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地球
人教版
考案[3]第三章测试题
(2023年·湖南省大联考)读“黄河某河段流域内潜水(是指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单位:m)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潜水流速空间变化的总体特点是( A )
A.西南快,东北慢 B.北部快,南部慢
C.中部快,两端慢 D.东部快,西部慢
2.东营市附近地区地下水的大致流向是( B )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北流向东南
C.东南流向西北 D.西南流向东北
3.图示黄河段初春季节( C )
A.含沙量最大 B.主要靠雨水补给
C.可能发生凌汛 D.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示区域西南部潜水等水位线密集,东北部潜水等水位线稀疏,所以潜水流速西南快,东北慢。第2题,读图可知,东营市附近潜水等水位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潜水流向应与等水位线垂直,由高处流向低处,故大致流向是由西北流向东南。第3题,黄河本河段冬季结冰,且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故春季低纬度河段解冻可能引发凌汛。
(2023年·江苏模拟)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图中M、N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等,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即鄱阳湖水流入长江。读“1957~2023年23年长江作用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完成4~6题。
4.1957~2023年23年鄱阳湖作用频次较高的月份是( B )
A.3月 B.5月
C.7月 D.9月
5.图中N、M两作用高峰值呈先后出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降水的时空变化 B.三峡大坝开闸放水
C.热带气旋的移动 D.赣江上游大量截流
6.假若鄱阳湖面积比现在扩大一倍,受此影响7月份鄱阳湖与长江的相互作用中( D )
A.M、N两作用都变弱
B.M作用变强,N作用变弱
C.M、N两作用都变强
D.M作用变弱,N作用变强
[解析] 第4题,每年的5~6月份,我国的锋面雨带位于长江以南,鄱阳湖水系流量增加,期间鄱阳湖流向长江的水量最大,鄱阳湖作用最强。7~9月份,我国的锋面雨带位于长江以北,长江中上游来水增多,长江水流向鄱阳湖,长江作用增强。鄱阳湖作用频次较高的月份是5月,B项正确。 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随着锋面雨带自南向北移动,鄱阳湖作用和长江作用先后交替, N、M两作用高峰值呈先后出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的时空变化。第6题,7月份,锋面雨带位于长江以北,长江中上游来水增多,主要是长江作用,但是假若鄱阳湖面积比现在扩大一倍,随着湖泊面积增加,湖的容积增大,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将减弱,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增强,简单地说就是湖泊的调节作用增强,即M作用变弱,N作用变强。
(2023年·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月考)南美某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当地的居民制作“捕雾网”收集水资源(如图所示)。完成7~8题。
7.该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原因是( D )
A.临近太平洋,增温增湿
B.临近亚马孙平原,水汽多
C.气候炎热,蒸发量大,水汽多
D.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低,水汽凝结
8.下列四个地区,最适合这种水资源收集方式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秘鲁沿岸,多雾的原因是有秘鲁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低,水汽凝结。第8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①位于非洲西海岸,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多雾,最适合这种水资源收集方式;②地位于非洲大陆内部;③、④地位于亚欧大陆雾较少,不适合这种水资源收集方式。
(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模拟)下图示意某年6月琼东沿海某地理事物分布(图甲)和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图乙)。据此完成9~11题。
9.A处水温低的原因是( C )
A.冷海水上泛 B.距陆地近
C.太阳辐射弱 D.阴雨天气多
10.推测此时(图示)琼东沿海的盛行风是( C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1.与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最相似的海区是( B )
A.澳大利亚西部沿海 B.索马里东部沿海
C.秘鲁西部沿海 D.美国东部沿海
[解析] 第9题,该季节琼东沿海盛行西南风,沿海地区盛行上升补偿流,加之沿海地区水温高,浮游生物繁盛,是由于冷海水上泛导致的。第10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六月为夏季,夏季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南风。第11题,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和秘鲁西部沿海及美国东部沿海都位于信风带内,洋流为信风带离岸风影响形成的补偿流,索马里东部沿海与海南岛东部沿海均为季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二者最为相似。
12.(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赵述岛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面积0.22平方公里。200多位居民生活在岛上,缺水缺电一直是困扰岛上居民生活的主要问题。以前靠轮船“送水”,后来用柴油机发电淡化海水,但仍未能很好解决岛上饮水问题。2017年,江苏某公司生产的世界首台“风光储互补智能微电网海水淡化成套设备”建成运转,可日产淡水100吨,供600人一天使用,达到了国家桶装饮用水的标准,结束了当地“淡水贵如金”的历史。该设备结合海岛特点,采用集装箱式模块化的运输和安装方式。下图为集装箱式微电网海水淡化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赵述岛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2)说明赵述岛引进风光储互补智能微电网海水淡化技术的理由。
(3)简述该海水淡化设备能够实现稳定供电供水的原理。
(4)简述该海水淡化设备采用集装箱式运输和安装方式的优势。
[解析] 第(1)题,由材料“赵述岛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面积0.22平方公里。200多位居民生活在岛上”可知,该岛面积小,不利地表水和地下水储存;人口数量相对较多,生活用水量大,导致淡水资源短缺。第(2)题,赵述岛引进风光储互补智能微电网海水淡化技术的理由从当地可行性及需求角度分析。当地进行该项目的可行性看,由于纬度低,太阳辐射能丰富。位于海上,摩擦力小,风力大,风能丰富;从需求来看,该岛屿面积小,缺水缺电,市场需求量大。且发展风能及太阳能发电,属于清洁能源,污染小,既可以解决供水也可以供电,故应该引进风光储互补智能微电网海水淡化技术。第(3)题,海水淡化设备能够实现稳定供电供水的原理结合互补及储能角度分析。由于风能和太阳能都具有时段性特征,白天太阳能丰富,而夜晚或者阴雨天可以利用风能发电供水。当过剩时,可以储能,而系统发电量不足时,可以利用储电池供电。第(4)题,海水淡化设备采用集装箱式运输和安装方式的优势要结合运输方式的特点及设备的特性,结合海岛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由材料“风光储互补智能微电网海水淡化成套设备可日产淡水100吨,供600人一天使用”可知,该设备体积不大,便于长距离运输。设备转进集装箱,受海水腐蚀小,且可以有效防台风,使得设备更加安全的抵达。
[答案] (1)岛屿面积小,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相对较多,生活需水量大。
(2)岛屿缺水缺电,市场需求大;柴油机发电淡化海水技术,能源运输和消耗大;临海,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纬度低,太阳辐射能丰富;风能、太阳能等是清洁能源,污染小,可以有效解决岛屿供水供电问题。(任答3点)
(3)晴朗的白天可利用太阳能、风能供电供水;阴天和夜晚太阳辐射能不足,利用风力发电实现供电供水;当日照充足或风力很大导致产生的电能过剩时,蓄电池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当系统发电量不足时,由蓄电池向海水淡化设备提供电能。
(4)体积较小,便于长距离海上运输;便于安装和管理,适用于面积小的岛屿;可以防腐蚀、防台风,保护设备安全。
13.(2023年·淄博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5-7月,分布于南大洋深处的数十亿计冷水性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沿南非东南海岸(沿海浅滩)迁徙到德班海域产卵,沿途沙丁鱼迁徙的盛况,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来此观赏。途径的圣约翰斯港,被游客形象地称为“狂野海岸”。
(1)描述从海岸线向南海域水温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2)分析每年5-7月,南非东南海岸有利于沙丁鱼群迁徙的自然条件。
(3)推测游客于圣约翰斯港乘船出海观赏沙丁鱼大迁徙景观可能遇到的风险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从海岸线向南海域水温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等温线较为密集,说明水温变化梯度大。主要原因是该地是西风漂流和厄加勒斯暖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温差较大。第(2)题,由材料可知,沙丁鱼属于冷水鱼,南非东南海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每年5-7月,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寒流势力强,水温低,从而形成沙丁鱼的迁徙通道;海岸地区,多浅滩,海水浅,阳光充足,再加上寒、暖流的交汇,饵料丰富,为沙丁鱼提供充足的食物。第(3)题,由材料可知,沙丁鱼大量迁徙多在南半球的冬季,由于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因此多风浪;同时,沿途会受到西风和暖流的影响,多暴雨。
[答案] (1)先升高后降低;水温变化梯度大。 寒暖流交汇。
(2)受寒流影响,水温低,形成沙丁鱼的迁徙通道;多浅滩,阳光充足,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3)风险:多风浪;理由: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风险:多暴雨;理由:受西风和暖流影响。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