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历史城镇片区全域保护与利用_张婧然.pdf
下载文档

ID:358221

大小:1.11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德国 历史 城镇 全域 保护 利用 张婧然
101SI LU JING JI GUAN LI 德国历史城镇片区全域保护与利用文/张婧然摘要:德国很重视历史城镇片区全域保护和利用,不同风貌的历史片区已经成为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德国历史的重要旅游资源。本文从管理体系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较系统地探讨了德国的做法。关键词:德国;历史城镇片区;保护与利用德国拥有众多保护很好的历史城镇片区,与现代城市建设相得益彰,呈现勃勃生机,带动了文旅业的发展。德国历史城镇片区特点是,更加注重原生态的利用和保护,尽量维护周边生态环境的平衡,注重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多数历史片区保护与利用,不需要搬空居民,不需要打造成专门旅游景区,不需要封闭起来禁止私人建筑物产权交易,不需要只出不进逐渐转化为国家所有,也没有由政府出资运动式的大拆大改大建的痕迹,或以保护的名义将社会力量拒之门外。在保护与利用过程中,注重历史片区的文化身份、文化基因、文化肌理、文化元素、文化构件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形成全域范围的保护与利用,这是一个涉及法律、规划、宣传、科研、安全等多方面的综合工程,德国在这方面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一、历史城镇片区管理体系德国的保护政策不同于英美等国高度市场化的保护政策,倾向于文化遗产的公共化和社会化。即把文化遗产看成是属于社会的公共财产,更多体现了国家对文化遗产的管理、控制和引导。德国的基本法规定,文物(含历史建筑)保护不在联邦政府职责范围内,属于各州政府的权力和职责。德国共有 16 个州政府都设有遗产保护部,下辖的市、县、乡镇设有遗产保护部门。在联邦政府“内政”、建筑和国土部“下面”,设有遗产保护协调处,协调各级政府相关保护工作的开展,联邦政府组织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每年有遗产保护财政专款下拨到地方政府。历史城镇片区的界定标准:街区平面清晰可辨,建筑群绝大多数是传统形式的,并能展现出一定的历史景观,涵盖体现城市重要公共利益的城镇设施、城镇景观和对于文化遗产存在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环境、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等内容。其建筑群、街道、广场及景观、历史公园、历史性生产设施、桥梁、园林等都值得整体保护。历史片区承载了前人的智慧,是当地文化的发祥地和源头。自 1990 年两德统一,为拯救原东德地区衰败的历史城镇,由德国联邦政府牵头各州政府投资拨款,实施“城市设计型遗产保护”计划,联邦政府共划定了187 个具有国家意义的历史城镇片区。2009 年以后,这项计划扩展到原西德地区,高质量地实施了大量历史建筑、历史城镇片区的保护项目。据维基百科网站资料,截至 2020 年 2 月,被保护的历史片区总数达到1 005 个,且数量每年不断增加,高居世界前列。二、具体措施(一)各州建立历史城镇片区保护登记制度由相应的文物建筑古迹认定和维修单位负责统计、确认、分类登记注册,列出清单,便于民众查阅,提供对应的保护措施。流程包括:资质申请、资质评估以及利用资质来获取国家相应政策倾斜及优惠待遇。州文物保护部门定期开展普查工作,考察哪些建筑、构筑物可以作为保护对象。并根据普查结果进行分类,按照分布情况,可分为单体保护建筑和建筑群体两种;按照历史建筑的重要程度则分为特别重要的保护建筑(如教堂、城堡、宫殿及其他公共建筑等)和一般保护建筑两类。对于应当受法律保护的建筑物和古迹有着相应的评定标准和实施细则,其中建筑物和古迹的认定须满足以下两种特定条件:第一,建筑物是基于历102丝路经济管理史因素、技术因素、艺术和设计价值以及与城市的发展相关性等职能而被保护。第二,建筑物基于其稀有性、真实性以及包含原有建筑构件的价值而被保护。“文物清单”登记制度成为重要保障基础。(二)各联邦州立法,明确文物使用及资金来源被收录保护名单的建筑遗产,与所有者有着密切的法律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德国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 2002 年的资料显示,德国大约拥有 100 万项注册建筑遗产,以私人产权为主占 60%90%,且多以住宅建筑为主;教会产权所有占 10%20%;公共所有占5%20%。所有者有义务对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并在使用、改建、装修、修缮、出租、出售等环节确立了相应制度。规定建筑遗产所有者不得擅自更改建筑样貌,改建前需上报文物保护部门批准。改建获批后,文物保护部门还会就如何选择专业技工等提供咨询,避免使用错误的技术或建筑材料。要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能够随意拆除新建,不能随意改变用途。在基本的法律框架之下,各联邦州立法权下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法律制度,即城市规划法和所得税法。城市规划法确保了历史古迹受到保护,同时要求各地政府也必须要考虑如何合理地发展其城市空间,如何解决城市化发展和古城镇地块保护之间的矛盾。无论最后抉择如何,州政府都有必要对其决定的理由进行公示。大量的法院判决也促使该法律更加具体,历史建筑所有者的责任也更明确。税收补贴刺激政策。历史建筑或古迹的拥有者在满足所得税法规定条件下,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减税,居民在政府指导下的改扩建行为政府给予补贴,直接提升了所有者的保护热情。为保障资金来源,成立全国性保护文化遗产基金会,如柏林的“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萨尔州哈勒市的“国家文化基金”等。“邦州联盟文化基金”,主要作用是提供资金援助和监督。过去,德国的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的保护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城市建设基金。现在,设立联邦文物保护基金等国家基金项目,建筑物只要符合特定条件,即可申请基金资助用于维修和保护,而各自治州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基金项目,通过州立办公室获取相应的信息。(三)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如黑森州的“黑森州属城堡与花园”、柏林的“普鲁士城堡与花园”等管理机构。例如,“黑森州属城堡与花园”全域保护与利用由该管理机构负责。黑森林位于德国巴符州山区,南北长 160 千米,东西长 60 千米,密布着大片的森林,是多瑙河的发源地,山地总面积约 6 000 平方千米。黑森林保护的核心区禁止建设开发。佛莱堡建筑群落位于黑森林南部,是德国最古老也是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城市之一,被评为德国最环保的绿色生态城市。城市街道以卡尔斯鲁厄宫的塔楼为中心,呈放射状展开。观光景区:集市广场、州立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媒介博物馆。巴登巴登是黑森林脚下田园诗般优美的小镇,周围群山环绕,享有温泉疗养地的盛名,是勃拉姆斯故居。当地州政府采取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策略,全面普查区域内生态资源,按照保护区功能分区、分级、分类进行保护开发,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居民修缮住屋给予补贴和减税;适度开发湖滨养生、雪地徒步、森林度假等一系列生态休闲旅游;控制游客数量,完善配套设施;采用区域联合营销策略,共同以黑森林品牌对外营销,扩大了世界知名度,经济效益、生态与历史文化保护双丰收,是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在修复整治历史遗迹时,注重还原历史与现代审美的融合。例如,哈克院落群的整治,该片区位于柏林市斯潘道尔区中心位置,历史上曾是犹太人的聚居地,最早于 1906 年建成开业,设计者是建筑师兼开发商贝恩德。建筑物的首层为商铺或餐饮店,2、3 层为手工业作坊,楼层为带有阳台、独立卫生间、中央供暖设施的公寓,当年的用途是多种业态混合的商业体。当年这些群落在选址、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建造技艺、象征性的艺术手法,以及建筑与环境的结合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优秀。但是,二战期间遭到严重毁损。1951 年东德政府宣布哈克院落群为国有财产,1977 年注册为历史建筑遗产,东德和西德统一后,1993 年房产归还了原所有者的继承人,继而在 1994 年出售给了海德堡的企业家罗兰恩斯特。1997 年经过投资商、文物保护局、当地社会组织通力合作,该院落得到高103SI LU JING JI GUAN LI 水平的整治更新,整体建筑质量和品质大幅提升,既保持了历史原有的商业、文化、居住的混合业态,又体现了现代的审美观,成为柏林又一网红景点。(四)成立民间文物保护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是破解文物保护难题的有效途径。德国全国性的文化遗产民间组织有“地方文物古迹保护者协会”“德国文物古迹保护国家委员会”“德国家乡与环境联盟”等,积极督促当政者重新审视城市发展政策,提出多项保护、修复和展示历史建筑的建议,并促使其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政策中。如 1988年颁发农村地区的文物古迹及文化遗产、1996 年颁发 关于德国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建议 和2011年的 认可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由各州的家乡文化保护协会来承担,如“巴伐利亚州家乡文化保护协会”,民间组织成为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德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是一家私人基金会,依靠大约 20 万名私人捐赠者和电视彩票筹集资金,填补了许多官方顾及不到的项目资金缺口。民间社团由具有公民意识的群众与具有专业精神的知识分子组成,接收重要遗产文化和遗产的馈赠、并对其进行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比如:保持文物建筑的美观度、给重要文物建筑安装预防火灾和犯罪的设备、实施抗震检查和抗震工程等确保文物安全。教育国民遗产保护意识,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文物古迹,并为他们提供学习材料。分散在德国各地的 13 个“青年工匠协会组织”,每年都会招收数十名 1626 岁的年轻人,用一年时间学习文物保护知识和技巧,成为文物保护的能工巧匠。(五)工业遗址再利用在德国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尤其是工业遗址再利用十分普遍。原来废弃的厂房变身为学校、住宅、博物馆或市政厅等公共场所。既实现了文物保护,又避免了拆除重建的双重投资,节约资源。特色外观还让更多人对老建筑的新用途感到好奇,文化展览和演出又能将原始生态韵味展现出来。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再利用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弗尔克林根钢铁厂是 1873 年尤利乌斯布赫建造,曾是德国最大的冶铁工厂,这里共有 4 000 多名工人,每天出产超过 5 吨的生铁,是一个到处充满噪音、火光和刺鼻气体的巨大工厂。70 年代中期遭遇世界范围的钢铁危机及环保要求,1986 年 7 月 4 日,冶炼厂最后一座高炉的火熄灭了。由于土地污染和拆除成本过高,该厂址没有拆除,而是被全面保护。1994 年作为 1920 世纪高度工业化繁荣时期的首座世界上最重要、保存最完好的炼铁厂遗存,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可以参观,还成为欧洲艺术和工业文化中心,每年接待游客 20 万人,成为整体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典范。(六)重视宣传与开发一是设置“文物古迹开放日”,在该日举办活动、设置奖项、出版刊物等方法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每年吸引超过 400 万人前往数以千计、平日却较少开放的历史遗迹参观。二是借助大型赛事、大型会议,积极“申遗”助推文化项目。三是文物数字化。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修缮的建筑三维扫描测量原始数据、三维建模,使其完美地反映建筑中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工艺装饰的凹凸曲面数据,抢救性记录保全文物全面信息,获取文物更高的精度和更多的细节,为永续文物保护夯实基础。四是将图像、影音、视频作品等配简洁易懂的多语种解说放在自媒体上,让大众领略其中。五是从文物古迹中提炼元素开发文创商品出售,既宣传文物,也是文旅创收的最佳途径。对德国人来说,历史城镇片区不仅带来独特的物质精神享受,也是必须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作者简介:张婧然,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德语系讲师。)参考文献1 卢求.德国历史城镇的保护与更新 J.北京规划建设,2020(6):167-175.2 霍晓卫.德国历史城镇遗产保护经验 J.中国名城,2018(12):65-7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