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docx
下载文档

ID:3573965

大小:1.15M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 知识点 梳理 地球 运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类型 绕转中心 方向 速度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 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日常作息时间 公转 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星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赤道(1670km/h),30度1447km/h,60度837km/h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 2.晨昏线: A.判定: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是由夜进入昼则为晨线,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 B.特点: a.晨昏线(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0. b.晨昏线(晨昏圈)把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个部分,昼弧代表昼长,夜弧代表夜长,如果昼弧>夜弧→昼长夜短,昼弧<夜弧→昼短夜长,昼弧=夜弧→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每天6点日出,18点日落。 c.只有在二分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经线圈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全球各地6点日出,18点日落。 d.二至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e.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15度每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3. 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阳日 昼夜交替的时间 24时 (2)光照图的判读 判断南北极,北逆南顺;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计算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昼长夜长的计算) (3)时差 1.地方时 ①规律: A.经度相差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 B. 东早西晚 C.东加西减 D.同经同时 ②地方时的计算: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15°(东加西减) 2.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为同一个时区,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就相差1小时。 ②区时的计算步骤: a.求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余数部分<7.50,取商;余数部分>7.50,取商+1) b.求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c.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的选择,根据“东加西减”原则) d.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X 15° 区时为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ƒ日界线 (1) 人为日界线:180度经线 从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 (2)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右图)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向。 (左右手定则)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简便计算:太阳高度=900-两地的纬度差 (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外力作用 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层沉积物。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下切侵蚀到最低点的水平面,一般以海平面为主,局部地区以湖泊、河流汇水口、堤坝等基面为准。) 内力作用 壳抬升使得该地区河流海拔突然升高,在侵蚀基准面没变的情况下,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就会剧增,导致阶地面露出、阶地坡形成。之后地壳间歇性地抬升,河流继续侵蚀堆积过程,就出现多级阶地。 (多级阶地以最新露出水面,即洪水位上第一级阶地为一级阶地,从下往上递增。一般来说,最上一级的阶地年代最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