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案3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人教版).doc
下载文档

ID:35610

大小:1.76MB

页数: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35 区域 工业化 城市化 人教版
练案[35]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23年·广东省模拟)2016年1月,江苏省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建设在江苏省两会得到热议。委员们建议江北新区应加快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读江北新区位置图,回答1~3题。 1.江北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A ) A.空间大,土地价格较低 B.邻近南京主城区,联系便利 C.位于主导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 D.邻近安徽省,扩大南京辐射范围 2.江北新区建成后可以( B ) A.降低南京市城区的房价 B.缓解南京市区的人口压力 C.作为南京的高级住宅区 D.方便南京各区之间的联系 3.江北新区产业布局合理的是( C ) A.西部地区——重点发展重化工业 B.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滨江地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 D.丘陵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粮食生产 [解析] 第1题,江北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发展的区位优势有空间大,土地价格较低;与南京主城区有长江相隔,不如江南联系便利;夏季位于主导风的下风向;安徽是内陆省份,经济落后,靠近安徽,不属于江北的区位优势。第2题,江北新区建成后,企业、劳动力迁入,能缓解南京市区的人口压力。第3题,江北新区的滨江地区水运交通便利,适合发展航运物流和港口贸易;西部地区位于城区河流的上游,不适合发展重化工业,水污染严重;东部地区位于城区河流下游,适合重化工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宜在河流上游地区;丘陵地区适合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不适合粮食生产。 (2023年·漳州三调研)2023年23年的金融危机对东莞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市域范围同时出现了普遍增长与局部收缩两种截然不同的新空间现象。2013年出台的《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城乡总体规划》,逐渐改变西北部的空间发展格局。图示意2008-2014年东莞增长城镇与收缩城镇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东莞城镇发展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是( D ) A.东部增长西部收缩  B.西南、东北部增长 C.北部增长南部收缩  D.西北、东南部收缩 5.松山湖成为新“增长极”,其人口结构优化的方向是( A ) A.年轻化、文化程度高  B.受教育水平高、性别比低 C.年轻化、生育率很高  D.受教育水平高、生育率高 6.与甲区成为显著收缩区关系密切的是( D ) A.基础设施薄弱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用工成本上升 D.环境制度要求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东莞城镇发展的总体空间分布是东南部、北部、西北部存在显著收缩和潜在收缩现象,西南部、松山湖附近存在转型增长和持续增长现象。第5题,由图可知,松山湖成为新“增长极”,得益于科技产业园,其人口结构优化的方向是年轻化、文化程度高。第6题,由图可知,甲区为显著收缩区,经济发展不如以前,但其基础设施较好;人口老龄化和用工成本上升,对经济发展有压力,但不会导致其显著收缩;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导致污染企业难以立足,故显著收缩。 (2023年·湖南G104联考)就业弹性系数是指产业就业增长率与产业产值增长率的比值,其值越大说明产业产值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读“我国第二产业与西北五省区城市主导产业就业弹性系数统计图”,完成7~8题。 7.和全国第二产业相比,西北五省区产业就业弹性系数的特点是( B ) A.产业—就业偏离度比较小 B.陕西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产业产值增长的同时就业岗位减少 C.利于缩小与全国城市化水平的差距 D.主导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促进效应比较显著 8.西北五省区为提高产业就业增长率,适合的措施是( C ) A.重点发展核燃料加工、金融、设计、创意等产业 B.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适度降低最高工资标准 C.促进餐饮、住宿、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D.将电力、热力、建筑等产业有序东移到沿海地区 [解析] 第7题,西北五省区城市主导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大部分低于全国第二产业的平均水平,说明产业—就业偏离度比较大,主导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促进效应比较差;陕西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就业弹性系数为负值,意味着产值增长的同时就业岗位减少;读图可知,图示西北五省区产业就业弹性系数特点导致西北地区整体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的产业—就业偏离度与全国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加剧了西北地区与全国间的城市化水平差距。第8题,核燃料加工就业弹性系数很小,不利于促进就业;西北地区高素质人才缺乏,金融、设计、创意等产业难以大规模发展;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工人收入,增加就业吸引力,提高产业就业增长率;餐饮、住宿、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利于提高就业增长;西北地区能源丰富,适合发展电力、热力等产业,我国东部这些产业正在西移。 (2023年·乐山调研)技术经济水平梯度差异的两个地区按互补性原则,一个地区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会转往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承接香港、台湾等的产业转移,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加强。但目前,粤北山区、粤东、粤西无论是吸引外资还是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投资都还不尽人意。读珠三角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9~11题。 9.珠三角和粤北、粤东、粤西之间实现产业转移的差异优势最显著的是两地的( B ) A.劳动力数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三大产业结构 D.历史和文化 10.下列属于珠三角向粤北、粤东、粤西进行产业转移的拉力因素最可能是( C ) A.区位经济条件 B.资源富集程度 C.政府优惠政策 D.资本人力丰富 11.广东山区、东西两翼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首要考虑措施是( A ) A.突出地方特色选择主导产业 B.避免产业转移方式的多元化 C.发挥众多中小企业灵活优势 D.强力发展能源资源密集产业 [解析] 第9题,读材料可知,技术经济水平梯度差异是两地进行产业转移的互补性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承接香港、台湾等的产业转移,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加强”,珠三角经济较发达,粤北、粤东、粤西经济较落后,故两者之间实现产业转移的差异优势最显著的是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第10题,拉力因素即吸引产业转入的因素。珠三角向粤北、粤东、粤西进行产业转移的拉力因素是粤北、粤东、粤西吸引产业转入的因素,由于广东产业转移区域布局鼓励珠三角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故最可能拉力因素是政府优惠政策。第11题,粤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首要考虑措施是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选择主导产业,使区域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各地避免产业转移方式雷同,出现恶劣的相互竞争的局面,产业转移方式要多元化。 12.(2023年·茂名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福州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州市不断扩容提质,城市化快速推进。2015年4月21日,福建(福州)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福州市经济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中国气象局网站发布的数据,1981-2010年最新的30年统计,福州平均每年有32.6个高温天(35 ℃以上),7月平均气温高达34.5 ℃,均超过了传统“四大火炉”之首重庆,成为我国省会城市7月份的高温王者,跻身全国新“四大火炉”之首。下图示意福州市的位置和地形。 (1)说明福州市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福州市7月份平均气温高的原因。 (3)为了缓解福州市夏季高温,请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从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乡土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7月份福州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福州四面环山,地形为盆地,热量不易散发;城市化进程快,城市热岛影响。第(3)题,本题主要从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的通风、增加城市中湿地、减小城市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位于东南沿海,毗邻台湾,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对外联系密切;临江,临海,水路运输便利;海外侨胞主要的祖籍地,华侨众多。 (2)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福州属于盆地地形,四面环山,热量不容易散发;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物高大密集,阻碍气流通行,城市热岛效应显著。 (3)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多规划建设公园绿地、人工湖泊、湿地等;充分利用城市南北向的主干道,开辟城市通风廊道;城市未来发展采用组团式、多核心发展模式。 13.(2023年·华附、省实、广雅、深中期末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现存耕地主要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在香港签署,标志着珠三角进入以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大湾区内不同城市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有利于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见下图)。为配合大湾区建设,广东重点打造结合城际列车、高速公路、高铁等多种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珠三角各城市间快速通达。 (1)分析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用地减少和作物变化的原因。 (2)提出任意三个不同类型城市产业差异化发展的合理建议。 (3)评价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和运营对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解析] 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传统农业种植效益低,随着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蔬菜、花卉、水果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最终导致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农作物类型发生变化。第(2)题,读图可知,粤港澳大湾区包括9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深圳以制造业为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是科技和创新中心;香港对外贸易和金融业发达,着力打造国际金融和物流中心;由材料可知,广州市重点打造结合城际列车、高速公路、高铁等多种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岭南文化中心,是珠三角的商贸中心,交通枢纽,打造成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城市;佛山和东莞是全国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基础好,着力打造成为高端制造业基地;澳门餐饮住宿业占比大,适合发展旅游;珠海是华南地区的旅游宜居城市。第(3)题,本题可分两步作答,第一步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积极影响有:带动农业及相关工业部门发展,如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建材工业,拉动地方就业,带动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第二步综合交通体系运营的积极影响有:有利于区域内分工与合作,推动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降低企业运输等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了珠江西岸与香港之间运输通道以水路为主和陆路绕行的状况,使区域联系更为密切,作为港珠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有利于加速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升本区域综合竞争力。 [答案] (1)农业用地减少:城市化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大;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农业种植效益低; 农作物变化: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效益高;城市消费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2)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澳门、珠海发挥旅游业优势;广州是商贸中心(交通枢纽);深圳是科技和创新中心;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着重发展高端制造业。 (3)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综合交通体系的运营:有利于区域内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降低企业运输等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区域联系更为密切,加速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升本区域综合竞争力。 - 6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