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pdf
下载文档

ID:3580996

大小:993.44KB

页数:15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科技 创新 如何 促进 农民 生活 富裕 理论 机制 经验 证据
DOI 编码:10.19820/ki.ISSN2096-7411.2023.05.001JOURNAL OF STATISTICS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向书坚,轩媛媛,杜文豪(浙江工商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摘要在对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内部与外部影响机制,并基于我国省级数据在考虑内生性后实证检验该机制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通过内部诱导机制,农业科技创新可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民消费结构;通过外部支撑机制,农业科技创新可促进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改善;内、外部机制的促进作用受地区发展程度和财政涉农投入的影响而具有区域异质性。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农民生活富裕;内部诱导机制;外部支撑机制;区域异质性中图分类号F328;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411(2023)05-0001-15How do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e FarmersAffluenceTheoretical Mechanism and Empirical EvidenceXIANG Shu-jian,XUAN Yuan-yuan,DU Wen-hao(School of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s,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modernization connotation of farmersaffluence,the paper analyzed both theinternal and external impact mechanisms of the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farmersaffluence.Meanwhile,weempirically tested the mechanism and heterogeneity by considering the endogeny after introducing China s provincial-level data.Theresults showed that,internal induction mechanism could help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increase farmersincome and change farmersconsumption structures.And external support mechanism was conduct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production,life and ecologicalenvironment.Besides,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omoting mechanisms both had regional heterogeneity due to different developmentlevels and the fiscal investment on agriculture-related issues.Key Words:innovation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farmersaffluence;internal induction mechanism;externalsupport mechanism;regional heterogeneityOct.,2023Vol.4 No.52023年10月第4卷 第5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156);浙江工商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生专项创新课题(EDZD202203)作者简介向书坚(1963),男,湖南邵阳人,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特聘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统计测度、资源环境核算、收入分配统计、乡村振兴;轩媛媛(1995),女,河南漯河人,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乡村振兴与农业经济统计;杜文豪(1993),男,河南商丘人,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与社会统计。1统计学报2023 年第 5 期向书坚,等: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一、引言“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中明确指出,振兴乡村要着重提升乡村发展支撑力,坚持科技赋农又富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格外重视乡村发展,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我国乡村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截至 2021 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为 4.98 亿人,占总人口的 36.11%,城乡收入差距仍保持在 2.5 的较高水平,淤农村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农村发展的落后源于农业产业生产发展水平的落后,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因此,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同时发布了 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着力以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农民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蕴含着新时期农民对美好生活期望的多层次需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含义更加丰富,因此科技创新在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的道路上大有可为。由此,本文将深入剖析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内涵,探索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影响机制,这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二、文献综述(一)农民生活富裕的研究现状从贫困到富裕,农民生活富裕的内涵逐渐丰富。贫困一直是围绕农村发展的难题,早期以马尔萨斯、亚当斯密和纳克斯为代表的国外学者们认为,由于封建土地私有、资本积累不足,导致生产和发展能力不足,进而促使了贫困的发生。国内学者认为,中国农村贫困呈现出结构性复杂特征(周耕,2018)1,表现为文化、教育(尤亮等,2018)2、公共服务(杨其元等,2008)3等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相继实施了开发式扶贫(郭劲光等,2019)4、精准扶贫(李晗等,2021)5与脱贫攻坚(张皓等,2021)6的减贫脱贫实践模式,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消除了相对贫困,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于随着农民生活需求层次的递进,农民生活富裕的内涵逐渐丰富。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落后,社会面临的贫困与不平衡问题突出(艾云航,1996;李迁等,2006)7,8,且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农民生活需求以温饱和脱贫为主。新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资料更加丰裕,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精神生活需求逐渐显现(龚维斌,2019)9,对环境改善的期望增强(于法稳等,2019)10,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孟祥慧等,2020)1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生活需求逐渐转向以物质生活富裕为基础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了单一到多元多层次需求的演进。随之,学者们对农民生活需求的关注也从农民增收(王睿等,2009)12逐渐扩展到农民就业(倪志良等,2016)13、居住(祝仲坤等,2018)14、教育(满忠坤等,2014)15、医疗、社保(陈钰晓等,2022;冯涛等,2020)16,17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要求赋予了农民生活富裕以物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内涵。现有研究对于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内涵关注较少,且相关文献大多仅关注农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未考虑农民精神生活需求与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因而无法全面反映新时代背景下农民生活的富裕水平。同时,相关研究也未厘清农民收入、需求、消费的内在机理与农民生活富裕的联动关系。(二)农业科技创新影响农民生活富裕的研究现状从创收到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是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路径。科技创新起初主要应用于企业的技术生产过程中,最早由熊彼特提出的技术创新理论就强调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盂之后,学者们沿着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进行研究,并衍生出了两个学派:新古典学派认为,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韩峰等,2020;田秀娟等,2022)18,19;新熊彼特学派也肯定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并着重研究技术创新的轨道和范式(陈劲等,2022;柳卸林等,2017)20,2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明确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发展,因此我国农村发展也格外重视科技创新。2018 年,国家发布的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明确提出,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通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曹博等,2017)22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邓春晖等,2019)23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生产率(樊胜根等,2006)24,促进了粮食增收(华坚等,2022;李国祥,2022)25,26,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张益等,2022;庞金波等,2021)27,28与农民收入增长(邬德林等,2015)29,因此对促进减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沈能等,2012)30。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张晓雯等,2015)31和生态环境(王2统计学报2023 年第 5 期丹等,2021;毛世平等,2019)32,33,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研究表明,农业科技创新不但在促进农业增长与农民增收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也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研究忽略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增收效应带来的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增收渠道拓宽,消费观念转变,进而促进了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张红凤等,2022;侯俊宇,2022)34,35。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解放了劳动力,产生了部分闲暇效应,促进了闲暇消费(魏翔等,2018)36,进而导致消费结构变化。随着时代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需求层次也逐渐多元化,因此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应作为农民生活水平变化的重要表征加以讨论。此外,现有学者在研究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水平的影响时尚未考虑除增收外的其他可能影响路径。根据前文讨论,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试图完善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内涵,并从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影响机制方面展开规范、详实、全面的探讨。可能的贡献有:在理论研究上,结合微观经济学原理探索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内涵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影响机制,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增收视角,拓展到了在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实现农民精神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在研究方法上,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着重考虑了农业科技创新影响农民生活富裕的内生性问题;在研究内容上,考虑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影响的内部诱导机制、外部支撑机制与区域异质性并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一)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内涵农民生活富裕包含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农民对农村生活的新需求,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与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剖析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内涵。第一方面,农民生活富裕包含农民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体现为农民收入、需求与消费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升。首先,农民需要通过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生活资料来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为此必须投入农业生产与非农生产等生产活动来获取收入。其次,伴随着农民基本物质生活消费需求的满足与生活设施的完善,农民的精神需求被激发。正如马克思认为的,“精神需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可促使农民生活需求层次多元化,表现为农民情感需求、社会精神文化产品需求与自我主体价值等方面的需求增加,进而促使农民精神需求消费增加与自我文化修养提升。最后,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是相辅相成的,物质需求的满足为精神需求提升创造了基础条件,精神需求的满足又会进一步促使物质需求质量提升,从而促使农民物质与精神需求消费结构升级,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第二方面,城乡差距缩小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并走向生活富裕的重要表现。相对城市来说,农民生活富裕不仅表现在农民生活需求的满足,还表现在城乡差距的相对缩小,农民生活富裕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平衡发展(张奇等,2008;彭真善等,2008)37,38,而城乡平衡发展能够打通城乡资本循环通道,是促进农民收入与消费增长(姚星等,2017;王芳等,2022)39,40、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必由之路。第三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农民生活富裕应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探索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建立,而这需要建立在农业农村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因此要注重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统一,榆这就要求农村一切经济活动建立在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简称“三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祖田修,2003;王成等,2018;李进涛等,2021)41-43,即农民生活富裕也要建立在“三生”环境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综上,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内涵是建立在农村“三生”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由农民收入持续提升带来物质与精神消费提升,导致农民消费结构变动,进而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城乡差距缩小并达到生活富裕的状态,如图 1 所示。(二)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影响机制农业科技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包括农、林、牧、渔业及其衍生链上产业的科技创新,是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的根本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接下来,就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影响的内部诱导机制、外部支撑机制与区域异质性进行分析。向书坚,等: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3统计学报2023 年第 5 期1.内部诱导机制。内部诱导机制主要指,农业科技创新通过促进农民增收和消费结构变动两个方面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水平提升。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可通过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转移就业、创新创业进而促使农民收入增长。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不但可产生规模化效应和质量化效益,还可促进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创新创业。从规模化效应来看,以往由于乡村发展困于小农经济的现状,科技创新这一内生动力的转化与经济增长效用并不明显。近几年,为了有效解决小农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矛盾,我国畅通了城乡循环,进行了相应的农村土地改革与政策保障,多方位鼓励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给农业科技创新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契机。适度规模经营中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能够最大效率扩大规模效应,提升生产效率,进而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虞从质量化效益来看,农业科技创新的使用可有效解决乡村农产品生产规模分散和生产标准不统一带来的质量问题。标准化和统一化的生产能够最大程度控制产品生产质量,打造乡村特色品牌,产生持续的品牌收益。从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创新创业来看,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的劳动力,使得乡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生产,拓宽了增收渠道。另外,近几年国家格外注重乡村人才的培育,农业科技创新的普及与应用催生了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促进了乡村就业增收的多样化,多方位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的转化应用不但可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质、改变农民消费观念、促进闲暇消费,还可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使农民消费需求改变。随着收入的增长与消费需求、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民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动,表现为农民生活需求由单一需求(物质需求为主)逐步演变为多层次需求(物质与精神需求不断丰富)。正如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写道,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这是社会的自由时间的基础,也即文化发展的基础。其中,精神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精神消费增长潜力的巨大,导致其增速高于物质消费,最终促使消费结构发生变动。最后,农民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动稳步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差距,促使农民生活富裕水平提升。综上,根据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内部诱导机制,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H1。H1:农业科技创新可通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与消费结构变动进而促使农民生活富裕水平提升。2.外部支撑机制。外部支撑机制主要指,农业科技创新通过促进农村“三生”环境的改善来维持农民生活富裕水平可持续提升。在乡村生产环境方面,农业科技创新可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等科技创新与应用,实现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完善升级。此外,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为乡村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促进农村生产环境现代化。在乡村生活环境方面,农业科技创新的转化应用可推进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促使农民投身农村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同时科技创新对乡村产业的促进作用也为农村生活环境建设提供了资本。在乡村生态环境方面,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一种技术与管理进步,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控制无效产能排放,从而获得生态效益。农村产业的污染处理技术、农村林业保护技术与农业工程技术等污染控制与资源保护技术可大大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整治效率,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由此,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H2。H2:农业科技创新可通过促进农村“三生”环境改善进而促使农民生活富裕水平提升。具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影响机制如图 2 所示。向书坚,等: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图 1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内涵生态环境农民生活富裕外部支撑保障可持续农民主体农业生产非农生产收入提升物质需求提升精神需求提升物质需求消费提升精神需求消费提升消费结构变动生活水平提升内部诱导城乡差距缩小农村“三生”环境支撑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寅寅寅4统计学报2023 年第 5 期3.区域异质性分析。科研创新的研发与转化都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可通过地方财政支出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因此政府对于科研投资的力度决定着农业科技创新的质量与数量。此外,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有关。各区域由于资源禀赋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农村的发展条件更加恶劣,因此农业科技的引入会极大提高当地的农村农业发展状况。相对来说,发达地区的农村资本与技术相对成熟,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比较困难,因而当地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促进作用较为稳定。考虑到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同,可能会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影响具有明显区域异质性,因此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 H3。H3: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四、研究设计(一)实证模型设定为了实证检验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影响,需要建立回归模型。首先,采用基准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混合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通过 BP 检验选择合适的模型;其次,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分析模型产生内生性的原因,并构造异方差工具变量与核心解释变量滞后项的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此外,考虑到变量之间的差异,以及为了避免异方差与多重共线性问题,采取变量的对数形式进行估计。lnRAit=茁0+茁1lnASTIit+茁2lnPIit+茁3lnPit+茁4lnLBit+茁5lnISit+着it(1)其中,i 代表省份,t 代表时间;RAit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农民生活富裕指数;ASTIit为核心解释变量,代表农业科技创新水平;PIit、Pit、LBit、IS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分别度量养老保险参与率、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人均农村贷款余额、产业结构;着it为误差扰动项。(二)变量定义1.核心解释变量:农业科技创新(ASTIit)。采用实用型与发明专利的数量衡量,为了能实际反映每年科技创新水平的变化,采用其人均形式,即: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专利数量/农村人口。专利作为能有效反映科技创新成果的指标,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学科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赵建吉等,2009;徐忠等,2022;叶娟惠等,2022)44-46,因而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有较多学者采用农业科技创新专利数量进行研究(杨义武等,2018;张益等,2022)47,48。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与适用性以及专利的申请到授权存在时间差异,采用 20132020 年实用型与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代理变量进行分析。2.被解释变量:农民生活富裕指数(RAit)。根据农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内涵,从农民生活水平与农村“三生”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衡量,选取全国 20132020 年 30 个省份的农村数据,共 29 个指标。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二级指标选取消费、收入与消费结构指标,包括农民物质生活消费、精神生活消费、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反映农村“三生”环境的二级指标选取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指标。进一步,采用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的农民生活富裕指数。由于熵权法是根据信息变异程度的大小提取信息,忽略了指标本身在分析中的重要性,而层次分析法可弥补这一缺点,能根据经验判断矩阵提取各指标的信息,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可解决主客观偏差,能够取得较好估计效果(Luo et al.,2014;Fu et al.,2014)49,50。因此,参考张挺等(2018)51的研究,基于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采用等权重加权平均方法计算我国农民生活富裕水平的综合权重。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图 2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生活富裕的影响机制农民生活富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转移就业、创新创业农民素质提升促进闲暇消费农村“三生”环境改善农民人均收入增加需求结构变动消费结构变动“三生”环境支撑乡村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内部诱导机制外部支撑机制向书坚,等: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5统计学报2023 年第 5 期表 1农民生活富裕指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层次分析法权重熵值法权重综合权重三级指标层次分析法权重熵值法权重综合权重四级指标指标属性层次分析法权重熵值法权重综合权重生活水平0.66660.2358 0.4512收入水平0.19050.0362 0.113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正0.14290.02590.0844城乡收入比逆0.04760.01050.0291物质生活消费0.11470.1544 0.1346农村人均食品支出(元/人)正0.03810.03710.0376农村人均衣着支出(元/人)正0.01910.01620.0176农村人均居住支出(元/人)正0.01910.03730.0282农村人均生活用品支出(元/人)正0.01910.03130.0252农村人均交通支出(元/人)正0.02720.03250.0299精神生活消费0.16320.0349 0.0991农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元/人)正0.08160.01810.0498农村人均医疗保障支出(元/人)正0.08160.01680.0492消费结构0.19050.0103 0.1004消费比逆0.19050.01030.1004生产环境0.04580.2209 0.1334人均农林用水财政支出(万元)正0.01300.04710.0300农村单位面积播种粮食产量(公斤/公顷)正0.00680.04270.0248农村人均生产性建筑投入(元)正0.00470.03640.0205农村人均财政涉农资金投入(万元)正0.01300.01710.0150农村人均耕地灌溉面积(公顷/万人)正0.00410.04570.0249农村人均节水灌溉类器械量(个/万人)正0.00410.03190.0180农村人均道路桥梁投入(元)正0.00820.03000.0191村庄内道路硬化面积(万平方米)正0.00330.04330.0233农村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千元)正0.01690.02440.0207农村人均乡村养老设施数量(万人/个)正0.01690.02400.0205平均每个乡镇乡垃圾车个数(个)正0.00870.03800.0233农村人均环境卫生投入(元)正0.01690.06920.0430农村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人)正0.00870.06570.0372农民生活富裕“三生”环境0.33330.7640 0.54865农村人均园林绿化投入(元)正0.02080.11720.0690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万立方米/日)正0.02080.08450.0526森林覆盖率(%)正0.04150.02090.0312农村农药使用强度(吨/千公顷)逆0.04150.00950.0255农村农用塑料薄膜使用强度(吨/千公顷)逆0.04150.00510.0233农村化肥使用量强度(万吨/千公顷)逆0.04150.01130.0264生活环境0.07980.2945 0.1872生态环境0.20770.2485 0.2281向书坚,等: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6统计学报2023 年第 5 期地区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增长率北京0.54650.56840.59320.58040.59990.56950.58650.56030.0253浙江0.43430.45360.4630.46210.45810.44270.45090.45880.0564上海0.43730.45180.44020.47910.45470.40840.4570.43830.0023江苏0.39970.42240.42340.42970.43950.41570.40450.42380.0603黑龙江0.39270.40780.3960.40440.43860.42570.42890.41710.0621天津0.3930.42540.4320.44520.49330.43190.42910.41690.0608内蒙古0.40060.43020.44130.48130.44160.41160.40250.41480.0354吉林0.35380.35720.33890.35390.37570.3430.350.35470.0025湖北0.26470.30450.29850.30310.33460.39980.37160.35110.3264安徽0.2330.26440.26350.28270.3020.28910.31560.35080.5056湖南0.26260.27650.26890.28310.30890.29070.29070.34270.3050山东0.2820.32310.3180.33040.34760.31220.31310.33820.1993河南0.26020.26290.25740.26450.26690.27680.30250.33180.2752四川0.26340.29450.28830.29980.28990.27820.30210.32450.2320江西0.20610.22650.23960.24660.24850.24430.26160.31160.5119重庆0.23010.2410.23680.24670.25780.25960.26110.30830.3399福建0.25170.27630.28430.28610.2810.2770.29220.30090.1955广东0.23480.25790.25010.25940.25910.29050.28460.29760.2675宁夏0.25810.27770.26620.28940.2950.27910.28620.29610.1472辽宁0.30710.31170.29120.30110.32490.2880.28470.2904-0.0544河北0.23390.24080.2390.24380.27720.25940.27580.27980.1962云南0.17960.19060.17860.18810.20240.25110.21280.27790.5473贵州0.14050.17310.17690.20320.2260.22140.22760.27260.9402广西0.16970.18190.17360.20360.2310.22470.23270.24850.4643新疆0.22840.23250.22290.21970.23180.2210.22620.24570.0757陕西0.23420.23370.22440.23020.25020.23440.23320.24330.0389青海0.21330.22030.22940.23590.23320.21140.22090.23620.1074山西0.21760.23050.2140.22030.21810.2110.21050.21830.0032甘肃0.1530.15530.15890.16910.17780.1890.18150.19310.2621海南0.15480.1680.17960.18420.18330.20030.1890.18780.2132表 2 为各省的农民生活富裕指数。可以看出,自2013 年以来我国农民生活富裕指数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且各区域间差异较大。其中,排名前五的北京、浙江、上海、江苏和黑龙江地区的农民生活富裕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北京和上海的城镇化水平较高,农民生活富裕程度较多依赖城市资源,科技较为领先,产业现代化水平较高。浙江、江苏和黑龙江的较高农民生活富裕指数着重依赖于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浙江和江苏作为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伴随着科技创新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批现代化乡村产业,切实促进了农民增收;黑龙江地区的乡村农业产业占比较大,随着规模化生产中农业科技创新的转化应用,当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有效提升,其增值收益最大程度普惠了当地农民,促使农民生活富裕水平提升。从增长率水平来看,贵州、江西和云南地区农民生活富裕水平的增长率较高,这可能主要归因于这些地区的乡村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伴随着近几年国家政策倾斜的外力提携以及科技普及的内生动力催动,促使当地农业农村农民得到较快发展,农民生活富裕水平增势迅猛。表 2农民生活富裕指数向书坚,等: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7统计学报2023 年第 5 期图 3 展现了各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与农民生活富裕指数的均值。可以看出,样本区间内的农村发展较好,整体农民生活富裕指数相比 2013 年都有了不小增长,说明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与农民生活富裕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在 2018年和 2019 年,农业科技创新同农民生活富裕指数的变化相反,主要是因为农民生活富裕指数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还与国家的发展背景有关。2018 年,国家经济整体下行明显,在全民去杠杆化、社保改革、中美贸易摩擦的三座大山下,总体经济运行形式难言平顺。对于农村而言,农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售困难,流通成本高,导致农民自主经营收入下滑,加之各地区当年受到自然灾害较多,导致农民生活富裕指数有所下滑,而在此期间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科技创新战略,推动了包括农业科技在内的科技体制改革,因此 2018 年农业科技创新数量持续加快增长。国家在 2018 年末提出了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方案,并在 2019 年开展了国家知识产权的整体监管转型,更加注重专利质量,所以农业科技创新专利数量虽然出现首次下降,但质量大幅提升。在20192020 年,农村经济逐步转好,农民生活富裕指数回升,且增势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综上而言,本文构建的农民生活富裕指数与农村发展阶段及发展背景相契合,佐证了所构建的农民生活富裕指数的可靠性,且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民生活富裕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说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影响关系。3.控制变量。考虑到影响农民生活富裕指数的因素除了科技创新外,还包括社会保障(史慧,2022;王亚华等,2022;张伟,2019)52-54、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乔康平,2021)55、农村信贷情况(张军发,2017)56、产业结构变化(陈梓楠,2018)57等,因此将其加入控制变量。其中,社会保障是直接影响农民生活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农村居民消费和信贷情况是通过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投资进而影响农民生活,产业结构的变化是通过影响农民的消费结构与收入结构进而影响农民的生活状况。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与适用性,选择城乡养老保险参与率、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人均农村贷款余额、产业结构(借鉴钱海章等(2020)58,利用第二产业总产值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计算)作为控制变量,并取对数处理。本文分析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和国家统计局等官方网站。其中,农村人均贷款余额缺失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市的数据,故将其剔除。原始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 3 所示。向书坚,等: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图 3各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与农民生活富裕指数的均值3.002.502.001.501.000.500.000.340.320.300.280.260.24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农民生活富裕指数表 3原始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变量含义(单位)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ASTIit农业科技创新(个)1.34871.68080.078912.2125RAit农民生活富裕指数0.30310.09800.14050.5999PIit城乡养老保险参与率0.34630.13450.03060.5748Pit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32191.617499.8000119.4000LBit农村人均贷款余额(万元)2.38521.8770.00327.0307ISit产业结构0.39760.07680.15970.55768统计学报2023 年第 5 期变量基准回归稳健性检验(1)固定效应(2)随机效应(3)混合回归(4)更换核心解释变量(5)更换核心被解释变量(6)剔除部分省份lnASTIit0.0668*(-0.0270)0.0882*(0.0273)0.1363*(0.0216)0.0116*(0.0041)0.0673*(0.0270)ASTIi,t-13.67E-05*(0.0000)lnPIit0.1693(0.1447)-0.0576*(0.1013)-0.3579*(0.0540)0.3514*(0.1488)0.0012(0.0323)0.1545(0.1957)lnPit-0.4556(0.7150)-0.3132(0.7424)-0.7995(1.9338)-0.7563(0.8514)-0.2343(0.2187)-0.3816(0.7273)lnLBit-0.0052(0.0121)-0.0004(0.1461)-0.0430*(0.0137)-0.0044(0.0118)-0.0013(0.0016)-0.0053(0.0127)lnISit-0.1379(0.1731)-0.0431(0.1461)0.4232*(0.0895)-0.2245(0.1488)-0.0843*(0.0318)-0.1424(0.1849)模型显著性F=8.86Waldchi2(5)=53.53F=28.29F=4.48F=11.35F=8.16模型选择检验F:ProbF=0.0000BP-LM:Probchibar2=0.0000F:ProbF=0.0000 F:ProbF=0.0000 F:ProbF=0.0000地区固定效应是否否是是是观测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