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关宝典 电子版(1).pdf
下载文档

ID:3542327

大小:3.80MB

页数:769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5-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通关宝典 电子版1 通关 宝典 电子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 育 理 论通 关 宝 典主编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目 录第一模块 考点提炼第一部分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13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39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9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44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51第一节 教育目的/51第二节 教育制度/671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76第一节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76第二节 学生/85第三节 师生关系/88第五章 课程93第一节 课程概述/93第二节 课程目标/101第三节 课程内容/105第四节 课程结构/110第五节 课程管理/111第六节 课程设计与实施/115第七节 课程评价/119第八节 课程资源/122第六章 教学124第一节 教学概述/124第二节 教学过程/1262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32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49第五节 教学评价/165第六节 教学模式/174第七章 德育181第一节 德育概述/181第二节 德育内容/183第三节 德育过程/185第四节 德育原则/188第五节 德育模式/194第六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98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205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205第二节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212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2133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218第一节 课外、校外教育概述/218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219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220第四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221第十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224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224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225第三节 教育研究方法/2254第二部分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237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237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238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241第二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245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245第二节 记忆/254第三节 想象/261第四节 言语与思维/265第五节 注意/273第三章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279第一节 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2795第二节 意志与教育/283第四章 个性发展与教育287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兴趣/287第二节 能力/290第三节 人格/295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305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305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306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308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309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3096第二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317第三章 学习理论322第一节 学习概述/322第二节 一般学习理论/324第四章 学习心理340第一节 学习动机/340第二节 学习策略/349第三节 学习迁移/354第四节 知识的学习/359第五节 技能的形成/367第六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372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377第五章 教学心理385第一节 教学设计/385第二节 课堂管理/3917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403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403第二节 学生心理辅导/406第三节 教师职业心理/419第四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432第一节 教育法规概述/432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436第三节 教育法律关系/437第四节 教育法律责任/440第五节 教育法律救济/441第二章 依法执教与教师违法行为预防447第一节 依法执教/447第二节 教师违法(侵权)行为预防/4488第五部分 新课程改革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451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背景/451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452第二章 新课程理念454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454第二节 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455第三节 新的教学观/456第四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456第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460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概述/460第二节信息技术教育与多媒体教学/4629第六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465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465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466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467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467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468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470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470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471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47301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473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474第三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475第七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第一章 教学设计技能482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482第二节 教案的设计技能/484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488第一节 课堂导入/488第二节 课堂提问/489第三节 课堂对话/490第四节 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49111第五节 结课技能/493第三章 教学语言表达495第一节 教学口语表达/495第二节 教态语言表达/496第八部分 教育写作与面试第一章 教育写作498第二章 教师招聘面试504第二模块 名词解释精选522第三模块 简答题精选553第四模块 论述题精选614第五模块 案例分析题精选67621 第一模块 考点提炼第一部分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1)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1 中国招教网(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3)更狭义的教育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2.受教育者(学习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3 中国招教网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二、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二)生物起源说法国社 会 学 家 利 托 尔 诺 和 英 国 教 育 学 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4 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三)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四)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由苏联的教育学家提出,也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四、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总体来说,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3)教育具有原始性。5 中国招教网(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尽管世界各国奴隶社会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然而,在一些基本的方面仍表现出共同的特征: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2)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类型上逐渐增多,在内容上也日益丰富,并且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生产仍是手工操作的小生产,生产劳动者的培养不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因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仍然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6 任务,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3)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古代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具体表现如下:教育具有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教育具有道统性,天道、神道、人道往往合而为一,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教育具有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劳动人民的子弟无权接受教育;教育具有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教育具有刻板性,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比较单一,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育具有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2.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学校萌芽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序”,一类是“校”。文献记载关于商代学校的名7 中国招教网称有“大学”“小学”“庠”“序”等。西周的教育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之为“学术官守”。“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射,射技教育;御,以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书,文字教育;数,简单的计算教育。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使教育的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文教政策,并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为标准选拔官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 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设置专门的学校;选士制度 九品中正制。8 隋唐时期的教育隋唐时期采取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教政策,在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宋代产生的程朱理学,经元到明清发展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时期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五经(四书 指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宋代,书院盛行,著名的六大书院有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直至 1905 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才被废除。(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3)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9 中国招教网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4)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教育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古罗马教育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以农民军人为主要特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共和后期,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罗马学校教育的发展。当时,罗马存在两种学校,即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这两种学校都分为中等教育性质的文法学校和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其中,拉丁修辞学校招收16 18岁文法学校的毕业生,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5)中世纪的西欧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01 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欧洲封建社会的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都脱离生产劳动,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用到教育上,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又译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 出 身 心 和 人 格 和 谐 发 展 的 培 养 目标;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在教学方法上,11 中国招教网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三)近代社会的教育16 世纪至 19 世纪末,世界进入到近代社会。新大陆的发现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 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 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四)现代社会的教育1.现代教育的特点虽然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但与古代教育相比,在总体上,现代教育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21 (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31 中国招教网与社会关系的现象,比如学校布局的调整、教师工资的增长或拖欠、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教育认识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识活动关系的现象。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和未决问题、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小问题和大问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内部诸因素指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教学管理等,外部诸因素指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一)教育学的研究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41 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教育学总结教育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因而对教育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外,学习教育学也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51 中国招教网教育。论教育作用论教育的社会功能:子路中提到“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教育的个体功能: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阳货中提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季氏中提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培养目标孔子对子夏明确提出培养要求:“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表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子张中提到“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是培育人才的途径,虽然这句话为子夏所述,但却代表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教育内容孔子创办私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对西周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经多次修订,最后形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奠定了儒家教育61 内容的基础。在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然而,道德教育并没有专设学科,而是把道德教育的要求贯穿到文化知识学科中。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中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论教学原则与方法第一,启发诱导。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理学家朱熹这样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第二,因材施教。孔子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第三,学、思、行相结合。即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第四,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持“性善论”,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孟71 中国招教网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认为,“人伦”是人类的本质表现,其主要表现为五对关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一般的人伦关系上,孟子又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荀子的教育思想与孟子相反,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类的“礼”“义”行为是人为的结果,是后天习得的社会行为,故称之为“伪”。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强调尊师的。(4)墨家的教育思想作为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论教育作用: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论强力而行:墨子特别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他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炼精神。81 论教育内容:出于培养兼士的需要,墨翟及其弟子确定了一套有特色的教育内容,即政治和道德教育、科学和技术教育、文史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和“说知”。前两种都不可靠,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5)道家的教育思想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遵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6)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论教育的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91 中国招教网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 成。九 年 知 类 通 达,强 立 而 不 反,谓 之大成。”论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尊师重道。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后道尊”的思想,这是一种教师观。认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又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就是君主对自己的教师也不能按一般臣下对待,即“当其为师,则弗臣也”,以示尊师之礼。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学记指02 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及时,“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孙”是指循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指观摩,“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启发诱导。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能使学生灰心。长善救失。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12 中国招教网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西方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2)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他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子。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得到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22 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工具。这种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 19 世纪达到高潮。(3)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但他所指的“每一个公民”不包括奴隶。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4)昆体良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32 中国招教网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 世纪以后,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这一时期的教育学著作有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深受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 1632 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主要教育观点包括以下几点:教育目的。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有其现世42 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他认为现世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美满的生活。“泛智”教育。“泛智”就是指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比如世界图解。教育适应自然。这里的“自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原则。学制系统。夸美纽斯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并在每个时期设立相应的学校:婴儿期(1 6 岁),设立母育学校;儿童期(6 12岁),设立国语学校;少年期(12 18 岁),设立拉丁语学校;青年期(18 24 岁),设立大学。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批判旧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教52 中国招教网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卢梭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认为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便是由于教育的不良导致的。因此他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监牢而使人性得到发展,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他在爱弥儿中提到,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与“公民”“国民”相对立的“自然人”。(3)康德从人性论上来看,康德重视人的理性,推崇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认为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对人的本性进行适当的控制,“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作为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4)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62 “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所谓“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灵活动规律的基础上。(5)洛克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原来就像一块白板,没有一切特性,没有任何观念,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一切思想、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洛克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国家的幸福和繁荣有赖于向儿童实施良好的教育。他明确指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绅士,而这种培养只能通过家庭教育,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绅士教育的内容(即体育、德育和智育)及方法。洛克的教育思想对 18 世纪英国的家庭教师教育和学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72 中国招教网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 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其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性教学原则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育性教学”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明了,主要是把新教材分解为各个构成部分,并和意识中相关的观念,即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联合(联想),建立新旧观念的联系,使学生在新旧观念的联系中继续深入学习新教材;系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82 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寻求结论和规律;方法,通过实际练习,运用系统的知识,使之变得更熟练、更牢固。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论,后来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五段,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对 19 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2)杜威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及反映在其作品中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 20 世纪的教育和教学有深远影响。其主要教育观点包括以下几点: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92 中国招教网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其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教育即生长”是指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过程。“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此外,杜威还提出“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引申。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论教育的目的杜威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从做中学”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从做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同时,“从做中学”也是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经验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这种探究的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说03 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杜威的教育思想不仅对 20 世纪以来的美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了不少国家的教育发展。杜威的教育学说提出以后,西方教育学便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三)20 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主要的教育学流派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1.实验教育学(1)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实验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的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想流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代表著作主要 有 实 验 教 育 学 实 验 教 育 学 纲要等。(2)基本观点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13 中国招教网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科学化”;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3)评价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 20 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近百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当然,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特别是当其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唯一有效的方法时,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来自文化教育学的批判。2.文化教育学(1)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代表著作主要有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教育与文化等。(2)基本观点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23 的历史;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3)评价文化教育学作为科学主义的实验教育学和理性主义的赫尔巴特式教育学的对立而存在与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德国乃至世界 20 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方面都给人以很大启发。其不足之处在于思辨气息很浓,对许多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强的哲学色彩,这决定了它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另外,文化教育学过分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3.实用主义教育学(1)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实用主义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代表著作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