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15
自然
地理环境
整体性
人教版
练案[15]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模拟)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多。下图为某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季林隙、空旷地、郁闭林地面最高温和最低温对比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例a、b、c分别表示( C )
A.林隙、空旷地、郁闭林 B.郁闭林、空旷地、林隙
C.空旷地、林隙、郁闭林 D.空旷地、郁闭林、林隙
2.林隙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D )
A.林下温差增大 B.空气流动性增强
C.林地蒸发量增大 D.林下光照增强
3.林地内林隙产生会( A )
A.促进林木更新 B.降低土壤肥力
C.促进生物进化 D.增加林地降水
[解析] 第1题,空旷地无树木的遮挡作用,空气流通最好,高温最高,低温最低;郁闭林树木密度大,太阳辐射对林间影响小,空气流通性差,高温最低,低温最高,故空旷地、林隙和郁闭林对应的曲线分别为a、b、c。第2题,林下草本植物受到上层树木遮挡作用,获得光照较差,而林隙中由于太阳辐射进入增多,则获得光照增强,种类增多。第3题,林隙产生会导致林地内的光照、水分等条件变化,使林地内植被种类发生变化,林木更新。
(2023年·浙江模拟)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下图是某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与气温关系统计曲线。完成4~5题。
4.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可塑性 D. 临界性
5.气温 25℃以上,该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量不再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其主要制约因素最有可能是( B )
A. 光照 B. 水分
C. 热量 D. CO2
[解析] 第4题,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等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5题,读图可知,该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量在25℃以上增加缓慢;该地以晴热天气为主,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好;植物的呼吸作用量明显增大,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却增长缓慢,说明有一个条件制约,即气温愈高,土壤蒸发愈强,土壤水分呈现不足,植物吸收水分少而影响光合作用量增长,故其主要制约因素最有可能是水分。
(2023年·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卫星图像显示,格陵兰岛西南部德尔塔省一条季节性入海河流三角洲的面积在逐年增长,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读图,完成6~8题。
6.格陵兰岛的环境特征是( D )
A.森林葱郁水网密 B.草原辽阔稀树高
C.黄沙漫漫风怒吼 D.茫茫冰原人烟少
7.对格陵兰岛环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 )
A.纬度 B.地形
C.寒流 D.大气环流
8.推测图中季节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B )
A.耕地遭到破坏 B.冰雪融水增加
C.地表土质疏松 D.海洋沉积加剧
[解析] 第6题,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候寒冷,地表终年为冰雪覆盖,大陆冰川广布,生存条件恶劣,茫茫冰原人烟少。第7题,格陵兰岛自然环境的最大特征就是茫茫冰原人烟少,而这个特征的最主要原因是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候寒冷造成的。第8题,随着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携带物增多,部分近海区域地表有可能裸露,导致季节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
(2023年·四川省成都模拟)青海湖裸鲤是一种特有的高原洄游性鱼类,其生长极其缓慢,每年大约只长50克。下图示意青海湖湿地的物种食物链。据此完成9~11题。
9.若过度捕捞裸鲤等鱼类,短期内一定会导致上图中( C )
A.渔鸥数量减少 B.沼泽植物数量增多
C.鸬鹚数量减少 D.水生昆虫数量增多
10.下列因素中,与裸鲤生长缓慢相关的条件是( D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气温低,生长周期短
C.天敌数量多 D.饵料不足
11.与裸鲤栖息地相比,裸鲤洄游产卵地( B )
A.水温更高 B.盐度更低
C.流速更缓 D.冬季不冻
[解析] 第9题,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鸬鹚的食物只有一种,即鱼类—青海湖的裸鲤。若过度捕捞裸鲤等鱼类,鸬鹚食物缺乏,短期内一定会导致鸬鹚数量减少。第10题,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温度低,生物量少,与裸鲤生长缓慢相关的条件是饵料不足。第11题,与裸鲤栖息地相比,裸鲤洄游产卵地地势较高,水温更低,盐度更低,流速更快,冬季有结冰现象。
12.(2023年·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可从关联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淡水湖的形成原因。运用水量收支原理,从补给量(冰雪融水)与排泄量(蒸发)角度分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咸水湖的形成原因。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可从气候(蒸发)、地形(封闭程度)和水文(径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海、湖演化的条件。根据材料中里海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即板块运动。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13.(2023年·德阳三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脉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长达3 400多千米,平均海拔高度6 000米以上,拥有8 000米以上高峰14座,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的沟谷地区是该区生物的天然“避难所”,也是本地区生物扩散和交流关键的“生态走廊”。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局部卫星影像,图中白色部分为冰川,浅色线状事物为河流。
(1)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多高峰的原因。
(2)简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水、河流和地形三者之间的关系。
(3)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解析] 第(1)题,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位于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剧烈;两侧均为大陆板块,板块厚度大,山峰海拔高。第(2)题,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差大,夏季西南季风受地形影响,降水多;读图可知,南坡河流众多,受地形影响,流速快,侵蚀强烈,形成众多峡谷。读图可知,高海拔处,冰川发育广,多冰川侵蚀堆积地貌。第(3)题,喜马拉雅山地势垂直高差大,水热条件垂直地域分异显著,物种丰富;喜马拉雅山范围广,南北坡差异明显,地貌、气候多样,生物种类多,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据材料“喜马拉雅山的沟谷地区是该区生物的天然‘避难所’,也是本地区生物扩散和交流关键的‘生态走廊’”可知,喜马拉雅山利于特有动植物生存;沟谷地势较低,沟通不同生态系统,利于本区生物迁移和扩散。
[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剧烈,形成高大褶皱山脉;两侧均为大陆板块,板块厚度大,山峰海拔高。
(2)山脉南坡高差大,抬升西南季风,降水多;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流速快; (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强烈,形成众多峡谷。高海拔处,冰川发育广,多冰川侵蚀堆积地貌。
(3)山脉地势垂直高差大,水热(气候)垂直地域分异显著,物种丰富;喜马拉雅山范围广,南北坡差异明显,自然环境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及其组合多样,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地形崎岖,沟谷(峡谷)众多,环境独特,(生物的天然“避难所”较多)利于特有动植物生存;沟谷地势较低,沟通不同生态系统,利于本区生物迁移和扩散。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