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jjjc_jy2301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 经济基础知识(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会计核算
一、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3.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
4.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知识点讲解
1.会计的六大要素
会计要素
定义
分类
静态会计要素(构成资产负债表)
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等。
(2)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称为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静态会计要素(构成资产负债表)
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所有者权益
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包括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投入资本(即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动态会计要素(构成利润表)
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按照与收入的配比关系不同,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以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按照构成,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例23-1】下列会计要素中,属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是( )。
A.资产
B.所有者权益
C.收入
D.费用
E.利润
[答疑编号5863230101]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也称为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动态会计要素。
2.会计要素的计量
(1)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2)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且能够可靠计量。
【例23-2】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 )计量。
A.历史成本
B.现值
C.重置成本
D.公允价值
[答疑编号586323010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且能够可靠计量。
3.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是指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
(2)会计科目的分类
分类标准
具体类别
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又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又可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动成本的科目。
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又可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4.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二、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会计等式的含义
2.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3.借贷记账法的概念、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4.会计分录的概念及其作用
5.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知识点讲解
1.会计等式的含义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和债权人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所有者投入资本和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都属于所有者,形成所有者权益。债权人借入资金形成债权人的权益,也就是企业的负债。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三个基本要素。由于该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也称为会计基本等式或会计恒等式。
(2)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和费用配比,其差额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为实现利润,反之为亏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2.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会计方法之一。
(2)特点
A.以会计基本等式为依据;
B.记录完整;
C.便于查账。
(3)根据记账符号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但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3.借贷记账法
(1)概念: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记账符号
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将会计科目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
采用借贷记账法,所有科目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方登记减少额。
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是由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即会计科目的性质决定的。
(3)会计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与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截然相反。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资产类账户、权益类账户的内部勾稽关系为: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A.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B.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成本)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借 +贷
-贷 -借
余额 借 余额 贷
(4)记账规则
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对每笔交易或事项都应作借贷相反记录。因此,借贷记账法的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5)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是指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科目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相互对应关系。存在这种对应关系的会计科目(账户)称为对应科目(账户)。
【例23-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
A.借方余额等于贷方余额
B.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C.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借方余额
D.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
[答疑编号586323010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借贷记账法的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6)试算平衡
A.定义:是指以会计恒等式和借贷记账规则为理论基础,根据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对所有会计科目记录的汇总和计算,来检查各类会计科目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B.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将一定时期内的交易或事项全部记入有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必然相等。
公式为: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
C.余额试算平衡法。
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公式为: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衡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方式进行。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且没有发现记账错误。
D.平衡方法——编制“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
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4.会计分录
(1)概念:简称分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每个分录都应具备对应账户名称、记账方向、金额三个要素。
(2)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前者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后者为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3)编制会计分录的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确定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账户及性质,确定账户、类别;其次确定账户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再次确定账户的方向,哪个(哪些)账户记借方,哪个(哪些)账户记贷方;最后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账户、借贷方向、金额是否正确。
5.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相等。
(2)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要求做到:依据相同、方向相同、期间相同、金额相等。
三、会计凭证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
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
3.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
知识点讲解
1.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
(2)作用
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方法之一,是会计核算的初始阶段和基本环节,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会计工作。
A.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B.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C.加强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
(1)概念:是在经济业务最初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
生或完成情况,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文字凭据,如销货发票、款项收据等。
(2)分类
原始凭证的种类
自制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
分类标准
按取得的来源不同
概念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执行或完成时,由本单位的经办人员自行填制的原始凭证。
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
包括的类别
(1)一次凭证,是指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会计凭证。
(2)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多次记载若干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直到期末,凭证填制手续才算完成,以期末累计数作为记账依据的原始凭证。
按照格式的不同,原始凭证还可分为:
(1)通用凭证是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通用凭证的使用范围可以在某一地区、某行业,也可以全国通用。
(3)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为简化记账凭证的编制工作,将一定时期内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按照一定的管理要求汇总编制一张汇总凭证,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发生情况的会计凭证。
(4)记账编制凭证是根据账簿记录和经济业务的需要编制的一种自制原始凭证。记账编制凭证是根据账簿记录,把某一项经济业务加以归类、整理而重新编制的一种会计凭证。
(2)专用凭证是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填制要求
1)一次凭证由经办人员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
2)累计凭证由经办人于每次经济业务完成后在其上面重复填制而成。
3)汇总原始凭证由有关责任者根据经济管理的需要定期编制。
4)记账编制凭证由会计人员根据一定时期内某一账户的记录结果,对某一特定事项进行归类、整理而编制。
外来原始凭证一般由税务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经税务部门批准由经营部门印制,在填制时加盖出具凭证单位公章方有效,对于一式多联的原始凭证必须用复写纸套写。
【例23-4】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取得或者填制的( )。
A.技术信息
B.财务资料
C.书面保证
D.文字凭据
[答疑编号586323020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经济业务最初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文字凭据,如销货发票、款项收据等。
【例23-5】属于原始凭证的有( )。
A.销售发票
B.考勤记录
C.差旅费报销单
D.成本分配表
E.转账凭证
[答疑编号5863230202]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B不属于对经济业务的证明或记录;C属于专用凭证、一次凭证;成本分配表属于记账编制凭证;转账凭证属于通用凭证,属于原始凭证。
(3)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所包括的基本内容,通常称为凭证要素,主要有:原始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的编号、接受凭证单位名称(抬头人)、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填制单位签章、有关人员(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员)签章、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凭证附件。
(4)填制要求
①记录要真实。②内容要完整。 ③手续要完备。④书写要清楚、规范。⑤编号要连续。⑥不得涂改、刮擦、挖补。⑦填制要及时。
(5)原始凭证的审核
A.审核的主要内容
合法性和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
B.审核后的处理
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3.记账凭证
(1)种类
记账凭证的种类
分类标准
具体类别
按照记账凭证的内容分类
(1)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凭证,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2)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付款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3)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付款业务无关的转账业务(即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不需要收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各项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按照记账凭证的填列方式分类
(1)复式记账凭证:又叫多科目记账凭证,要求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集中填列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可以集中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
注:上述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格式都是复式记账凭证的格式。
(2)单式记账凭证:又叫做单科目记账凭证,要求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分别填制记账凭证,每张记账凭证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其对方科目只供参考,不据以记账。
(2)基本内容
①记账凭证的名称。②记账凭证的日期 ③记账凭证的编号。④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⑤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⑥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⑦记账标记。⑧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⑨制证、审核、记账、会计主管等有关人员的签章,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例23-6】记账凭证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分为( )。
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汇总凭证
D.转账凭证
E.现金凭证
[答疑编号5863230203]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按内容可将记账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3)填制的基本要求
①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
②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编号方法。
③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
④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必须是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⑤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⑥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
⑦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画线注销。
(4)样图
(5)收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收款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日期”填写的是编制收款凭证的日期;右上角填写编制收款凭证的顺序号;“摘要”填写对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贷方科目”填写与收入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会计科目;
“记账”是指该凭证已登记账簿的标记,防止经济业务事项重记或漏记;“金额”是指该项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额;该凭证右边“附件x张”是指该收款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最下边分别由有关人员签章,以明确经济责任。
(6)付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付款凭证的编制方法与收款凭证基本相同,只是左上角由“借方科目”换为“贷方科目”,凭证中间的“贷方科目”换为“借方科目”。出纳人员在办理付款业务后,应在凭证中加盖“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付。
(7)转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转账凭证将经济业务事项中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按照先借后贷的顺序记入“会计科目”栏中的“一级科目”和“二级及明细科目”,并按应借、应贷方向分别记入“借方金额”或“贷方金额”栏。其他项目的填列与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相同。
(8)记账凭证的审核
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内容是否真实
项目是否齐全
科目是否正确
金额是否正确
书写是否正确
4.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1)传递
是指会计凭证从取得或者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
要规定各种凭证的填写、传递单位与凭证份数,规定会计凭证传递的程序、移交的时间和接受与保管的有关部门。
A.确定传递路线: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结合单位内部机构和人员分工情况以及满足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
B.确定传递时间:各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办理经济业务的情况,恰当地规定凭证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和交接时间。
(2)保管
A.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
B.封面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止号数、年度、月份、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上签章。
C.应加贴封条,防止抽换凭证。
D.原始凭证较多时,可单独装订,但应在凭证封面注明所属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和种类,同时在所属的记账凭证上放注明“附件另订”及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以便查阅。
E.每年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在年度终了时可暂由单位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应当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F.严格遵守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要求,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
四、会计账簿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会计账簿的分类
2.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
3.对账的方法
知识点讲解
1.会计账簿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事项的簿籍。
(2)作用
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记载、储存;分类、汇总;检查、校正;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2.会计账簿的分类
分类标准
具体类别
按照用途的不同
(1)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按其反映指标时的详细程度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两种。
(3)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是一种表外账簿。
按照账页格式的不同
(1)两栏式账簿: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栏目。
(2)三栏式账簿: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都可以采用三栏式账簿。
(3)多栏式账簿:是在账簿的两个基本栏目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收入、费用明细账一般采用这种格式的账簿。
(4)数量金额式账簿:其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原材料、库存商品和产成品等明细账一般都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按照外形特征的不同
(1)订本账:在启用之前就已将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这种账簿一般适用于总分类账、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活页账: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装在活页账页中。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可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账:是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在我国,单位一般只对固定资产明细账采用卡片账形式。
【例23-7】会计账簿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 )。
A.序时账簿
B.分类账簿
C.订本账簿
D.备查账簿
E.活页账簿
[答疑编号5863230301]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会计账簿按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3.会计账户的概念与基本结构
(1)概念:简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2)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方面,一方登记增加,一方登记减少。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
余额按照表示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基本关系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和余额等。
4.会计账簿的内容与启用
(1) 基本内容
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
扉页:主要标明账簿的使用信息。
账页:是账簿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其内容应当包括:账户的名称;登记账簿的日期栏;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和分页次栏。
(2)启用
5.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
(1)登记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
(2)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避免重记或漏记。
(3)书写的文字和数字应紧靠底线书写,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为格距1/2。
(4)必须使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5)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
在手工记账条件下,下列情况,可以用红墨水记账: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未写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④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分录。
(6)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
(7)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8)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6.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库存现金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必须使用订本账。
登记:由出纳人员根据与库存现金收、付有关的记账凭证,按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并根据“上日余额+本日收入-本日支出=本日余额”的公式,逐日结出库存现金余额,与库存现金实存数核对,以检查每日库存现金收、付是否有误。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应按企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和币种分别设置,每个银行账户设置一本日记账。其格式和登记方法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相同。
(3)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总分类账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以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账簿。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金额栏目。
登记: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4)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格式:三栏式明细分类账:适用于只进行金额核算的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多栏式明细分类账适用于收入、成本、费用类科目的明细核算;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存货明细账。
登记方法:
明细分类账的登记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根据原始凭证直接登记明细账;二是根据汇总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三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明细账应逐日逐笔登记;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收发明细账以及收入、费用明细账可以逐笔登记,也可定期汇总登记。
注: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要求同期、同向、等额,即所属会计期间相同、借贷方向相同、记入总分类账的金额与记入明细账的合计金额相等。
7.对账的方法
(1)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编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2)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包括: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3)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包括:①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②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一般至少1个月核对一次。③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④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8.错账更正方法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予以更正。
(1)划线更正法:又称红线更正法。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录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
(2)红字更正法:即负数更正法,是指用红字冲销原有错误的账户记录或凭证记录,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两种情况:
①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从而引起记账错误的。
②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的。
(3)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
9.结账
(1)概念:就是在会计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将本期内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全部登记入账后,计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2)内容:一是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二是结算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出其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3)程序
第一,结账前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第二,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第三,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第四,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4)结账的方法
A.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
B.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C.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D.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E.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10.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1)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年度建账时进行。
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
固定资产明细账不必每年更换。
备查账簿可以连续使用。
(2)保管:年度终了,各种账户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管理。
会计账簿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1年,期满之后,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
五、财产清查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财产清查的意义
2.财产清查的方法
3.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知识点讲解
1.财产清查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者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2)分类
分类标准
主要类别
适用情况
按清查的范围
全面清查
①年终决算之前。②单位撤并或者改变其隶属关系时,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企业股份制改造前以及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等情况下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以明确经济责任。③开展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等专项经济活动前。
局部清查
①对于库存现金,每日业务终了应由出纳人员当日清点核对,以保持实存数和库存现金日记账结存额相符。②对于银行存款,出纳人员至少每月要同银行核对一次。③对于贵重物资,每月应清查盘点一次。④对于各种往来款项,每年至少同对方企业核对一至两次。⑤在通常情况下,对于流动性较大的材料物资,除年度清查外,年内还要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
按清查的时间
定期清查
根据事先计划或者管理制度规定的时一间安排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一般在年度、季度、月份终了及每日结账时进行。
不定期清查
①在单位更换出纳和财产物资保管人员时,应对相关的财产物资、货币资金进行清查以分清经济责任。②当单位发生意外损失和非常灾害时,应对单位所受损失的相关财产物资进行清算,以查明损失情况。③当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应对相关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进行及时清查,以摸清家底。④经济管理部门如财政、税务、银行以及审计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时,根据检查的要求和范围进行不定期清查。
2.财产清查的意义
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确定实有数量与账面数量之间的差异,查明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差异,改进工作,从而保证账实相符,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2)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情况是否良好,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者被非法挪用、贪污盗窃的情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