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六
城市
空间结构
城市化
16
地域
文化
发展
达标
检测
知能
提升
图版
第16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一、选择题
(2023年·绵阳测试)城市人行天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且行人稠密的道路交叉口、广场及铁路附近。人行天桥只允许行人通过。同一城市的天桥,造型、规模、用材、装饰、色调等差异很大。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城市功能区附近,人行天桥数量最多的是( )
A.居民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行政中心
2.同一城市建造的天桥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 )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保障行人安全
③适应当地环境 ④增加城市景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一些天桥安装了电梯,主要目的是( )
A.体现人文关怀 B.彰显经济实力
C.推进城市化进程 D.增添服务种类
解析:第1题,天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且行人稠密的道路交叉口等地,商业区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人流、车流量大,人行天桥数量应最多。第2题,天桥的类型与缓解交通拥堵、保障行人安全无直接关系;天桥往往建在商业区,而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建筑物密集,改造难度大,导致道路不规则,因此天桥随当地状况修建;不同类型的天桥可以增加城市景观,使城市景观丰富多样。第3题,天桥附近人流量较大,安装电梯既可以增加通行能力,还可以使一些走楼梯不方便的人群方便、安全地通过天桥,体现了人文关怀;天桥安装电梯并不是为了彰显经济实力;天桥安装电梯并不能直接推进城市化进程;天桥安装电梯并没有增添服务种类。
答案:1.B 2.D 3.A
(2023年·广东六校联盟联考)工作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匹配(职住空间匹配)直接影响城市通勤成本。城市各空间单元职住比的区位熵(区位熵=)是反映城市职住空间匹配的重要指标(以下简称区位熵)。读上海市中心区2010-2013年职住比区位熵分布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城市某个空间单元职住比的区位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区位熵显著偏高的地方,通勤成本低
B.区位熵显著偏低的地方,通勤成本高
C.区位熵显著偏高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高
D.区位熵显著偏低的地方,常住人口密度低
5.下列因素对区位熵变化影响最不明显的是( )
A.城市住房发展 B.城市产业发展
C.城市规划 D.城市公共交通负荷
解析:第4题,上下班的交通成本即通勤成本。依据题中概念可知,区位熵低说明了该区域常住人口在当地的就业比重低,人们要到另外的区域就业,即居住地和工作地有一定的距离,则通勤成本高,故B正确。区位熵显著偏高说明常住人口在该区域就业的比重大,也可能是该区域就业程度高,但常住人口少所致,若是后者,通勤成本也不会低,则A错误。区位熵低说明了该区域常住人口在当地的就业比重低,但不能反映常住人口的密度,故C、D错误。第5题,区位熵的两个因子分别是就业岗位与常住人口,而城市住房发展、城市产业发展对区域的常住人口、就业岗位有较大影响;城市规划会直接影响空间内的人口与产业布局,故A、B、C三项内容对城市职住比的区位熵影响较大。而城市公共交通负荷是城市的公共交通能力,对就业岗位与常住人口均影响较小,故影响最不明显的是D项。
答案:4.B 5.D
(2023年·唐山模拟)下图为1995年和2015年江苏三个典型县域“城—镇—村”的规模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2015年,与涟水、泰兴相比,张家港( )
A.镇区面积大 B.聚落等级高
C.城区面积大 D.聚落数量多
7.1995-2015年三个典型县域城乡聚落体系演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聚落总数不断增多 B.村落规模不断缩小
C.城镇用地不断扩张 D.聚落位置不断优化
8.影响城乡聚落发育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地势起伏状况 B.人口素质高低
C.资源丰富程度 D.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第6题,图示2015年张家港镇区面积为139 km2,比泰兴、涟水镇区面积都大,则A正确。“三个典型县域”说明均为县城,则等级一样;城区面积涟水最大,图示只能体现聚落面积,而不能体现聚落数量。第7题,图中数据显示,城区与镇区面积之和2015年均比1995年大,即城镇用地不断扩张。聚落总数与位置在题中不能显示;村落规模从村落面积可知是增加了。第8题,城镇面积变化体现了城市化用地规模变化,而城市化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则D正确。
答案:6.A 7.C 8.D
(2023年·长沙四校模拟)根据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空间集聚演变特征,可得出乌鲁木齐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模式。下图为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模式图。据此回答9~11题。
9.2013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的制造业是( )
A.高新技术产业 B.基础型产业
C.都市型产业 D.机械设备产业
10.该市近郊区吸引制造业企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价较低 B.资源丰富
C.环境优美 D.劳动力充足
11.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会使( )
A.中心城区人口就业困难
B.城市环境质量好转
C.中心城区地价大幅下降
D.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乌鲁木齐市机械设备产业、基础型产业、都市型产业都已向外迁移或有向外迁移的趋势,而高新技术产业仍然集中于中心城区,故其在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第10题,该城市近郊区土地面积较大,地价相对较低,制造业企业迁移至近郊区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A项正确;近郊区资源条件无法从材料中获知,B项错误;优美的环境对制造企业的布局影响较小,C项错误;劳动力条件会对制造业企业的布局产生影响,但由中心城区至近郊区距离变化有限,劳动力条件对企业的布局变化影响不大,D项错误。第11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区人口主要从事服务业,部分制造业向外迁移不会使中心城区人口就业困难;中低端制造业向外迁移会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中心城区地价不断上升是制造业向外迁移的原因之一,制造业外迁不会使中心城区地价大幅下降;制造业在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转移不会影响城市等级,故而不会影响城市的服务范围。
答案:9.A 10.A 11.B
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M成为商业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租高,商业活动承租能力强
B.位于城市中心,接近消费群体
C.四通八达,便于客货集散
D.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13.该城市拟建设一大型钢铁厂,最佳的区位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城市规划范围内,未来可能建设高级住宅区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第12题,M地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周围为住宅区,靠近消费群体,这是该地成为商业区的最主要原因。第13题,钢铁厂易污染土壤和水源,丁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且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对城区大气污染小,且不会污染水源;丁地靠近铁路,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第14题,甲地位于主导风的上风向,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靠近湖泊,远离铁路,环境条件好,最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
答案:12.B 13.D 14.A
(2023年·六盘水六中模拟)某大城市依山傍水,规划完整。下图是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据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①②③三类用地分别为( )
A.①商业用地 ②农业用地 ③住宅用地
B.①商业用地 ②住宅用地 ③农业用地
C.①住宅用地 ②商业用地 ③农业用地
D.①住宅用地 ②农业用地 ③商业用地
16.图示范围内的地形( )
A.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西南外围
B.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东南外围
C.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东南外围
D.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西部外围
解析:第15题,该图是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图中①土地利用类型距离市区越远,比例越低,应为商业用地;②土地利用类型在0~10 km和20~30 km范围内比例低,10~20 km范围内比例高,应为住宅用地;③土地利用类型距离市区越远,占比越大,应为农业用地。选B。第16题,该城市空间形态大体呈团块状,且占地面积较大,地形可能以平原为主;从图中可看出,农业区东部面积大,西部面积小,故可判断山地分布在西部外围。选D。
答案:15.B 16.D
二、非选择题
17.(2023年·郑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郑州市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结构图。
(1)判断中原城市群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城市,并说明该城市群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规律。
(2)简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3)分析郑州城市规划中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并对这种分布做出评价。
答案:(1)郑州市。
规律:高等级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低等级城市数量多,分布密集。
(2)郑州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3)规律:主要沿陇海线与京广线两条铁路分布。
评价:沿铁路干线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郑州与中原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