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见医疾
资料
研究
甲骨文所见医疾资料研究综论朱生玉1高飞2摘要:甲骨文中保存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医疾资料,引起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中医学者的共同关注,产生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骨文医疾资料数量、病症名称、致病原因、诊疗方法等几个方面;以往研究中存在释字不确、观点更新滞后、对卜辞语句理解欠准确、过度解读等问题,应引起学界的重视。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当以准确识文断字为前提,其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古文字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合作有助于推进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纵深研究。关键词:甲骨文,医疾资料,疾病名称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24)03-0070-04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4.03.15Overview on the Study of Medical Information i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ZHU Shengyu1,GAO Fei21.Research Center ofLanguage Scienc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China;2.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2488,ChinaAbstract:Oracleboneinscriptions(OBI)preservetheearliestknownmedicalinformation,whichhasobtainedattentionfrompaleographers,historians,andscholar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resultinginawealthofresearchachievements.CurrentstudiesonthemedicaldataofOBIprimarilyfocusonthequantityofmedicalrecords,namesofdiseases,causesofdiseases,diagnosticandtherapeuticmethods,etc.However,previousstudieshaveencounteredchallengessuchasinaccuratecharacterinterpretations,laggingperspectives,inaccurateunderstandingofOBItextsandexcessiveinterpretations.Theseissuesshouldbeaddressedbytheacademiccommunity.Researchonmedicalinformationinoracleboneinscriptionsshouldprioritizeaccuratecharacterrecognition.ThisinterdisciplinaryfieldinvolvescollaborationbetweenpaleographyandTCM,facilitatingin-depthresearchonmedicalinformationinoracleboneinscriptions.Key Words:oracleboneinscriptions,medicalinformation,diseasename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自 1899 年王懿荣由中药中的“败龟版”发现甲骨文118以来,国内外有大量学者及爱好者投入到甲骨文的研究,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就内容而言,甲骨文大部分是对占卜内容的记录,所占卜的内容涉及军事、祭祀、田猎、出行、天象、农事、生育、疾病等几个方面。由于甲骨文的发现源于作为中药的“败龟版”,加之甲骨文中有关于生育、疾病等医疾方面的占卜记录,且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档案,这就决定了甲骨文在中国医疾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无论是考古、古文字领域还是中医药领域的一些学者,都对甲骨文中的医疾资料予以了特别的关注,产生了一定成果。随着近年来甲骨学的纵深发展,甲骨文字的释读、辞句的解读均取得了很大进步,对深入理解甲骨文中的医疾资料无疑将有所补益,因此,有必要对这批材料重新加以关注。鉴于此,本文将对有关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对甲骨文所见疾病名称、病情状况、致病原因、祭祀疗疾等内容进行梳理。1甲骨文医疾研究述论甲骨文中已有“疾病”之“疾”字,作(甲骨文合集13639,以下简称合集)、(合集13666 正),释作“疾”几无疑义。另有一(合集21052),象人腋下着矢之形,于省吾2320指出“”与“”造字本义当有别,但有时又可通用,如在表示疾病方面,“肩兴有”(合集21052)又作“肩兴有疾”。有的学者认为两类字形所反映的疾病有差异,如朱桢3认为“”指“病人卧床不起的内科病”,而“”指“人身受刀兵武器创伤的外科病”。按照卜辞中“牢”字从牛与从羊有别1402-403、“车”字车轴断裂与否有别4,“”与“”之词义内涵似也有一定差异,但非本文关注的重点,故暂不讨论。因二字均与疾患有关,本文姑且统一隶作“疾”。围绕甲骨卜辞中的“疾”,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甚至有的学者欲藉相关甲骨材料探讨或建构所谓的“甲骨医学”553,是否能够上升至“学”的层面,有待于对相关甲骨卜辞以及现有研究成果做一番梳理与研究。为谨慎、客观起见,本文称相关的甲骨资料为“医疾资料”,而不称“医学资料”。就目前学界关于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1.天津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502.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北京102488作者简介:朱生玉(1984-),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古文字学。E-mail: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研究医学与哲学 2024年 2月第 45卷第3期总第 734 期70Medicine and Philosophy,Feb 2024,Vol.45,No.3,Total No.734 1.1甲骨文医疾资料数量严一萍61951对疾病相关卜辞四百余版做了考释;甄志亚7“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载病的 323 片,415 辞”;李良松8“论及医学 320 片,约 1000 条;论及生育 857 片,约 2500条”;高春媛等951“甲骨医学卜辞共 1117 片,有关生育的有 857 片”;彭邦炯102收录医疾相关甲骨 865 片;甄雪燕等11“与疾病相关的有 323 片,415 辞”。可见,各家对医疾相关甲骨数量的统计存在差异。1.2疾病名称学者所论卜辞中疾病名称从十几种到五十几种不等。胡福林12-13(胡厚宣曾用名)归纳了殷人疾病约有 16 种;陈世辉在此基础上补充了 3 种14;温少锋等15305-318指出了卜辞中所见疾病 34 种;徐锡台16归纳了卜辞中所见疾病 18 种,并结合传世文献对这些病名做了解释;李良松等592,8,1769说甲骨文中记载了各科疾病 40 种,后说有 46 种;高春媛等947认为甲骨文记载了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外各科疾病 40 余种;朱桢3说殷商人所认识的疾病多达30 多种;李宗焜18探讨了卜辞中所提到的疾病约 25 种;宋镇豪19论及疾患 53 种。由于对某些疾病归类时分合不同或称述方式不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材料的爬梳愈加详尽甚至存在着某些是否为疾病名的争议。卜辞中究竟有多少种疾病,各家观点不尽一致。经过梳理各家所举疾患名称,笔者认为卜辞中基本可以确定为疾患部位及名称的主要有“疾首、疾目、疾耳、疾自、疾口、疾舌、疾言、疾齿、疾身、疾肱、疾肘、疾疋、疾止、疾、疾、疾、疾、疾、疾、疾、疾、疾、疾、疾、疾、疾、疾、耳鸣、龋、腹不安、疾伇、”32 种。1.3致病原因胡福林12-13说殷人以为疾病原因是天神所降或人鬼作害;严一萍630-68将病因归纳为:天帝所降、鬼神祟祸、妖邪之蛊、天象变化;詹鄞鑫20说殷人将病因归结为上帝降灾、鬼神作祟;许进雄21说殷人将得病归咎于四种原因:鬼神作祟、突变的气候、饮食的不慎和梦魇;李宗焜18说在殷人观念中,致病原因是鬼神降祸,具体包括“天帝神祇降祸”“祖先降疾”“鬼神示警”;李良松等578-79,1756-57归结为:天帝鬼神作祟、外伤和虫兽致伤、外在环境致病、病从内生。学界关于殷人观念中的致病原因,各家所论略有不同。从医疾卜辞的实际情况来说,主要有两种情况:神灵作祟和虫蛊为害。但是有些学者所言气候、饮食等外在环境方面的因素在卜辞中无从征验。1.4诊疗方法胡厚宣22认为甲骨卜辞中是否有用药物治病的记载并不明确,但有以针刺、灸燎、按摩治疗疾病之法;严一萍6127指出卜辞中绝不见药物疗疾的记载,而有祈赐于上帝、祷祝于祖妣;辛智科23据殷墟卜辞研究一书统计了与针刺、艾灸、按摩、药物、拔牙止痛、接骨复位 6种疗法相关的卜辞条数;高春媛等956-62指出卜辞中疗法主要有“按摩法、针砭法、灸治术、汤液及醪醴、拔牙止痛、接骨治伤”;李良松等581-90,1759-68对疗法有较详细的论述,涉及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外科手术疗法、祭祀疗法 5 种;朱桢3认为殷人除了以“告”“御”之祭祀以禳解疾病之外,又有针刺、艾灸、按摩、药物、拔牙止痛、接骨复位 6 种疗法;彭邦炯10224综合甲金文、文献、考古等多方面资料来看,商代除了以祭祀御除疾病外,还有针刺、按摩、叩击、吮吸、包扎裹缠、药物进行疗疾;此外,徐江雁24还提及“洗浴疗疾”。与上述迥异,李宗焜18认为甲骨文中有所谓的针刺、灸疗、按摩等诊疗法这一观点“多半靠不住”。殷人应对疾病的常见方式即通过向神灵祭祀以去疾,综览医疾卜辞,与去疾有关的祭仪主要有“御、(祼)告、宁、卫、求”5 个。除以上几方面之外,学者还谈及殷商医疗制度与商代药物。关于殷商医疗制度,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殷商时期医、巫不分现象的论述;二是认为殷商王朝有“小疾臣”专门负责记录君王的医事3,8。关于商代药物,胡厚宣22说卜辞中用药物治病的记载“不甚明晰”;严一萍61951云“卜辞无药字”;温少锋等15339、李良松等532,25将“”释作“药”,李良松8指出甲骨文中有“药”字,“并有用枣、鱼治病的卜辞”。据其统计,甲骨文中记载了 30 多种现今可以入药的动植物名称。但需注意的是,甲骨文中有可入药的动植物名称与它们是否真的作为药物来疗疾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殷商时期确实有考古出土的药物,如河北藁城商代遗址就出土了桃仁和郁李仁,其作为药用的可能性很大26。尽管殷商人能用药疗疾是事实,但目前所见甲骨卜辞中尚无任何记载。2存在的问题及展望黄侃先生说:“夫所谓学者,有系统条理,而可以因简驭繁之法也。”照此标准,从甲骨卜辞中的医疾资料及目前研究状况看,距离建构“甲骨医学”学科尚有很远的距离,应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对待研究对象。综观学界对甲骨文中医疾资料的研究,存在四类较为突出的问题。2.1对病名用字释读欠准确准确释读甲骨文是读懂卜辞的前提。就目前有关甲骨文医疾资料研究成果来看,有些研究中对最基本的字的释读欠准确。本文开篇所论及之“疾”字,徐锡台释文作“病”18;范毓周27指出陈世辉将“疾肘”误释为“疾九”等14;温少锋等15307引合集20338 卜辞有“耳万”,并云“万当读为癘耳癘,当是耳部生疮,或是耳疔,或是中耳炎之类”,李宗焜18已指出温氏所说之“耳”实当为“听”;温少锋将“”释读为“卩”,乃“膝”之初文15317,而甲骨文中“卩”另有其字,作“”;李良松等599将 合 集 15417“”与 合 集 17458“”释 作“(虐)”,实为“梦”字。此类例证甚多。当然,甲骨文字释读是否准确受到材料是否充分、考释方法与手段是否科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界对甲骨文字的认识也是甲骨文所见医疾资料研究综论朱生玉等医学与哲学 2024年 2月第 45卷第3期总第 734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Feb 2024,Vol.45,No.3,Total No.73471不断进步的过程,不宜过分苛责前贤。后来学者们在研究中理应积极吸取正确的释读意见。2.2未能准确、及时掌握学界最新成果甲骨文有“”(合集17979)字,胡厚宣22云:“字盖象一人身腹有病,一人用手持针刺病之形。”此观点影响较大,后来学者大多信从其说,有的甚至有所发挥,如李良松等25据此字而说“有关针刺疗法的最早文字记载,还应该首推于甲骨文表示用尖锐物质针刺体表以治疗内脏疾病”,又李良松8云:“甲骨文中记载了殷(象手执利器刺激腹部之状)、艾、摩等字,并且均出现在有关疾病的卜辞中,含有治病之意。”其论及针刺疗法时也提到该字,说“于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字释林将此字释为殷字,意即针刺疗法”1763。“”字所在卜辞并不完整,如“其;”。殊难断定其是否确为“针刺疗法”,也难知其是否“有治病之意”。李宗焜18已指出这一点,而李良松等585,1763沿用其旧说,未能更新观点。另外,“针刺疗法”观点的提出者是胡厚宣22,李良松系之于省吾,似欠严谨。再如李良松等5113,1789言到“甲骨文中还刻有疓字,亦当指乳房部的疾病”,但未标出所据出处,故难知“疓”之甲骨字形为何。诸如此类的现象在甲骨医疾资料的研究成果中时有发生,而在非古文字学专业学者的论著中表现最为显著。2.3对卜辞语句解读欠准确对甲骨辞例中某些字词的误解误读,直接导致了对相关文句的错误理解,例如,贞:隹帝肈王疾。(乙编7304)贞:隹受多匕肈王疾。(乙编6324)徐锡台将其中的“肈王疾”称为“肇病”,认为“肇”表示“正”,“正”又与“诊”通18。若如此,则“肇病”为“诊病”,与其文章所说疾病名称相矛盾。薛光生亦采用此观点,并认为上举第二辞中的“匕”指古代的勺子或短剑,以之为当时的医疗器械。马伯英28讲到上帝致病时也提及上引乙编7304 卜辞,并引说文“肇,击也”,但未能进一步申述为何“击打”义的“肇”竟有“导致”之义。又如合集13635 有“贞:疾舌 于妣庚”。“”字,严一萍6133认作“”,训“求”;姚孝遂29作“祟”、曹锦炎等30作“”、陈年福31摹作“”隶作“求”;“”字构形与刘钊“蛷”下所收字一致,云“卜辞用为求”32;陈年福33“求”下也收有此类形体,以为“蛷”之初文,卜辞中表示“求取”等义或读作“咎”。从构形看,“”亦即“求”;从辞例来看,“求”与医疾卜辞中“御”“告”有相同的分布。该条卜辞是说舌部有疾病而向妣庚求祷。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又有疾者,诣佗求疗。”只不过卜辞中求祷的对象是先妣。对卜辞语句的正确解读,除上文所论准确释字之外,还需借助于古汉语语法、词汇方面的相关知识。2.4将甲骨文病名与后世医学病名简单对应甲骨文常见“疾 X”这一表述,从字面以及卜辞所在语境,仅能得出某个身体部位患了病,却无从得知是何病种。如甲骨文有“疾止”,学者一致认为“止”即“趾”,从卜辞的表述中,只能够得出“疾止”是指与足部有关的一类疾病,具体是何种足病不得而知,如宋镇豪19说“或谓脚气症,但从辞例难以确认”;有的学者的解读显得求之过深,如胡福林12-13说“余意即脚气病也”。即使“疾止”与脚气有关,但“脚气”这一表述早见于中医文献,如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脚气病诸候”。中医学中所说的“脚气”指下肢或足部疼痛麻木等病症,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脚气”全然不同。又如卜辞中有“疒心”“疒骨”,高春媛等948认为前者“当指心跳心慌,心悸怔忡一类病证”,后者“指四肢,脊骨的疼痛肿胀”。客观而言,从卜辞“疒心”“疒骨”表述中无论如何都难以得出如上解读。再如温少锋等15309据卜辞中“贞:妇好惟出疾”(合集13633)的“”字论定这是“世界上关于鼻息肉这一病例的最早记录”,李宗焜18驳之曰“武丁时代应该不会有鼻息肉这样的概念”,其说较中肯。不应拿甲骨文中疾病名称生硬地与传统中医学病名相对应,更不能与现代西医学病名对等,因为殷商时期对处于医、巫不分的时代对疾病的认识较为笼统,尚未形成所谓的“医学”,应属于“前中医学”时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散的问题,如援引卜辞不标出处,致使其后研究者无法核查原文,如高春媛等948“疾眩”下引了“疒亡(无)眩”一辞,不知其出处;又如援引卜辞释文用字欠统一,高春媛等948在引用卜辞中“疾”相关卜辞时,有的作“疒”,而有的作“病”;再如援引卜辞出处标注有误,温少峰等15317“疒卩”所引前两条卜辞标注出自合集314,实际当为合集4477。总而言之,关于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成果中类似于上述的弊病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一方面,甲骨文距今年代久远,卜辞中存在一些疑难字词,给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或对某些辞例的理解在学者中尚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如卜辞中有“疾言”,胡福林12认为指“发音嘶嗄、咽喉之病”;严一萍692认为“言”当读如“瘖”,指因病而言语障碍不能言;于省吾287认为“疾言”即“疾音”,“指喉音之临将嘶哑言”;宋镇豪19以黄帝内经参证,云可能指“因寒邪引起的失音”。另一方面,学科交叉合作深度不够。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来自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及中医学者。这些成果反映出一个明显的倾向即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甚少参考医学学者的研究成果,医学学者也绝少关注、跟进古文字学对甲骨文字的正确解读。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尚有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推进此项研究向纵深发展,特此提出三条建议:第一,以准确识字为先。戴震有言:“有一字非其的解,则于所言之意必差。”于省吾34早就提到“契学多端,要以识字为其先务”,并云“甲骨文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文甲骨文所见医疾资料研究综论朱生玉等医学与哲学 2024年 2月第 45卷第3期总第 734 期72Medicine and Philosophy,Feb 2024,Vol.45,No.3,Total No.734 字考释是一项基础工作”23,可见识字是有效利用甲骨卜辞进行殷商历史、文化、科技乃至医药等领域研究的基础。第二,客观理解语言。文字释读正确的前提下,还需对卜辞辞意作出客观的解读。范毓周27曾说道,针对卜辞中所记载的医疾资料“应以文字学和生理、病理学知识结合起来考察,不可凭想象去作臆测”。这一态度是严谨客观的,应为从事研究者所秉持。第三,加强学科交叉合作。大多学者很难做到既精通甲骨学又熟稔中医学。甲骨文字释读结论的更新日益频繁,医学学者在研究甲骨医疾资料时理应吸收最新的甲骨文字释读结果,这就需要古文字学家的助力;而中医学又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问,对卜辞医疾辞例的准确解读也有赖于医学学者的帮助。两个领域不同学者的共同努力,将是推动甲骨卜辞医疾资料、殷商医疗等方面研究迈向新阶段的重要途径。参 考 文 献 张秉权.甲骨文与甲骨学M.台北:编译馆,1988.1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M.北京:中华书局,2009.2朱桢.殷商时代医学水平概论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39-46.3黄天树.甲骨文所见的一些原生态文字现象M/黄天树.黄天树甲骨金文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1-9.4李良松,刘学春.甲骨文化与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5严一萍.殷契征医M.台北:艺文印书馆,1991.6甄志亚.中国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0.7李良松.甲骨文中的医学史料简述J.中医药文化,1992(3):12.8高春媛,陶广正.文物考古与中医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彭邦炯.甲骨文医学资料释文考辨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甄雪燕,梁永宣.最早的医学文字档案:甲骨文J.中国卫生人才,2012(10):88-89.11胡福林.殷人疾病考:上J.学思,1943(3):1-8.12胡福林.殷人疾病考:下J.学思,1943(4):9-21.13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中华文史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1963:138.14温少峰,袁庭栋.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15徐锡台.殷墟出土的一些病类卜辞考释J.殷都学刊,1985,6(1):8-10.16李良松.甲骨文化与中医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李宗焜.从甲骨文看商代的疾病与医疗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01(72-2):339-391.18宋镇豪.商代的疾患医疗与卫生保健J.历史研究,2004(2):3-26.19詹鄞鑫.卜辞殷代医药卫生考J.中华医史杂志,1986(1):15-23.20许进雄.古事杂谈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1:322.21胡厚宣.论殷人治疗疾病之方法J.中原文物,1984(4):27-30.22辛智科.试谈殷墟卜辞中的医药卫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6,9(3):47-50.23徐江雁.中国医学史M.2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24李良松,郭洪涛.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45.25耿鉴庭,刘亮.藁城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桃仁和郁李仁J.文物,1974(8):54-55.26范毓周.甲骨文中商代的“帝”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7(1):46-55.27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05.28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8:316.29曹锦炎,沈建华.甲骨文校释总集:卷十九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1616.30陈年福.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M.北京:线装书局,2010:1276.31刘钊.新甲骨文编:增订本M.2 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751.32陈年福.实用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9:251.33于省吾.双剑誃殷契骈枝,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双剑誃殷契骈枝三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9:6.34收稿日期:2022-12-07修回日期:2024-01-12(本文编辑:高峰)启事 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郑重声明本着科学研究工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与严肃的学术道德,为维护医学与哲学杂志社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声明公告如下。1.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无一稿两投问题。2.本刊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将认真收集有关资料确认后再通知作者,并在作出处理决定前给作者以解释权。若本刊与作者双方意见有分歧时,提请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最后仲裁。3.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在杂志上刊出其作者单位和姓名以及撤消该论文的通告;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不在本刊发表;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及医学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甲骨文所见医疾资料研究综论朱生玉等医学与哲学 2024年 2月第 45卷第3期总第 734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Feb 2024,Vol.45,No.3,Total No.7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