinese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24,Vol.52 No.4习试题库的编写以及教学资源视频的录制,初步形成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国家职业考试大纲和行业发展,不断更新优化课程体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将其与临床诊疗、病理诊断的逻辑关联立体化;拓展学习前沿的技术知识与运用。2.3.2运用创新教学法,构建时代特色的教学新模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医科人才培养需要呼应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探索适应时代教学“新模式”。在课程实施过程,自主学习、混合模式、内部双元制、健康教育等创新教学法的吸收和运用较好地满足当下病理学技术教学要求。其中自主学习教学法是将教和学有机整合起来,提升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自我导向性 6 。以学习任务为辅助手段,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混合模式教学法已经在教学中普及应用,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服务 7-8 。本课程依托长江雨课堂平台,课前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课堂上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课后,带着延伸的问题,完成高阶性挑战性的学习。双元制则是基于沟通产业需求和课堂教学,赋予学生“学习者和实践者”双重身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9 。依托我校直属附属医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实践优势,让学生理实结合,形成“学习-实践-输出”的良性循环,为学生强化专业技能适应工作和就业奠定基础。而健康教育旨在促进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面对面交流、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直陪伴、指引学生学习。此外,在课堂上还综合运用PBL、CBL、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导向,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涵养其品德、启迪其智慧、尊重其个性、挖掘其潜力,感受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2.3.3构建双元融合体系,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依托我校现代产业学院和直属附属医院优势,在教学上注重双元优势互补,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上融合协作,共建实践平台;以专题研讨、案例开发、项目合作等形式,让“内元”侧重培养人才的专业性,“外元”侧重培养人才的职业性,多维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实验教学:采取“仿真教学”模式,实验室布局与医院病理科运行环境相似,实验教学设备与病理实际工作相符,实践教学内容以病理学技术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实践和岗位胜任为目标,教学模式突右江医学 2 0 2 4 年第 52 卷第 4 期 Chinese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24,Vol.52 No.4出病理学技术临床应用的实操性和应用性。在“仿真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师对学生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培训与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思中改”,让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高度对接,做到理实一体,产教融合,医教协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成就感,也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此外,通过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为学生提供便利实践场地,有利于学生在学科竞赛、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2)案例教学:在双元共商共建案例库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设置临床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通过阅读文献、小组讨论等,拿出解决的方案,以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文献能力、持续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辨辩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及行为习惯。(3)技能竞赛:构建专业竞赛体系,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同时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提升学生学习价值感、荣誉感,营造新的学习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奋力拼搏、积极进383取。(4)科创实践:通过文献导读,把专业前沿知识、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科研兴趣。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邀请学生参与教学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素养。2.3.4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构建多元形成性评价体系病理学技术课程评价体系见下图1。其中线上学习评分包括自主学习作业得分、学习完成度;个人积分包括课堂签到、作业提交、课堂讨论等;小组评分包括案例讨论、翻转课堂等协作学习情况;实验评分包括实验完成度、完成质量。评价方式包含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三类。该评价体系的设计既兼顾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又兼顾过程+终结性评价,还兼顾激励+考核;同时个人贡献度与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双挂钩,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展示自我、提高自信、相互鼓励、共同进步。15%5%40%10%口小组评分实验评分期末考试30%图1病理学技术课程评价体系3人才培养效果与展望形势下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对病理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病理学技术是我校医学实验技术(病理通过课程的实施与培养,惠及专业学生112 人,方向)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动分析新医科发展对教自2 0 2 0 年以来,学生学习内驱力增强,核心素养与学学的要求,创新构建教学“新理念”,探索教学“新模习力呈现发展性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教式”,肩负改革新任务。通过课程创新实践,学生在思师水平、教学模式、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学生发展等想素质、知识技能、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素质均有显著方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提高,具备良好岗位胜任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其他课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8 项;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提供了有益探有6 人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教师团队成长也索和示范作用。较显著,2 0 2 1年以来,获省级教改课题3 项,发表教学论文6 篇,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1项,省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1项。新医科建设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新口线上学习口个人积分参考文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 0 2 0(2 8):2 7-3 1.3842吴凡,汪玲.加强新医科内涵建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J.中国卫生资源,2 0 2 3,2 6(1):1-8.3崔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J.科教导刊,2 0 2 2(11);2 3-2 5.4王兴枝子,韦花媚,龙喜带,等.病理学技术师资培养与探索一一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 0 2 2(5):9 3-9 5.5陆天宇,潘玉龙.论百色起义精神引领下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 0 2 1,3 7(10):20-22.6李青,晖.从“双重学习场景”到“网红教学法”一英国开放大学创新教学报告(2 0 2 2 版)解读 J.远程教育杂志,2 0 2 2,40(5):12-2 0.右江医学2 0 2 4年第52 卷第4期8王绍清,刘婷,于秀文,等.精准诊断背景下病理学实验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 0 2 3,15(6):6 7-7 2.9邱玲,刘春香,罗苑.基于BOPPPS模型的内部双元制教学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 0 2 2,50(3):12 9-13 2,144.(收稿日期:2 0 2 3-0 5-0 4修回日期:2 0 2 3-0 6-2 0)(编辑:潘明志)月Chinese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24,Vol.52 No.47梁莉莉,张培华,程琳,等.基于战“疫”案例的护理伦理学混合式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比较研究 J.卫生职业教育,2 0 2 3,41(6):9 5-9 7.编者读者作者医学科研论文讨论部分撰写的内容及注意事项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主要内容:1.回顾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设,并探讨所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如果不是,为什么?2.概述最重要的结果,并指出其是否能支持先前的假设,以及与其他研究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是,为什么?3.对结果提出说明、解释或猜测,根据这些结果,能得出何种结论或推论?4.指出研究的限制以及这些限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建议进一步的研究题目或方向;5.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支持或反驳相关领域中现有的理论、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和实际应用。注意事项:1.应强调指出研究获得的重要结果和结论,不要重复引言和结果部分内容;2.应说明研究的价值和局限性,如有其他相关研究,应阐述其间的关联;3.要与研究的目的结合起来讨论,避免妄下研究结果不支持的结论;4.要避免强调和暗示尚未完成的工作的重要性,如有把握,可以提出新的假设和建议。本刊编辑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