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单科
地理
答案
①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江西高安中学地理高级教师 高卫东
稳中求进 稳中求变 关注生产和生活
■高考命题新动向
不一样的2020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今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地理部分体现一个“稳”字,在内容比重、呈现形式、考查方式等方面延续了往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求进的思路,也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水平。今年高考命题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精选生产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巧妙设问,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素质教育的发展。
■考点题型新变化
考查内容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模块分值略有变化,自然地理略高一点。多年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值虽然都有不同,但其实质都是围绕高考评价体系、核心素养考查,只是在选材上有所不同。
试题结构 在过去几年的非选择题试题中,一般每小问配分不超过8分,而2020年第37题第(2)问配分12分,这说明高考试题在某些方面变化的实质是不受配分的束缚,服务于考查本身。
地理特色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考查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与往年相比稍有变化。今年基本没有出现区域图,而是由模式图、结构图、示意图、景观图等构成,这实质上是降低了对区域空间定位的要求。
试题选材 今年选材更突出体现材料新颖,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了地理的实用功能及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要求,如1—3题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4—6题住宅区的建筑规划等。
知识体系 自然地理内容中,主要考查水循环、大气环流、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人文地理内容中,考查了农业区位、城市规划、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等相关知识。由此可见,本试卷考查的仍是主干知识。
■素养试题新亮点
本卷试题体现了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如1—3题,以陕西丘陵沟壑区整治措施的变化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对黄土高原区域环境的认知)、综合思维(对不同整治措施的分析对比)及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44题选取青藏高原某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资料,要求考生分析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策略。解题时首先要清楚认识到青藏高原的区域特征,其次要有综合思维能力,从中思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由此形成人地协调的观念,也激发考生探究其关系的兴趣(地理实践力)。
■2021届备考建议
综上分析,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地理部分体现了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体现了选拔人才、服务教学的要求,考查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内容。基于此,对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有以下建议:
(1)抓住主干知识,并适度地纵向挖掘其联系,淡化地球运动难题。
(2)紧扣生产、生活,用地理知识(原理)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现象。
(3)关注社会热点,思考其与地理学科的联系,从地理学科角度解释其成因、发展与对策等。
(4)适度训练,选取材料新颖的试题,强化地理能力。
山西地理高级教师/白瑞生 地理高级教师/李道春
答案速查:
1—5 CBCBA 6—11 DBDACD
1.C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 与传统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是一种综合整治模式,更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C正确,A、D错误;两种模式都注重防治水土流失,B错误。
2.B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 该地区的耕地以坡耕地为主,农民进行田间耕作的难度较大;该综合整治模式采取沟道覆土造地、复垦空废宅基地、坡面退耕还林等方式,可使该地平地占比增大,同时,采取支渠排水灌溉等方式,降低了该地区田间耕作的难度,故选项B正确。
3.C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为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该综合整治模式下,采取了复垦空废宅基地的方式来增加耕地面积,说明居住用地并不紧张,①错误;陕西省延安市属于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邻近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②正确;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平地少,坡耕地比例大,③正确;该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生产方式较为粗放,④错误;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4.B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区的东北方向,应具备冬季防风的作用,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区的西南方向,应具备夏季通风的作用;横向错列排布的布局方式,使楼间空地的延伸方向与夏季盛行风(西南风)的风向大体一致(如下图),有较好的通风效果,故选B。
5.A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 由上题分析可知,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区的东北方向,应具备冬季防风的作用,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区的西南方向,应具备夏季通风的作用;因此相对于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建筑密度大、以高层建筑为主,以起到阻挡和削弱冬季盛行风的作用,故选项A正确。
6.D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 该地位于东北平原,临近冬季风源地,因此冬季风较强;读图可知,该居住区的两个出入口均靠近居住片区Ⅱ,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因此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冬季盛行风,选项D正确。
7.B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下淡水区形成的因素,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多、下渗的雨水较多时,咸/淡水界线会向海岸线方向扩展,降水少、下渗的雨水少时,咸/淡水界线会向人工岛中部收缩,因而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时,地下淡水区相对稳定,①对、②错。人工岛狭长时,大气降水会很快通过地面流入海洋,地下淡水补给少,地下储存的淡水较少,地下淡水区小,保持相对稳定的难度大;人工岛足够宽,降水到达地表后下渗的面积较广,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多,地下淡水补给较多,地下淡水区较大,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③错、④对。故选B。
8.D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地下水的特点,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正确项分析】 一般情况下,人工岛面积较小,降水后渗透到地下的水量有限,因而地下淡水储量较少,无法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D正确。
【错误项分析】 人工岛主要由碎石和泥沙填造而成,地下淡水多为潜水,埋藏深度小,易开采,取水难度较小,A错误;人工岛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因而开采利用周期不长,B错误;人工岛上人口少,生产生活污染少,地下淡水水质较好,C错误。
【规律总结】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主要分为潜水、承压水和上层滞水三种类型,在地下分布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
9.A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长白山林线是岳桦林分布上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气候变暖,长白山北坡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所以该海拔范围内岳桦林种子具备了萌芽生长的热量条件,由于海拔高、生长季短,目前应以幼树为主。故选A。
10.C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和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季的影响,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由于气候变暖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升高造成的,长白山地区冬季树木落叶,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升温幅度较大,A、D错;20世纪90年代以来,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岳桦的生长季稳定,B错,C对。
11.D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山地林线的因素,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长白山北坡虽然处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和近年来气候变化,当地降水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A错;林线附近海拔高,土壤封冻期长,加上降水较少,水土流失很少,B错;随着气温升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有机质含量会下降,土壤肥力会降低,C错;由于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岳桦种子最大散落高度也基本稳定,故岳桦生长的上限趋于稳定,D对。
【思维线索】 林线高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林线高度主要受热量和降水的共同影响。
(1)林线高度与热量的关系:一般来说,热量增加,林线会上升。
纬度→热量→林线:通常情况下,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坡向→热量→林线: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的阳坡热量较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2)林线高度与降水的关系:一般来说,降水增加,林线会上升。
大气环流→降水→林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海拔→降水→林线:山地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在高山气候区森林一般分布在半山腰,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自然带表现为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递变规律。
坡向→降水→林线: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本题中,长白山北坡即使气温升高,但由于降水未相应增加,近年林线未能持续上升。
36.【参考答案】 (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降水的特点、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第(1)问,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气候湿润,说明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葡萄种植采用顺坡垄会使降水顺坡流走,不利于水土保持。由此可以推测该地降水频率较高,降水强度较小,对土壤冲刷较弱。第(2)问,葡萄喜光,种植时应该选择在光照较强的阳坡。与梯田相比,顺坡垄上种植的葡萄接受光照的角度、面积较大。第(3)问,温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坡耕地作物需要灌溉,顺坡垄不利于灌溉且易发生水土流失,同时温带半干旱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如遇暴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不利于作物生长。
37.【参考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解题思路】 第(1)问,玄武岩台地形成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地势起伏加大,台地面积变小。第(2)问,根据侵蚀程度分析,地貌侵蚀越严重,岩石暴露的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受侵蚀最严重,台地受侵蚀最弱,平顶山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其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尖顶山、平顶山、台地。第(3)问,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外力侵蚀。早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被侵蚀后,残留部分成为山体。后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形成的玄武岩台地上部仍然保留原有山体。因此,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
43.【参考答案】 通过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充分挖掘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活动的评价,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地理实践力。
44.【参考答案】 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②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宁夏银川二中地理高级教师 柴兴国
牢牢抓住核心知识点 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命题新动向
2020年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总体命题特点:知识结构有一定变化;难度适中,设问合理;考查重难点与中学地理教学吻合度高;取材贴近生活实践,材料的可读性强,信息明确。
■考点选材新变化
知识结构 2019年全国Ⅱ卷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考查内容占比接近,2020年自然地理考查的比重偏多。由于地理知识点多,而试卷考查内容覆盖面有限,考点设置游移不定是常态,由此来看全面备考才是正确的策略。
考点变化 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国Ⅱ卷虽然考查的知识点有变化,但都在学科知识范围之内。2019年与2020年考点对比如下:
题型
2019年考查知识点
2020年考查知识点
选
择
题
第一组
区域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组
交通运输的作用及其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特点
第三组
大气受热状况、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气温日变化规律
大气受热状况、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气温月变化规律
第四组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变化规律
非
选
择
题
必
考
题
36
区域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交通运输方式选择
37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区域产业发展条件与发展方向
地质现象的成因分析、地质作用过程
选考题
43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旅游资源建设及其评价
44
环保工程建设对改善环境的作用
水污染治理模式的意义
试题选材 材料选取真实,时间、区域、内容比较具体。例如,选择题第一组题提供地名素材,既注重挖掘素材,又富有地理特色。选择题第二组题,取材贴近生活,以巢湖的地理环境特征切入,考查区域认知。由材料可知巢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受城市化的影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土地闲置较多,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悄然兴起。
■核心素养新亮点
选择题3—5题、非选择题第36题重点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第37题强调地理事象的原因与过程分析,对考生综合思维要求较高。
■2021届备考建议
考生应在老师指导下多阅读地理类书籍,观看地理相关视频,扩充人文地理知识,提高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能力。强化训练与知识拓展并重!
建议考生理解和运用以下核心地理知识:
一个理念:可持续发展;
两个支点:地转偏向力、黄赤交角;
三面评价:经济、社会、生态;
四字秘诀:“太大下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五字真言:“市政交劳技”(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技术)
核心灵魂:“气地水土生”(大气、地形、水循环、土壤、生物)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地理高级教师/郭振宇 地理高级教师/李道春
答案速查:
1—5 ADBCD 6—11 CACDAB
1.A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据材料可知,地名常与地理环境有关,是地理要素的表现,所以,地名中的“河”代表水文;“梁”是一种地貌类型,故“梁”代表地貌;“柳”是指柳树,故代表植被。
2.D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变化及比较,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据题干可知,甲、乙两地区地名中都有“河”“沟”“湾”出现,说明两地区地理环境曾经相似,均为河流较多的地区。但从图中可知,现在的乙地河流分布较少,说明乙地区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技巧点拨】 区域特征的认知与比较
区域分析最常见的形式是区域特征的认知与比较。区域特征的认知是根据地理位置判断出区域要素的特征。例如该题组中,通过纬度位置可以确定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界处,气候具有半干旱、半湿润的双重特点,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较多,河流流量有季节变化。区域特征的比较,主要是两个区域特征的对比。区域特征比较的思维过程是:第一,找到比较的本体;第二,确定比较的角度;第三,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
3.B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和生活常识可知,在收割完水稻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要将水田中的水分及时排出,故在田地中打沟是为了排水。
4.C 【命题意图】 本题以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切入,主要考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巢湖平原位于我国南方平原地区,原来种植双季稻和油菜,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近年来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口大大减少。小麦便于机械化种植与收割,对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少,故该地不经翻耕就播种小麦主要是考虑了当地的劳动力现状与机械化程度,主要目的是减少农业生产工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5.D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该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机械化普及,使该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口大大减少,人均土地面积不断增加,种田大户增多。
6.C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统计图的判读,以及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长波辐射的强弱取决于物体的温度。绿洲与沙漠表面温差越大,长波辐射差值也就越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5时左右绿洲与沙漠表面温差最大,故此时两者长波辐射差值最大,A错误;16—18时,沙漠的温度下降明显,而绿洲温度变化相对较小,说明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0—6时,绿洲与沙漠温度曲线近乎平行,两者斜率相近,说明凌晨二者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6—12时,沙漠温度高于绿洲,说明上午沙漠长波辐射强于绿洲,D错误。
【据图析题】 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下图所示:
7.A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沙漠低,主要是因为其白天地表温度较沙漠低得多,①对;绿洲夜间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较沙漠强,热量在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过程中被吸收,夜间温度会持续降低,②对;夜间空气湿度大,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强,大气逆辐射强,对绿洲的保温作用强,绿洲地表温度下降较慢,故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低于沙漠与空气湿度、大气逆辐射无关,③④错误。故选A。
8.C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观测时段内沙漠和绿洲地表最低温度均高于12 ℃,沙漠最高温度接近40 ℃,绿洲最高温度约27 ℃,这种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夏季,C正确;甘肃位于温带内陆地区,1—2月为冬季,绿洲和沙漠地表最低温度一般不会高于12 ℃,A错误;4—5月为春季,10—11月为秋末,白天地表温度一般不会高于28 ℃,B、D错误。
9.D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降水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均受盛行西风影响,距离大西洋较近的东欧平原降水较西西伯利亚平原多,①对;两个平原北部皆濒临北冰洋,受北冰洋沿岸洋流的影响相近,②错;两个平原地势均南高北低,③错;盛行西风越过东欧平原后,受乌拉尔山脉阻挡,山脉西侧多地形雨,进入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盛行西风中水汽含量减少,加之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不易形成降水,④对。故选D。
【方法技巧】 不同地区降水差异成因的分析方法
(1)若两地纬度差别大,则一般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 大陆西岸降水多。本题中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较北部干燥与太阳辐射有关。
(2)若两地经度差别大,则一般从海陆位置分析。例如,我国东部沿海降水多,西部内陆降水少。本题中东欧平原降水较西西伯利亚平原多主要是因为其距离水汽源地近。
(3)若两地位于纬度相当的同一大陆的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分析。例如,南美洲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这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还与洋流有关。
(4)若两地位置较近,但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风坡、背风坡)角度分析。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A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苔原带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较高,物种数量较少,自然景观比较单一;森林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带物种数量较多,自然景观较丰富,山脉东西两侧这几种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差异比苔原带大。综上,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苔原带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
11.B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正确项分析】 西西伯利亚平原虽然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由于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因而较北部干,B正确。
【错误项分析】 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因纬度低,蒸发量大,加上地势较高,因而沼泽分布少,A错误;气候干湿主要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影响,与河流流向关系不大,C错误;北冰洋纬度高,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其对沿岸地区的降水影响较小,D错误。
36. 【参考答案】 (1)为玉米主产区,原料丰富;皆为欠发达中小城市,地价便宜,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2)接近市场,辐射人口多,市场规模大,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运输毛油与运输精炼油成本相近,由精炼油生产到小包装的工艺衔接紧密,产品可快速投放市场,有利于保证产品的新鲜度。
(3)合理交通方式为陆海联运;因为长距离海运费用较低,节约运输成本。相比铁桶运输,使用集装箱液袋运输转运方便,只需单程运输,节约运输费用;液袋可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装载量大(具有规模运输优势)。
【解题思路】 第(1)问,结合图文材料,主要从原料、地价、劳动力等方面综合分析惠民、铁岭、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建设毛油压榨工厂的条件,然后找出优势条件即可。读图可知,惠民、铁岭、通辽、鄂尔多斯等皆为中小城市,且位于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可就近为玉米油生产提供原料,并且土地价格比较低,劳动力丰富。第(2)问,主要从市场、交通和产供销衔接等角度分析。杭州、广州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新鲜产品能快速投放市场。第(3)问,毛油属于大宗物品,从降低运输成本的角度看,长距离运输应尽可能采用水运。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哈大铁路和沿海海运的陆海联运是最合理的运输方式,即将毛油由铁岭运输到辽宁营口港或大连港,然后从海上运至广州港再转运到精炼油生产基地。应主要从形态的可变性、空间利用率和返程运输成本等方面分析铁桶与液袋运输的差异,然后找出液袋运输的优势。铁桶质量大,形态固定,占用空间较大,而液袋多为塑料制品,质量小,形态具有可变性,可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因此运输量较大;运达目的地后,铁桶还要回收利用,空桶的返程运输增加了成本,而液袋是塑料制品,成本低,可作为废品回收,不需要返程运输;在转运环节,集装箱比铁桶方便,转运效率高。
【规律总结】 工业区位优势的分析思路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工业区位条件的差异,可以分析某国或某地某工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一般从以下六方面考虑:
(1)时间优势。产品研发时间早,占领市场早,成熟早,工业基础好。
(2)技术优势。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并且得到用户的青睐。
(3)质量优势。产品生产过程独特,或生产技术和工艺先进,生产过程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好。
(4)价格优势。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低,交通便捷,生产成本低,产品价格低,竞争力强。
(5)资源优势。接近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的地区。
(6)市场优势。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购买力强。
对企业而言,往往是区位优势越多越好,便于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本题中惠民、铁岭、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吸引山东邹平某公司建设毛油压榨工厂的优势条件主要是劳动力、地价、原料等方面的成本低。
37.【参考答案】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影响,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第(1)问,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横断山区,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该区域断裂发育主要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强烈挤压碰撞造成的。第(2)问,本问可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该地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板块挤压碰撞,断裂发育,断裂沿线岩石破碎;该地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地表岩石破碎地带易受流水侵蚀形成河谷,发育河流。第(3)问,由材料可知,金矿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该地区在地壳缓慢上升过程中,断裂发育,河流不断下切,形成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纵列分布的地貌特征,河谷(河床)两岸众多岩层出露,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空间范围增大。第(4)问,可结合上问分析,从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角度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解后反思】 第(3)问和第(4)问虽然考查的都是金矿,但两个设问中的金矿成因不同。第(3)问中的金矿石为内生矿床,是内力作用形成的;第(4)问中的沙金是外生矿床,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43.【参考答案】 降低开发设计难度,利用被仿景点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并配套开发其他旅游项目,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投资回报率;风景能够复制,而历史和文化却不能够复制,翻版景点没有“灵魂”,难以实现长期效益;仿建景点耗资较大、引入外来文化等也会对当地旅游资源和原生文化的保护构成损害。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开发方式的影响,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
44.【参考答案】 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水污染治理模式的意义,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人地协调观。
③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云南昆明一中地理高级教师 沈洪健
紧扣地理主干知识 以稳为主 试题有熟悉感和亲切感
■高考命题新动向
重点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1—3题根据汽车企业在甲、乙两国之间的产业布局调整情况,考查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寻求最佳区位。4—6题以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女性年龄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人口的突出特征。7—8题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的先后过程、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9—11题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林线与雪线变化的因素。
第36题以马来西亚利用废置矿场和矿坑湖建设休闲城为背景,考查休闲城的位置优势、建设休闲城的有利条件、主要客源市场和休闲城规模大功能多的优点。第37题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地球运动知识直接考查减少,但更加关注实际应用
长期以来全国卷对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的考查逐渐减少、难度逐渐降低,但注重其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如第44题考查鸟撞玻璃幕墙的原因,其与太阳光照有关。
■考点题型新变化
三年知识点考查关联度高
如下表,本卷地理试题与近两年全国卷地理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关联度高,体现了一定的稳定性。
本卷地理试题
近两年相关度高的全国卷地理试题
相似知识点
1—3题
汽车企业组装厂转移
2019年全国Ⅰ卷第36题澳大利亚汽车产业;2018年全国Ⅱ卷1—3题服装企业发展过程
工业布局、产业转移
4—6题
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2019年全国Ⅰ卷4—5题;2018年全国Ⅰ卷4—5题
人口问题
7—8题
地质剖面
2019年全国Ⅲ卷第37题;2018年全国Ⅰ卷6—8题
外力侵蚀作用
9—11题
林线与雪线的变化
2019年全国Ⅲ卷第11题
垂直自然带
36题
废置矿场上建设休闲城
2019年全国Ⅲ卷第36题鲁尔区保健园的建设
产业区位
37题
流动沙地及湖沼变化
2019年全国Ⅱ卷9—11题山前平原洼地荒漠化;2018年全国Ⅰ卷第37题扎龙湿地的变化
生态环境的演化
43题
徽杭古道发展徒步旅游
2019年全国Ⅲ卷日本“大地艺术祭”活动;2018年全国Ⅱ卷“佛手山药”旅游项目
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主题下的旅游活动
44题
鸟撞玻璃幕墙
2018年全国Ⅰ卷第10题
太阳光照问题
部分试题难度较大,突出区分度
第8题选项A、C较难判断,需要注意到图中断层保持稳定才能保证地层的平坦广阔。第37题第(1)问部分考生会因不能理解湖沼沉积与湖沼面积的关系而丢分。
■素养试题新亮点
强化地理过程理解、全面考查综合思维
7—8题通过地质剖面图,考查考生获取地质事件信息,进而推测当地地质演变过程的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围绕地理环境的特点与性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如第37题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考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
■2021年备考建议
自然地理注重原理和过程的整体性学习,人文地理注重区位多角度分析
自然地理要熟练掌握天气与气候、地质地貌、水循环、自然带、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等主干知识,需要系统化、整体性学习。人文地理注重归纳整理工农业、人口与城市、交通、贸易和旅游等相关知识,需要多角度分析。
加强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
重视学习方法,侧重培养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
以高考试题引领,规范答题
以高考题为主,练好经典题型,规范地理专业用语,训练表述能力。同时注重答题技巧与方法的训练,规范答题,学会迁移变通,提升综合能力。
成都树德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康开胜 地理高级教师/林志胜
答案速查:
1—5 DCADC 6—11 BDCAAB
1.D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目的,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 结合图中信息分析,从甲国转移到乙国的是汽车组装厂,与创新技术关系较小,A错误;市场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产业规模也没有变化,C错误。甲、乙两国之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汽车企业将组装厂转移到乙国可能是为了利用乙国的廉价劳动力或廉价的土地,或者是因为乙国有优惠的政策,总之与降低成本有关,D正确。
2.C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解题思路】 汽车企业在本国仍有市场,将汽车组装厂转移至邻国有利于降低运费,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C正确。邻国之间的消费习惯、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相近,A、B错误。汽车组装厂的技术要求较低,其转移与研发成本没有关系,且邻国之间的研发成本差异不一定较小,D错误。
3.A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 甲国将汽车组装厂转移到乙国后,就没有汽车组装厂了,所以乙国组装的汽车会销售到甲国,甲国汽车进口量会增多,A正确。甲国将汽车组装厂转移到乙国后,甲国就没有汽车生产、出口了,汽车销售量下降,B、C、D错误。
4.D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以及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图示2010年该市女性人口中40—44岁户籍人口最多,说明其在40—44年前出生人口较多,又该市为我国西部某市,结合我国人口变化特点及选项设置可以判断出1971—1975年该市人口出生率较高,D正确。
5.C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以及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20—24岁年龄组人口峰值与40—44岁年龄组人口峰值相关,结合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可推断出C正确。
6.B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该市0—9岁女性人口数量较20—29岁少,即2030年该市妇女生育峰值人口小于2010年,推测至2030年,该市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缓慢;2025年,该市并不能迎来生育高峰;2010—2030年该市人口总量逐渐减少的可能性较小。综上,B正确。
7.D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 根据沉积岩的形成顺序可知,通常情况下下部的沉积岩先形成,上部的沉积岩后形成。图中最先形成的是沉积岩④,后受到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当地应力足够大时发生断裂,形成断层①,之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喷出岩③。
8.C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 砂砾石层下界相对平坦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先遭受侵蚀,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砂砾石层。
9.A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火山锥不同坡向林线、雪线高度变化及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由材料分析可推知,该火山锥阳坡温度较高,利于森林生长,林线高度会更高,气温更高,冰雪融化量更大,雪线高度更高。
10.A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变化趋势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热量和水分条件好,林线就高。林线升高说明气候变暖,利于森林生长,雪线降低说明降水增多,由此判断该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
11.B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火山喷发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及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等物质会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