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拟柴芍助眠汤
辅助
治疗
首发
HT
DA
浓度
影响
甘俊鹤
J Med Theor PracVol.36,No.3,Feb20232023年第36卷第3期医学理论与实践静脉滴注可起到减少血栓形成及促进血管舒张的目的12。肾上腺素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均具有激动作用,可产生强烈的、效应,快速增强心肌功能、扩张冠状动脉13。本文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的 TIMI 3 级比例、TMPG 3 级比例、完全 ST 比例高于对照组,NP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 PCI术后两组患者的即刻冠脉血流状态均有改善,而联合肾上腺素使用可更有效提高心肌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减少 NP 现象。术后 24h 内,观察组的 CK-MB、cTnI 峰值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1 周、术后3 个月,观察组 LVEF 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 6 个月内 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肾上腺素冠脉给药可减少术中心肌损伤,促进术后心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分析其原因:肾上腺素可兴奋 受体与 2受体,收缩皮肤、黏膜及内脏小血管,舒张骨骼肌、冠脉等大血管,解除血管阻塞,加快血流灌注,同时兴奋 1受体,提高心肌收缩力,加快心肌组织微循环,增加心输出量及心肌代谢,改善患者即刻冠脉血流及心功能,减少灌注不足引起的并发症及风险,改善预后14-15。综上所述,联合肾上腺素冠脉给药,可提高 STEMI 患者PCI 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程度,避免 NP 现象的出现,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降低术中并发症及术后 MACE 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参考文献 1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组 中国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初始他汀类药物用药强度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6):560-565 2敖志华,周磊 高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7):692-695 3孙号众,余晓凡,陈鸿武,等 一次和分次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对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1,29(11):607 4白宝宝,郭万刚,陈蕊蕊,等 硝普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8,23(6):446-449 5龚艳君,霍勇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解读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9,17(12):1057 6马贵洲,徐荣和,陈平,等 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梗多支病变患者急诊介入术后早期干预重度狭窄非梗死相关冠脉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8,34(9):1508-1512 7刘肖,李树仁,高楠,等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27(12):685-692 8谭静,张迎花,司瑾,等 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及院内结局的变化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10):1039-1041 9陈鑫森,邵萌,张天,等 血液学参数预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7):3389-3395 10田彩霞,田云霞,薛伟珍,等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 PCI 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8):1406-1408 11孙彧 比伐卢定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及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7):1179-1181 12廖开历,蓝璧高 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老年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即刻心肌血流灌注和预后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19,41(23):3005-3008 13邓学军,谭震,余冬梅,等 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的作用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1):32-34 14陈雨,林振宇,谷阳,等 预防性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对其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3):2500-2504 15陈国雄,邹金林,袁晓旭,等 替罗非班、尼可地尔联合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7):826-830收稿日期 2022 03 04(编辑羽飞)自拟柴芍助眠汤辅助治疗首发中风后不寐(肝郁血虚证)患者的效果及对 5-HT、DA 浓度的影响甘俊鹤1王峰2崔向武1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1康复科2脑病科458030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柴芍助眠汤治疗肝郁血虚型中风后不寐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神经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10 月2021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98 例中风后不寐(肝郁血虚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用机械抽样法分为对照组 49 例和观察组 49 例,对照组给予低频电穴位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柴芍助眠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柴芍助眠汤联合低频电穴位刺激能疏肝养血、镇静安神及改善相关神经因子水平,进而改善中风后不寐患者睡眠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关键词柴芍助眠汤中风不寐神经递质中图分类号:255.2文献标识码:B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3.03.016014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36卷第3期Vol.36,No.3,Feb2023J Med Theor Prac中风发病、致残率高,常遗留一系列神经及功能损伤并发症,其中失眠发病率高达 56%,失眠日久会延长神经认知功能康复进程,增加中风复发及死亡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全面康复1。临床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但耐药和依赖性强,长期服用易出现多种副作用2。因此,非药物治疗优势日益凸显,将中医传统思维与西医康复理论相结合的低频电穴位刺激近年来临床效果明显,穴位刺激与脉冲电联合使用,调和机体阴阳平衡,有效改善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等因子水平3。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也在积极寻求更有效的内服汤剂结合治疗,既往多以调护心神为主,顾护肺、脾、胃等脏腑,近年来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变化,从肝论治逐渐被重视,笔者根据临床实际及经验,观察自拟柴芍助眠汤在中风后不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探究该方药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推广提供一定依据。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自我院 2019 年 10 月2021 年 5 月期间首发中风后不寐患者中选取 98 例,以机械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9 例。对照组男 25 例,女 24例,年龄 46 80(63 59 4 52)岁,病程(32 7 3 6)d,疾病类型脑出血 21 例,脑梗死 28 例;观察组男 29 例,女20 例,年龄 43 82(64 02 4 37)岁,病程(33 7 3 9)d,疾病类型脑出血 23 例,脑梗死 26 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4及肝郁血虚证证型标准5。主症:夜不能眠,多梦易醒,易怒心烦;次症:乏力倦怠,面色少华,胸胁胀满,肢麻,食少;舌红苔黄,脉弦细。(2)符合西医失眠症诊断标准6并经头颅 CT 或者核磁共振成像(MI)确诊为脑卒中,首次发病。(3)愿意配合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1)脑卒中之前已患失眠者;(2)近期服用过精神活性药物;(3)对实验所用药物过敏等。本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 2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性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如因基础疾病需口服其他药物治疗的需详细登记排除干扰。对照组给予温热式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日本产 HL-3 型,额定电压 220V),患者平卧位,正极电极 1 个(大小 9.0cm 7 0cm)紧贴于大椎穴,负极电极 2 个(大小 8 0cm 6 0cm)紧贴于双侧肾俞穴,梯形波,频率 3 14Hz,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时间 20min,1 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自拟柴芍助眠汤治疗,方剂组成:柴胡 12g、白芍 24g、酸枣仁 15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郁金15g、首乌藤10g、丹参10g、合欢花 10g、甘草 6g。随证气滞甚者加延胡索、川楝等,痰热者加胆南星、石菖蒲等,心脾两虚者加党参、黄芪等,阴虚火旺甚者加生地、阿胶等。每日 1 剂,水煎取汁 300ml,早晚餐后口服。均以 15d 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13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进行评估。痊愈:夜间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 6h 及以上,醒后精神充足;显效:睡眠时长较前增加 3h 以上,症状改善明显,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有改善,时长较前增加低于 3h;无效:睡眠未改善甚至较前加重。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2)睡眠质量:治疗前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眠时间、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障碍 6 个方面评估。据症状程度分别计 0 3 分,分值越低,症状越轻。(3)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分别于临床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 3ml,离心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 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血清神经肽 Y(NPY)、P 物质(SP)水平。(4)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1 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 SPSS26 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组间对比分别用 2检验和 t 检验,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 1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 84%,高于对照组的 75 51%(P 0 05)。详见表 1。表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495(1020)14(2857)18(3673)12(2449)37(7551)观察组4911(2245)19(3878)15(3061)4(816)45(9184)2 2睡眠质量治疗后观察组 PSQI 评分各项目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详见表 2。2 3神经因子水平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各因子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大(P 0 05)。详见表 3。表 2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x s,分)组别n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眠时间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对照组49治疗前2 54 039169 0 25279 037251 035233 032136 0 23治疗后1 64 025*098 011*189 029*183 026*121 019*102 0 19*观察组49治疗前2 52 037173 0 27285 036256 038222 031142 0 26治疗后1 13 019*#053 008*#154 025*#103 021*#086 012*#087 0 12*#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 05;与同期对照组对比,#P 005表 3两组治疗前后各神经相关因子比较(x s)组别nNPY/(gL)治疗前治疗后SP/(gL)治疗前治疗后5-HT(nmol/L)治疗前治疗后DA(nmol/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910446 125712809 695*10732 7178639 747*51105 372169131 3206*12937 51410521 329*观察组4910325 136214421 670*#10587 8266916 697*#50990 361574028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