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把手教你审好题(上).doc
下载文档

ID:3535961

大小:3.21M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5-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手把手 审好题
手把手教你审好题(上) 第二讲 手把手教你审好题(上) 1.审什么题? 审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审题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因此,审题立意也万万不可忽视。 近四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2011年,“新材料作文” 占50%; 2012年,全国17道作文题中有16道是“新材料作文”(只有江苏卷的以“忧与爱”为题写作是命题作文),比例高达95%; 2013年,全国18道作文题中有17道是“新材料作文”(只有天津卷是半命题作文); 2014年,全国18道作文题已经全部都是“新材料作文”了。 “旧材料作文”严格要求把所给材料中最准确的唯一中信提取出来作文; 而“新材料作文”则可以有多个意思、多个角度, 考生只选取某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意思、好写的角度展开作文即可。这就是新旧材料作文的本质区别。 (1)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 【纵向思维】 人和万事万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看法、情感、态度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着重从发展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纵向立意。 【横向思维】 世界上的人和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着重从联系着眼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横向立意。 【珍惜】 人们往往不是天生就懂得珍惜,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 学会珍惜; • 终于懂得珍惜; • XXX让我懂得了珍惜; • 我对“珍惜”的看法改变了; • …… 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事情与我们息息相关,不胜枚举。 • 珍惜生命才能与提升生命的价值; • 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你会更加幸福; • 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 人生因珍惜而精彩; • …… (2)顺向思维与反向思维 【顺向思维】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反向思维】 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材料】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很少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肯定思维、否定思维与正反对比 【肯定立意】 就是从歌颂、赞美人、事、景、物的真、善、美的角度立意,从肯定、赞成某种思想观点、行为、潮流的正确性、正义性、积极性的角度立意。   【否定立意】 就是着重从贬抑、鞭挞人、事、景、物的假、丑、恶的角度立意,从否定、批判某种思想、观点、行为、风气的错误性、消极性、反动性的角度立意。 【珍惜】 珍惜值得珍惜的,这应该肯定。 • 珍惜青春; • 珍惜自己的权利; • 珍惜你现在拥有的幸福; • 珍惜亲情; • 珍惜机遇; • 珍惜高三; • …… 不珍惜值得珍惜的,就应该否定。 • 不要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 珍惜有限生命,否则后悔; • …… 【提示:正反对比】 •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从肯定思维还是否定思维进行审题立意,在文章行文过程中都可以进行正反对比。 • 它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启凡《发问的精神》 段一: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而开其端。勇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盈,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段二: 有人也许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本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的人大概“自以为是”。可是让我们仔细想想,就会看出他的话有很多漏洞。 《发问的精神》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 • 段一是从正面提出了自己观点的正确,即发问带来的好处; • 段二是从反面提出了相反观点的不正确,即不发问会带来好多不足。 (4)从实思维、从虚思维与虚实结合 【从实思维】 审题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是具体的,从具体角度出发的就是从实思维。 【从虚思维】 题目及材料中有些东西则是抽象的。从抽象角度出发的就是从虚思维。 【珍惜】 值得我们珍惜的对象有许多实实在在的事物。 • 珍惜朋友; • 珍惜每句问好; • 珍惜每座沙漠: • …… 值得我们珍惜的对象也有许多是抽象的。 • 珍惜荣誉; • 珍惜幸福; • 珍惜感动; • 珍惜老规矩; • 珍惜勇敢的心; • …… 【提示:虚实结合】 •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从从实思维还是从虚思维进行审题立意,在文章行文过程中都可以运用虚实结合。 • 它把两种状态加以对照、比较后,一个具体一个抽象,使得对题目的论证更加充实丰满。 如: • 《路》--脚下的道路、成长的历程; • 《窗》--房屋的窗户、对外的开放; • 《桥》--山涧的桥梁、感情的沟通; • 《脚印》--地上的脚印、人生的足迹; • 《春风》--吹面不寒的和风,轻言细语的教诲; • …… (5)类比思维与延伸思维 【类比思维】 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延伸思维】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材料】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 类比到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我们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 、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问题一:脱离材料内容   材料作文,强调的是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作文,就是说你写作的主旨应该是从材料中得到。因此审题审题立意非常忌讳脱离材料。 【题目】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1】 审题立意:“月亮也曾是个贼”。 作文中这样写道“钻石不发光,依靠别人发光,由此联想到月亮,也是一回事。所以说月亮是个贼”,然后就对月亮进行描写了。    【学生2】 审题立意:“严酷造就辉煌”。 作文内容有这么一段话:“原本都是黯淡无光的石头和钻石,遇见星光就不一样呢?因为,钻石经过了高温高压的考验,才能变成晶莹剔透的钻石,所以,严酷造就辉煌。” 问题二:没有注重整体性原则   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要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一定要注重整体性。     【题目】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整体框架是石头和钻石的对话: • 石头评价钻石,认为两个事物是一样的——黯淡无光;钻石客观分析自己——不会发光,但能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 下文写钻石变得熠熠生辉就是得益于正确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样就把材料内部的关联解读出来了,这里从整体来看材料主旨就是正确认识自己与正确看待他人,钻石做到了但石头没能做到这些。 而一些学生审题立意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没有体现整体性原则,这是错误的原因所在。 【学生1】 审题立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抓住最后一句“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错误地认为钻石吸收星光,但比星光还灿烂,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生2】 审题立意:“把握机遇” 抓住这句“天边露出一丝星光,钻石熠熠生辉”这机会钻石抓住了等等。 问题三:抓错关键句,理解不当   我们说,在进行材料作文的审题时,除了看整体,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只不过这些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同时要抓住关键句,正确理解关键句。  • 材料中钻石的话语很有哲理——“它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有些学生未能注意到这句关键句。 • 同时还要注意“光芒”的含义,指人的优点、长处、成就、贡献等,就是说钻石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 、长处、成就等。 • 究竟如何正确对待呢?下面写道“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说明钻石本不会发光,但借助某种外力,学习了别人的长处,钻石就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 由此可见,这段文字的最佳立意是: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   【学生1】 审题立意:“涌泉相报”。 错误地理解了关键句,认为钻石懂得别人给他怎样的恩惠,你就应该回报更大的恩惠,这是错误的理解。 总结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