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程的实践路径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3581165

大小:1.06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课程 融入 高职 体育 实践 路径 研究
282023年2月刊(总第 118 期)282023年2月刊(总第 118 期)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程的实践路径研究吴 宾1,孙茂君2,黄怡轩1,李梦婷1(1.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0000;2.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摘 要:高职体育与课程思政的互融是高职院校贯彻“三全育人”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大思政”教育观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将课程思政充分有效地融入高职体育课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提出了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指向及课程设计原则,并在该基础上探讨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既为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向,又为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提供创新的研究范式,有利于推进“大思政”教育格局的构建。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设计原则;实践路径高职体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干课程、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推动“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课程的融合建设方兴未艾。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高效融入高职体育课程,为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向,也为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提供创新的研究范式,推进“大思政”教育格局的构建。1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指向高职体育课程是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参与时间长,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专业。明确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指向,对高职体育的改革方向具有指导性作用。1.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指向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课程的融合可强健体格、打造自信体魄、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也可锤炼意志、提升抗压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在体育课上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教授运动技能、培养正确的运动观念,是体育课的首要目标。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身体健康是高效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被动的身体运动对身体素质的提升效果有限,无法长久。课程思政与体育独特的身体教育功能相辅相成,可以通过体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也可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态度,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在高等院校中,高职生源较为复杂,较弱的就业竞争力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这反映了高职学生需要更多渠道的心理疏导与思政教育。但常规思政课程能达到的效果有限,而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技能、进行体育运动,磨砺意志、提升抗压能力,这种通过自身参与、感悟获得的人格培养效果要远大于书面学习与口头传授,也是高职体育课程内在的思政元素与价值体现。思政语言教学和体育身体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目标指向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课程的融合可规范行为、强化规则意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人的社会化,而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但德育教育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多、规则意识教育少,规章制度多、规则训练少的弊端,导致许多学生无法适应社会规则,对高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规则性是体育运动项目的主要特征之一,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全程受到规则的制约。规则教学是体育课程中重要的思政元素和内在价值的体现形式,在课程设计中有效融入规则教学,显隐结合,对高职学生养成规则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1.3 促进学校教育与国家时政相结合的目标指向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课程的融合是高职院校贯彻“三全育人”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大思政”教育观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51X(2023)02-028-04基金项目: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的实践路径研究以跆拳道选项课为例”(编号:JKY202227)。作者简介:吴宾(1994-),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通信作者:孙茂君(1975-),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292023年2月刊(总第 118 期)292023年2月刊(总第 118 期)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不平衡问题,“三全育人”格局建设不充分问题。在大力推进“大思政”教育观的形势下,所有高职院校教师都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都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而体育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要充分发挥体育课堂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将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课程充分融合,是响应国家思政教育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必然要求。1.4 促进学校构建高质量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指向思政课程与高职体育课程的融合可提升校园运动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创造更有活力的校园生活。互联网时代,学生课余时间活动的选择丰富多彩,其中电子产品、网络内容对学生的诱惑力较大,甚至不少高职学生沉迷游戏、频繁旷课。通过思政教育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激励高职学生不局限于短期的发展,不迷失于前路的未知,树立远大抱负,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在高职体育课程中加入思政设计,使学生将个人身体素质提升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相结合,自觉、主动地树立“感恩与奉献”的崇高意识和伟大精神,将个人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提升到民族、国家的层面上,对强健的体魄、昂扬的精神产生认同感并有所向往,将课程思政元素从课上延展到课下,从被动接受变为主观认同,建立起有活力、高质量的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2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设计原则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程、深入挖掘高职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价值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综合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必须看准总方向、把好方向盘,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2.1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总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融入课程思政。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设计、实施的全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地将大学生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增进对党的“三个认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2 坚持遵循客观规律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应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提升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的科学化水平。体育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体育课+思政课,而是体育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是显性的思政教育,而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是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或挖掘课程本身的思政价值,是隐性的思政教育。大部分高职学生对就读学校并不是十分了解,甚至带有抵触情绪,并且学习的计划性较差,对学校设置的课程选择意识也更强,更加看重技能的获取。在这种学习态度的基础上,纯理论的思政教育能够起到的效果有限,将思政教育直接搬到体育课堂甚至会引起高职学生的反感,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了解、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在体育课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高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3 坚持改革创新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要求、“大思政”工作格局的视域下,各类课程都迎来改革契机,推动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4 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应坚定体育课程的基础功能,坚持运动为核心的基础内容。在不同语境下,体育的含义有“竞技”“体育教育”“游戏”“身体运动”。无论在何种场景下,“体育”的核心永远是“运动”。马克思指出,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这种改变自身的自然便是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我们发掘体育的一切价值时,都要把保持本质放在第一位,因此,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设计过程中要秉承体育课“健康第一”思想,将身体运动贯穿始终。3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3.1 充分融入、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和价值目前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主要有“挖掘式”和“融入式”两种。以高职体育选修课跆拳道为例,跆拳道不但拥有简单易学、灵活多变的技术动作,还有充分的课程思政元素可供挖掘,如课上师生互行“鞠躬礼”和“握手礼”,以践行“礼义廉耻”;课下学生按时完成体能、技能训练任务,克服懒惰心理,合理安排课余生活,以践行“忍耐克己”;实战中学生克服内心恐惧,勇于突破自己,直面强大对手,以践行“百折不屈”。3.2 提升教师个人政治素质和思政教学能力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提升高职体育选修课思政育人效果对教师有两条根本要求:其一,要有端正的政治意识及良好的政治素质。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中国的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高职教师也不例外,必须要时刻提升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因时而动、因势而行,言行合一。其二,要有302023年2月刊(总第 118 期)302023年2月刊(总第 118 期)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良好的思政教学能力及丰富的思政知识储备。思政教学能力涵盖了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反馈,能否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对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政能力都有很大的考验,也对其思政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师一方面需要积极参与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增加思政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学习专业思政教师授课经验,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投身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3.3 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坚守原则学校要实时更新政策,积极出台相关文件与项目,激励每一位高职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将改革深入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用、教案编写等各个方面,贯穿到课堂授课、教学研讨、作业论文等各个环节。首先,高职体育课程教研组要改进、完善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在教研活动中增加思政教学讨论环节。在原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的基础上,强化情感目标,增加思政目标,打破传统体育课程“唯运动”的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率变化,也要关注学生的心情变化、情感变化。其次,高职体育教师要增加课堂内容的多样性、灵活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同社会时事结合,在运动项目、体育游戏中挖掘思政元素和价值的同时,根据学生状态适时穿插思政理论,精讲多练,引导学生发现、讨论、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的启发中达到课堂的思政目标。最后,在大刀阔斧改革前行的同时,高职院校仍需坚守原则,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两手抓、一张皮,切忌为了追求思政成绩而弱化体育课程基础功能,为了应付检查使创新内容浮于表面。3.4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实施的评价机制当前对思政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综合性不足、系统性不强、导向性不够等缺陷,对课程思政效果的正确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课程改革方向是否正确,课程思政内容的实施是否合理,高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更新是否能够接受。评价内容应对高职教师和学生两手抓,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在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好评价的组织机构,建立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寻找有效的评价方法,强化结果的应用。首先,建立合适的评价机构。高职体育的主管部门体育部或公共教学部应依托已有的教学检查和教学督导组织,在学校党委和主管校领导的牵头下,建立完整的评价机构,责任明确、功能齐全,提升高校对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视度和教师对课程思政改革推进的热情度。其次,建立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评估对象包括高职学生及教师。体育课程的思政内容饱满,思政元素丰富,实施手段多变,相应的评价标准也应多元灵活。以学生为主体,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应包括以下 3 方面:(1)运动态度评估。评估体育课程思政实施后是否增加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提升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2)心理健康评估。评估学生是否在参与体育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或结束后,提升了抗压能力,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社会适应能力评估。评估学生是否在参与体育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或结束后,对社会规则、国家法律更加认同,对自己的队友或同学更加信任、更加团结,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热爱、宽容。针对高职学生运动态度、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评估,可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等方法,利用信效度较高、使用较广泛的调查量表进行数据分析,如体育锻炼态度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等,观察学生接受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前后有无明显变化。除主观体验评估外,针对体育课程思政对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评价,还可采取体育测试和数据采集相结合的客观评估方式,如比较学生接受教育前后的测试成绩是否有所提 升、自主参与运动次数是否增加,以实现主观过程性评价和客观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再次,以教师为主体的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应包含课程标准内容制定评价、教案内容安排评价、教学督导现场评价、学生课后反馈等内容。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评价结果,评价结果须拿到桌面上、拿进会议里、纳入考核中。教师应正视、重视评价结果,提炼突出部分,分 析不足部分,推广有效教学方法,改进低效教学手段。3.5 大力建设优质校园体育文化大环境体育课堂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牵引力,优质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将课堂思政元素拓展延展到课下、渗透融入生活。毛泽东曾提出,体育于吾人 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文化氛围对 国家兴盛、校园气质具有深远影响。前有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首次主张“五育并举”,后有清华大学口号“无体育,不清华”,顶尖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全国做出了典范。顾春先等(2010)人通过研究确立了我国高校体育文化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精神 文化和体育行为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是学校外在的约束,体育精神文化是榜样内在的引领,体育行为文化是学生自发的认同。高职学校参照四级指标有目的、有方向地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校园文化活力、强化体育课程思政作用有重要意义。4 结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每位高职体育教师都应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党和国家需求,投身到课程思政改革和实践的行动中,发扬体育精神,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高职体育课程思政作用,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国家需要、312023年2月刊(总第 118 期)312023年2月刊(总第 118 期)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人民信赖的新时代人才。参考文献:1中国 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2022-3-30http:/ 0-06-06)2022-3-31http:/ 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3编辑组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毛泽东早期文稿,191 2年6月1920年11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4辛 莘高职与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05刘志辉,高瑞果,张树哲关于高职学生规则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3):87-906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答记者问EB/OL(2017-12-06)2022-3-31http:/ 开展德育平台建设,探索跨领域融合武术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系统论思想,在教学设计阶段规划武术教育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比如,开展武术德育智慧化平台及传播路径研究,通过研究武术训练和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全校师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在使学生掌握武术知识和基本技巧的同时,围绕多学科渗透研究,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分析框架,完善武术育人的方式方法;在武术德育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武术德育模式的可视化、系统化和结构化,为校际课程内容观摩比较研究提供可能性;提炼总结标准化的德育流程,推广复制武术德育教学方法和成果。7 结语武术教育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目标,需要将体育元素与德育元素有机结合,注重武术德育中内涵和特色的衔接,丰富德育的形式与内容,创新德育成果展示,搭建新的教学平台,构建多方主体参与的新型武术教学格局,方能实现从体系搭建、方法创新到实践提升,以武术德育助力中学“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参考文献:1曹学周,章翔中学武术教学中德育教育探究J武术研究,2022,7(11):87-892刘帅德育体育融合的高校传统武术文化育人模式研究J公关世界,2020(22):129-1303晏峰浅谈中学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0):1574刘海科武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运动,2011(7):132-1335汪升,刘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学校武术德育内容体系创新发展研究J武术研究,2020,5(1):6 4-67(上接第 34 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