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3专题质量检测八人民版.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探索 质量 检测 人民
专题质量检测(八)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3年·兰州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一边实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反映了(  ) A.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现实需要 B.经济建设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 C.急于完成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愿望 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解析:选D。题干中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在进行工业化——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故选D项。 2.(2023年·新课标全国卷高三摸底)年画能够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是一幅20世纪50年代的《入社》年画,它主要反映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废除 B.农民对“大跃进”运动的支持 C.人民公社体制的迅速发展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解析:选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而年画反映的是入社的情形,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特点是一大二公,主要是强调多个合作社的合并,组成更大规模的人民公社,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的建设和“大跃进”同时进行,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的《入社》年画反映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场景,把生产工具上交集体统一配置,集中生产,故D项正确。 3.(2023年·杭州高三上质检)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下列选项中解释正确的是(  )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7.2 3.7 1.1 A.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 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C.开始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建设开始 解析:选D。从材料中重工业的投资比重远高出其他基础建设可知,这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体现,故选D项;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是同时进行的,排除A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排除B项;“一五”计划基本完成,开始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面貌,但材料仅体现了基建投资比重,没有体现出“一五”计划完成的影响,排除C项。 4.(2023年·菏泽模拟)有学者指出,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其必要性是指(  ) A.必须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B.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 D.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 解析:选D。题干中所问的必要性是指材料中三大改造的必要性,根据史实可知,三大改造的必要性是因为我国需要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5.(2023年·惠州三模)据学者统计,在1949~1956年期间《人民日报》曾出现少量的招聘、招工广告,但1956年后这类广告基本消失。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工业化成就突出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城市化进程缓慢 D.生活水平的提高 解析:选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招聘、招工属于剥削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我国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公有制成为经济形态的唯一形式,不会出现招聘、招工等类似的语言,这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故选B项。 6.(2023年·蚌埠质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陈云在中共八大上也提出“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的观点。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A.已经明确经济体制建设的方向 B.领导人对市场手段已有所关注 C.推行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开始暴露 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就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市场对经济发展存在的积极作用,故选B项。 7.(2023年·菏泽一模)下面为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时间 1952~1955年 1956~1957年 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 数据 科研项目100项 科研项目400项 科研成果3 406项 A.“左”倾错误已经波及科研领域 B.“一五”计划实施激发了科研热情 C.“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科研腾飞 D.新中国逐步迈入了“科技的春天” 解析:选A。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仅一个月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3 406项,数据严重失真,是科技领域的“大跃进”,明显是受当时“左”倾错误泛滥的影响,故选A项。 8.(2023年·莆田二模)1961年,安徽省宿县等地的农民提出把田地包给社员耕种,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制度。到1962年7月,全国大约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做法(  ) A.拉开农村体制改革序幕 B.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C.巩固了人民公社化体制 D.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解析:选B。根据材料“到1962年7月,全国大约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可知,这一做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故选B项。 9.(2023年·三明期末考试)2014年1月《嘹望》发表评论:30多年前你们(安徽小岗村)冒着危险将土地“化整为零”承包出去,如今又将土地“化零为整”(农村土地流转)集中起来。这种变化(  ) A.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侵害了农民土地承包的权益 C.加快农村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D.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 解析:选A。根据材料“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可知,都是对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故选A项;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不触及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农村土地流转,既保证了农民的承包权,又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土地制度的变化,与农村经营方式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土地流转,土地依旧是集体所有,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排除D项。 10.(2023年·南京、盐城一模)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 A.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B.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解析:选B。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与材料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相符,故选B项。 11.(2023年·济南期末考试)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据此分析20世纪9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对计划与市场认识不断深化 D.自负盈亏分配管理制度的确立 解析:选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及中共十四大,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此以后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故选C项。 12.(2023年·吉林市三模)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次对外开放。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8年以后的开放。两次对外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的行为 B.都有由东南沿海向政治中心地区发展的趋势 C.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 D.都主要体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要求 解析:选B。“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8年以后的开放”,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均是从东南沿海至内地的趋势,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23年·淄博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伍延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做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3年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自开商埠相比,当今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5分) 答案:(1)特点:交往领域全面,形式多样;政府采取措施主动开放;商品生产呈现外向型倾向;秉持“和平互利”的宗旨。作用:促进了唐朝的繁盛;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提升唐朝国际地位,推动“中华文化圈”发展。 (2)原因:清政府认为自开商埠“利大于弊”;有识之士的推动;挽救危局,自开商埠;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3)发展:由被动融入到主动引领;由封闭半封闭的开放到全面开放;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建设性贡献。 14.(2023年·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湖北一个村民在接受了阶级教育之后曾这样表态:我吃尽了国民党的苦,某(地主)派我的夫去当兵,五月间去秋天还没有回来,田地都荒了,没有打下谷子,从那年起我就背下账,我穷就是那年穷起的,再说日本鬼子在一九三九年到白果后,我三岁小儿活活摔死在树底下,东西被抢光,我今天才算翻身,为了保护好日子不能不干,如果大家都不问国家大事,美国鬼子来了还不是受压迫? ——摘编自《湖北麻城白果区陈家铺乡土改复查总结报告》 (1952年),麻城市档案馆1-1-61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总结报告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12分)(要求: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解析: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湖北一个村民在接受了阶级教育之后曾这样表态:……我今天才算翻身,为了保护好日子不能不干”提取信息我今天才算翻身,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使农民翻身的重大历史现象是土地改革运动。根据所学知识,从土地改革运动的内容、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和评价。 答案:示例 信息:我今天才算翻身。 历史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概述和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