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高考命题区间2大气第1课时练习.doc
下载文档

ID:35683

大小:1.19MB

页数: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部分 命题 区间 大气 课时 练习
 高考命题区间二 第一课时 突破高考选择题 课时作业 (2023年·长沙雅礼中学模拟)2018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台风“山竹”(强台风级)在广东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登陆后势力逐渐减弱,此次台风破坏性大,给经过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如图为“山竹”的移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山竹”移动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阿留申低压的吸引作用 B.副热带高压的推动作用 C.亚洲高压的吸引作用 D.低纬信风的推动作用 2.“山竹”过境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湖南的伏旱旱情 B.珠江口沿岸发生海啸 C.香港大量航班取消 D.珠江三角洲泥石流频发 解析:第1题,9月份亚洲大陆气压仍较低,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对“山竹”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起决定作用的是副热带高气压的推动,使台风向亚洲低压区移动。第2题,由图可知,“山竹”向西北移动,登陆广东、广西境内,可能给香港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影响航班正常起降,导致大量航班取消;湖南伏旱发生在7、8月;海啸多由海底地震引发;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不可能频发泥石流。 答案:1.B 2.C (2023年·重庆二诊)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段霜冻线变化及该时段北京天气状况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时段最可能位于(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风寒效应”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图判断北京市“风寒效应”最显著的时间是(  ) A.2日    B.3日    C.4日    D.5日 5.据图分析影响该地区2日~4日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解析:第3题,据图可以看到:2日霜冻线在华北,4日到达江淮地区;且2、3、4日霜冻线不断向低纬移动,5日迅速移向华北(气温迅速回升),再结合北京的天气变化和气温进行判断。春季由于是从冬季寒冷天气过渡而来,地温低,虽气温回升快,但一般而言白天气温不会高。北京秋季多受高压控制,秋高气爽,加上秋季是从夏季高温天气过渡而来,地温高,白天气温多比春季高,且秋季霜冻线一般不可能到达江淮地区,据此可以判断该季节为春季。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风寒效应”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结合图中北京的天气变化和气温,4日气温11 ℃,西北风7级,故北京市“风寒效应”最显著的时间是4日;2日、3日虽温度也较低,但风力较小,“风寒效应”不显著;5号温度高,天气晴朗,吹7级南风,不会觉得寒冷。第5题,根据这几日气温的变化判断可知2日~4日应为冷锋天气,属于“倒春寒”。 答案:3.B 4.C 5.A (2023年·攀枝花三模)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6~7题。 6.此时天气最可能是(  ) A.晴朗、无风       B.阴雨、无风 C.晴朗、大风 D.阴雨、大风 7.图示大气现象(  ) A.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B.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C.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D.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 解析:第6题,图片中炊烟、山岚明亮,说明阳光充足。炊烟竖直升起,说明无风。此时天气最可能是晴朗、无风。第7题,图示大气现象是一种静风天气,空气流动速度慢,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答案:6.A 7.B (2023年·永州三模)2018年9月5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首期成果在拉萨发布,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两条山脉部分地区冰川面积近50年变化曲线。读图回答8~9题。 8.据图可知(  ) A.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持续下降 B.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面积更大 C.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快 D.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 9.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  ) A.河流径流量迅速减少 B.高原固态水储量增加 C.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 D.高原生态系统更为稳定 解析:第8题,读图,根据图示曲线形态可知,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波动下降,A错;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百分率大,但不代表退缩面积更大,B错;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慢,C错;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D对。第9题,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冰川融水量增多,短期内,河流径流量迅速增大,A错;高原固态水储量减少,B错;冰川融化增多,可能会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C对;高原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更不稳定,D错。 答案:8.D 9.C 下图为某气象机构对2023年年4月美国的有关气候指标的预测。完成10~11题。 10.甲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地是(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11.2023年年4月,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甲地春小麦播种期提前 B.乙地森林火灾概率升高 C.丙地玉米病虫害多发 D.丁地棉花播种期推迟 解析:第10题,甲地西部主要为高原、山地,西部高大山地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美国落基山脉以东地区的水汽来源主要为大西洋。第1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温偏低,作物播种期应该滞后;乙地的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会升高;丙地气温和降水正常,推测发生病虫害的信息不足;丁地气温偏高,棉花的播种期提前。 答案:10.A 11.B (2023年·汉中一模)2017年11月15日,安徽阜阳市滁新高速公路东段发生车辆连环相撞事故,造成多人伤亡。阜阳市交警支队通报称,事故因突发团雾导致。据中国气象局官网显示,团雾在气象学中称为辐射雾,是由于贴近路面的气层变冷而形成的。团雾往往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点,因此被称为高速公路的“流动杀手”。据此回答12~13题。 12.该日滁新高速公路团雾形成的原因是(  )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13.下列关于团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冬春季节比秋冬季节更易出现 B.郊区比城市更易出现 C.临海路段比内陆路段更易出现 D.晴天比阴天更易出现 解析:第12题,雾的形成需要有逆温、有凝结核和充足的水汽条件。该日滁新高速公路团雾形成的原因是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11月份是秋季,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大气中凝结核多。第13题,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昼夜温差较大但大气较为干燥,不易出现团雾;秋季多秋高气爽的天气,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易出现团雾。冬春季节比秋冬季节出现团雾少,A不正确;郊区比城市气温低,更易出现团雾,B正确;临海路段比内陆路段水汽充足,更易出现团雾,C正确;晴天的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比阴天更易出现团雾,D正确。故选A。 答案:12.D 13.A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14~16题。 14.“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绿洲与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 B.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15.“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 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变缓 C.水汽蒸发加快 D.地面风速增强 1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第15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第16题,读图可知,丁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 答案:14.A 15.B 16.D (2023年·东北三省四市一模)“露天冷巷”(图a)是指传统聚落中的高墙窄巷,广泛分布于我国岭南、皖南、江浙等地区,是当地人们适应高温环境的建筑智慧结晶。图b为浙江嘉兴西塘王家弄5月下旬实测气温统计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高墙窄巷”的设计原理是(  ) A.利用高墙阻挡大风,获得保温效果 B.利用高墙减少大风天气带来的破坏 C.利用窄巷较小的面积,减少热量散失 D.利用最小面积获得最大通风降温效果 18.判定图b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的是(  ) A.①房间温度;②冷巷温度;③院子温度 B.①冷巷温度;②房间温度;③院子温度 C.①院子温度;②冷巷温度;③房间温度 D.①房间温度;②院子温度;③冷巷温度 解析:第17题,“高墙窄巷”是当地人们适应高温环境的建筑智慧结晶,不是为了保温、减少大风天气的破坏和热量散失,而是为了通风降温。第18题,院子没有遮挡,升温降温都快,①为院子温度;房间升温降温较慢,气温变化幅度小,③为房间温度,则②为冷巷温度,C正确。 答案:17.D 18.C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