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九二战前的世界含解析.doc
下载文档

ID:35911

大小:2.03MB

页数:5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综合测试 二战 世界 解析
单元综合测试九 二战前的世界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3·四川成都高中毕业班摸底]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我们要面包!”的口号。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革命使俄国(  )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解析:俄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和平法令》,并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的,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两个政权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未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中“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我们要面包!’的口号”,是俄历二月的二月革命,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D项正确。 答案:D 2.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涌上街头,打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决不同英法资本家签订秘密条约!”的横幅,举行示威。同时,莫斯科等大城市也爆发了群众游行活动。由于前线战事吃紧,这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没有继续下去。这一抗议活动(  ) A.促使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出现 B.遭到沙皇政府的严厉镇压 C.说明和平取得政权失去可能 D.得到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 解析:示威中体现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选D项;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A项;此时沙皇政府已经被推翻,他们反对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B项;这次游行没有被镇压,说明没有丧失和平夺权的可能,排除C项。 答案:D 3.[2023·山东济南高三期末]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上述事件(  ) 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 C.使无产阶级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 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解析: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故选D项;《和平法令》颁布宣告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排除B项;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排除C项。 答案:D 4.[2023·广东江门模拟]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变化说明 (  ) 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解析:通过题干中十月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诸多变化,可知十月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而不是西方国家借鉴苏俄进行改革,排除A项;题干中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变化,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而是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始终是被统治阶级,其地位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 答案:D 5.[2023·安徽合肥模拟]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解析:题干反映苏俄(联)政府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再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时间作了三次调整以适应形势需要,故选C项。固定的粮食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排除A项;集体农庄下反映的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发展,排除B项;苏俄(联)政策的调整是形势使然,排除D项。 答案:C 6.[2023·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期末]据统计,到1921年2月,苏俄工人的工资中实物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93.7%,国家银行也被取消。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  ) A.推行实物配给制度    B.流通货币严重短缺 C.国内金融危机严重 D.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解析:1921年2月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放实物工资和取消国家银行属于该政策的一部分,故选A项;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定程度上取消了自由贸易而非货币的短缺,排除B项;材料现象引发了国内经济危机,排除C项;出现该现象源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D项。 答案:A 7.[2023·山东淄博模拟]如图为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示意图(单位:%)。据图可推知,“二五”计划期间,苏联(  ) A.推动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B.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 C.实行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 D.汲取西方经济危机的教训 解析:据图可推知,“二五”计划期间与“一五”计划相比,苏联重工业比例有所下降、农业由负增长到54%、轻工业由90%到100%,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故选B项。据图可推知,“二五”计划期间,苏联重工业所占比重大,农业比重小,产业结构不均衡,排除A项;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建立,排除C项;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主要原因是内因,即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建立,排除D项。 答案:B 8.[2023·广东汕头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1929年,苏联开始转向一种短期内迅速形成的、全新的经济政治管理模式,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消除私有的经济活动。这一模式(  ) A.集中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B.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主要针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 D.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解析:据材料“1929年……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可知是建立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故选D项。国内战争是1918~1920年,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压制了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1929年,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中,但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排除C项。 答案:D 9.[2023·湖南株洲模拟]大危机发生后,美国总统胡佛迫于舆论压力,在农业、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如部分收购农产品,发放信用贷款,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等,其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联合和赞助的政策。负债的农民、失业工人和破产企业界人士,要求联邦采取比总统乐于赞助的更为勇敢的行为。这表明胡佛政府(  ) A.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应对危机的措施效果明显 D.全面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解析:由材料中胡佛采取的措施的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联合和赞助的政策”,说明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限,依然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选B项;A、C、D三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B 10.[2023·福建宁德高三上学期期末]1929年自治领和殖民地在英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44.4%,1938年增加到49.9%;同期,自治领和殖民地在英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也从29.4%增至40.4%。这一变化说明英国(  ) A.积极应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 B.极力保护帝国内部的经济往来 C.大力奉行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 D.全面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解析:通过题干中英国与自治领之间“英国进口和出口比重都有很大提高”这一现象,再结合题干中提及的时间点——1929年,可知英国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为防止其他国家对英国及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采取了“帝国特惠制”政策,故选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帝国特惠制”政策加强了英国与其自治领之间的经济联系,但其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其他国家对英国的经济渗透,排除B项;英国的“帝国特惠制”政策实质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是英国放弃自由主义政策的一种行为,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英国与其自治领之间的关系,不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 答案:A 11.[2023·河北保定高三摸底]在美国大危机期间,企业家吉姆·瓦拉托斯说:“在美国如果你能找到东西,你可以随便吃,如果你找不到,那么就请你挨饿。挨饿总比领救济要强些。接受救济也许能在肉体上免于死亡,可精神上却已宣判了死刑。”为解决该企业家谈到的问题,罗斯福总统(  ) A.强调政府应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B.实施“以工代赈” C.注意调节劳资关系 D.努力改变企业无序竞争局面 解析:根据材料“挨饿总比领救济要强些。接受救济也许能在肉体上免于死亡,可精神上却已宣判了死刑”,结合所学,罗斯福实行“以工代赈”,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既解决了就业,又保证了劳动者的尊严,故选B项;社会救济也属于福利事业的一部分,排除A项;调节劳资关系属于罗斯福新政调节工业生产的范畴,排除C项,同理,排除D项。 答案:B 12.[2023·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20世纪3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提出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这说明罗斯福(  ) A.主张创新自由制度以活跃经济 B.意在鼓励民众摆脱贫穷 C.强调政府应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D.唤醒人们自信推进改革 解析:题干没有述及创新自由制度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没有涉及摆脱贫穷的问题,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中“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可知罗斯福主张政府应该承担民众的社会保障责任,故C项正确;题干述及的是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而不是民众的自信,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23·成都高三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时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 ——摘编自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 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时间 住房政策 1933年6月13日 通过房主贷款法,授权建立房主贷款公司。 1933年6月16日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授权使用联邦资金解决低费用住房、清理贫民窟住房和生存房基地。 1934年6月27日 通过了国民住宅法,建立住房管理署。根据该法建立了联邦存款和贷款保险公司。 1935年4月8日 根据紧急救济拨款法,为公共工程工人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住房建设费。 1937年9月1日 通过第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