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综合质量检测人民版.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古代 科技 文化 综合 质量 检测 人民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综合质量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解析:据材料“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说明弟子对孔子思想做出不同解释,说明孔子思想内涵丰富,故A项正确。 答案:A 2.[2023年·威海模拟]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  )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解析:通过题干中孔子的“重人事”,孟子、荀子的“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墨子的“人定胜天”可以看出他们都重视人的作用,即人的主体作用被重视,故C项正确。 答案:C 3.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  ) 历史材料 出处 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 《汉书·武五子传》 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 《汉书·儒林传》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上千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医书》《论语》等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贺是汉武帝之孙,当时儒学已确立了正统地位。根据材料“忠臣孝子之篇……反复诵之也”“海昏侯……《易经》《礼记》……《论语》”可知,当时的皇室重视儒学教育,故B项正确;A项未全面反映材料内容,只有《汉书·武五子传》与之符合,故排除;材料不涉及汉代“四书”与“五经”地位的比较,故C项错误;“海昏侯墓”反映了刘贺的下葬身份是“侯”而非皇帝,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23年·烟台模拟]西汉中期以后,皇帝在下达诏令时,动辄引经据典。而司法官吏在决议时也常常追求“应合古义”,从而在司法领域出现了一股“春秋决狱”之风。该现象反映出 (  ) A.司法官吏判案依据是四书五经 B.皇帝的诏令必须符合司法程序 C.司法成为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 D.儒学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 解析:“西汉中期以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材料中“在司法领域出现了一股‘春秋决狱’之风”是儒学在司法领域的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D 5.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了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  )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 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虽然佛教和道教在许多方面未能取代儒学在古代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二者在哲学理论上有着胜过儒学的优越性,并风靡数百年,这说明儒学与佛教和道教相比,自身存在不足,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的多元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6.朱熹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艮(王阳明的学生)则指出“百姓日用即道”,“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据此可知 (  ) A.修身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B.儒学思想提倡“经世致用” C.儒学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D.儒学呈现世俗化的特点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朱熹还是王艮,都将儒家思想与日常行为结合,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自身的发展,据此可知儒学呈现世俗化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经世致用”指学术要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实际效用,材料没有反映这一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王艮的主张没有体现伦理道德,排除C项。 答案:D 7.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这主要体现了 (  ) A.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 B.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 C.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 解析: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距离晚清不过一百多年时间,刊印王夫之的著作不能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故A项错误;洋务思想是受到列强入侵冲击下的产物,故B项错误;曾国藩等刊印王夫之的著作,是在西方冲击下传承传统文化,体现了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23年·湖北华中师大质量测评]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 (  ) 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 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 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 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 解析:据材料可知徐光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的总结,其总结的丰产十四字诀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要素,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故D项正确。 答案:D 9.“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  ) A.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 B.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 C.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D.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 解析:“离经叛道”与材料中“时而偏向载道”不符,故A项错误;“张扬个性”与材料中“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不符,故B项错误;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而材料中只提到“明清传奇”,但未涉及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理学占主导地位,与材料中“调和情理”“时而偏向载道”“超稳定的平衡状态”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10.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 (  ) A.诗画同源 B.典范指引 C.类型多样 D.崇尚自然 解析:材料没有强调诗画同源,故A项错误;“典范指引”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类型多样,故C项错误;“最好出处是自然……也在悠悠的溪旁……”体现了崇尚自然,故D项正确。 答案:D 11.后人用“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来形容唐代某一书法作品。该作品最有可能是(  ) A.王羲之《丧乱帖》 B.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C.张旭《古诗四帖》 D.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解析:根据“法度森严”“结构布置精严”“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等信息可知该作品的字体为楷书。王羲之的《丧乱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时行时草,属于行草体,且属于魏晋作品,故A项错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方正,法度森严,是楷书的范式,故B项正确;张旭的《古诗四帖》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巅峰之篇,故C项错误;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是行书中的上乘作品,且属于北宋作品,故D项错误。 答案:B 12.(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载“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班。”此材料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下列哪一剧种的形成 (  ) A.昆曲 B.京剧 C.杂剧 D.散曲 解析:雅部是指昆曲,花部指的是其他戏曲,故A项错误;花、雅融合推动了京剧的出现,故B项正确;杂剧、散曲盛行于元代,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摘编自迟云飞《无奈的沉沦——近代中国孔子和 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 材料二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在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 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和近代中国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解析:第(1)问,儒家思想在西汉独尊的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该时期的政治、思想、关键人物等角度分析作答。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衰落原因可根据材料一“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等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交流情况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的角度思考。第(3)问,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二,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1)在西汉独尊的原因:儒家思想具有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推行。 在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洋务运动的冲击;清末“新政”,学习西方改革的冲击;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冲击;儒家陈腐的纲常礼教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 (2)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便利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欧洲社会转型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精神需求;儒家思想中有启蒙思想家需要的成分。 影响: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3)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支持。 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