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国音乐剧歌唱表演体系的构建_郑欣闻笛.pdf
下载文档

ID:354694

大小:375.22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当代中国 音乐剧 歌唱 表演 体系 构建 欣闻
当代中国音乐剧歌唱表演体系的构建*郑欣闻笛(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北京 100006)【内容提要】中国音乐剧作为世界各国音乐剧多元发展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本土化”“民族化”和“地域化”特点,亦是中国音乐剧区别于世界其他各国音乐剧的一种自我“文化标识”和“符号象征”。中国音乐剧歌唱表演体系的建构,应充分借鉴吸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粹,扎根于民间音乐和民族舞蹈的文化传统,通过“角色声腔”的演唱诠释和“融入体验”的舞台表演,将音乐剧作品中的文学叙事和情感冲突鲜明地传递给现场观众,从而建构声腔角色演绎与舞台戏剧表演共享的“视听双重体验”的舞台表演艺术。【关键词】中国音乐剧;角色声腔;人物塑造;舞台表演;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J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018(2022)06-0126-07Construction of Singing Performance Syste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alsZHENG Xin-wendi(Department of Musical,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Beijing 100006,China)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system of musicals in the world,Chinese musicals show thecharacteristics of“localization”,“nationalization”,and“regionalization”in their own development process,which also become theirown“cultural identity”and“symbol”for Chinese musicals to distinguish themselves from musicals in other countries The constructionof the singing performance system of Chinese musicals should fully draw the reference from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culture,take root in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folk music and folk dance,clearly convey the literary narrative and emotional conflict inthe musical works to the audience through the singing interpretation of“the vocal of role”and the stage performance of“integrationexperience”,so as to construct the stage performance art of“audio-visual experience”shar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vocal role andstage dramatic performanceKey words:Chinese musical;the vocal of role;characterization;stage performance;emotional expression【收稿日期】2022 08 20【作者简介】郑欣闻笛(1982),女,博士,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戏剧影视学、音乐剧演唱理论与实践。*本文系“第九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学术会议成果。近年来,随着音乐剧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和民族化探索,有关中国音乐剧歌唱与表演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学界音乐剧研究的热点话题。居其宏、沈承宙等学者撰文就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路径、民族化音乐表达和市场化体系建构等方面展开论述,纵向梳理了中国音乐剧“历时”发展进程中的曲折脉络,并对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民族性表达和体系化市场推广进行学术反思;20 世纪 90 年代起,中国音乐剧的院校专业教育开始出现。1991 年中央戏剧学院开办了音乐剧教研室。1995 年北京舞蹈学院开办了音乐剧本科专业。业内外部分学者、专家开始围绕国内音乐剧专业的方向设置、教育现状和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在全球化戏剧与音乐语境和跨地域文化传播的视阈中展望中国音乐剧未来发展之路;另外,学界还有诸多关于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的个案研究,主要从音乐创作、表演特色、艺术审美和621歌唱表演等方面对近年来涌现的原创剧目予以述评,亦可被视为中国音乐剧本土化和民族化发展之路在学理建构层面的不断探索。本文通过对中国音乐剧民族化发展历程和本土化创作实践的纵向脉络梳理,探究中国音乐剧歌唱表演体系深层结构中隐喻的“器”和“道”。表演者通过借鉴中国本土的民族唱法、戏曲声腔、曲艺唱腔和民歌润腔等多元演唱方法,不断丰富自身在音乐剧演唱诠释中的“角色声腔”体系,在舞台表演中充分融入具有“民族符号”“地域特色”和“中国元素”的声腔演唱和肢体动作表达,以更好地抒发和表达中国人民群众的集体情感,彰显中国音乐剧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民族时代精神,从而建构中国音乐剧特有的歌唱表演话语体系。一、中国音乐剧歌唱体系的民族发展与本土实践音乐剧作为西方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起源于英国,19 世纪在美国百老汇发展至鼎盛时期,成为 20世纪欧美艺术舞台的新宠。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有关“音乐剧”一词的概念界定:“音乐剧是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在简单而又与众不同的情节框架中,融合音乐、舞蹈与对白”1,由此可见音乐剧与中国传统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本质相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作为源流渊长、孕育千年、影响深远的歌舞叙事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华夏民族已有数千年辉煌的戏剧发展历史,戏剧的歌唱与表演经验俨然已成为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潜在基础,是内隐于歌舞剧之中“润物细无声”的坚实依托。(一)民族化: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20 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西方音乐喜剧传入国内,中国儿童歌舞剧大师黎锦晖通过借鉴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表演风格与展演形式,将中国传统声腔要素(歌谣小调、戏曲、曲艺)与舞蹈、诗歌等艺术表现形式予以结合。黎锦辉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就是以民间曲调银绞丝 为基础进行音乐创作的。抗战胜利后上演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孟姜女,在文艺届也随之掀起一番评论热潮:“音乐剧孟姜女 便是歌剧、舞剧、话剧的融合,因而它在演出上,就比任何一种话剧都更加繁重:它需要管弦乐队,需要舞蹈班,需要戏剧演员,需要合唱队”。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使人民群众对艺术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交融愈发紧密,同期英美音乐剧发展至鼎盛阶段并开始通过各类传播渠道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1981 年召开的全国歌剧座谈会开启了中国音乐剧本土化发展和民族化实践的构想,中国音乐剧声腔也正式进入探索阶段。中央歌剧院在1982 年上演的音乐剧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 成为中国当代首部原创音乐剧。随后,国内开始上演演艺船(Show Boat)音乐之声(TheSound of Music)俄克拉荷马(Oklahoma)等国外经典百老汇剧目,极大地拓宽了中国音乐家与受众群体的国际视野,中国音乐剧开始采用“远法欧西,以我为主”3 的发展路线,诞生了如芳草心 搭错车 夜半歌魂 香格里拉 等一批重要音乐剧作品,在内容与风格上又向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靠拢转化,由此开辟了音乐剧在中国舞台呈现的本土化与民族化发展之路,但音乐剧声腔发展依然自觉性不足。(二)本土化: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实践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放眼全球化和国际多元性的当下社会,中国音乐剧追求自身发展的“民族化风格”不仅是本土化实践的艺术探索之路,更是民族文化自信与区别于“他者”艺术形态的代表性符号象征。音乐剧声腔本土化问题的探索依然以借鉴为主。居其宏先生曾指出:“我们今日之虚心 描红,正是为着滋养我们的原创,正是为着将来某一天能够超越老师。”4 1.描红 摸索培育“拿来主义”描红的过程也是习得性探索,高校与剧场共同成为这场学习运动的主力军。高校在专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排演西方经典音乐剧的片段予以舞台呈现,通过学生的自我演绎与教师指导双向互动学习,培养我国学生以演唱为主的多元舞台表现能力。上海戏剧学院在当时排演了经典作品窈窕淑女,将原版的英文改为上海方言,声腔方面直接带来幽默诙谐的演出效果,获得当地群众高度的文化认同。社会各界对音乐剧的普及主要是通过剧场公演予以展开,这种“剧场描红”主要通过搬演、改编的方式对西方音乐剧的演出模式、创作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索,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音乐剧演员的演唱能力和721舞台表现力。2.原创 探寻实践“中国特色”这一时期音乐剧的创作主体是国内专业歌剧院与歌舞团,为适应中国人民的听觉习惯与审美诉求,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民族气息,展现中国社会的风土人情,在当时大量的原创剧目中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音乐剧作品,也逐步获取了中文腔词编创演唱的一些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的 芳草心 虽然被定位为“轻歌剧”,但其风格类型、戏剧结构及唱段音乐等都与百老汇音乐剧相似,艺术价值以及原创风格也得到文艺各界认同,被行业专家划分在中国早期音乐剧作品之列,成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萌芽代表之作。此外,由同名电影改编创作的音乐剧 搭错车,将歌舞元素融入剧作之中并完成了 1460 场次演出,其主题曲酒干倘卖无 以民间叫卖调为演唱基础,成为大街小巷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推动效益,此后的十年内再无作品可以超越这一记录,堪称早期中国音乐剧的经典之作。3.深化 不断建构“民族特色”21 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进入全面深化的繁荣时期,国外引进与国内原创开始创新融合、并行发展,在剧目创作与舞台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民族风格审美”和“中国特色呈现”,开始建构中国音乐剧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及“本土化”发展体系。2011 年上演了一系列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 猫 狮子王 音乐之声 等,成为原版音乐剧“中国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作品,不仅进一步拓宽了国内对音乐剧的认知范畴,更加速了国内外音乐剧的融合创新与合作发展。音乐剧Q 大道 在保留国外原版剧目核心剧情的前提下通过借鉴融合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在唱词直译的基础上协调两种语言的韵脚与节奏,从而彰显音乐剧在“中国化”演唱实践中的声腔变化、音色审美和民族风格。“不同民族的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共同建构起来民族国际性”5,因此,伴随着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发展,声腔演唱的模式同样经历了“描红”到“民族化”“本土化”实践的发展之路。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发展,建构中国音乐剧自身的歌唱表演体系,我们不能接受市场的裹挟,而是要明确以“中国特色”和“本位风格”作为导向,面向国际、海纳百川,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双向互动。基于中国传统声乐特色,融汇国际多元要素,建立中国音乐剧声腔表演体系,是国内音乐剧人共同前行的目标。歌唱表演体系相对复杂,其中不仅包括声腔歌唱与角色塑造的细节,更应该结合戏剧舞台表演的整体要素与人物情感表达的思想寓意内涵,即从形而下的“器”上升至形而上的“道”。表 1中国音乐剧演唱表演体系“器”“道”声腔演唱角色塑造舞台表演情感表达二、表演体系之器 声腔演唱与角色塑造“本土化”“民族化”“地域化”是中国音乐剧声腔演唱体系区别于世界其他各国音乐剧的一种自我“文化标识”和“符号象征”。纵观近十余年来国内音乐剧如破土春笋般的涌现和产业化发展模式,无论是音乐剧剧本创作的“原生性”和剧诗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