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知识讲解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与巩固
提高2
知识
讲解
牛顿
运动
定律
复习
巩固
提高
学海在线资源中心
牛顿定律的复习与巩固
编辑:周军 审稿:吴楠楠
【学习目标】
1、知道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连接体问题。
3、知道临界法、程序法、假设法在牛顿定律中的应用。
4、学会利用图象处理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瞬时加速度的分析
要点诠释: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左边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右边反映了质量为m的物体在此合外力作用下的效果是产生加速度a。合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瞬时关系,a为某一时刻的加速度,F合即为该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同一物体的a与F合关系为“同时变”。
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那一时刻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1)钢性绳(或接触面):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恢复弹性形变的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 弹簧(或橡皮绳):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恢复弹性形变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不变。
要点二、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要点诠释: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加速度→速度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合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瞬时关系,但速度和加速度不是瞬时关系。
①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是F合=ma。只要有合力,不管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加速度才能为零,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的联系。
②合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同方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物体做减速运动。
③物体所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当时加速度的大小,而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又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必然的联系,与速度的变化大小也无必然的联系,加速度的大小只与速度的变化快慢有关。
④区别加速度的定义式与决定式
定义式:,即加速度定义为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揭示了加速度决定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
要点三、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连接体问题
要点诠释:
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常会涉及相互关联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即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与隔离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如果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隔离体。
2、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物体系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作用力,这些力是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
说明:
外力和内力是相对的,这要看我们选择的研究对象,一般的情况下,内力不能改变系统的运动状态。例如人站在静止的车内,通过一条绳子拉车,如果以人和车为研究系统,人拉绳的力属于内力,无法改变车的运动状态,如果以人为研究对象,绳对人的作用力是外力,这个力跟车内地板对人的作用力平衡,使人保持静止状态。由此可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时,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能正确区分出它所受的外力。
3、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当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的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对整体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求解.
(2)隔离法:如果要求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 必须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不考虑内力。如果把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这些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择:
①当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求系统的加速度或者求系统受的外力时,优先选用整体法,不考虑系统内各物体间的内力.
②当求系统内各物体间的内力时,要用隔离法.
③ 有时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先整体后隔离或先隔离后整体.
要点四、程序法解题
要点诠释:
在求解物体系从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变化到另—种运动过程(或状态)的力学问题(称之为“程序题 ”)时,通常用“程序法”求解。
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程序法”解题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就要注意到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称之为“程序分析”),最后逐一列式求解得到结论。
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l)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
(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问题的关键。
要点五、图像法理解动力学问题
要点诠释:
图象在中学物理解题中应用十分广泛,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
② 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
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
③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因此,理解图象的意义,自觉地运用图象分析物理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在理解图象所表示的物理规律时要注意:
(1)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2)图象上每一点都对应着两个数,沿图象上各点移动,反映着一个量随另一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因此,图象都应该与一个代数方程相对应。
(3)图象上任一点的斜率,反映了该点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快慢(变化率),如x—t图象中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中的斜率为加速度。
(4)一般图象与它对应的横轴(或纵轴)之间的面积,往往也能代表一个物理量,如v—t图象中,曲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代表位移。
【典型例题】
类型一、瞬时加速度的分析
例1、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球,用一根轻弹簧联结后用细线悬挂在顶板下,如图所示,当细线被剪断的瞬间。关于两球下落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A=aB=0 B、aA=aB=g
C、aA>g,aB=0 D、aA<g,aB=0
【思路点拨】加速度是由物体受到的合力决定的,本题的切入口是分析好绳断的瞬间两球的受力情况。
【答案】C
【解析】分别以A、B两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束剪断前,A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Ag、弹簧的弹力T,竖直向上细线的拉力T′;B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Bg,竖直向上弹簧的弹力T,如图。
它们都处于力平衡状态,因此满足条件,
T =mBg
T′=mAg+T=(mA+mB)g
细线剪断的瞬间,拉力T′消失,但弹簧仍暂时保持着原来的拉伸状态,故B球受力不变,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B的加速度aB=0,而A球则在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其瞬时加速度为:
【总结升华】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那一时刻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绳和弹簧的区别。
举一反三
【高清课程: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例6】
【变式】如图所示物体P、Q分别固定在质量忽略不计的弹簧两端,竖直放在一块水平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两物体的质量相同,现突然撤去木板,在刚撤去瞬时,P、Q的加速度各多大?
【答案】0,2g
类型二、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例2、如图,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与弹簧接触,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按论述题要求解答)
【思路点拨】小球在竖直方向做变速直线运动,明确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制约关系是切入口。
【解析】因为速度变大或变小取决于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当a与v同向时v变大,当a与v反向时v变小),而加速度由合力决定,所以此题要分析v、a的大小变化,必须要分析小球受到的合力的变化。
小球接触弹簧时受两个力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其中重力为恒力)。
在接触的头一阶段,重力大于弹力,小球合力向下,且不断变小(因为F合=mg-kx,而x增大),因而加速度减少(a=F合/m),由于a与v同向,因此速度继续变大。
当弹力增大到大小等于重力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
之后,小球由于惯性仍向下运动,但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且逐渐变大(F合=kx-mg)因而加速度向上且变大,因此速度减小至零。
(注意:小球不会静止在最低点,将被弹簧上推向上运动,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以后的运动情况).
综上分析得:小球向下压弹簧过程, F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大小先变小后变大; a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大小先变小后变大;v方向向下,大小先变大后变小。
(向上推的过程也是先加速后减速)。
【总结升华】(1)合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瞬时关系,但速度和加速度不是瞬时关系。同时要注意是加速还是减速只取决于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加,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速度减小。(2)在分析物体某一运动过程时,要养成一个科学分析习惯,即:这一过程可否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小过程,中间是否存在转折点,找出了转折点就可以知道物体的前后过程是怎样运动的了。如此题中弹力等于重力这一位置是个转折点,以这个转折点分为两个阶段分析。这一类动态分析的题是难点,又是重点,要在分析受力上下功夫!弹簧这种能使物体受力连续变化的模型,在物理问题中经常遇到,因此要重点掌握。
举一反三
【高清课程: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例4】
【变式1】如图所示,有一辆汽车满载西瓜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突然发现意外情况,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设中间一质量为m的西瓜A,则A受其它西瓜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是( )
【答案】C
【变式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用一小物体m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速度不变
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减速运动
D.物体在B点受合外力为零
【答案】 C
【解析】物体从A到B的过程中水平方向一直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f=μmg大小不变;还一直受到向右的弹簧的弹力,从某个值逐渐减小为零,开始时,弹力大于摩擦力,合力向右,物体向右加速,随着弹力的减小,合力越来越小;到A、B间的某一位置时,弹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速度达到最大;随后,摩擦力大于弹力,合力增大但方向向左,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所以小物块由A到B的过程中,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从B到C一直减速运动。
类型三、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连接体问题
例3、(2015 阜阳市期末考)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当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时,A的加速度为
C. 当时,A相对B滑动
D.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答案】A
【解析】A、设B对A的摩擦力为,A对B的摩擦力为,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的最大值均为,的最大值为.故当0<F≤时,A、B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在一定范围内A、B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故A错误;
C、设当A、B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加速度为a′,则对A,有,对A、B整体,有′,解得,故<F≤3μmg时,A相对于B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F>3μmg时,A相对于B滑动.C正确.
B、当时,A、B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B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B正确.
D、对B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即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D正确.
因选不正确的,故选:A
【点评】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要求知道各个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各个物体具有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加速度,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分析受到的外力和运动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如果需要知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将内力转化为外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交替应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有关连接体的问题。解题时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后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注意隔离后对受力最少的物体进行分析较简捷。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物块,中间用绳连接,若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现将两物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拉力F1拉一物块时,恰好能将连接绳拉断;倘若把两物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拉力F2拉一物块时(设拉力大于摩擦力),也恰好将连接绳拉断,比较F1、F2的大小可知(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答案】C
类型四、程序法解题
例4、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挂一质量为m0的平盘,盘中有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弹簧伸长了l,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后停止,然后松开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内,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
A、 B、 C、 D、
【思路点拨】题目描述主要有两个状态:(1)未用手拉时盘处于静止状态;(2)松手时盘处于向上加速状态。对于这两个状态分别分析即可。
【答案】B
【解析】
当弹簧伸长l静止时,对整体有:
当刚松手时,对整体有:
对m有:F-mg=ma
解得:
【总结升华】在求解物体系从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变化到另—种运动过程(或状态)的力学问题(称之为“程序题 ”)时,通常用“程序法”求解。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就要注意到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称之为“程序分析”),最后逐一列式求解得到结论。我们在“程序分析 ” 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个过程(或状态)下力产生的效果,然后,从力的效果出发分步列方程,这样解题往往简化了数学列式和数学运算,使问题得到了巧解。
类型五、临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例5、如图所示,斜面是光滑的,一个质量是0.2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为53°的斜面顶端。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当斜面以8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思路点拨】斜面由静止向右加速运动过程中,当a较小时,小球受到三个力作用,此时细绳平行于斜面;当a增大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将会减少,当a增大到某一值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零;若a继续增大,小球将会“飞离”斜面,此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将会大于θ角。而题中给出的斜面向右的加速度,到底属于上述哪一种情况,必须先假定小球能够脱离斜面,然后求出小球刚刚脱离斜面的临界加速度才能断定。
【解析】处于临界状态时,小球受力如图示:
则有:mgcotθ=ma0
解得:a0=gcotθ=7.5m/s2
∵a=8m/s2>a0
∴小球在此时已经离开斜面
∴绳子的拉力
斜面对小球的弹力:N=0
【总结升华】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值a0,然后,才能确定某一状态下小球是否在斜面上。
举一反三
【变式】一个弹簧放在水平地面上,Q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为一重物,已知P的质量 M=10.5kg,Q的质量m=1.5kg,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800N/m,系统处于静止,如下图所示,现给P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以后,F为恒力,求:力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取g=l0m/s2)
【答案】168N 72N
【解析】(1)P做匀加速运动,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是恒力。P受到的合外力共有3个:重力、向上的力F及对Q对P的支持力FN,其中重力Mg为恒力,FN为变力,题目说0.2s以后F为恒力,说明t=0.2s的时刻,正是P与Q开始脱离接触的时刻,即临界点。
(2)t=0.2s的时刻,是Q对P的作用力FN恰好为零的时刻,此时刻P与Q具有相同的速度及加速度。因此,此时刻弹簧并未恢复原长,也不能认为此时刻弹簧的弹力为零。
(3)当t=0时刻,应是力F最小的时刻,此时刻F小=(M+m)a(a为它们的加速度)。随后,由于弹簧弹力逐渐变小,而P与Q受到的合力保持不变,因此,力F逐渐变大,至t=0.2s时刻,F增至最大,此时刻F大=M(g+a)。
设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1,t=0.2s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2,物体P的加速度为a,则有:
①
②
③
由①式得:
解②③式得:a=6m/s2
力F的最小值:F小=(M+m)a=72N
力F的最大值:F大=M(g+a)=168N
类型六、利用图象求解动力学与运动学的题目
例6、(2015 阜阳市期末考)将一物体竖直上抛,若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成正比,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抛出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知:物体受到阻力:
当物体向上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于v减小则a减小,结合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故A、B错误;
当物体向下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于v增大则a减小,结合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故C正确,D错误.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表示加速度的表达式判断选项.
类型七、用假设法分析物体的受力
例7、两个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下图所示,滑块A、B质量分别为M、m,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 ( )
A、等于零 B、方向沿斜面向上
C、大于等于μ1mgcosθ D、大于等于μ2mgcosθ
【思路点拨】由于所求的摩擦力是未知力,可假设沿斜面向上或沿斜面向下。然后对它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答案】BC
【解析】把A、B两滑块作为一个整体,设其下滑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
(M+m)gsinθ-μ1(M+m)gcosθ=(M+m)a
得a =g(sinθ-μ1cosθ)
由于a<gsinθ,可见B随A一起下滑过程中,必须受到A对它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设摩擦力为FB(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mgsinθ-FB=ma
得FB=mgsinθ-ma=mgsinθ-mg(sinθ-μ1cosθ)=μ1mgcosθ
【总结升华】由于所求的摩擦力是未知力,可任意假设沿斜面向上或沿斜面向下。若设B受到A对它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则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mgsinθ+FB=ma得FB=ma-mgsinθ=mg(sinθ-μ1cosθ)-mgsinθ=-μ1mgcosθ,大小仍为μ1mgcosθ。
式中负号表示FB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上。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θ=37°,并以v=10m/s的速度运行,在传送带的A端轻轻地放一小物体,若已知传送带与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传送带A到B端的距离s=16m,则小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可能是(g=10m/s2) ( )
A、1.8s B、2.0s C、2.1s D、4.0s
【答案】BD