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
地域
文化
城市
性格
抒写
雕刻
石头
王朝
王东蕾
Vol.37 No.1Feb.2023第 37 卷第 1期2023 年 2 月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收稿日期:2022-06-24基金项目:山西大同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大同作家的北魏历史题材作品研究以聂还贵作品为例”(21CX16)作者简介:王东蕾(1995-),女,山西大同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刘殿祥(1966-),山西山阴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与城市性格的抒写王东蕾,刘殿祥(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摘要:聂还贵的作品立足于地域的历史文化,长篇学术散文 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 揭开了北魏历史及云冈石窟的神秘面纱,对古都大同的历史文化进行多维透视与关照,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认同感;作者挖掘北魏史料,探寻历史人物深处的人性,同时也抒写出一座城市的性格与灵魂,建构起城市独有的文化自信。关键词:聂还贵;地域文化;城市性格;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0882.2023.01.021一座城市都有其独有的城市精神,这种精神一定是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有关。大同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素有“一代京华,两朝陪都,九边重镇”之称,大同之名也寓意着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大同”的理想社会。大同作家聂还贵曾说:“一座城市,应该有一部自己的传记,一座历史文化积蕴深厚的城市,有可能成为其所属民族国家的一镜鉴照。”1(P1)秦汉隋唐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汉承秦制,唐续北魏”,正如文化学者余秋雨所言,由于北魏历史文化的强大力量,中华文明从此走入大唐。北魏王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王朝,是一个雕刻在石头上的伟大王朝。聂还贵的长篇著作 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 就是作者深入研究北魏历史和云冈石窟的一部历史文化大散文。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分别用谜、魂、情、光、秋、韵六字标题,以云冈石窟为灵魂,揭开了北魏王朝笼罩的神秘面纱。作者感性的情感表达和充满智性的文化思考对大同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倾情描述;挖掘北魏史料探寻历史人物深处的人性,抒写出一座城市的性格与灵魂,建构起城市独有的文化自信。对聂还贵的作品展开深入研究对当代文学创作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对丰富地域文化创作以及对古都的文化建设会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一、挖掘历史古建蕴含的地域文化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 是作者深入研究北魏历史和云冈石窟的一部历史文化散文。在他的散文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云冈石窟的影子。云冈石窟位于北魏平城武州山下是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融汇下的最伟大的建筑艺术,它代表着世界石窟艺术的顶峰之一。云冈之魂 一章中作者这样说道:“云冈石窟从开凿技术到雕刻技术中,处处散发着科学的芬芳,云冈就是科学的结晶。”2(P67)云冈石窟早中晚期的佛像各有千秋,昙曜五窟的东方微笑,飞天伎乐的灵动飘逸,二佛对坐的庄严凝重,象征着拓跋氏逐渐汉化的进程,中西方文明交流的印记,记载着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中国的石窟文化历史悠久而漫长,主要以敦煌、云冈、龙门为代表,而云冈石窟凭借着独特的石质条件和开凿的政治历史背景而闪烁着独特的历史光辉,云冈文化也形成了其自身的文化精神。云冈石窟是世界各大文明相互交融的一个缩影和典范,演奏着多元文明和谐与共的华美乐章。云冈石窟造就的云冈文化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和谐共存的博大胸襟;从云冈读懂大同,云冈石窟是三晋文化孕育而成的产物,鲜卑民族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刚健、质朴、开放的雄风,印证着拓跋鲜卑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具有独特性的地域文化。云冈石窟是历史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一本可供翻阅的活字书,它融合了历史、建筑、文学、美学、文章编号:1674-0882(2023)01-0101-04评聂还贵 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 1012023年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哲学等各个学科。云冈文化也代表着一种大同文化、平城文化,它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气韵,精神风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云冈石窟正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现实并连接着未来。正如聂还贵在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 一文说道:“云冈石窟,不仅仅是:皇帝既当今如来、太祖以下五帝 造像一脉思想指导的产物,而且是北魏国家和民族意志的载体与承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里每一个帝王都是一段历史,一段北魏王朝的缩影史,并影响着现实,连接着未来。”2(P59)云冈石窟是行走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会思想的伟大建筑,一个国家,只有它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云冈石窟不单单代表着世界石窟艺术雕刻的顶峰,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力量,证明着大同历史文化博大深厚,更凝练着一座城市的性格与灵魂,这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一座积极进取的城市,一座正朝着“大同世界”迈进的城市。在聂还贵的散文里也写到大同独特的历史古建与历史文化。古城内平城坊和四合院也是独有的建筑艺术。里坊制度成型于北魏平城,发展在北魏洛阳,但学术界将研究的目光只停留到了北魏洛阳却忽视北魏平城坊的价值。在作者的散文中以史料为证纠正历史偏差,说到北魏平城坊和云冈石窟一样,也是多民族智慧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作者考证道:“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四合院不在北京,不在西安,也不在洛阳,而在平城大同。”1(P193)大同的四合院古色古香,蕴藏着古城的历史味道,也深藏着北魏平城坊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平城坊和四合院,这些历史古建体现出一座古城的文化韵味,而一座城市的价值,并不是体现在高楼林立的多少,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更应该体现在一座城市所拥有的地域特色、文化内蕴及文化自信。大同这座饱经沧桑的历史古城,保存下来的遗迹众多,云冈石窟、善华寺、清真寺、华严寺、悬空寺、九龙壁四合院与寺院相勾连,承袭佛寺余脉。大同作为宗教文化的代表,将象征儒、释、道、伊斯兰、基督教的建筑汇聚于此地,也是十分鲜有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大同独特的历史文化创造出非凡的精神,大同英雄儿女创造了大同城,在这片热土上孕育了不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赵武灵王、北魏冯太后、萧太后、赵承绶、将军徐永昌等人都体现着大同人的风骨气节。花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冯太后,骑马射箭,文韬武略,平城大同的儿女们骨子里内蕴着一种砥砺前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独特的历史和气候造就了大同男子耿直豪放、女子漂亮细腻的性格气质。大同自古以来边堡军镇众多,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决定着军事上的战略之重,“白登之战”发生在此,霍去病、郭子仪等历代名将也守疆在此。独特的饮食文化有“百花稍麦”“什锦铜火锅”等古城名吃,技艺精湛的大同铜器也远销海外。文字上印证着魏碑书体的“尚武”精神和北朝民歌的的英雄之气。民间流传着忠心耿耿的老曹夫护送曹玉莲走雪山被冻死的故事。北路梆子、耍孩儿、数来宝等曲艺也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十字街和里坊制度的城市整体格局,古老的街巷名称解析着北魏平城的诸多密码,见证着古城的历史足迹。大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见证着大同之城的文化高度,从而转化为今天建设文化大同的文化自信。二、探寻历史人物深处的人性聂还贵的散文以历代名人贯穿起来,他没有对历史进行美化,而是回到历史现场,进行合理的虚构与想象,再现历史人物的鲜活生动、细节真实,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历史人物的呼吸与心跳,性格与灵魂。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 中第五章“云冈之秋”详细刻画了北魏冯太后的历史事迹。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改革家,北魏的历史,由她刻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学家们对北魏冯太后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作者没有陷于史学家的史料结论里,而是以常人的眼光去解读历史,把她作为一位真实的人去写。权力角逐之下,冯太后逼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饮鸩毒而死,并将其党羽斩草除根。冯太后的铁面无情,赶尽杀绝会让我们感到不寒而栗,但宫廷亲杀是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巩固政权的常见手段。但作者却在他的散文中发出这样的感叹:“每每读到这一情节,我的心总会铺满秋人原野般的忧伤。我总想那一刻的冯太后,其心境也是悲凉的、复杂的。”2(P243)聂还贵从人性出发,设身处地同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直达历史的人性最深处,在面临重大决策面前,冯太后也有着如常人一样的无奈、痛苦和悲悯之心,真实地绘出她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复杂性格。在写冯太后的私生活时作者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思考:“愈是执着于事业,情感就愈是丰富,也最怕落日黄昏般的孤独和寂寞纵然青春守寡、银莲玉貌的冯太后,与宠臣一二红烛夜话,有染与宫,也自是情理之中,与其为政作为而比,毕竟白玉微瑕。冯太后终究是女人,而不是女神。”2(P241)写到冯太后晚年之时“一次在宫内吃粥,竟吃出一只蜻蜓,陪吃的孝文帝怒色乳铁,厨师吓得跪下求饶,冯太后却笑而释 1022023年之,风趣地说,想必是厨师熬的太香了,连蜻蜓也想飞来尝一尝。”2(P253)这一细微情节写出了北魏冯太后在日常生活中的和善幽默的另一面。曹道衡在序文中对“云冈之秋”一章评论道:“对冯太后的想象性发掘与描写,是比较符合的历史面貌”。2(P19)但重要的是作者这样去写不仅没有违背历史真实,也不是在简单地转述史料,而是把史料作为大的历史背景,用文学的笔法回顾历史,与时代、历史人物进行对话与交流,置身历史现场,趋近历史人物的人性深处,而不是受史学家的影响只追求历史的结论与真相,增加了人物生动鲜活的艺术色彩,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区别于史学,聂还贵的散文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价值追求,关于北魏历史史料记载依稀零落,在残缺的史料面前作者找寻出两珠苍翠花木:魏碑书体和北朝乐府民歌。魏碑书体彰显铮铮然北魏风骨。作者言“魏碑书体与云冈石窟一样,也是一座宏伟的开凿和建造,或者说,它是书体的云冈石窟。”2(P279)北朝民歌也是北方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见证,在“云冈之韵”一文中作者引述胡适对北朝民歌的评价:“北朝民歌是北方民族的英雄文字”。2(P284)敕勒歌 和 木兰辞 是北朝民歌的精品之作,作者引用传说、典故、名人评价等史料来证实北魏王朝的文化灿烂。从魏碑书体和乐府民歌切入是解读云冈与北魏王朝的另一个视角,这也是作者眼光的独到之处。关于北魏历史的文献史料记载很少,但这不应该是被忽视的原因,作者挖掘史料,充分论证,不被庞杂的史料所左右,采用文学的笔法把史料融汇与心,把情感与智性交融升华出自己独特的思考,这是作者创作散文的艺术真谛。三、抒写一座城市的性格与灵魂聂还贵的作品立足于地域,挖掘本土深层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文化寻根意识,不仅使当地人民更加深入感知了云冈石窟的文化魅力,也更进一步弘扬传播了大同的历史文化。大同是一座文化包容的城市,但也正是这种包容性也曾失去了独特性。大同曾经作为中国的“煤都”,为全国各地输送优质的煤炭资源,昨日的辉煌却没有给大同人带来实实在在的财富,却让大同人滋生了一种优越意识。倚靠“煤都”的优越感让大同人保守落后、坐享其成,不懂开放与创新,错失发展机遇,种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同的现代进程。大同作为一座历史古都,在行走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这座历史文化深厚的古城逐渐变得满目疮痍,古建拆迁受损,环境质量恶劣。忧患意识让落后的大同开启了转型发展的道路,大同人找回了他们的初心,以文化为灵魂,传承历史文脉,走上了一条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道路,重建起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如今的大同城欣欣向荣,蓬勃向上,但却不能忘却那段深陷困境的历史时期。回顾历史我们也不禁陷入深思,拓跋族建立北魏王朝,开创历史文明,在积极融入文明的过程中也慢慢丢失了自我,放下了自我,在融合与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保有自我的民族性,这也是历史的演进留给我们的一个警醒和思索。云冈大佛造像雄奇壮美,遒劲刚健恰象征拓跋鲜卑人骁勇善战,积极进取。这种精神也正如石囡的 拓跋,上马 中写到的拓跋人放弃自我融入华夏,建功立业、追求理想的“上马”精神。聂还贵散文建立在史料文献的基础之上,表达出自己对民族精神文明的深刻反思、独到见解。他回顾历史长河风气云涌,置身历史现场,揭开了云冈大佛的神秘面纱;置身明堂中赞美着女英雄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