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功能优化与实现机制_张继军.pdf
下载文档

ID:357592

大小:199.25K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党建 引领 基层 治理 功能 优化 实现 机制 张继军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功能优化与实现机制*张继军王潇 摘要 基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党建质量的提高。多元化的基层治理特征,决定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属性,也决定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特性。从多层面、多角度来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系统性功能回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结构,进而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区域一体 主体觉醒 组织协同 精神培育 资源整合”功能体系,切实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嵌入 悬浮”困局,科学构建“核心领导 权责配置 能力发展 合作运转 责任追溯”的实现机制,整体性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关键词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功能优化;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1071(2023)01 0041 06一、问题提出基层社会是人民群众相互交流、彼此互动的日常场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而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基层秩序的维护更是关乎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同时,人民群众的社会关系网络也都基本发生在基层社会之中。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人民群众的美满幸福。面对社会结构的转型,必须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展方式,以适应基层治理的结构变迁和时代变迁。尤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党建既可以作为把握党的大方向的政治力量,又需要成为承担社会治理的专业力量1。立足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具体实效更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2。然而,伴随基层治理难度的增加,加之民众多元化利益需要,促成良性社会治理仍面临重重压力3。换言之,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要求,严格落实党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从唯物辩证法看,党建与基层治理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党建保障了基层治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大局,能够有效整合基层社会中的治理主体、治理制度、治理机制和治理资源等关键要素,使基层治理中多元要素得以聚合起来、协同起来、运转起来,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更大效能。同样,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也变成党建的重要目标,基层治理也成为检验党建质量的关键内容。也就是说,两者之间不可分离、不可分割,需要相互融合发展,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各自为家”。就客观实践来看,党建与基层治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体系不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不深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综合成效不明显。综合来看,缺少必要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制度、治理机制和治理资源的有效支撑,致使党建引领14党史党建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3 年第 1 期*项目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优化及实现机制研究”(22JY068)。收稿日期2022 08 24 作者简介张继军,政治学博士,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716000;王潇,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716000。基层治理陷入“悬浮化”状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效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党建与基层治理有脱节现象,是隔离而非融合,是割裂而非发展,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了新挑战,需要优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建设,更要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结构,以系统性、结构性功能回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困境,促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换言之,基层治理涉及大量公共和私人部门,需要在多元主体之间构建合作机制,促使各方达成集体行动,实现分散行动不能完成的治理目标4。为此,必须发挥党的领导优势,理顺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行动关系,把党建引领功能真正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整体性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构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格局和新发展。二、结构转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社会变化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新变化,基层社会呈现为多种类型组织及多元个体利益博弈的场域,如何实现基层治理的有序发展,如何协调基层中的多元利益关系,直接关乎基层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回应社会结构转换的过程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嵌入”过程出现了“悬浮”困局,需要找寻其中的运行逻辑,积极应对基层治理中的悬浮化和低效能问题。(一)转换:基层社会结构发生变迁在社会变革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形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综合化的特征属性,并交织在繁杂的关系网络之中。同时,随之而来的基层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社区制替代了单位制,单一主体治理的过程不再适应现代化治理的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是客观实践的必然要求。在传统基层治理过程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出现了些许问题。例如,何以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结构,何以推进基层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何以科学构建上下互动机制,这些都是党建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回应的。在社会结构的转换过程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诸多客观挑战,要深入探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展逻辑,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更好发展。(二)嵌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尝试从国家治理体系构成看,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内容,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利于深化基层治理发展,有利于维护党在基层治理中的权威,而这就要求基层治理必须置于党的全面领导之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将党的组织建立到其他一切经济和社会组织的细胞中去5。政党嵌入治理,是实现党的建设进而以党的建设推动治理的有效路径,也是新时代党建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安排6。推进党建有效嵌入基层社会治理,高效发挥党建引领的独特作用,以制度机制的完善和引领功能的优化,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更有“实践型党建”探索,将党建嵌入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实现党建与基层治理无缝对接。除此之外,借助改革发展机遇,创新探索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可以改变基层治理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党组织、政府组织和社会主体的多元行动者系统,形成多种互动形态和内外互动路径,促进多元主体间的认知嵌入、情感嵌入和规范嵌入,进而实现整体性党建的治理绩效7。(三)悬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困局当前,社会自主性增强,呈现出流动性、网络化和碎片化特征,使得依赖组织、动员、指令的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越来越难以有效“进场”,导致党建出现“悬浮化”8。在现实中,出现了党建引领不足、互联互动难、发挥作用难、党组织管理难等问题。究其根源:一方面在于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权责关系并不明晰,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共识性行动需要达成,亟需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共生发展关系。另一方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理念、制度、机制、资源、技术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串联,使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结构未能有效释放整体性治理效能;同时,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表达机制、参与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自然缺乏内生活力和内生动力。从功能结构来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体系欠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功能结构不优,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陷入悬浮化,导致基层治理效能得不到有效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陷入低效化和低能化。那么,何以破除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悬浮化现象,何以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结构,何以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绩效,这需要多方面的创新发展:24党史党建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3 年第 1 期一是党建与基层治理权威要统一,需要理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逻辑关系,也要丰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手段;二是党建资源与基层治理资源要融合,整合分散化的资源,破除治理资源的碎片化倾向;三是党建与基层治理内在统一,不断生成共识性行动,达致多赢发展格局 9。进一步说,需要注重自上而下给予党建更多治理资源、治理权能和治理权威,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功能体系,理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权责关系,积极回应基层社会中的复杂、多元问题,真正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的种种困局。三、功能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系统功能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功能迫在眉睫,实现党建引领转向“功能引领”,优化党建引领功能体系,提高党建工作质量,进而实现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要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系统功能,更要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功能结构,以结构性、系统性地深入推进基层治理,达致“区域一体 主体觉醒 组织协同 精神培育 资源整合”的功能结构,促成结构功能的适用性、高效性、科学性,突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发展、新机制,进而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良性发展。(一)区域一体:引领基层有效治理政党不能缺席社会治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党建在方向把控、主观能动性激活、互动合作与协同治理上发力10。综合而言,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要准确掌握政治方向,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带领基层组织和普通居民参与基层治理。而中国共产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更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重视“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发展要求11。深刻地来说,党建引领区域治理,就要促进区域一体发展。同时,要围绕区域利益一体化,整合多方利益关系,探索赋权基层,实现“党建赋能”,塑造增能型党组织,调动更多基层治理主体的参与热情,释放基层治理主体的内在潜能,使不同主体高效参与基层治理,并在治理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不断维护和巩固党在基层的合法性、权威性。也就是说,需要深入推进“党建区域一体化”发展,围绕区域共同利益的实现目标,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功能,充分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内在动能,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展空间。同时,切实尊重公民需求,坚持有效引领基层治理,科学促进基层建设,不断推进区域治理一体化发展。(二)主体觉醒:助推基层自治发展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12。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着主体性功能,关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最终质量。为此,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优势,更要强化基层群众自主能力,进而释放基层群众的主体性功能,有效激发基层群众自治活力,充分消解社会矛盾,规避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后果。而唤醒民众主体性需要专业性的技术支撑,需要畅通人民群众的参与渠道,优化人民群众的参与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相关权利的正确行使,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融入基层治理、基层决策和基层评估等关键领域,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此同时,需要把不同组织和不同个体的步调协调起来,逐步建构稳定的基层秩序和基层发展格局,保证社会系统处于有序状态和健康状态。除此之外,更要探索多层次、多种类的自治平台,发挥共治平台、自治平台、线上平台、线下平台的综合性治理功能,其中,尤为注意自治的有效性、经济性和科学性,推进党建助推基层治理的制度化、科学化、高效化和法治化,逐步实现“政党强、社会强”的均衡型基层治理结构,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和基层自治水平。(三)组织协同:协调组织有效运转面对基层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利益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治理主体间不仅相对平等、自主,而且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基层社会本着自我组织、自我规制的原则,在法治和民主协商的框架下自主运转13。但是,当面对复杂的基层公共事务时,就需要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更要基层治理主体合作互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汲取不同主体力量,这就需要协调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使组织有效运转,共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也就是说,基层治理的属性决定了多主体、多组织需要充分协商、有效沟通,必要时需要多层次协商,并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共同行动。这就需要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党建维护平衡关系,通过党建协调组织得以良性运转。就中国基层治理实践来看,草根社会组织也凸显出封闭性、排斥性和冲突性的特征,如“失独34党史党建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3 年第 1 期组织非法维权”“广场舞场地争夺战”等,亟须通过党建整合多方诉求,弥合组织间的治理缝隙,发展草根组织内在的互惠性、合作性,实现各类组织协同治理和科学治理,创造各类组织发展的绿色文明环境,促进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共同体的美好发展。(四)精神培育:促进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