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年高
生物
三轮
冲刺
专项
答题
规范
审答练八
环境
解析
(八)生物与环境
1.某海岛生活着一种黑尾鸥的海鸟,因为环境的破坏,导致黑尾鸥的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黑尾鸥,人们进行了科研调查,下表为黑尾鸥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年)
2
4
6
8
10
12
14
增长速率(万只/年)
0.6
1.46
2.3
3.0
2.3
0.6
0
(1)调查黑尾鸥的种群数量变化,采取的最合理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年间,黑尾鸥的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型曲线,黑尾鸥在第______年时数量达到了最大值,这是该海岛所能维持的黑尾鸥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岛上有一种专吃黑尾鸥的蝮蛇,为了更好地保护黑尾鸥,有人认为应该捕杀蝮蛇,生态学家认为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非有害无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标志重捕法 黑尾鸥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2)S 14 环境容纳量(或K值) (3)①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数是年老、瘦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着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②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解析 (1)调查黑尾鸥的种群数量变化,采取的最合理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理由是黑尾鸥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2)14年间,黑尾鸥的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黑尾鸥在第14年时数量达到了最大值,这是该海岛所能维持的黑尾鸥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
(3)岛上有一种专吃黑尾鸥的蝮蛇,为了更好地保护黑尾鸥,有人认为应该捕杀蝮蛇,生态学家认为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非有害无益,理由是:①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数是年老、瘦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着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②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2.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最多消耗植物________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2/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
答案 (1)B、D CO2 (2)样方 (3)N+R (4)280
7/16 (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次生演替 生物种类多少或物种丰富度高低(或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图乙中的生物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故对应图甲中的B、D;在①、③过程中碳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3)图乙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鼠和昆虫,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R),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N),故其同化量为N+R,二者产生的粪便量属于植物的同化量。(4)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最多消耗需要考虑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4/5)÷10%÷10%=80(kJ),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1/5)÷10%÷10%÷10%=200(kJ),因此蛇每增加1kJ能量最多消耗植物280kJ。同理,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2/5,则蛇每增加1 kJ能量,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2/5)÷10%÷10%=40 (kJ),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3/5)÷10%÷10%÷10%=600 (kJ),则因此蛇每增加1 kJ能量最多消耗植物640 kJ。则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280/640=7/16。(5)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通过这种关系,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6)该草原虽说发生过火灾,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土壤中仍存有植物的种子、繁殖体等,故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次生演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物种类多少或物种丰富度或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西南大学鱼类实验室某个养殖基地是个相对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中仅存在以下三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且能量流动关系如图,图中a、b、c、d均表示同化量。据图回答问题:
(1)甲种鱼的种群密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种群密度最适当的方法是__________。
(2)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乙种鱼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将最终被__________利用。
(3)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稳定性相对较差,请提出一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种鱼在单位体积水域中的个体数 标志重捕法
(2)×100% 分解者
(3)建议一: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建议二: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等措施,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建议三:增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条数或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解析 (1)甲种鱼的种群密度指的是甲种鱼在单位体积水域中的个体数,调查该种群密度最适当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理由是鱼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2)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之比,则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乙种鱼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会被分解者利用。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议:建议一: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建议二: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等措施,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建议三:增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条数或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请回答下列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
(1)农田中种植的某农作物植株呈均匀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________特征。人们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农田上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此措施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家肥(主要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通过土壤中的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成分)进行转化后,才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对于以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说,流入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调整农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农业生产上进行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你是一块农田的经营者,请你写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一个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空间 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分解者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农家肥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 (3)去除杂草、防治害虫、杀灭田鼠 (4)利用动物信息素吸引一些传粉动物,提高农作物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吸引鸟类,使其捕食害虫;利用特殊化学物质扰乱某种害虫的雌雄交配,使该害虫的繁殖力下降(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农田中种植的某农作物植株呈均匀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人们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农田上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此措施依据的主要原理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农家肥(主要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通过土壤中的分解者进行转化后,才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对于以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说,流入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农家肥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
(3)为了调整农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农业生产上进行的措施主要有去除杂草、防治害虫、杀灭田鼠等。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措施:利用动物信息素吸引一些传粉动物,提高农作物的传粉效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