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格增效·合作助学·比较提升——部级精品课《荷塘月色》品鉴.pdf
下载文档

ID:3587048

大小:2.40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荷塘月色 表格 增效 合作 助学 比较 提升 部级 精品 荷塘 月色 品鉴
本版主持/李晋钰1专栏I精品课例赏鉴表格增效合作助学比较提升部级精品课荷塘月色品鉴执教:李睿观察:曲福利(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 5 0 0 1 0)摘要:荷塘月色这一课的教学,按照“理清线索”“鉴赏语言”“分析情感”“比较鉴赏”四个板块,由易入难,有序进行。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学习任务不断驱动学生合作;学生则充分进行学习实践,学习主体色彩鲜明。以表格明思路、以合作显成效、以比较增深度,成为这一课的鲜明特色。关键词:荷塘;月色;任务;表格;小组合作【教学设想】荷塘月色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文章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是现代散文中的典范美文。结合文本特点及单元李睿老师学习要求,本节课的学习环节设置注重“分项式活动,板块式推进”,分为若干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按照由易人难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从梳理文章线索,初步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到引导学生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品味散文的语言艺术,并结合写作背景,领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最后对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比较鉴赏,感受自然美的雅俗之趣,体会其中不同的审美追求。作业设置,根据教材和任务群的要求,引导学生围绕“自然情怀”这一人文主题,借鉴本节课学习的散文写法,尝试写作,写景抒情,阐发哲理。综上,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任务的设置,从“分析写景”“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感悟审美”“读写结合”几个环节进行教学。一方面,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运用细读法,仔细品味这些语言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倾向的理解,引导学生探究景物描写背后蕴含的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心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1.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2.从景物选取、手法技巧和氛围意境等角度赏析文章,初步掌握鉴赏写景散文的能力。3.品味语言,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4.赏析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中的写景段落,初步体会审美雅趣和审美俗趣的特点。师:同学们,你有过惆帐失意、心里颇不宁静的时候吗?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排解这种苦闷呢?你会听歌、登山,还是写作?著名作家朱自清也有苦闷的时候,他的选择是去观赏荷塘。今天我们就跟着朱自清一起进人清华园的荷塘,看看在他的笔下月色笼罩的荷塘是怎样一个姿态。二、文本研究任务一:理清线索。师:文本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请填写下面的表格,梳理关键句子,并作分析。作者行踪反映情感变化的抒情性句子(学生讨论、梳理、归纳。)生:朱自清的行踪是:家中乘?一走向荷塘一观赏荷月一离开荷塘一回到家中。他的情感变化是:思静一求静得静一出静一暂得宁静一出静一难得宁静。师:朱自清在家中无法排遣内心苦闷时,荷塘便成为他的一个暂时栖息心灵的角落。那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文中第4、5、6 自然段对荷塘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我们看一看,文中写了几幅图?生:三幅,分别是月下荷塘图、塘上月色图、荷塘四周图。任务二:鉴赏语言。(教师示范鉴赏第4 自然段。)师:下面,老师来朗读一下文章的第4 自然段,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这一段进行鉴赏,完成下面的表格。相关语句语言风格 修辞手法 描写对象形象特征 写景角度(学生讨论、梳理、归纳。)生:“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句话中,“曲曲折折”形容荷塘宽广,“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亭亭”形容荷叶下面的荷茎形体挺拔修长。这三个叠词,不仅描绘出了叶子的整体状态,也描绘了叶子的个体形态。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荷叶的舒展,突出了荷花的2024.1|语文教学通讯高中4 5|情感归结1专栏I本版主持/李晋钰娇美优雅。生:“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裳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句话里,“農娜”“羞涩”等词语描写了荷花的神态,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前者写其饱绽盛开,后者写其含苞待放,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的娇美娜娜。“明珠”“星星”“美人”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荷花洁白的色彩。师:这位同学提到了博喻这种修辞,在这里我们进行一下知识补充(投影):博喻: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的修辞手法,它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例如朱自清的另一篇文章春中的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中,香气是写嗅觉,而歌声却是听觉,用“听觉”来描述“嗅觉”,这种手法叫通感。师:这位同学又提到了一种新的修辞手法一学们看(投影)一通感: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例如“他笑得很甜”。师:荷塘月色中的这句话,用“渺茫”一词写歌声的若有若无,目的是让人感受到荷香的遥远,若隐若现,营造了一种高远的意境。生:“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雯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句话中的数量词值得我们咀嚼品味。“一丝”突出的是颤动的轻微,写荷花的静态美;“一道”写的是颤动的持续,写荷花的动态美。这句话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闪电般”写出了荷波的迅速有力。“肩并肩密密地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叶子的密集。生:“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脉脉”一词,本来是形容人用眼神来表达自已的情谊,这里用来写流水,赋予流水以人的情感,流水无声,荷叶含情,仿佛在和人进行无声的对话与交流。师(小结):综上,我们发现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高到低的顺序,先写叶子,再写中间夹杂的荷花,再写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并且使用了动静结合、多感官结合等方法,生动地【4 6|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 0 2 4.1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静谧的月下荷塘图。在这里,莲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幽梦,像缥缈的歌声,亦真亦幻,如诗如画。荷塘的美,来自层次美、语言美、手法美、意境美,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考虑好角度,才能把文章写好。任务三:分析情感。师:请同学们诵读课文第一和第三部分。思考:作者忽然想起江南采莲的往事是不是文章的无用之笔?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投影):荷塘月色写于1 9 2 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的清华园,此时南方还在进行着血雨握风的屠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发生分化。仍然坚守文化批判阵地的知识分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寞和凄?,因而陷入苦闷仿之中。怀着火一样热情的他们碰到的却是冰一般冷酷的现实,面对着无际的黑暗而深感理想失落、无路可走。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学生讨论、梳理、归纳。)生:结合写作背景来看,作者写江南采莲的往事可能有这去一一通感,请同样几个目的:(1)作者渴望拥有一个自由的世界。而他在眼前这荷塘月色的世界里还没有完全求得宁静,故而需要再次寻求宁静。(2)既然荷塘月色这个现实不能让作者寻得宁静,那么回忆里的虚写一一荷塘采莲才是作者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界。(3)作者用江南采莲生活的快乐、幸福、闲适、自由、热闹来衬托现实世界的不自由、黑暗,从而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孤寂、苦闷和压抑。师(小结):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荷塘图,是他寄托情感的载体,他想表现的是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这正如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文人眼中的景色之所以都有着不同的韵致,是因为他们对美的感受有着不同的视角。任务四:比较鉴赏。师:下面进入比较鉴赏环节,请看题目(投影):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这两篇文章都为我们呈现了多幅生动的图景,每一幅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选取其中的两幅图景,分别对应的是故都的秋的第3 段和荷塘月色的第4 段,请分别从景物选取、写景角度、手法技巧、氛围意境等角度进行赏析,并完成表格。文章片段秋晨小院(故都的秋月下荷塘(荷塘月色第3 段)景物选取写景角度第4 段)本版主持/李晋钰一1 专栏I手法技巧氛围意境(学生讨论、梳理、归纳。)生:故都的秋选取的都是衰败、清冷的景物,而荷塘月色选取的是富有生机、美好的景物。生: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都调动了多感官,从形声色态的角度,去描绘景物。生:故都的秋运用的手法技巧较少,荷塘月色运用的手法技巧较多。生:故都的秋呈现的意境较悲?、清冷、安静,荷塘月色呈现的意境较幽美灵动。师:同是写景散文,为什么两篇文章有如此多的不同呢?这样的差异源于不同的心境,也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视角。荷塘的美是直观的,它美在脉脉的流水、亭亭的荷叶、裳娜的荷花。故都的秋天也是美的,但不是直观的,需要细心深入地体会。这就是不同的审美视角,一种是关注形色的审美俗趣,一种是关注内在意蕴的审美雅趣。师:同学们,大千世界的风景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审美视角发掘的是不一样的美。雅趣有它延展的背后的意蕴,俗趣则能更直观地展现景物的形色之美。这就好像自然的秋景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体现出不同的美感,可能是悲?的美,也可能是烂漫的美,但两种美或俗或雅,都同样让人沉醉。三、课堂总结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通过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我们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在文中,他不仅表达了对荷塘美景的喜爱,还有他想求宁静却不得的心绪,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朱自清先生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能不着痕迹地将自己的情怀融人这美妙的荷塘月色中,在荷塘这片天地里,风物含情人有意,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回味。四、作业布置师:好,这节课就到这里。下面布置作业(投影):1.请鉴赏荷塘月色的第5 段和第6 段,完成下面表格。相关语句语言风格 修辞手法 描写对象 形象特征写景角度2.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刘湛秋笔下的夏天: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史铁生笔下的秋天: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老舍笔下的冬天: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作家笔下的四季各具风韵。同学们,你眼中的家乡又是怎样的呢?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选择你最喜爱的家乡季节,写出你眼中的家乡美景。【名师观察】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散文,多年来,无论教材如何修改,它一直稳居高中教材重要位置,地位不可动摇。作为教材里的经典篇目,教师们对此文已经烂熟于心,上公开课或展示课,确实存有一定的难度,常会给人老生常谈的厌倦之感。但由于统编教材以“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双线组元,所以又给本课的教学增添了一些新的思路,带来了一些新意。李睿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从理线索、品语言、析情感到作比较,内容逐层荡开,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字之美、景色之美,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深刻领悟了文本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征;教学方法安排得当,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若干学习任务,通过任务带动文本理解,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每一个任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课的亮点有三:一、以表格明思路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表格,关联文章线索、语言分析、比较鉴赏等三方面问题。表格的最大好处就是比较容易理清思路,能够把琐碎的问题集成化处理,呈现出来的结果又一目了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文章的内在逻辑、横纵比较、同类对比、发展变化等。如在鉴赏语言任务中,一个表格就涵盖了语言风格、修辞手法、描写对象、形象特征、写景角度等几方面问题。这样的操作,从教师讲授的角度来说,丰富了课堂容量,大大节省了课堂提问时间;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更加明确了阅读任务,答题更加具体可控,更容易形成分类比较,从而迅速提炼文本重点。二、以合作显成效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色。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下达任务指令和点拨、总结。教师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自已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决策者,具体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表格的指引下,逐步完成各项任务,解决所有预设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方式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提升了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更长、接触面更广、互相学习的机会更多。同时,课堂生成性资源更丰富,学生学习更加受益,大大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单方输出的弊端。三、以比较增深度把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放在一起比较鉴赏,既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总体构思,又彰显了群文阅读的比较特性,2024.1|语文教学通讯高中4 7|1专栏I本版主持/李晋钰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精华所在。教师在表格中设置了景物选取、写景角度、手法技巧、氛围意境四个比较方向,让学生探讨异同,进而分析写景散文中作者的心境和审美情趣,这是在前面教学任务设计基础上的升华,是审美鉴赏方面的训练,更能增加本课的深度。对于比较阅读,找准比较点是关键,分析两者不同是核心,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分析两文的俗趣和雅趣的差别,既彰显了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有益于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提出两点建议:一、强化小组合作中的团队意识主要是回答问题环节,当组员表述不完整时,或者教师继续追加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其他组员进行补充,保证此问题在本组内得到圆满解决,让小组成为学习互助的团队舞台。二、强化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评价意识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赞其可取之处,补其不足之处,而后再表达自已的观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再仅仅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是能观照别人的想法,能够衡量好坏得失,在比较中不断得到提升。咬文嚼字有深意,推敲琢磨见情味部级精品课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品赏O单丹丹(合肥市第九中学,安徽合肥2 3 0 0 1 2)摘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与系统,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学习活动旨在教会学生辨析词义和积累词语的方法,进而探寻其中的规则与规律;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自主探寻由语感到语理的路径与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词义的辨析;词语的使用;学习活动;语感;语理【教学设想】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为学习活动单元,主题为“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共编排了“丰富词语积累”“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三个专题学习活动。三个学习活动彼此紧密关联,积累词语是为了使词语表达更为丰富、准确、生动,而词义辨析与词语使用则能进一步丰富词语的积累。“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这一学习活动旨在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探究语言表达中词语选择的艺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学生【4 8|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 0 2 4.1“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发展与提升。高一学生对于词语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大多还停留在语言现象的粗浅的事实层面,对词语的辨析尚不够精细,对词语(特别是成语)的文化内涵还认本文作者识不足、积累不够,对词语使用的场景要求及适用对象等方面认识还颇为粗浅,尚未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现象还缺乏必要的系统思考与理性认知。基于课标要求和具体学情,笔者将“词义的辩析和词语的使用”专题活动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准确理解词义,学习词义辨析的方法,通过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2.结合词义特点探究语言表达中词语选择的艺术,感受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美。笔者拟通过完成两个学习任务来达成此学习目标。【课堂实录】一、导入一一创设情境,明确探讨重点师:通过本单元前面的两个学习活动,我们了解了汉语词语的一些特点,懂得了积累词语的意义,学会了积累词语的一些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积累是为了运用。正如刘文心雕龙章句中所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写文章离不开词语,而词语的选用则决定着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要用“对”、用“好”词语,就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词语。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积累词语、运用好词语,老师提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一一编写我的词语使用手册。这是一本个性化的词语使用手册,每位同学的手册都应是有所不同的。这是手册的编写要求(投影):1.运用本单元前面两个学习活动所学的方法,对必修上册课本和以往所学的词语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成我的词语库,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2.搜集词语误用案例,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句段,形成我的词语误用集。收集的案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案例要附上改正的方法和理由,并瑞摩如何正确选用词语,形成自己的良好语感。3.搜集词语选用方面的典型案例,形成我的经典案例集,品情味,悟语理,学运用。师: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词语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一而就的,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要及时发现,随时整理。词语积累多了,使用词语时选择的余地就大了,文章的内涵也就随之丰富了。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探讨一下,我的词语使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